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器材讨论 › 查看主题

5793

查看

13

回复
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go

转贴<<HIFI器材魂断国内厂家>>-冬凌草MM的一篇美文

1#
发表于 2006-5-2 11:32:27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cool:
问题的思索缘起于一个朋友去年在美罗城买的“某颂V8”坏了,他找不到修理的厂家,打个电话求我救他。他说美罗城的那家专卖国产器材的店蒸发了,产品网页也突然没了,114提供的电话根本打不通。他是一个每月才3000多大洋收入的小工薪,花了6400多银子买了这台机器,坏了很着急。

我混乱了一圈,终于弄明白,某颂现在叫“德某”,工厂原班人马已经从玉佛寺那边搬到了十几公里外的杨浦,而企业的资本构成已经变化,产品依旧在生产,很糟糕的是用了很多年的商标改掉了。

机器终于修好了,故障属于阴沟里翻船的那种低级错误。由于这台放大器重达30多公斤,朋友叫我帮忙借车拉一下,于是我有缘鉴赏了这台名声很大的国产放大器。

放大器的外观私下说说其实很老土的,开声后觉得这玩意儿忽而力大无比,忽而弱不经风,声音不靓丽也不平衡,虽说不是一件很差的东西,也绝没有坊间传说的那么诱人。最奇怪的是它为什么要做得那么重,重量估计主要来自肚子里的那头肥牛,环型的,硕大。还有精工打造的那些很厚的金属板……从声音角度说,6000多大洋是有点宰人的,不值的。

在网上这么评论人家的倾力之作,总有点不忍心,缺德吧。某颂奋斗了20年,从某灯,到某颂,再到德某,它的旗舰机就被你这么乱砍一通。但我没心情说假话。

从严格的HIFI意义上说,国内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品牌值得留恋和把玩了。不消说我们拿不出什么经得住考验的扬声器系统,也根本没有解码器技术,就是能够苟延的放大器、CD机之类,基本充斥着鸡肋之作。就是这些鸡肋,养鸡场主人多半也活得极累,那些总经理们可能比俺们这些国产发烧友还穷,大概国产HIFI鸡患禽流感已久,全部死翘翘是迟早的事情。俺心中祈祷的是,它能置之死地而后生。

早年的八达、湖山、银笛、迪霸(波)、雄的某之声、雌的某之声……现在仍在出的某巴克(不是咖啡星巴克)、某雅……等等,死的早死了,活着的也没弄出啥有听觉冲击力的好声音,外形也是越做越丑。相比10年前,民族HIFI产业的市场规模或许已经萎缩了30倍。作为一个HIFI者成长道路上的垫脚石,国产HIFI器材也许还有它的位置,相对一个成熟HIFI者的耳朵,这些国字号的器材,我个人觉得连垫脚的资格也没有。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尽管很多技术派的人否认HIFI是一种文化,否认HIFI器材的设计和制作需要人文情怀的积淀,但“HIFI是技术与艺术的综合体”这一观点已经反复见诸于主流舆论,逐渐成为一种公理。由于国内HIFI业的从业人员多半是技术派,学习音乐的和学习人文科学的加入者甚少,造成了做HIFI器材的人懂音乐和懂艺术哲学的凤毛麟角的现状。没有艺术和人文的成份,根本形成不了那么多HIFI品牌,凭啥我认你这个机器?俺们现在穷,有点知识的人都没闲着,哪有多余的人参与HIFI事业的建设。就凭那些会画晶体管电路的人就倒腾出文化来了?俺以前是怀疑,现在俺很肯定地认为“不能”,事实摆在那里了嘛。

国产HIFI器材好胡吹,拿红包雇了枪手乱写擦皮鞋文章。冬凌草不才,也写过那些枪手文章。那时俺穷死了,给300大洋俺就写了,现在俺有点钱了,如果包个1万大洋,俺不知会不会也写,俺也把持不住。反正俺不写,也有人写,关键不在有没有人写,而是器材厂家的思路就是靠这破文章卖机器的。什么器材听评,谁说实话他下次就不理你了,靠,心思全不在正道上。(“靠”这个字,俺会写的,说是说不出口的,嘿嘿)

马克列文森卖了自己的品牌和工厂后,还想做机器,跑到上海找了家厂OEM了50台,拿到欧洲贩掉了,因为得利颇丰,就说了点真假不知的好话,然后黄鹤一去不见回返,再也不OEM第51台机器了。这件事,被这家厂吹了七八年了,到处写文章。谁都夸俺冬凌草漂亮,俺知道自己不漂亮,见了MM,GG、SHSH们总是说你漂亮的,MM心中要有数,是捧你的,不要当真,不然自以为真是这么回事,要吃亏的。GG见了MM,总说“你最近瘦了”,天天说一遍,真是这样,俺早成一根线了。俺这点自省能力,国产HIFI厂家是没有的,它们不仅当真,而且会顺水推舟、添油加醋到处宣扬。

80年代的时候,某HIFI厂家自己找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一个关系,卖出去一些办公室用的节目审听喇叭箱。在电台呆过的人都知道节目编辑以前要审听录音合成的节目带的(现在早不听了,都直播了),有声音就行,没啥特别要求。这事怎么就开始宣传了,“节目审听”变成了“节目监听”,审听箱变成了“监听箱”。好家伙,吹了20多年,越吹越邪门了,给你的感觉就是JBL 4344也是它手下败将。4344现在倒真也是退休了,不过和咱中国人没关系,它是被好像是芬兰做的GENELEC驱逐的。可俺们这老乡,吹自己是电台监听吹了20多年,还煞有介事地推“监听一号”、“监听二号”……真是揪着自己头发飞天……电台的监听也分三六九好几等啊,一个审听的东西没几天就堆厕所门口了耶,20多年了,厕所也已经翻建几回了呀,门口那堆箱子……咳!

偶的周围现在卖力工作着的,数量最多的是各种皇冠放大器,这是很机器的一种放大器,貌不惊人,也不大,也不是很重,声音却有一毒。眼见俺乡亲现在又都做上什么“全对称全平衡”放大器了,或许没这个能力吧。皇冠有自己的元器件工厂,元器件的一致性是灵魂。你做的全对称,敢问元器件都对称到啥程度了?不要是纸上画了个对称的图形噢?换新概念啊。

蒙,瞎蒙,蒙了今天蒙不了明天。发展是硬道理,声音是硬道理。

写到这里发觉自己偏激了,国产HIFI还是有些认真努力的厂家的,不过不是主流。民族产业要发展,不过不是靠坑蒙拐骗。民族之魂,断不能让位于投机取巧。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15-7-9 11:36:17 |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这个冬凌草是不是还在hifi圈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15-7-9 12:07:35 | 只看该作者
民族产业要发展,不过不是靠坑蒙拐骗。民族之魂,断不能让位于投机取巧。

顶这句话!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15-7-9 12:30:45 | 只看该作者
国产HIFI质量差

使用道具 TOP

5#
发表于 2015-7-9 23:32:02 | 只看该作者
姐只是个传说!!!

使用道具 TOP

6#
发表于 2015-7-11 13:00:05 | 只看该作者
做好音响产品,需要资金,技术,更重要是音乐修养。

使用道具 TOP

7#
发表于 2015-7-11 19:21:45 | 只看该作者
静静!不要问我静静是谁  某些跟帖没想到会在极品人生,这样高端的HIFI论坛出现。器材和系统只是表现音乐的工具和手段,离开音乐表现的质量和艺术感染力,无法评价器材和系统的好坏,一个不谙音乐和艺术的音箱或功放制作者,他甚至无法确定自己作出的音箱或功放是否合格!

使用道具 TOP

8#
发表于 2015-7-11 19:36:05 | 只看该作者
丹麦皇冠音箱八九十年代在欧洲获奖颇多,音色和音乐情感感染力让人印象深刻,它的制作者保罗会乐器热爱音乐,尊称保罗乐圣,难以想象仅凭一个技艺精湛的八级钳工就能作出好音箱,一个人要做好一件自己尚未完全理解的工作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使用道具 TOP

9#
发表于 2015-7-11 19:55:04 | 只看该作者
首先我要道歉的,不应该贴出强慢悍制箱的器材,我也没看低他的器材,只是质疑他来论坛后洋洋洒洒的发表各种HiFi心得,可是器材摆放却是如此的随性,还巧舌如簧强词夺理,更气急败坏的用上‘’狗急跳墙‘’狂吠‘’这样的词语,此人在其他论坛推广他的制箱理论遭遇多人讨阀引起了口水仗被全部封杀。现在极品除了机器人恶意注册,也招来了各路人马在此大显神通,只能说是遗憾了。

使用道具 TOP

10#
发表于 2015-7-11 20:25:22 | 只看该作者
旋律胡 发表于 2015-7-11 20:15
旋律是音乐的生命,同时也是器材的灵魂。要真正认识到这点确实不易。即使现在,国内外还有相当多的音响人和 ...

旋律只是音乐的其中一个元素, 对于HIFI  器材而言,能否还原出音乐正确的旋律是至关重要的...但不赞成单单用旋律去衡量一件器材的好坏,毕竟还有不少与音乐相关的指标也同样重要,或者说,即使一套系统能原出音乐正确的旋律也并不代表其音乐表现力就很好.

使用道具 TOP

11#
发表于 2015-7-11 20:31:27 | 只看该作者
而至于应该用技术理性指标去评估一件器材的好坏还是用音乐感性指标去评估, 之前论坛已有很多讨论,希望大家搜索一下.

使用道具 TOP

12#
发表于 2015-7-12 07:08:45 | 只看该作者
清理了一些内容,请争吵的两位网友就此打住.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9 16:39, Processed in 0.031453 second(s), 15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