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器材讨论 › 查看主题

63972

查看

542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阿杰

97#
发表于 2013-10-15 12:14: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JMA 于 2013-10-15 12:23 编辑

想起了重要的一点,请看图:



这种弹性支点结构(黑色方块部分)支点是会随着针尖力矩的变化而上、下、左、右、前、后移动的,支点变化引起磁体位移不成比例,导致微信息丢失和非线性失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98#
发表于 2013-10-15 12:21:5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Jwang 的帖子
原来是这样理解和回复的,呵呵。
一个最便宜的三角牌MM唱头(曾经15元买到过),要求的针压是1.5克。
清澈的金手指MC唱头(定价是8万),要求的针压是2.8克。
也就是说用MM1.5克的力就可以推动负载磁体了,而MC要用2.8克的力才能推动负载线圈。
对于针尖而言,那个负载重?那个循迹时遇到的阻力更大?
   

使用道具 TOP

99#
发表于 2013-10-16 09:15:2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原来是这样理解和回复的,呵呵。
一个最便宜的三角牌MM唱头(曾经15元买到过),要求的针压是1.5克 ...
阿杰 发表于 2013-10-15 12:21

针压是对臂和唱头两者总和而言,故这样讲是不正确。这样讲也表明对我上面讲的没有理解。


使用道具 TOP

100#
发表于 2013-10-16 09:30:0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BJMA 的帖子


    这里考虑如下两点

首先,MC中线圈也会移位,那么是不是有失真?
其次,在物理原理中,磁铁移位如何引起失真?

使用道具 TOP

101#
发表于 2013-10-16 17:15:1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这里考虑如下两点

首先,MC中线圈也会移位,那么是不是有失真?
其次,在物理原理中,磁 ...
Jwang 发表于 2013-10-16 09:30

回复:
1,是的,所有弹性支点(受力点)外力改变时肯定都会引起位移,但通常的MC结构位移量要小。
2,当支点在变化时,针尖相对于磁铁的振动就出现比例失调和非线性,引起失真。






使用道具 TOP

102#
发表于 2013-10-16 17:54:2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Jwang 的帖子

我问的是播放时,那个针尖跟随坑纹循迹时的阻力较大,分别调过MM和MC的朋友都会知道。
不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嘛。


   

使用道具 TOP

103#
发表于 2013-10-17 10:45:07 | 只看该作者
1,是的,所有弹性支点(受力点)外力改变时肯定都会引起位移,但通常的MC结构位移量要小。

这点只是个猜测,当然我知道实际测量对个人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2,当支点在变化时,针尖相对于磁铁的振动就出现比例失调和非线性,引起失真。

这个观点基本上也是猜测。要这观点成立的话要回到最基本的物理学。要求的是要有根据,即引用物理教科书中,或其他可靠的网上资源。

我问的是播放时,那个针尖跟随坑纹循迹时的阻力较大,分别调过MM和MC的朋友都会知道。不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嘛。

不是我要把问题复杂化,而是你的讲法不正确。

这个帖到这里,看来很多人已无兴趣。我近来特忙,故也没有及时回帖。BJMA的上述观点看上去比他人讲法较为合理,但是在物理原理上是否成立还是个大问号。

使用道具 TOP

104#
发表于 2013-10-17 11:49:08 | 只看该作者
我不管唱头结构,只问针尖的受力,这在实际调整中非常关键,还有什么不正确?

使用道具 TOP

105#
发表于 2013-10-17 17:56:39 | 只看该作者
一直强调要用实际调整的经验来验证黑胶系统的论据,不赞成不假思索地引经据典,原因是现在的音响系统对于昔日黑胶唱片信息的还原、追求,以及频宽、速度、密度都超过了黑胶大行其道时的音响系统,所以昔日的许多论据,都应该重新在实践中论证。
我这样说并非能够超越前人,而是昔日的许多论据本身就充满争议。
就拿侧滑力的形成以及唱臂对于抗侧滑力装置的要求,到现在也还有许多人包括厂家都没有完全弄清楚。
VPI和高度风等唱臂就没有设置抗侧滑。
LINN和君子等认为外圈的侧滑力比内圈小,所以采用弹簧回转式抗侧滑装置。
Graham和Nottingham等认为外圈的侧滑力比内圈大,所以采用动态杠杆式抗侧滑装置。
而SME,既有V臂认为外圈的侧滑力比内圈小,所以采用弹簧回转式抗侧滑装置,又有3009系列认为外圈的侧滑力比内圈大,所以采用动态吊锤杠杆式抗侧滑装置。
Fidelity Research既有FR54采用恒定抗侧滑力式的吊锤,又有FR64采用动态杠杆式抗侧滑装置。
以上都是大名鼎鼎的唱臂生产厂家,其各自的论据也是理据充足,如果都不假思索地引用,肯定是没有结果的。
有一点可以肯定,不弄懂侧滑力的成因以及唱臂对抗侧滑力装置的要求,是不能高质量地重播Telarc1812那16响真炮录音的。
论坛上也有不少黑胶DX,欢迎各位就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使用道具 TOP

106#
发表于 2013-10-19 15:10:22 | 只看该作者
刚开始涉黑,认真上课听讲,各位先生继续!

使用道具 TOP

107#
发表于 2013-10-19 21:47:06 | 只看该作者
MC要完胜MM,先决条件是必须精确调整。
这句话别说是在黑胶系统上,就是在整个音响系统上,也都已经说烂了。
然而如果没有充分弄懂原理的话,精确调整只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境界,只能成为童话。
J版在置顶帖里也有一篇唱臂的调节和原理,但里面的许多观点都可以擦出火花(其中也包括侧滑),照猫画虎的话,离精确范围还有相当的距离。
这里玩极品黑胶系统的大烧不少,本想借这个帖子集思广益,对黑胶系统来个较完全的剖析,让更多的人(起码是懂得机械力学的人)理解每个环节的设计原理,这样调整起来就能掌握变化的方向,还可以融入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完全不需要照猫画虎。
没想到第一个问题都已经产生颇大的争议。
其实我本想顺着观点,先说说唱针的悬挂阻尼的.......

点评

碰撞才能辨清事实, 阿杰请继续...  发表于 2013-10-20 06:17
杰兄请继续,争议总是会有的,留日后再分析。  发表于 2013-10-19 23:53

使用道具 TOP

108#
发表于 2013-10-20 08:05:42 | 只看该作者
我不管唱头结构,只问针尖的受力,这在实际调整中非常关键,还有什么不正确?

你在前面说假如针压为2克,这样推动唱头里的磁铁或线圈也需2克,这样理解是不正确的。针压的2克是对臂和唱头的总和的移动质量,是根据唱头的设计来定的。但要移动磁铁或线圈,其所需的作用力会大大小于针压。

关于这段有关侧滑力的说法,其中大部分都是道听途说。当你说某某厂家的设计理念,不要猜测,要有出处,要引述。这就是讨论问题的严谨性。由于这里涉及比较多我不一一与你指出。但是其中有两点是明显不对的。

Linn和君子臂都是动态平衡臂。所谓动态平衡就是有个机制使针压保持常数。这不是在调侧滑。

还有点你自己在自相矛盾。比如SME的V和3900都是同厂出,怎么会设计理念不同?V也是动态平衡臂。

至于如和我调节的那文有不同观点,欢迎提出讨论。那文中我强调的是实际调整。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9 05:44, Processed in 0.032701 second(s), 18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