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9232

查看

67

回复
返回列表

go

勃拉姆斯:“我最美好的旋律都来自克拉拉”

1#
发表于 2010-9-14 05:19:41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9-14 05:27 编辑

勃拉姆斯对女性一直保持着美好的热爱,但终其一生,他都没有结婚。这是为什么呢?许多传记作家在他死后都作了一番推测,其中有一种说法是,生性敏感的勃拉姆斯在年少时,对他家附近码头边酒吧里的风流韵事,一直留有无法释怀的阴影。然而,最有可能的一种解释应该是,在勃拉姆斯心中,这一辈子最深的感情是来自对克拉拉·舒曼的爱,但这份挚爱,却因世俗的束缚,只能压抑在心底,因此勃拉姆斯的感情再度被蒙上阴影。可以说,勃拉姆斯和舒曼夫妇之间的情感纠缠,既改变了他的生活,也造就了他的音乐。
                                
1853年的一个秋日,二十岁的勃拉姆斯在小提琴家约阿希姆的陪同下去拜访舒曼。勃拉姆斯事先没打招呼就敲响了罗伯特·舒曼和克拉拉·舒曼在杜塞尔多夫的家门。这将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会见,他的音乐再一次成了他的敲门砖。尽管勃拉姆斯的性格拘谨矜持,最热情的友谊却马上在他们之间建立了起来。他为罗伯特·舒曼演奏钢琴,就是那首著名的《C大调钢琴奏鸣曲》,舒曼眼睛一亮,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大声喊道:“克拉拉,你必须来听一听!”于是,克拉拉也来到了客厅里。克拉拉的微笑,使勃拉姆斯如受电击。那天,舒曼家的客厅里回旋着勃拉姆斯的琴声,在琴声里,舒曼和克拉拉都看到了一个伟大的音乐家的影子,他们感到他的钢琴曲如同“蒙着面纱的交响乐”,他们为此激动不已。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10-9-14 05:22: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9-14 05:30 编辑

克拉拉后来在日记中这样记载:

“看见他坐在钢琴前,的确令人感动!他有一张令人感兴趣的年轻面孔。当他演奏时,这张面孔显得美极了。” 而舒曼,那天在日记上只记了一句话:“勃拉姆斯来看我,他是一个天才。”

这次伟大的会面,成就了音乐史上最著名的一段情谊,在接下来的四十年里,勃拉姆斯和舒曼,特别是和克拉拉之间,发生了众多的故事。

舒曼开始不遗余力地推荐勃拉姆斯。他们见面的一个月后,舒曼在他主编的《新音乐杂志》上写了一篇题为《新的道路》的文章,高度评价了勃拉姆斯的才华,使勃拉姆斯的作品开始被德国音乐界广为关注。这位德国作曲界当时的泰斗这样写道:“我们这里有一个青年,艺术女神和天神都正站在他的摇篮前垂顾。他的名字叫约翰内斯·勃拉姆斯。”而克拉拉则开始在她演出中激情洋溢地弹奏勃拉姆斯的作品。勃拉姆斯成为舒曼家庭的最亲密的朋友。勃拉姆斯深深地爱上了年长他十四岁的克拉拉,然而他敬重舒曼,他不愿意伤害恩师,只是把那份恋情深藏在心。勃拉姆斯拜访舒曼的第二年,舒曼因精神病住进了医院,为防止病情恶化,医生禁止克拉拉去医院探望,同时她又怀上身孕,带着六个孩子的克拉拉坠入痛苦艰难的深渊。就在这一段艰难的日子里,勃拉姆斯和克拉拉的感情也似乎在发生着变化。勃拉姆斯安慰克拉拉,代她去医院探望舒曼。在克拉拉出门演出时,替她照顾年幼的孩子。那两年中,勃拉姆斯的爱和帮助对克拉拉来说几乎意味着一切。1856年7月29日,舒曼逝世。在送葬的行列中,勃拉姆斯和舒曼的几个最亲密的朋友一起,抬着舒曼的灵柩走向墓地。舒曼逝世后,勃拉姆斯不能再待在克拉拉家里,传统世俗的目光犹如利剑,从四面八方向他们两人射来。勃拉姆斯离开时,克拉拉送他去火车站。那天,克拉拉心烦意乱,她在日记里写道:“这简直是另一个葬礼。”

舒曼去世了,勃拉姆斯离开了,勃拉姆斯和克拉拉的感情将会何去何从呢?

勃拉姆斯和克拉拉的情谊远远没有结束,它们只是刚刚开始。接下来的几年对舒曼夫人来说是多事之秋:首先她被迫把她大儿子路德维希送往一家精神病院,因为他遗传了他父亲的精神病;然后她的女儿尤丽叶在1872年11月病死了。之后,当她在英国巡回演出完回国后,她获悉了她的小儿子、也是她最有天赋的孩子菲利克斯得了不治之症肺结核的消息。一如既往,勃拉姆斯再一次用音乐来安慰克拉拉。他给克拉拉带去了他刚写好的《雨中歌曲》。这是两组歌曲,由勃拉姆斯的朋友克劳斯·格罗特作词。在其中第一首里,雨滴唤醒了儿时的回忆,歌曲唱到:“这是我在童年时做的梦,那时我的灵魂像鲜花那样自由地呼吸……”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10-9-14 05:24:25 | 只看该作者
在第二首《回声》里,勃拉姆斯把落下的雨水比喻成眼里的泪水。克拉拉·舒曼给勃拉姆斯写信道:“您的《雨中歌曲》日日夜夜在我心中萦绕。对我来说,它的旋律是那样难以言喻地悲伤,使我变得很忧郁。”

之后勃拉姆斯在《G大调奏鸣曲》里采用了这些歌曲的主题素材,并且在克拉拉的儿子去世后,把这首奏鸣曲题献给了克拉拉,献词写道:“如果我能在您对他的回忆中留下点东西,我会感到莫大的喜悦。让我诚挚的爱带给您慰藉。我爱您超过世上的任何人或物。”

然而在克拉拉写给勃拉姆斯的每一封信中,她都提及她和舒曼的婚姻,这是一种直接的提醒,也是一种婉转的拒绝。实际上,在克拉拉的后半生中,没有什么比勃拉姆斯的关心和爱更重要了。在不同的传记文字中,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克拉拉曾饱含深情地给勃拉姆斯写过很多信,但都没有寄出;另一种说法是,勃拉姆斯曾写过不少向克拉拉求爱的信,但是全都被撕毁。不管哪种说法更准确,至少它们告诉都说明了一个事实:这两位相爱的音乐家,无法逾越横隔在两人之间的障碍,他们都压抑着心中的爱情。他们互相思念,互相守望,在爱情的根基上,成长出友谊的绿荫。

一边是炙热的爱情,一边是恩重如山的提携之恩,勃拉姆斯面对比自己年长十四岁的师母克拉拉,选择了离开,永不相见,用空间隔绝的方式把自己的爱压抑在绝望的思念里。舒曼和勃拉姆斯这两个音乐史上的巨人,对于他们深情爱了一辈子的女人克拉拉都留下了自己的话语。舒曼说他和克拉拉共度了16年“诗与花的生活”;勃拉姆斯则说:“我最美好的旋律都来自克拉拉”。( CCTV-音乐频道)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10-9-14 21:39:04 | 只看该作者
勃拉姆斯跟舒曼的几个孩子关系倒是相当不错

使用道具 TOP

5#
发表于 2010-9-15 02:52:58 | 只看该作者
勃拉姆斯跟舒曼的几个孩子关系倒是相当不错
robinwood 发表于 2010-9-14 21:39
这点不了解啊。兄台能否说说?


使用道具 TOP

6#
发表于 2010-9-17 23:23:13 | 只看该作者
这点不了解啊。兄台能否说说?
shinelb 发表于 2010-9-15 02:52


其实勃拉姆斯作为舒曼和克拉拉的徒弟,其实还是个大孩子。舒曼好像有4个孩子。勃拉姆斯空的时候一直陪他们玩耍,因为勃拉姆斯孩子王般的天性,使得舒曼的几个孩子都愿意跟着老勃转,晚上还听老勃给他们唱摇篮曲才能入睡。后来,舒曼因为神经系统出问题,几近崩溃。老勃和克拉拉一起照顾舒曼和他的几个孩子,知道舒曼去世。所以在老勃离开前往维也纳的时候,几个孩子依依不舍。似乎失去了一个亲人或者说一个玩伴!

使用道具 TOP

7#
发表于 2010-9-18 02:54:39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勃拉姆斯作为舒曼和克拉拉的徒弟,其实还是个大孩子。舒曼好像有4个孩子。勃拉姆斯空的时候一直陪他 ...
robinwood 发表于 2010-9-17 23:23
兄台说得也合情合理。


使用道具 TOP

8#
发表于 2010-9-18 16:35:48 | 只看该作者
勃拉姆斯也是男人,难过美人关....看过一个关于他们的电影,克拉拉真漂亮...

使用道具 TOP

9#
发表于 2010-9-18 16:53:31 | 只看该作者
勃拉姆斯也是男人,难过美人关....看过一个关于他们的电影,克拉拉真漂亮...
rock 发表于 2010-9-18 16:35
我查了一下,这部电影叫《亲爱的克拉拉》,克拉拉虽然年纪大点,但确实很漂亮。


使用道具 TOP

10#
发表于 2010-9-19 16:32:42 | 只看该作者
最近开始对勃拉姆斯那种阴郁而优美的风格发生了兴趣,呵呵,好在有唱片储备,准备听一阵子了……

使用道具 TOP

11#
发表于 2010-9-19 21:52:38 | 只看该作者
最近开始对勃拉姆斯那种阴郁而优美的风格发生了兴趣,呵呵,好在有唱片储备,准备听一阵子了……
清兵 发表于 2010-9-19 16:32
我感觉他的一些室内乐确实有点郁闷,四部交响曲和协奏曲倒是百听不厌。


使用道具 TOP

12#
发表于 2010-9-20 14:15:01 | 只看该作者
我感觉他的一些室内乐确实有点郁闷,四部交响曲和协奏曲倒是百听不厌。
shinelb 发表于 2010-9-19 21:52

奇怪了,我的新兴趣还真就是针对他的室内乐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 20:26, Processed in 0.040457 second(s), 15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