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4156

查看

25

回复
123下一页
返回列表

go

想找一点有灵性的东西听,能推荐吗?

1#
发表于 2017-5-17 00:15:04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如题,关于灵性的东西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17-5-18 00:06:37 | 只看该作者
Recently,I have been listening the 'Londonderry Air' by Fritz Kreisler at 1928 many times.It has been touching me.
You can attemp it.And you can found it from the New album of Kreisler published by ARTIS.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17-5-18 09:40:43 | 只看该作者
【转载】伦敦德里又名“德里”,是爱尔兰北部的一个小城。

《伦敦德里小调》又名《伦敦德里之歌》,它是根据流传在伦敦德里的一首古老民歌《向库库列因告别》改编而成的。改编者是奥地利小提琴家、作曲家克莱斯勒(1875—1962),此曲感情强烈,扣人心弦,颇投作曲家帕里与中音歌唱家普伦基特.格林之所好,前者赞之为“人间最美的旋律”,后者声称唯有小提琴能奏出它的韵味。

原曲采用单二部曲式写成的,大调式,4/4拍。其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组成。其旋律纯朴动人,充满了温柔平和的气氛。其第一乐段也由两个乐句组成。其旋律显得高昂,色彩较为明亮,带有明显的颂扬性。整个音乐充满了热爱生活及憧憬未来的美好感情。

小提琴曲将原曲在高低音分别呈现一遍,然后加以变化后重复。最后回到原来的情绪上结束全曲。这首乐曲充分发挥了小提琴歌唱性强的优势,因而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试听:

克莱斯勒:http://my.tv.sohu.com/us/117505669/70812140.shtml

北京天使合唱团:http://www.xiami.com/song/175838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17-5-18 23:12:03 | 只看该作者
《丹尼男孩》(Danny Boy),又名《伦敦德里小调》,是我学生时代会唱的一首忧伤的英文歌曲,英文歌词至今都还能背得上来。

★Danny boy《丹尼少年》★

Oh Danny boy, the pipes, the pipes are calling
噢!丹尼男孩,听笛声,笛声正在召唤
From glen to glen and down the mountain side
在山谷间回荡,消失在山的另一边
The summer's gone and all the **s are dying
夏天已经逝去,花儿开始枯萎
Tis you tis you must go and I must bide
你必须得离去,而我会一直等待

But come you back when summer's in the meadow
如果你回来的时候,正是草原上的夏天
Or when the valley's hushed and white with snow
或是山谷沉静,白雪覆盖之时
Tis I"ll be here. In sunshine or in shadow
我一定会去那儿,不论是阳光普照或阴影覆盖
Oh Danny boy, oh Danny boy, I love you so
噢!丹尼男孩,噢!丹尼男孩,我是多么爱你

And if you come when all the **s are dying
但是如果你在百花凋谢的时候回来
And I am dead as dead I well may be
也许我已经死去,我会死得很安详
I pray you'll find the place where I am lying
我祈祷你会前来,找到我长眠之地
And kneel and say an ave there for me
跪下来和我说你为我而在这里

And I shall hear though soft you tread above me
我会倾听,虽然你轻柔的踩在我上面
And all my grave shall warmer sweeter be
我的坟墓将会更加温暖而甜蜜
Then you will kneel and whisper that you love me
然后你跪下,在我耳边低声说你爱我
And I shall sleep in peace until you come to me
我将在平静中安息,直到你来我身边

这首旋律感人至深、歌词委婉激越的民谣,有过多种人声的版本。电影《孟菲斯美女号》中的插曲是一种爵士布鲁斯的改编版本,近年英国神奇男孩迪克兰也有改编版本。但40年前我所听的第一个版本就是前说的克莱斯勒的小提琴改编版本。无论长笛、排箫还是小提琴的改编诸多版本,都无法再还原我40年前从央广收音机中听到那个旋律的深情醇厚的琴音带给我的时光回闪。

使用道具 TOP

5#
发表于 2017-5-19 10:01:38 | 只看该作者
伤感而迷人的《Danny boy》背景故事及李敖版翻译(转载)

1855年,一个叫George Petrie的人出了一本叫"Londonderry Air"的书,是一本爱尔兰古音乐的集锦。里面写到这首优美的旋律是一个叫Jane Ross(1810-1879)的女人提供的。Jane收藏了大量民间的未被出版的音乐,并无私的奉献了出来。而这个Jane又是在一个叫Jimmy McCurry(1830-1910)的街头盲艺人那里听来的。但究竟这首旋律是谁作的呢?据说(不确切),是一个叫Rory Dall O’Cahon的爱尔兰人(1660?-1712?,版本不一),是一个竖琴师,原曲的名字叫作《Londonderry Air》,为了表现失去土地的悲伤。

这个旋律被Petrie公开出版之后,那个时代的很多著名的添词人试图为此曲写歌词,但是很多都没有被公众认可。这个旋律一共有超过90个版本的歌词!

那时淘金潮,很多人都涌向了美洲新大陆,带着他们的音乐。1912年的一天,一个叫Margaret Weatherly的人听到一群淘金者演奏这首美丽的旋律,于是想起了他的丈夫的哥哥,Fred Weatherly(1848-1929)。此人是一名显赫的英国律师,业余时间做歌词创作(一生共作1500余首)。于是Margaret说服他们复制了此曲。可巧的是,Fred在1910年就写好了一首歌词叫"Danny Boy",一直苦于没有合适的曲子相配,而这一个正合适。这套歌词立即被世界范围的爱尔兰人所接受。……这首歌在世界范围迅速流传,据说有二百多个版本演绎了这首歌。

Danny Boy丹尼男孩 背景故事附歌词
Danny Boy丹尼男孩这首歌的歌词依据爱尔兰调子伦敦德里小调(Londonderry Air)所编写的。起初这首歌的歌词是又一位英国律师弗雷德里克 威斯勒(Frederick Weatherly)所写,威斯勒从未到过爱尔兰。这首歌最初是在1925年被 Ernestine Schumann-Heink录制。这首歌一般被认为是一首爱尔兰赞美歌,并且这首歌的调子经常被用在北爱尔兰的英联邦运动会上,尽管唱歌的人不是爱尔兰人,似乎这首歌在爱尔兰国外比国内要出名的多。这首歌在北美的爱尔兰后裔中经常被传唱,也经常在葬礼上用管风琴演奏。

歌词
Oh Danny Boy, the pipes, the pipes are calling
From glen to glen, and down the mountainside.
The summer's gone, and all the roses falling.
'Tis you, 'tis you must go and I must bide.
But come ye back when summer's in the meadow
Or when the valley's hushed and white with snow,
For I'll be here in sunshine or in shadow.
Oh Danny Boy, oh Danny Boy, I love you so.
But if you come, and all the flowers are dying
And if I'm dead, as dead I might well be.
Ye'll come and find the place where I am lying
And kneel and say an Ave there for me.
And I shall hear, though soft you tread above me,
And o'er my grave shall warmer, sweeter be,
And if you bend and tell me that you love me,
Then I shall sleep in peace until you come to me.

李敖翻译的版本

李敖:"爱尔兰民歌 《丹尼少年》(Danny Boy),是我生平最喜欢的一首歌。歌中写情人在生死线外,幽明永隔,死者不已,生者含悲,缠绵凄凉,令人难忘。尤其听到汤姆琼斯的变调唱法,更把它唱得多情感人。我一直想把这首歌译成中文,但是迁就用韵,未能如愿。一年前我试译了一半,还没译完,就入狱了。今天上午整理旧稿,发现了这一半译文,决心把它译完。花了一个半小时,用直译意译混合法,居然把它译成了。

  哦,丹尼少年,
  当风笛呼唤,幽谷成排,
  当夏日已尽,玫瑰难怀。
  你,你天涯远引,
  而我,我在此长埋。
  当草原尽夏,
  当雪地全白。
  任晴空万里,
  任四处阴霾。
  哦,丹尼少年,
  我如此爱你,等你徘徊。
  哦,说你爱我,你将前来,
  纵逝者如斯,
  死者初裁。
  谢皇天后土,
  在荒坟冢上,
  请把我找到,找到,
  寻我遗骸。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下午

[附记]照爱尔兰民歌的原始意味,这首歌是写父子之情,Danny Boy 最后寻找到的,是父子之爱。我这里意译,当然别有所延伸,特此声明如上。"

资料来源网络,breezecnlady整理

使用道具 TOP

6#
发表于 2017-5-20 14:41:15 | 只看该作者
荷兰好声音冠军唱的这首You Raise Me Up ,就是从丹尼男孩获得启发而创作的:

http://www.iqiyi.com/w_19rsqstodp.html

使用道具 TOP

7#
发表于 2017-5-21 11:15: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odyheat 于 2017-5-21 11:20 编辑
shinelb 发表于 2017-5-20 14:41
荷兰好声音冠军唱的这首You Raise Me Up ,就是从丹尼男孩获得启发而创作的:

http://www.iqiyi.com/w_1 ...


确切地说,“神秘园”2002年创作的You Raise Me Up 正是受到George Fenton1990年为电影《孟菲斯美女号》改编的那一版“南方福音”风格的主题歌Danny Boy启发而写就的。那部电影的管弦配乐主题也是基于“伦敦德里小调”。

孟菲斯所在的田纳西州有将近20%的人口是爱尔兰与苏格兰裔,族群占比最大。因此那里的乡村音乐带有相当浓厚的凯尔特和苏格兰民谣味道,于是流行于此地城镇教会的所谓南方福音也相应大量吸收了同类的音乐风格。尽管这类福音在当地黑人社团中有时还会融合一些爵士、布鲁斯风格唱法,但George Fenton在改编那首Danny Boy时,其实并没有带入任何爵士布鲁斯风格(二战时的美国空军里没啥黑人兄弟)。

虽然“神秘园”的Rolf Lovland在You Raise Me Up 大获成功之后,从未谈起过此歌当初创作的灵感源。不过明眼人一望便知,George Fenton十二年前创造性改编的“福音版Danny Boy”绝对珠玉在先。

使用道具 TOP

8#
发表于 2017-5-21 15:28:14 | 只看该作者
这一周我多次反复听了克莱斯勒1928年版的《伦敦德里小调》,在郑延益的《春风风人》一书中,对克莱斯勒的此曲演绎着墨不多。但所听的克莱斯勒3个版本中,此一版为何如此打动我到念念不忘。我粗浅的分析是克莱斯勒在此曲演绎中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来叙述父子之别:克莱斯勒用大调来改编此曲,大调来表现忧伤的情绪本身就不同寻常。克莱斯勒在低音上第一遍呈现主题旋律,琴音温厚舒缓,似如慈父的临别嘱咐;高音上第二遍呈现主体,琴音清脆高亮,似是少年与慈父作别时的恋恋不舍。而后不断地变化反复,最后一句回到低音旋律,暗喻慈父失去爱子之后的无限怅惘。说来是这么简单,但克莱斯勒的演奏,将这个父子离别的情愫刻画到无以复加的伤感美,不作他人之想。

使用道具 TOP

9#
发表于 2017-5-21 16:17:06 | 只看该作者
神秘园:http://www.xiami.com/album/169399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0#
发表于 2017-5-22 15:24:26 | 只看该作者
《丹尼男孩》(《伦敦德里小调》)的乐谱与《You Raise Me Up》相比,
区别还是很大的,可以说在某些地方相似。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1#
发表于 2017-6-10 20:23:24 | 只看该作者
受教了,一直听DANNY BOY,没有听出来是德里小调填词改变的,第一次听的是ANDY WILLIAMS 的版本,感人至深啊!

使用道具 TOP

12#
发表于 2017-6-10 23:53:55 | 只看该作者
得,我来推荐邓伟标的专辑(空),还有何训田的(如来如去),甚至早期的(阿姐鼓)。音乐之中都有灵性的光辉。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 19:37, Processed in 0.048589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