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7033

查看

119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雨中独舞

49#
发表于 2013-5-2 21:58:3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scfan兄
伯姆还有一个录音是指挥Ortf国家管弦乐团和新爱乐合唱团在73年夏天在巴黎的一个现场录音,主唱是维克斯和大师“钟爱”的尼尔森,当然这个版本无论是从乐队还是歌手的演唱与66年的那个录音相比略逊半筹,但仍然是最好的特里斯坦录音之一,一把年龄的尼尔森唱得还是那么完美,乐队张力仍然十足,只是激情不比7年前了。另外这个录音有dvd出版过。


   

点评

多谢,去找这个DVD来看看  发表于 2013-5-2 22:04

使用道具 TOP

50#
发表于 2013-5-2 22:19:46 | 只看该作者
LJBI4  发表于 1 分钟前
s兄,我觉得瓦格纳也需像巴赫那样细细品味,你就会觉得他的音乐内涵不在巴赫之下,听瓦格纳我觉得一定要听整部歌剧,而不是只听些片段。
-----------------------------------------------------------------------
是的,列文那套指环DVD还没看完。卡纳佩兹布什菲利普那套《帕斯法尔》很久以前听过,不过那时可以说对华格纳还没有什么认识。倒是后来听卡拉扬那套《帕斯法尔精选》的LP,感觉非常大气磅礴、非常刺激.......

使用道具 TOP

51#
发表于 2013-5-2 22:55:06 | 只看该作者
看倒有评论讲卡拉扬的指环是用室内乐的风格来处理指环的。我倒是并不太理解这一点。

点评

卡爷的这套指环其实很有内涵,瓦格纳的音乐作为指挥家必须设法进入作品深处,去一层层的剥离,才能展示其音乐的深刻的魅力,如果只搞出表面效果,看似气势磅礴,却披着浓重的浪漫主义外衣,反而会觉得没有张力,没有   发表于 2013-5-2 23:12
应该是和索尔第比吧,后者的场面还真的让俺联想到指环王了  发表于 2013-5-2 23:08

使用道具 TOP

52#
发表于 2013-5-2 23:15:41 | 只看该作者
看倒有评论讲卡拉扬的指环是用室内乐的风格来处理指环的。我倒是并不太理解这一点。
Jwang 发表于 2013-5-2 22:55

卡爷的这套指环其实很有内涵,瓦格纳的音乐作为指挥家必须设法进入作品深处,去一层层的剥离,才能展示其音乐的深刻的魅力,如果只搞出表面效果,看似气势磅礴,却披着浓重的浪漫主义外衣,反而会觉得没有张力,没有激情,我觉得在这个指环录音中,卡爷做到了把这部浪漫主义巨作进行了提炼和净化,达到一个比较深刻的效果。从这个角度来说这部指环有着室内乐般的平衡与精致倒也不为过。


点评

俺也是极喜欢卡拉扬的指环,索尔蒂的卡司更强大些,无奈乐队过于“指环王”。综合乐队和卡司的表现,伯姆是个好选择。  发表于 2013-5-3 08:07

使用道具 TOP

53#
发表于 2013-5-3 03:44:5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指点!

到目前为至,富特的指环是我的心爱。或许我是富特的fan,在我心目中,富特的东西都是the best。即是不是,也必定是next to the best。呵呵!

使用道具 TOP

54#
发表于 2013-5-3 08:36: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JBI4 于 2013-5-3 08:39 编辑

回复scfan兄:
不过卡拉扬的这套录音相比伯姆的拜罗伊特完美演出来说,缺少那种让人热血沸腾的激情和让人喘不过气的感染力,卡拉扬在速度和节奏的变化上还是过于流畅了些,另外歌手方面,卡版本也稍弱了些。其实索尔帝那部名版除了录音优秀外,其它真的是乏善可陈,听听女武神第三幕前奏曲,伯姆版的那种给人以白热i化的激情,索版给人的感觉始终差了口气,显得温吞迟缓。

点评

这就是现场演奏录音和录音室录音最大的区别,尤其对于瓦格纳歌剧。最近听的大都会现场中塞尔的《堂豪瑟》也是如此,那种节奏脱缰的奔腾感是录音室里无论如何也做不出来的。  发表于 2013-5-3 12:04
的确如此,所以很多评论卡拉扬这套指环过于室内乐化,缺少了一些戏剧的冲突。  发表于 2013-5-3 08:43

使用道具 TOP

55#
发表于 2013-5-3 08:38:24 | 只看该作者
到目前为至,富特的指环是我的心爱。或许我是富特的fan,在我心目中,富特的东西都是the bes ...
Jwang 发表于 2013-5-3 03:44

虽然富特长期把持着欧洲音乐的最高峰,柏林、维也纳和萨尔斯堡,但可惜他并未留下拜罗伊特的指环全本录音,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他的50年米兰指环、53年罗马指环所用的两支乐团,斯卡拉和罗马广交并不是理想的瓦格纳乐团。


点评

个人愚见,富特的斯卡拉指环要远胜其罗马指环。  发表于 2013-5-3 12:42

使用道具 TOP

56#
发表于 2013-5-3 20:09:37 | 只看该作者
苏提把在 Decca 演录瓦格纳的作品视为毕生的光荣,这套《指环》虽然很出色,但还是称不上《指环》“ 王 ” ...
中山张 发表于 2013-5-3 18:52

我还是习惯索尔蒂这个译名。索尔蒂的录音是历史上第一套《指环》商业性的录音,聚集了一流的乐队,一流的演员,据说当年DECCA差点因为这套《指环》倒闭,因为单是请尼尔森、温德加森等这些巨星就是笔超级巨款。没有听完整索尔蒂的全集,个人感觉这套《指环》还称不上“王”是因为多了点意大利歌剧的味道,或许等我听完全集或多次体会后会有不同的感受。

点评

是啊,在黄金中居然把史上最伟大的布伦希尔德—弗拉歌斯塔德请出来唱弗利卡,太牛了  发表于 2013-5-4 06:39
俺觉得索尔蒂这套是名副其实的指环王,为啥?特像商业大片,哪儿像小卡搞得那么文艺小清新?  发表于 2013-5-3 21:48

使用道具 TOP

57#
发表于 2013-5-3 21:19:35 | 只看该作者

有乐友对我说:“听大烧们在谈《指环》,那么多大师的版本,真的是一头雾水,我连《指环》为何物也不知道,该如何入手呢?”我一听,所言即是,我是菜鸟,太知道菜鸟的困惑了。这里我就摸着石头过河,就《指环》这一歌剧给与我一样的菜鸟们理个头绪,这样再反过来听楼上各位大神的推荐和介绍就容易多了。

《指环》全名《尼伯龙根的指环》,是瓦格纳于1853年开始创作,用了近20多年的时间完成的歌剧。整个故事的脚本由瓦格纳自己编写,首演时也是由瓦格纳亲自指挥。

《指环》有四部歌剧组成,序剧 《莱茵的黄金》讲诉天神沃坦、地上的巨人、地下的侏儒是怎样争夺莱茵河底黄金的;第二部 《女武神》讲诉地上的巨人获得了黄金打造的指环,天神沃坦偷偷来到人间生了对孪生兄妹,想在大地上造出英雄来战胜诅咒夺回指环,孪生兄妹离散后长大成人并相爱生子,沃坦有九个女儿,其中布伦希德深得沃坦的疼爱,她违背父亲的旨意被兄妹热恋的故事感动,带走并帮助了即将生子的妹妹,而被沃坦惩罚长眠于岩石上;第三部 《齐格弗里德》讲诉兄妹相爱生下的男孩齐格弗里德在侏儒的抚养下渐渐长大,他穿过火焰吻醒化为凡人的布伦希德,两人相爱;第四部 《众神的黄昏》讲诉侏儒之子用阴谋让齐格弗里德背叛了布伦希德,痛苦悲伤的布伦希德在亲爱的人被自己间接杀害后,既痛苦又悲伤,带着指环,牵着爱马,投身火海,从此诸神灭亡。

整部作品故事情节复杂且变化多端,思想内涵丰富,哲学味重,人物性格复杂,在作品中汇集前所未见的大容量。歌剧中没有出现旋律完美的咏叹调,只有无终旋律和丰富的和声手法以及描写音乐场景的技巧。《指环》最重要的音乐价值就是瓦格纳在整套歌剧中运用交响乐技法对剧中的人物、事物、行为、感情、情节甚至自然现象等巧妙的运用主导动机地来组织四部歌剧。所以,对《指环》的版本比较还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每个现代指挥家留下的录音直接影响我们对十九世纪瓦格纳艺术世界的认知。

而我个人对《指环》中的道德观、思想观、哲学观等也非常感兴趣,这是另话。

期待坛中各位大神带领大家继续走进瓦格纳的艺术世界。

点评

其实找套DVD从头到尾看一遍就基本清楚了,最近的全本指环DVD/BD很多  发表于 2013-5-3 21:45

使用道具 TOP

58#
发表于 2013-5-3 21:39:27 | 只看该作者
丹拿证据系列是为瓦格纳歌剧而生的,喜欢瓦格纳的各位Fans们,强烈建议你们使用证据作为监听器!

点评

为了听瓦格纳,还得换器材,工程浩大哟!呵呵  发表于 2013-5-4 22:12
证据忠实还原的特性加上中低频优秀的解析力以及优异的反应速度播放大型管弦乐的首选利器。  发表于 2013-5-4 06:27

使用道具 TOP

MZL

59#
发表于 2013-5-3 22:34:13 | 只看该作者
请教各位,1966、1967两年拜罗伊特都是伯姆任指挥?我的《指环》标的是1967,没见1966年的指环。各位讨论的是哪一版?

使用道具 TOP

60#
发表于 2013-5-3 22:35:4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雨中独舞 的帖子
指环中的道德观、思想观、哲学观真的值得研究,另外这部剧里的寓意更值得研究,同时,这部剧的现实意义也值得我们探讨,自从在大剧院听了瓦格纳后就更觉得瓦格纳的现场无论视觉还是音响非同一般。弄懂指环里的一百多个动机对聆听瓦格纳有非常大的帮助。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 18:24, Processed in 0.032913 second(s), 15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