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6765

查看

125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LJBI4

13#
发表于 2013-6-1 08:42:28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你们的视野有些小了。放眼世界,钻进钱眼,如此功利的民族仅此一家。而即便是咱这一家,始终也有追求平淡,追求人文境界的一小众。即便这一小众小得不能再小,那也不会泯灭。我们需要做的是:认真做音乐,认真听音乐。传播听音乐的种子,传播一种灵水,等待那些种子萌发。回想你我,也是在某一灵光闪现的那一刻,进入了古典乐这一神奇的门洞。能说下一代的智慧无法领受这一大千世界吗?对此,我毫不怀疑。

使用道具 TOP

14#
发表于 2013-6-1 02:13:03 | 只看该作者
我没m兄这么坚信。我很真切地感到有些价值正在远去,而不被我们理解。
桂猪 发表于 2013-6-1 01:17


同意。即使后代还在欣赏同样的音乐,听到的东西也会不一样。

使用道具 TOP

15#
发表于 2013-6-1 01:17:05 | 只看该作者
我没m兄这么坚信。我很真切地感到有些价值正在远去,而不被我们理解。

使用道具 TOP

16#
发表于 2013-6-1 10:12:20 | 只看该作者
讲到有意思的地方了:古典音乐的发展陷入了停滞的状态是不争的事实。但古典乐这一艺术现象有其独特的规律。 ...
metamophore 发表于 2013-6-1 10:01


这“方法学”不正是论坛上最不受欢迎的下等品么?

我觉得方法很重要,但方法不能保证艺术不死,也不能保证科学不死;它只能让“技术”不死——因为技术本身也无所谓死活。扯远了。我的意思,我想也是桂猪兄的意思,是古典音乐再怎么“普世”也不可能完全脱离它生活的时代。

我不杞人忧天,我更不担心古典音乐死掉。死掉之后,留够了标本,剩下的赶紧把它埋了,变质、变臭、变成肥料,好滋润新的生命。千万别舍不得,装水晶棺材、抽真空、放天安门对面,那就只能招人讨厌了。

使用道具 TOP

17#
发表于 2013-5-31 22:38:15 | 只看该作者
毫无疑义地是:他们将继续聆听我们这一代正在喜爱并激赏的这些数代大师的音乐奉献,他们的欣赏取向基本也还是我们及我们之前的前辈们所积累起来的这些音乐产品。甚至于那些消逝于历史长河中的上个世纪的古老录音仍将是他们的圭臬。
能说哈斯基尔的音乐会失去光泽吗?

使用道具 TOP

18#
发表于 2013-5-31 20:00:52 | 只看该作者
有时想,我们的下一代会不会还会去听我们钟爱的那些演奏。他们对这些演绎感兴趣的又是什么呢?想想就觉得神奇。

使用道具 TOP

19#
发表于 2013-5-30 01:44:00 | 只看该作者
说到费舍尔-狄斯考和富特的《旅人之歌》后来有个故事。在富特之后,瓦尔特也和费舍尔-狄斯考排过这个曲目,歌唱家按照富特定的速度唱,瓦尔特说这个速度是错的,应该是这个的两倍,马勒这个曲子要传达的是另外一种感觉,于是费舍尔-狄斯考以后再唱(比如和库贝立克),速度就改成瓦尔特定的了。
另外,瓦尔特在爱丁堡演《德意志安魂曲》(1953,有录音),台下坐着富特,富特对瓦尔特的速度也很不满,对他老婆说:太快了。
这些小轶事,很好玩。

点评

瓦尔特和富特两人结有梁子啊,他没去美国前,多次写信给老托抱怨富特一手遮天  发表于 2013-5-30 08:00

使用道具 TOP

20#
发表于 2013-5-29 20:07:32 | 只看该作者
如果富特一生中演出马勒的录音仅留下这一个,未免寒酸且丑陋。因为,这个1952年除夕前夜维也纳音乐之友大厅的现场录音,可以说丑陋之极。录音惨不忍睹,电平忽大忽小,人声离话筒很远,乐队结像迷茫不清,音场窄得不能再窄(这点,在黑胶上比Orfeo的CD上还勉强对付)。Poell的演唱基本上也是惨不忍睹,也许是录音的缘故,许多音被他“咽”掉了,气息也是不平稳,表情呆滞而不是深沉。富特呢,说不上到底是对马勒的作品毫无心得呢还是在52年心情不适合演马勒,简直是在梦游。富特在1951年8月19日萨尔茨堡的另一个《旅人之歌》的现场录音,由于有了费舍尔·迪斯考的演唱(这是费舍尔·迪斯考的萨尔茨堡处女秀),而背离了仍然被淘汰至垃圾(lese)级的命运。富特曾经说过(大意为):只有听过费舍尔·迪斯考演唱的马勒,才知道马勒的伟大。的确,费舍尔·迪斯考这时年纪轻轻,但深入马勒作品的灵魂深处。但,即便这样,福特文格勒还是没能得到马勒这部看似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套曲的深髓。好在,这种情况,终于在他们第二次的合作中,结束了这种富特的梦游状态:他们在52年6月24-25日于伦敦的录音室录音,乐队由维爱换做爱乐乐团。这次录音不愧为一次经典:迪斯考的音色青春明亮,但精神处理压抑而内省,爱乐乐团在富特棒下与年轻的独唱家水乳交融,音色透明而温暖,十分动人。
综合看来,富特的三次《旅人之歌》由于有了51年伦敦的录音室录音,而最终仍然有一次机会被后世记住他演绎马勒的经历和方式。

Mahler Lieder Eines Fahrenden Gesellen-Dietrich Fischer·Dieskau,Alfred Poell,WPO,Wilhelm Furtwangler(Fonit Cetra FE 29,rec.Nov.18,1951 Salzburg/Dec.30,1952 Wien)

Mahler Lieder Eines Fahrenden Gesellen-Dietrich Fischer·Dieskau,Alfred Poell,WPO,Wilhelm Furtwangler(Fonit Cetra FE 29,rec.Nov.18,1951 Salzburg/Dec.30,1952 Wien,back-cover)

Mahler Lieder eins Fahrender Gesellen,Brahms sieben Lieder-Fischer-Dieskau,Furtwangler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1#
发表于 2013-5-29 10:58:59 | 只看该作者

Orfeo新发行的这个富特18CD维也纳爱乐大包子里,收录了马勒的旅人之歌,不知有没有人听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2#
发表于 2013-5-31 00:23:36 | 只看该作者
富特确实是被神话了的人物,实际上他的许多演出远没有想象中或谈资中认为的那么神乎其神。但他那些颠扑不破 ...
metamophore 发表于 2013-5-30 20:18

握手!
富特要是总是正确那也就不是啥浪漫主义酒神类的指挥大师了,酒神总是创造奇迹,也总是生产垃圾。20世纪产生了最多垃圾的无疑是我喜欢的索夫朗尼斯基,但相比起他所创造的那些个奇迹来,垃圾完全可以无视。


使用道具 TOP

23#
发表于 2013-5-30 20:18:47 | 只看该作者
富特确实是被神话了的人物,实际上他的许多演出远没有想象中或谈资中认为的那么神乎其神。但他那些颠扑不破的名演,永远被后世铭记在心。

点评

点评极其到位  发表于 2013-5-31 07:56

使用道具 TOP

24#
发表于 2013-5-20 09:40:59 | 只看该作者
scfan  发表于 1 分钟前

甲米老师应该没有听过马勒的指挥吧?何以定论他是个伟大的指挥?何以又定论他不是个伟大的作曲家?
--------------------------------------------------------------------------------------------------------------------
哈哈,老师不敢当。我生的太晚了些或者说马勒死的太早了。其实真没有听过马勒的指挥,也就是看了些马勒的“传记”罢了。
马勒是不是伟大的作曲家,要看他的音乐。马勒的音乐就象一瓶劣质的酒,喝着让人兴奋,让人发泄,但对人的身心健康没有好处。不可否认,他对古典音乐的GDP是有贡献的。

点评

如果听马勒只听到兴奋和发泄的话,其实我建议这类人干脆去找更兴奋和发泄的干活。  发表于 2013-5-20 09:46
对于肠胃肝肾不好的人来说,拉菲和茅台的确是毒药。  发表于 2013-5-20 09:44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 21:46, Processed in 0.057621 second(s), 20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