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869

查看

8

回复
返回列表

go

3.14 格万特豪斯在东艺的马七

1#
发表于 2014-3-15 11:32:18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如何?

马勒一直难以接受,横下心听了一年多,反反复复,有点感受。没想到我居然最喜欢的是五六七,确切说是马七,马六,马五,与多数票不同。怀疑是因为腻味人声而腻味马勒那些很好听的作品?

马勒作品则是精神折磨,当然可以说是一种人生经历磨砺。那些絮絮叨叨,纠缠不清的情绪,根子怎么也就是个终极关怀吧?

经典录音中,克伦佩勒和巴伐利亚广播合作的马勒第二现场录音地位最高,胜过子弟兵爱乐的录音,非常遗憾,还是喜欢格万特豪斯的马勒,其中马舒尓与乐团合作的马七,正合我意,不是那种歇斯底里的马勒。

马七的复杂,真一言难尽。不要跟我说马七没什么,要知道长篇大论是马勒专长。国内马勒专门论著,如李秀军博士论文整理而成书,居然谈不出个基本,演绎则更不值一提。最佳演绎,一定少不了格万特豪斯。可叹,送上门的音乐会我不能到场。

在此,希望能分享到各位的现场体验!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14-3-15 11:34:55 | 只看该作者
没买到15日的票来支持一下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14-3-16 12:36:53 | 只看该作者
很可惜啊。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14-3-16 18:09:36 | 只看该作者
未听到前晚的马七,据说精彩异常。昨晚因钢琴家生病,而临时取消上半场的钢协,并由于各种因素未有任何替换曲目。一曲陌生的门德尔松序曲、一曲半熟的“肖五”。打击乐是亮点,弦乐偏柔,铜管齐鸣时就听不清了。最后加演“一条大河”,不知是谁配器?铜管每次加入都感觉在添乱,之后也再无加演,莫非是赶着去慰问老钢琴家?东艺负责人表示可退一半的价钱,有些无可奈何,多少表现出对艺术的严谨吧。

当晚莱比锡的肖五,全程都很压抑。或许是受取消钢协且无替补的影响,或许是位置关系……这是老肖摆脱批判的应景作品,尤其是那高大全的结尾,典型的射秽主义风格,充满的尽是“空洞”——何其矛盾?!应以缓慢冷漠地处理为宜。猜想老肖在写完后,冷笑着一扶眼镜:日丹诺夫,你丫也只能听懂这个!

使用道具 TOP

5#
发表于 2014-3-17 13:20:29 | 只看该作者
15日的肖5还是很不错的,最弱音与最强音也是清清楚楚的,指挥与乐团的配合算是默契!

使用道具 TOP

6#
发表于 2014-3-17 14:24:25 | 只看该作者
肖5那场可惜了钢琴家临时取消了演出就只得半场。本来皇帝加上肖5是很好的组合,德奥的经典加上老肖的现代俄罗斯之音。肖5第一、第二乐章我自己觉得乐团没进入状态,本来皇帝在前,应该足够热身,可惜后来只得一曲门德尔松的冷门序曲热身,未免前戏太少,状态不行。到了第三和第四乐章,感觉来了,柔起来柔,强起来强,长笛特别出彩,铜管火力让人赞叹,弦乐部的表现也让人激赏,扬起来收下去可以说是自如,夏伊对乐团的掌控非凡。第一小提琴的乐章开始的一段独奏不咋的,可能也是因为没有进入状态。乐团的安排有点怪,大提琴部被放在左手边,和常规相反,但第一小提琴和第一小提琴声部还是在左边,所以整体效果有点怪异,齐奏起来,小提琴部的声音被大提琴部抵消,声音显得有点浑浊而透明不够。东艺的音乐厅声学效果一般般。上海最好的音乐厅我觉得还是上音。
一条大河就是滥竽充数的改编曲,奏完谢幕几次后,观众也没状态要encore,乐团也似乎没这个准备,大家有了默契,倏然就散了。
总体吐槽多,亮点少,虽然可以退一半的价格,但这没法抵消失望之情。

使用道具 TOP

7#
发表于 2014-3-18 07:49:48 | 只看该作者
马七这场,俺坐A区9排偏左,除了中提首席外,其他首席一览无余。各声部首席的水平都非常高。

团是好团,夏伊一般,现场音效很发烧,总体是场精彩的音乐会,艺术深度就不多要求了。

使用道具 TOP

8#
发表于 2014-3-18 10:43:03 | 只看该作者
莱比锡二个现场情况,北京、上海、港粤朋友已经与我分享。有点遗憾,不是钢协没演,而是上海号称国际大都市、也曾经是这样,中国重量级音乐家多出自上海,可今天却没人可救场?换言之,年轻想成名,却放弃一夜成名的好时机!

另外极品朋友好像没真正感受到格万特豪斯的音乐美在何处?马七决不是一般的难演奏,音乐也是90%以上受众不好接受,这与乐团演奏是不同概念!

东艺是大空间交响乐厅堂相对建声好一些,并非每个区域每排座位都好声。小厅当然是贺绿汀音乐厅,可这次马七是大编制多乐器,不要说贺厅,如果放到星海,可能都要摆到台下来了!

听过格万特豪斯他们的音乐会,歌剧,巴赫音乐演奏,他们是古典音乐的一个标准!我们要记住要知道曾经饱受批判的所谓“学院派”,其实指的就是他们。我把他们比喻为中国楷书美。

他们坚持自己传统的摆位,不是斯托科夫斯基针对美国乐团水平有限、录音又要好效果而特别搞的摆位。

大乐团到上海,巴伐利亚演肖五排练不到10分钟,只排了二节,大量时间还是贝交,由此可知孰真难孰非难。

使用道具 TOP

9#
发表于 2014-3-18 10:51:13 | 只看该作者
我遗憾没有去听马7那场,选了第二场。救场不行是因为当天7点半开场,6点多才突发消息钢琴家来不了了,1个小时去找替补来不及。本来计划用2个乐章的马7来救,倒是个好主意,但由于编制不同,临时召不到已经放假的乐手也没成功。

点评

嗯,救场不难。关键是弗老师临开演一小时才提出不上场,另外,东艺也太大意,请这样的老爷子来,备选方案老早好做了。。。  发表于 2014-3-18 11:02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 19:31, Processed in 0.030703 second(s), 17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