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器材讨论 › 查看主题

35935

查看

102

回复
返回列表

1#
发表于 2014-8-18 09:40:42 | 只看该作者
请问,低频轰头的情况,通过音箱摆位就可以解决么?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14-8-18 09:58:42 | 只看该作者
很精彩的论述,受教了!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14-8-18 11:07:49 | 只看该作者
晚上可以试一下了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14-8-18 11:12:33 | 只看该作者
长边摆位是否是三角摆法最合理,我试了下把音箱拉出后墙
1米以上声音才会很静,

使用道具 TOP

听音室的声学处理

5#
发表于 2014-8-5 22:24:35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镁声绕梁 于 2014-8-5 23:50 编辑

听音室的声学处理
-
说到听音室的声学处理,烧友中往往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
-
一种是录音中已经包含了所有的立体声信息,包括录音时的环境空间信息,所以听音室空间处理不重要甚至完全没必要,只要器材够档次,搭配合理,就能完美听到录音师赋予软件的效果。
-
另一种观点认为再好的器材,没有好的空间配合,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为普通家居环境里房间的三维尺寸不一定落在波尔围线之内,造成听音空间内的频响有很多峰谷,打乱了录音的平衡,一定要在声学软件的精确计算下,通过大量的声学装修,才能把频响曲线拉平,避免房间的声染色,所以发烧的最高境界就是烧房子烧空间。
-
实际家访过程中也发现,经过专业声学装修的听音室,有效果好的,也有不好的。普通家居环境里,调出好声音的也比比皆是,导致这两种观点始终无法统一,令初烧纠结不已。
-
经过数年的摸索、实验和研究,镁声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比较片面。
-
先说第一种观点:
-
以古典音乐演奏录音现场来说,演奏厅的大空间通常都有超过1秒甚至高达2秒的混响,录音师通过调整拾音器摆放的位置和后期的混音制作,控制直达声和混响声的比例,达到清晰、饱满、柔和的效果。
-
如果把这个录音在无残响室重播,固然可以听到录音中大空间的混响声,但这种混响声是从两支喇叭中直接指向人耳,和录音现场呈散射状的混响声方向完全不同,就像在聚光灯下看书一样,虽然亮度够,但远远没有散射光来得柔和自然。
-
如果把这个录音在未经调整的空间里播放,录音中大空间1秒多的混响声还没到达人耳,侧墙的早期反射声就提前到达,一来带来刺耳的梳状滤波声,二来严重掩蔽干扰录音中的空间混响声,因此,听音室的“二次”环境声是影响音响效果的一大因素,必须充分重视。
-
再说第二种观点:
-
几年来,镁声带着XTZ上门家访和测试,积累了数十家的数据。购买了专业声学软件和大量扩散板、吸音板来diy声学装修,在自己的听音室试验了几十种不同吸收扩散比例的调整和测试,结果发现,房间频响曲线虽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和实际听感效果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果声学装修的目标只是为了把频响曲线拉直,这基本是得不偿失。
-
人耳的听觉特性和声学仪器的拾音器不同,不光有哈斯效应、掩蔽效应,还有鸡尾酒效应,耳廓效应,这些智能化的功能可以自动平滑频响的峰谷。而声学拾音器等效一个圆孔,只能测出空间某个点的声压,对于直达声、早期反射声、混响声基本不能加以区别,至于声系统的相位和群延迟失真更是用仪器无法测出的,而这,才是影响人耳听感的更重要的因素。
-
基于上述理论,镁声花费大量精力实验房间声学调整的新方法,发现了一些小窍门,在自己和朋友的听音室加以运用,也立竿见影。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很大程度地在小房间实现了较大房间的听感效果。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我会抽时间陆续整理出来,和网友分享,也希望能得到高手的指导。
-
-

使用道具 TOP

6#
发表于 2014-8-5 23:01:53 | 只看该作者
确实,大部分时候土办法其实就能做到不错的效果。

使用道具 TOP

7#
发表于 2014-8-6 07:11:34 | 只看该作者
好声音越来越少了!
听到像样的声音,还是自己搞的空间处理;
家徒四壁能够有好声,没有那个运气遇上。

点评

家徒四壁:家里就只有四面墙壁。形容家境贫寒,一无所有。 用在这里显然是错的  发表于 2014-8-6 09:17

使用道具 TOP

8#
发表于 2014-8-6 08:31:5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镁声绕梁 的帖子

好分享!

使用道具 TOP

9#
发表于 2014-8-6 09:10:32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的分析对我来说,模模糊糊的有点启发。应了老烧们所讲的:用自己的耳朵收货!

使用道具 TOP

10#
发表于 2014-8-6 15:28: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mati 于 2014-8-8 02:46 编辑

音响室声学无秘密,就是尽量缩短空间残响时间,按目前居住面积,做到RT60在0.2--0.3秒之间,播任何类型音乐,都会很悦耳耐听的。

全频(125hz-8khz)做到0.2-0.3s,不难的,按照石井申一郎的方法就行,简单经济!
当然125Hz以下频率的残响时间应该长些,这点老烧都知道!
声音绝对不会“干”,反而能让你格外清晰的听到录音里面的堂音,及其他很多平时听不到的录音细节。
听到的堂音太清晰,有时反会怀疑空间是否残响过长呢。

点评

全频0.2的话只适合AV系统吧  发表于 2016-5-4 10:19
说的是家庭影院吧?听音乐这个0.2-0.3就不敢苟同了  发表于 2014-8-11 13:53
多谢透露秘密。不过请原谅镁声不是很理解。如果单一频率(例如1000hz)的T60做到0.2-0.3秒,是可能的,如果全频(125hz-8khz)做到0.2-0.3,那恐怕就很难了。而且全频做到0.2-0.3的话,房间也许太干了吧。  发表于 2014-8-6 23:29

使用道具 TOP

11#
发表于 2014-8-6 23:06:24 | 只看该作者

    这几年,国内声学装修发展很快,大大小小的声学装修公司不计其数,很多都是采用同样的设计工具和思路来装修听音室,使用的软件普遍是EASECARA,为了避免驻波、增加临界距离,大面积采用吸音手段:墙角吸音柱、前墙和天花满铺扩散板,侧墙后墙一定是槽孔板+吸音棉留50-100mm空腔,做的满满的。这样的装修,失败的案例不少,最大的问题是声音不扎实饱满,音色单调不鲜活,放什么音乐都是一个味道。

百度有一篇流传甚广的文章,清楚展示了这种声学装修的目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2#
发表于 2014-8-6 23:42: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镁声绕梁 于 2014-8-6 23:47 编辑

    -
    在镁声的听音室,初始临界距离大约只有0.6,为了增加临界距离,只好在前墙和侧墙全部挂上厚棉絮,拉上厚窗帘,采用这些强吸音的方法,达到了在皇帝位“听直达声为主”的目标。但这样的声音虽然结像变小、声底安静,但声音变得不离箱、单薄,不自然。这些听感的负面因素,在声学参数方面完全表现不出来。又买木丝板、聚酯板,折腾了很久,越听越累,后来镁声彻底放弃了这种方法。   
-
      经过反复折腾,镁声认为,也许录音室监听录音时需要听直达声为主,但作为音乐欣赏,应该是听混响声为主,这才符合现场欣赏音乐的习惯。所以,听音室的声学处理,应该“保留空间,谨慎吸音,平衡混响,控制反射。”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11-24 03:36, Processed in 0.027832 second(s), 17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