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25676

查看

85

回复
返回列表

go

谈谈不同“格式”的CD和LP的音效

1#
发表于 2012-2-12 20:20:48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2-2-18 15:38 编辑

CD走到今天,似乎有点穷途末路。唱片公司的下一步怎么走,与发烧友和爱乐者关系很大。首先是大包子的出击,走低价、薄利多销的路线。同时抛出高格式唱片。卖高价。是否这些高格式的CD效果一定好呢?或者是换汤不换药呢?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追捧头版,大家又怎么看呢?还有重炮,就是黑胶的复兴。大家有兴趣研究一下吗?

我买了一些各种格式的CD,春节期间研究了一下,同时和LP比较了一下,感觉还是很有乐趣的。我买的CD有XRCD、32比特高清CD、K2HDCD、XRCD2SHMCD。同时比较的还有德国发烧碟、DG数码录音、还有LP。大家有兴趣也可以谈谈啊。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12-2-12 20:32:32 | 只看该作者
我买的XRCD24是杜普雷的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和海景。这张名版相信很多朋友都有。我没有原版,所以买了这个再版,感觉还是不错的,感觉基本上都是正面的。她的声音很饱满、清晰、音染很少,声音接近中性。但是动态和两端延伸都不错,感觉还是可以的。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12-2-12 20:39:31 | 只看该作者
XRCD的声音风格像一个风韵犹存的少妇,成熟,但体态也略显丰满。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12-2-12 20:44:55 | 只看该作者
其实今天,各种格式的唱片很多,我也只是买了有限的几种,请大家补充。我买的这几种唱片感觉最好的是XRCD2SHMCD的《清澈》试音碟。估计这张碟原版就很好,她的LP也比较贵。听这张唱片,音色没有特别的倾向,但是这张唱片给人感觉有贵气。贵气很难解释清楚。这张CD也是音染很少的,但声音有厚度,饱满,给人很好的感觉。当然,这张碟也比较贵,但相对LP就便宜不少了。我个人感觉这是很好的一张唱片。

点评

S版能不能贴一张的图片,想购入  发表于 2012-2-13 17:34

使用道具 TOP

5#
发表于 2012-2-12 20:48:10 | 只看该作者
XRCD的声音风格像一个风韵犹存的少妇,成熟,但体态也略显丰满。
中庸无为 发表于 2012-2-12 20:39
比喻恰当,感觉是不错的。主要优点是感觉音染少,但比较发烧。


使用道具 TOP

6#
发表于 2012-2-12 20:53:46 | 只看该作者
SACD和使用DSD技术的声音风格则要粉嫩光鲜很多,少女般甚至能看见脸上的茸毛,形体较完美,味道嘛,稍逊,嘻嘻~~~

使用道具 TOP

7#
发表于 2012-2-12 20:58:58 | 只看该作者
我买的最贵的一张碟是32比特的高清CD《罗西尼弦乐奏鸣曲》。这张唱片如果放在高级系统播放,效果会非常好,我试过。但是在我比较差的音响系统播放,这张碟没有用武之地。这张碟音色很高贵,高频飘逸而辉煌,音色是淡淡的金色,很美。相对LP和CD早期版,其实这张碟不算贵。我个人觉得这张碟有小小问题就是还不够细腻,乐句的转折还不够圆熟。不过,也许是我音响系统的问题。

使用道具 TOP

8#
发表于 2012-2-12 21:11:15 | 只看该作者
SACD和使用DSD技术的声音风格则要粉嫩光鲜很多,少女般甚至能看见脸上的茸毛,形体较完美,味道嘛,稍逊,嘻 ...
中庸无为 发表于 2012-2-12 20:53
SACD是比较有争议的,有人说她声音假,我倒不觉得。同一张唱片,SACD层要比CD层细腻很多的。我听过。SACD音响性更好,声音更细致,更圆熟。


使用道具 TOP

9#
发表于 2012-2-12 21:25:51 | 只看该作者
所以考量一种制式的利弊的时候,通常要考虑它还原声音的“形体”(频响,平衡等),还要考虑声音的“纹理”(质感、腔调等),模拟声的纹理是相对正确的,而数码声则靠尺度把握了。正如进入数码时代,相片的加工(比如说美化,当然也可以丑化)难度小了,可以变成不靠谱的程度,而模拟胶片则是相对真实的。虽然一方面是声,一方面是影,但是道理是相似的。极端的例子是,我们可以说一张不完整、很粗糙的模拟相片很接近现实,也可以说一张完整、很精细的数码相片脱离现实。
所以,能平衡好声音的“形体”和“纹理”的制式就是好制式,这个除了制式本身(数码程式,制作设备)之外,还很考验使用制式的人(混音环节,后期制作)。

使用道具 TOP

10#
发表于 2012-2-12 21:28:34 | 只看该作者
当然,我这里谈的都是个案,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因为器材的问题,某些地方说得不对也不奇怪的,纯属个人看法。即使是高格式的CD,给人感觉也基本符合“一分钱、一分货”这个规则。格洛米欧的小提琴小品的黑胶一般比较贵,500元能买到都偷笑了。所以我没买LP,而是买了一张K2HD的格洛米欧的安可小品。价钱很便宜,只要100多一点。小提琴声也接近谈谈的金色,很典雅。但是觉得CD还是不够细腻,原因我估计很简单,因为录音时间太早了,今天,毛病已经很难消除了,不过这张唱片也物有所值。

使用道具 TOP

11#
发表于 2012-2-12 23:37: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easylee 于 2012-2-12 23:40 编辑
CD走到今天,似乎有点穷途末路。唱片公司的下一步怎么走,与发烧友和爱乐者关系很大。首先是大包子的出击, ...
shinelb 发表于 2012-2-12 20:20

    XRCD(包括XRCD2和XRCD24)和K2HD是Victor Entertainment Inc,FLAIR独自开发的符合RED BOOK(红皮书标准)的母带处理、制母模直至压片过程严格品控的综合技术,相对而言XRCD侧重于中低频、声音较为丰满,K2HD(100KHz/24bit)则胜在高频的飘逸与声音的纯净度。

    DXD(352.8KHz/24bit)与UHD(32bit)也符合RED BOOK(红皮书标准),可称为高清格式,相对而言DXD(基于多比特DSD技术)的声音表现与K2HD相近。UHD(32bit)处理模拟母带时采用192KHz,处理数码母带时则采用96,176或192KHz频宽(到底采用何种频宽,需精心比较不同数码母带,力求平衡音乐感与分析力使之更完美),32bit深度是当今可以做到的最大动态比,因而UHD胜在声音的清晰度与透明度,但高频表现不如K2HD、DXD。

    SACD是基于1bit的DSD技术(非RED BOOK标准),胜在两端延伸、细节表现、分离度、空气感。
至于HQCD与SHM-CD等则是基于CD反射涂层的改良技术,目的是减少散射,提高读碟精准度,减少失真,当然也可以改善CD听感了。

    当然,CD(包括SACD)制作是一个涉及诸多环节(包括原始母带质量、母带再处理、母模制作、压片、品质检控等)的复杂系统工程,其中涉及大量人为因素(不同工程师和工人),由于不确定因素太多,因此很难说某一种格式的音效好过另一种格式,只能是相对而言!

    还有,头版、银圈碟通常较为靓声(尤其是早期西德银圈),从本人拥有的较多头版和银圈碟的聆听经验来看这也不是绝对的,有些精制再版碟反而更靓声也不出奇。

最后声明:
    1、以上仅是本人一家之言,对与不对,大家不必挂齿。
    2、本人未玩到黑胶,曾经聆听黑胶的次数也较少,因而对黑胶没有发言权。



使用道具 TOP

12#
发表于 2012-2-13 02:53: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wang 于 2012-2-13 05:44 编辑

CD没有别的格式,CD只有一种格式,即红本的,44,1kHz/16 bit的。目前CD的重放的格式只有44.1/16的格式。任何高抽样的录音都要下降为44.1/16才可在你的CD机中放。任何XRCD或其它都是骗人的。那么为什么XRCD等会有比较好的音质?这是因为首先这些CD在选取原始录音时都是些优秀的录音,其次在后期加工中都些比较有经验的录音师来处理,制作比较道地。故比较符合听者对好声的判断。这些CD的好声不是格式的优越,而主要是原始录音的优秀。一般的CD也可达到这些CD的效果的。有时XRCD等在封套上印上Extended Frequency等等,这都是骗人的。你的CD是只能做到20KHz。当今录音界都是用高于44/16的抽样率也录的,然后再降频制成CD的。

LPCD也是骗人的,LPCD无非是CDR,这样做无非就是避免了压制工艺中可能导致的毛病。但不是其工艺的先进。
还有头版CD要胜于再版的也发烧友自欺欺人的鬼话。没有根据的。

银圈CD之类的讲法,我是没有比较过,但我是持否定态度的。银圈或许表明在那段时间中压制工艺,但它不是好声的保证。这是发烧友自欺欺人的胡话。

SACD是比CD来的优越。但不是革命性的。故SACD己经死了。连SACD的发明者Sony也放弃了对SACD的支持。从音质来讲,多声道的SACD实际是未来音响的发展的方向。可是由于实际操作的困难,这也死了。

关于LP和CD,这就是有很多可讲了,我无意引起争论,故不讲了。

点评

这个有道理,CD就是CD,格式是固定的,如果变化了(采样率及比特数),就不是CD了,CD机就不能读出。但还是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获得不同的听感,比如,降频压缩的参数,母带质量及噪声处理,如果说XRCD,K2HD,XRCD24格   发表于 2012-2-13 21:22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 18:02, Processed in 0.053079 second(s), 19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