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7271

查看

150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shinelb

85#
发表于 2010-8-7 07:55:07 | 只看该作者
哲学诗人荷尔德林作为浪漫派的先驱,却自始至终孤单伶仃地守护着自己的诗歌家园。然而作为诗人,他并不寂寞。
1797年,《许佩里翁,或希腊的隐士》一出版即受到席勒的激赏。
1814年,克莱门斯•布伦塔诺读到此书,致信友人称赞它是德国“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1839年,格奥尔格•赫尔维格撰文说荷尔德林是“最纯真的青春诗人”,“他偿还了德国最大的罪责”。
1840年,贝蒂娜•冯•阿尼姆说荷尔德林的诗作“体现了语言的神圣本质”。

1861年,弗里德里希•尼采在致友人的信中向荷尔德林表示了崇高的敬意,称荷尔德林的诗歌“涌现出的是最纯粹、最柔美的情感”,它“出于自然之手,佳作天成,没有任何斧凿雕刻的痕迹”;“他向德国人民说出了苦涩的真理”;小说《许佩里翁》“用深刻、犀利的语言来反对德国人的野蛮习性”;“他对现实的厌恶是源于对德国的深切的爱”,“荷尔德林是真正的具有高品位的诗人。”

尽管如此,荷尔德林还是没得到公众的认可,一文不名。直到20世纪初,狄尔泰以及新浪漫派诗群重新发现了他,荷尔德林才声名鹊起。

使用道具 TOP

86#
发表于 2010-8-7 07:55:31 | 只看该作者
狄尔泰(1833~1911)说荷尔德林有如人的尊严、人性的纯粹与和谐的理想的化身。“他从不间断热情地倾听自己内心里和自然中那使他与神性的幽秘同在的声音,神性的幽秘在万物中沉睡,所以,他预先得知许多未来的可能性:人类更高的形象、德国民族未来的英雄事业、生活的崭新的美,即那在我们身上实现神的本性的意志的美,表达那难以言说地围绕着我们的生命本身的永恒节律的诗。”

盖奥尔格•西美尔(1858-1918)称他为德国民族的“伟大预言家”,是未来一代诗人之父,是“语言的青春再生之力,因而也是心灵的青春再生之力”。

里尔克(1875~1926)极其关注荷尔德林作品的整理工作。当其出版之后,“也许找不到一个比《杜依诺哀歌》的作者更肃然起敬的读者,里尔克在那几个月写的作品无一不留有读这本特集留下的痕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里尔克1914年9月间写的那首献给荷尔德林的诗歌——这是一位独立自主的荷尔德林追随者在我们熟识的二十世纪语言历史条件下作出的最伟大的见证之一。”(霍尔特胡森语)

1916年,瓦尔特•本雅明(1892~1941)在致友人的信中说荷尔德林是“黑夜中的光芒”。
斯蒂芬•格奥尔格(1868~1933)更是颂辞潮涌。1919年,他在一篇名为“荷尔德林”的短文中,把荷尔德林誉为德国民族的“伟大看护人”,一批即将出现的诗人的“缔造者”和“先驱”,誉他为“恢复语言活力和复苏灵魂的人”,“德国未来的基石”,是“呼唤新的上帝的人”。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十分欣赏他:“他永远像一个来自天空、来自更高领域的人,他的诗不是用日常的血肉和热量堆积而成,而是用另一种非人间的火焰的热情写成。”

使用道具 TOP

87#
发表于 2010-8-7 07:56:00 | 只看该作者
1927年10月8日,茨维塔耶娃(1892~1941)致信高尔基,几乎通篇谈论的都是另一个人。整一个世纪的车轮碾过,一位女诗人情不自禁地回忆着他——在信笺中喃喃自语,简直忘了聆听者是谁;声容并茂的介绍与其说是给高尔基听,莫如说是在提醒整个健忘的世界:曾经有一个孤独的天才,来过……茨维塔耶娃在信中,简约地勾勒了荷尔德林的轮廓——这简直是一篇微型传记。她还尤其强调了:“死的时候是一个人,死在他的守护人的胳膊上。”为荷尔德林的寂寞而不为人知的一生,画上了一个忧伤的句号。在这封信中,她将歌德与荷尔德林加以比较:歌德是大理石的神,而那个人则是来自极乐世界的幽灵,“不是诗歌,而是诗歌的灵魂。我再重复一遍,诗人比天才渺少。”也就是说,歌德不过是个伟大的诗人,而荷尔德林则彻底是个天才。歌德仅仅用感情抑或理智写作,荷尔德林依靠的则是疯狂——这是凡人所不可比拟的天赋。歌德的诗篇洋溢着肉体的气息(即便是大理石的身体,也无法摆脱物质的属性),荷尔德林则直接上升至精神的境界,彻底裸露出野性的灵魂。与之相比,歌德也显得像个平庸的匠人了。

德格尔(1889~1976)更是一片倾心:“荷尔德林的诗作受诗的天命的召唤身不由己地表达出诗的本质。对我们来说,荷尔德林是真正意义上的诗人之诗人”;“我的思想和荷尔德林的诗处于一种非此不可的关系。”
那么,荷尔德林究竟唱出了什么?如此令人神往?

……阿尔卑斯山峦鬼斧神工,
那是远古传说中天使的城寨,
但何处是人类
莫测高深的归宿?
——《莱茵颂》

使用道具 TOP

88#
发表于 2010-8-7 07:56:31 | 只看该作者
在《莱茵颂》中,荷尔德林唱出了忧悒之歌:人离弃了神灵,离弃了充满神性的自然,就仿佛遁避了家乡,陷入失根的漂浮的状态,从此人畏惧死亡,为维持牡蛎般的生活而甘受一切耻辱。那是一种何等令人若有所失的痛楚。荷尔德林深深感到,在德国,只看得见手艺人、思想家、教士,却看不见人。每一个个体被困窘在一种专业范畴内,而在这个范畴内根本不能叫灵魂生存。“在这个民族,没有任何神圣的东西是不被亵渎的,不被贬为可怜的随随便便使用的东西”。现代人的无家可归感,就是由于技术把人分离了,把神性感驱逐出了人的心房,用冷冰冰的金属环境取而代之。无家可归感正是20世纪西方社会那些追求价值生活的人们的普遍感觉,并成为吟唱的主题。然而在百年之前,荷尔德林就预感到这一灾难的出现,在书信体小说《许佩里翁,或希腊的隐士》中,荷尔德林几乎在吁请:从摇篮时代起就不要去干扰人吧!不要把人从他的本质的紧密的蓓蕾中驱赶出来吧!不要把他从童年的小屋里驱赶出来吧!让人知道得晚一些,在他之外还存在一些其他的东西,其他的人。毕竟只有这样,他才成为人。人一旦成其为人,也就是神。而他一旦成了神,他就是美的。然而,人灵已在人世的匆忙中岌岌可危了。

实际上,荷尔德林所觉察到的,正是随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不断扩展而带来的人的灵性的丧失。内在灵性的丧失使人不再能感受到给人以慈爱的神灵。在荷尔德林的语言中表达出来的,是一种新的历史的普遍分裂的出现,即人与自己的创造物的分裂,人的价值生存与技术文明的分裂。人通过辛劳地努力创构出的,却是与人自身的神性本质大相迥异的东西。

使用道具 TOP

89#
发表于 2010-8-7 07:56:57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早在席勒(1759~1805)就已提出在今天被称为异化的现象了。他的《美育书简》中对人变成机器零件的分析,颇有预见性。荷尔德林的预感更深一层的意义在于,他预感到技术功利的扩展,将会抽掉整个人的生存的根基,人赖以安身的精神根据,人不但会成为无家可归的浪子,流落异乡,而且会因为精神上的虚无而结束自己。(许多作家和诗人的自杀,就是一个无可辩驳的证明。)各种政治、经济危机的频繁出现,倘是一种外部现象;失落自我,没有归属,空虚孤独,才是更为根本的。

由于荷尔德林过早地对这种因新的普遍分裂带来的人的无家可归的苦境有所感悟,因此,作为一位诗人,他极其孤独。他多么盼望能早日重返与神灵同在的故乡。

我寂然一身,但祖国之父,
就在我头上,超然于云雾之端!
呵,万能的苍穹!
还有你们,大地与光明!
你们三位一体,永恒无极,
宰割万物,施与慈爱。
那把我紧系于你们的丝带永不断裂。
我自你们溢出,
追随你们而浪迹他乡,
现在,我已饱阅人生,
又与你们,与欢乐的神明同返故国。”
——《致流浪者》

使用道具 TOP

90#
发表于 2010-8-7 07:57: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huamanlou 于 2010-8-7 07:59 编辑

荷尔德林早年醉心于康德哲学和古希腊哲学。他在致黑格尔的信中说:“康德和希腊是我惟一的功课。我的目的主要在于弄通批判哲学中的美学部分。”他企求着一种带有诗意色彩的社会理想,认为人必须自由,这是一条准则,为了达到这一点,就要重建上帝和人的原始统一。他还提出,理性不是最高的原则,高于知性和理性的,是“生命”的认识完成过程,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是“存在”。这一存在不是被思维或从概念上被认识到,而是被确信。在《许佩里翁,或希腊的隐士》中他讲,理性是人性的藩篱,只有美学、美的经验和爱的宗教,方能使人达到无对待的统一。即使自然界和诸神也被迫屈从于命运,屈从于历史,美的东西也面对它的命运,神性的东西也不得不屈从,但他认为,这只表明人必须离开理想的自然状,否则就不可能有文化生活;并且更为重要的,人只有被迫离家流浪,漂泊异乡,饱尝浪子的艰辛和苦涩,才能认识到自己的故乡。正如海德格尔后来所说:“惟有这样的人方可还乡,他早已而且许久以来一直在他乡流浪,倍尝漫游的艰辛,现在又归根返本。因为他在异地已经领悟到求索之物的本性,因而还乡时得以有足够丰富的阅历。”

使用道具 TOP

91#
发表于 2010-8-7 07:59:20 | 只看该作者
因此,荷尔德林在预感到人的不可逃避的无家可归之境的同时,也预感到人类必将重返故里。在《帕特莫斯》中,荷尔德林吟道:

神近在咫尺,又难以企及。
当使者过于雄浑,
危机反倒潜伏。
……
既然时间之峰厌倦了相隔天涯的山峦,
密集聚居,相偎相依,
那么,圣洁浩瀚的水波,
请赐我们以双翼,让我们满怀赤诚衷情,
返回故里.

使用道具 TOP

92#
发表于 2010-8-7 08:42: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8-7 17:21 编辑

回头谈《杜伊诺哀歌》(Duineser Elegien),这是里尔克诗歌发展的顶峰:

里尔克于1912年在亚德里亚海滨的杜伊诺城堡动笔写《杜伊诺哀歌)),1922年完成于瑞士的慕佐城堡(Muzot),历时十年。这部作品以十首哀歌组成,与《致奥尔弗斯的十四行诗》构成里尔克的思想结晶,让人入迷地呈现出对现代世界中个体生存的意义根据的困惑。

哲人如海德格尔从里尔克的诗作中看到形而上学的现代性问题,神学家则从中看到基督神学的现代性问题—天主教神学家巴尔塔萨(HansUhr von Balthasar)说过,里尔克的诗作浸透着经过转换的传统神学母题。

这是一部很艰涩的作品,其难度在于巴尔塔萨所认为的其作品中包含的转换的传统神学母题是以诗意思维方式展开,而不是理论思维方式,具有高度意象性。这部作品牵扯到里尔克的宗教观,他从宗教观中延伸出他对那个时代人们生存意义的探索。由于是诗,我本身理解上或许有许多偏颇,就不多说了,总之“天使”概念又是里尔克神学思想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要素,这是一些看这本书时应该考虑在内的宗教因素。

使用道具 TOP

93#
发表于 2010-8-7 08:44:06 | 只看该作者
第一首哀歌

如果我叫喊,谁将在天使的序列中
听到我?即使他们之中有一位突然
把我拥到他胸前,我也将在他那更强大的
存在的力量中消失。因为美不是什么
而是我们刚好可以承受的恐怖的开始,
而我们之所以这样赞许它是因为它安详地
不屑于毁灭我们。每一位天使都是可怕的。
因此我抑制自己,吞下深处黑暗的
呜咽的叫声。啊,我们需要时
可以求助于谁?不是天使,不是人;
就连那些知道的野兽也意识到
在这个被解释的世界我们
并不感到很安全。也许仍有
某棵树留在斜坡上,供我们日夜观看,
仍有为我们留下的昨天的散步和对于一个习惯的
长期效忠,这习惯一旦跟我们住下便不愿离开。
哦,还有黑夜,那黑夜,当一阵充满无限空间的风
啃起我们的脸。黑夜为了谁而不留下——这想望已久的、
温和的、不报幻想的存在,这颗孤寂的心
与它相会是如此痛苦。难道情人们就更容易些吗?
但是他们继续利用彼此来隐藏各自的命运。
难道你还不知道吗?将你怀中的虚空抛进
我们呼吸的空间;也许鸟儿们
会带着更热情的飞翔感到这扩大的空气。

是的,春天需要你。常常一颗星
会等待你去注意它。一股波浪从遥远的过去
卷向你,或者当你在一个敞开的窗下
散步,一把小提琴
会让自身顺从于你的聆听。这一切都是使命。
但是你能完成吗?难道你不总是
被期望分散注意力,仿佛每件事
都宣布一位心爱的人要来了?(你到哪里找地方
安置她,带着你所有这些巨大而生疏的思想
来来去去并且经常留下来过夜。)
但是当你感到渴念,就歌唱恋爱中的女人吧;
因为她们著名的激情仍然不是不朽的。歌唱
被抛弃和凄惨的女人(你几乎要羡慕他们),
她们可以爱得比那些满足者更为纯粹。
一再地开始那永远得不到的赞颂;
请记住:英雄继续活着;就连他的衰落
也只是他达至最后出生的借口。
但是消耗殆尽的大自然把恋人们带回
到她那里,仿佛世上没有足够的力量
来第二次创造他们。你曾经竭力想象够了
加斯帕斯•斯坦帕,以便任何被她的心爱的人
抛弃的女孩都可以受到那翱翔的、盲目的爱的
极端例子所鼓舞,并对她自己说“也许我可以像她”?
难道这种最古老的受苦最终不会
给我们结下更丰富的果实吗?
难道现在不是我们怀着爱意
从心爱的人那里解放出来并在颤抖中忍受的时候了吗:
就像箭忍受着弓的紧张,以便
在射出的刹那超越自己。因为
世上没有地方供我们停留。

声音。声音。我的心聆听,就像只有
圣徒才会聆听的那样:直到那巨大的召唤把他们
从地面提起;然而他们不可能地继续
下跪并且一点也不在意:
他们的聆听是如此完整。岂止像你忍受
上帝的声音——远不止于此。而是聆听风的声音
和那在沉默中形成的持久的讯息。
现在它正从那些早夭的人那里朝着你呢喃。
无论你何时走进一座教堂,在那不勒斯,或罗马,
难道他们的命运没有悄悄走来向你说话?
或者在高处,某篇颂文委托你一个使命,
就像去年在圣玛利亚福摩萨的匾牌上。
他们要我做的就是轻轻把有关他们死亡的
不公正的看法的外表抹掉——这看法有时候
会略微妨碍他们的灵魂向前迈进。

这确实是奇怪的:不再居住在大地上,
还要放弃刚刚有时间去学习的风俗,
不去观看玫瑰和其它关乎人类未来的
有希望的事物;不再是无限焦急的手中
那个往昔的自己;甚至还要
把自己的名字遗弃,忘记它,
像一个孩子忘记破碎的玩具。
奇怪的是不再对欲望报有欲望。奇怪的是
看到曾经紧紧结合的意义如今朝着
各个方向失散。而死去是一件苦事
并且在我们可以逐渐感到一点永恒的
痕迹之前就已经充满挽救的可能。——尽管生者错误地信仰
他们自己制造的过于明显的区别。
天使们(他们说)不知道他们置身其间的
是生者,还是死者。永恒的激流
把所有的年代卷入其中,通过两个王国,
永远地,而他们的声音就在它那如雷的吼声中溺毙。

最后,那些早走的就不再需要我们了:
他们断绝了大地上的悲喜,就像孩子乖乖地
长大,不再需要他们母亲温柔的乳房。但是我们却需要
这类伟大的秘密,对我们来说忧伤往往是
精神成长的源泉——我们怎能存在而没有它们?
那个传说是没有意义的吗,它告诉我们,在哀悼纳莱斯时
歌中那最初的勇敢的音符如何穿透荒芜的麻木不仁;
然后在一个可爱如神的青年突然永远离开的
可怕的空间里,虚空第一次感到震惊,
这震惊现在激励我们安慰我们并帮助我们。

使用道具 TOP

94#
发表于 2010-8-7 08:45:19 | 只看该作者
第二首哀歌

每一位天使都是可怕的。然而,唉,
几乎是致命的灵魂之鸟呀,我乞灵于你们,
熟悉你们。多比的时代哪里去了,
那时你们之中有一位掩起光芒,站在前门,
略微装成在旅行,不再可怖;
(一个青年,就像透过窗子好奇地窥探的那位)
但是如果充满危险的天使长现在从星星背后
往下朝我们走哪怕一步:我们跳动得
越来越高的心,定会置我们于死地。你们是谁?

早年成功者,创造的宠儿,
山脉,在所有初始的黎明中
变红的峰顶,——开花之神的花粉,
纯粹之光的关节,走廊,楼梯,宝座,
由本质构成的空间,由销魂做成的盾牌,卷入
狂喜之中的感情风暴,而突然间,孤单地:
镜子,它们收集从它们的脸上淌出来的美
再把它完整地收回到它们身上。

但是当我们被深情感动,我们便蒸发掉;我们
把自己呼出然后消失;从这一刻到那一刻
我们的感情越变越微弱,像香气。虽然也许有人会告诉我们:
“是的,你已经进入我的血流里,整个房间,整个春天
都充满了你……”——那有什么关系?他不能包容我们,
我们消失在他身上和周围。而那些美丽的人,
啊谁能维护他们呢?表情不断从他们的脸上
出现,然后不见。像早晨的露珠从草尖上滚落,
我们拥有的东西也飘入空气,仿佛一碟滚烫的食物
缭绕的蒸汽。哦微笑,你去了哪里?哦仰望的目光:
在心的海洋上退却的温暖的新浪潮……
唉,但我们正是这样的呀。我们融化进去的
无限的空间届时会品尝我们吗?天使们真的
只重新吸入从他们自身照射出来的光辉吗?或者,
好像是疏忽所致,有时候这光辉之中是不是也有
一点我们的精华的痕迹?我们混入他们的
特征中吗?哪怕像怀孕的女人脸上
那模糊的容貌般难以察觉?当我们飞旋返回
他们自身,他们并没有注意到(他们又如何能注意到)。

恋人们,如果他们知道缘由,也许就会在夜空里
讲出奇怪的、不可思议的话。因为看来一切好像
都把我们隐藏起来。瞧:树木确实存在;我们
居住的房子仍然屹立着。我们独自
飞过所有事物,像风一样不可捉摸。
而所有事物都密谋对我们保持沉默,一半
也许由于羞涩,一半则像是不可言说的希望。

恋人们,彼此欢天喜地,我在向你们询问
我们。你们彼此拥抱。你们的证据在哪里?
瞧,有时候我发现我的双手已变得意识到
彼此,有时候我这被时间剥蚀的脸
藏匿在双手之中。这给了我一点儿
感觉。但仅仅凭着这,谁敢宣称存在?
然而你们在彼此的迷情中成长,
直到不能自拔,这时你们恳求:
“再也不……”;你们在彼此的双手下
越来越丰饶,像秋天的葡萄;
你们可能会因为另一个的完全出现
而消失:我在向你们询问我们。我知道,
你们如此幸福地触摸是因为永存着抚爱,
因为你们如此温柔地覆盖的地方
并没有匿迹;因为在它之下
你们感到纯粹的持久力。因此你们几乎
在拥抱之中承诺永生。然而,当你们经历了
第一瞥的恐惧,窗口的渴念,
和惟一一次在花园里的结伴散步:
恋人们,你们是一样的吗?当你们踮起脚尖
嘴对着嘴,唇黏着唇,醉和着醉:
啊每位饮者是怎样奇怪地抽离他的行动。

难道你们不为阿提卡墓碑上人类谨慎的姿态
感到惊讶吗?难道爱与离别
不是如此轻柔地放在肩膀上以致看上去好像
是由不同于我们这世界的物质做成的吗?记住那些手,
它们是多么轻盈地摆放着,虽然盛载它们的躯干是那么强大。
这些无师自通的形状知道:“我们可以去到这么远,
这是我们的,用来这么轻柔地触摸彼此;诸神
可以更有力地往下压我们。但那是诸神的事情。”

要是我们也可以发现一个纯粹、充足、人性的地方,
一块生长果实的土壤,在河流
与岩石之间,那该有多好啊。因为我们那颗心总是超越我们,
一如往常。我们再也不能跟随它,凝视
那些安抚它的图像,或凝视那些如神的身体,
那儿它以更大的规模达到更辽阔的憩息。

使用道具 TOP

95#
发表于 2010-8-7 08:50:23 | 只看该作者
第三首哀歌

歌唱心爱的人是一回事。可是呀,祈求
血中那位隐蔽、有罪的河神却是另一回事。
她的年轻恋人,她从远方认出他——他对欲望之神
知道些什么,这欲望之神经常从他孤独的深处,
甚至在她能够抚慰他之前,并且好像她没有存在似的,
抬起,啊,那不可名状的头,
昂着,号召黑夜参加无穷尽的骚乱。
啊我们血中的海神,带着他那骇人的三叉戟。
啊透过那海螺壳号角吹来的、他胸膛的黑暗之风。
聆听那将自己变得空洞的黑夜。啊星星,
那位恋人不正是从你们那里萌生了
对他心爱的人的脸庞的渴望吗?难道他对她纯粹的特征的
秘密洞察不正是由那些纯粹的星座而起的吗?

不是你,他的母亲:哎,你不是那个
把他眉际的拱门压弯成这种期待的人。
不是因为你,对他有如此意识的女孩,不是因为你的嘴
他的唇才曲折成更有效果的表达。
你真的认为你款款的步履能够这么强烈地
震动他吗,你这来去如晨风的人。
是的,你确实吓坏了他的心;但是更古老的恐惧
在那种感觉震动他时猛力扎入他。叫他……
但你不能完全叫他离开那些黑暗的伙伴。
当然,他想逃走,并且他逃走了;松了口气,他安顿
在你那颗庇护的心里,落地生根,并开始他自己。
但是他真的开始过他自己吗?
母亲,你使他渺小,是你开始他;
在你的眼中他是新的,在他的新眼睛上你构筑起
友善的世界并挡开了陌生的世界。
啊,那些岁月哪里去了,当年你只要把你苗条的形象
放置在他与激荡的深渊之间就能保护他。
那时你向他隐瞒了多少东西。那个在黑夜里充满疑虑的
房间:你使他安全;而在你那颗心的庇护所中
你把一个更有人性的空间混入他的黑夜空间。
你点起灯,不在那黑暗中,而在
最接近你出现的地方,而它照耀他如同一位朋友。
没有一个吱嘎声是你的微笑所不能解释的,
仿佛你早就知道楼板何时会响……
而他聆听,并感到宽慰。你的存在是如此强大,
当你温柔地站在床边;他又高
又诡秘的命运退回到衣柜背后,他那受过
片刻阻滞的不安的前途,顺应了窗帘的皱褶。

而他自己,当他放松地躺在那里,你为他
创造的温和世界的甜蜜融化在他的惺忪的
眼睫之下,渗入预先尝到的睡眠之中——
他似乎受到保护……但是在内心:谁能挡住,
谁能逆转他内心的本源之洪水?
啊,那个睡眠者没有任何谨慎的痕迹:睡着,
然而却是在梦着,却是在发烧:他怎样沉浸其中。
现在他是个胆怯的新人,他怎样
被纠缠在内心活动那不断蔓延的胡须里,
它们已经扭曲成各种形状、扭曲成钩人的林下植物,搜寻
兽欲的踪影。他怎样屈服——爱。
爱他的内心世界,他的内心荒野,
他内心那原始的森林,他的心在腐朽的树林间
竖立起来,呈浅绿色。爱。将它抛弃,穿过
又走出他自己的根茎,进入强大的本源,
那儿他小小的出生已经过去很久了。怀着爱,
他蹚进了更古老的血液,到了恐惧出入的
深沟幽壑,这些沟壑仍填着他的父辈们。而每样
恐惧都认识他,同谋般向他眨眼。
然而,残酷在微笑……你很少
笑得如此温柔,母亲啊。他如何能不爱
那向他微笑的呢。他甚至在知道你之前
就已经爱上那微笑了,因为当你在身体内怀着他时,那微笑
就已经溶进了那使胚胎失重的水里去了。

不,我们不像花朵那样在一年内就完成
我们的爱;当我们爱
就有一股无法记忆的元气在我们的胸前飘流。亲爱的女孩,
事情是这样的:我们内心爱着的,并非有一天会出现的人,而是
川流不息的人群;不是单独一个小孩,
而是包括像倒下的群山一般
躺在我们深处的父辈;包括远古母亲们的
枯干的河床——包括在其命运
那阴沉或晴朗的天空下的
整个无声的风景——所有这些,亲爱的,都先于你。

而你自己,你如何能够知道
你在你恋人身上触发起什么样的远古时期。在他内心
涌起了离去之人的什么激情。什么样的女人
在那里憎恨你。你在他年轻的血管里
催生了多少阴暗的险恶之人。死去的
儿童凑过来接触你……啊,轻轻地,轻轻地,
让他看你怀着爱执行一些自信的日常使命,——
引导他走近花园,把那比最深沉的夜
更重的东西给他……
限制他……

使用道具 TOP

96#
发表于 2010-8-7 08:55:00 | 只看该作者
第四首哀歌

啊生命之树,你们的冬天何时到来?
我们并不和谐,我们的血并不像候鸟那样
预先警告我们。迟到,被超越,
我们仓促把自己强加于风
然后跌向一个结冰的湖。
开花和凋零同时降临在我们身上。
而在某个地方狮子们仍到处游荡,并且
由于本身的神奇力量而不知何谓弱小。

但是我们,当我们专心于某个对象,
就已经感到另一个的拉力。冲突
是我们的第二属性。难道恋人们
不总是抵达彼此的边界?——
尽管他们承诺辽阔、狩猎、家园。
就像为了画一张潦草的素描,必须花力气
准备一个对比强烈的荒凉背景
以便我们能够看得更清楚:我们从不知道
我们自己感情的真实、活生生的
轮廓——而只看到从外部形成它们的东西。
谁不曾畏惧地坐在他那颗心的
窗帘前?它揭开:告别的场面。
易于辨认。那个著名的花园,
有点摇晃。接着舞蹈者来了。
不是他。够了!无论他行动多么轻,
他化了装,作了打扮——一个普通人
匆匆赶回家,穿过厨房走进来。
我不想忍受这些遮一半的面具,
还不如木偶。它至少是完整的。
我将忍受那塞满的皮肤、那线,那除了外表
什么也不是的脸。这儿。我正在等待。
哪怕灯光熄灭,哪怕有人对我说
“就是这么回事”;哪怕虚空
乘着灰色气流从舞台漂向我;
哪怕我的祖先一个也不
和我坐在一起,没有一个女人,没有
那个有棕色斜视眼的少年——
我也要坐在这儿。一个人是可以永远观看的。

我不对吗?你,父亲,你在呷了一口
我意志含沙的注射之后便品尝到生命的
苦涩。随着我逐渐长大,你继续品尝,
为如此陌生的未来的余味
所困扰,搜寻我不集中的目光——
自从你逝世后,你就经常为我的安乐
而颤抖,在我最深沉的希望内部,
为了我一丁点生命,你弃绝了
死者们觉得是他们真正本质的
平静,那些数不清的镇定王国——
告诉我,我不对吗?而你们,亲爱的女人,
你们一定因我很小就开始爱你们
而爱我,而我总是唯恐回避不及,
因为你们容貌的空间,哪怕我爱它,
总在不断生长、改变,进入宇宙的空间,
在那儿你们已不再是你们——难道我不对吗?
当我觉得好像一定要坐着、一定要在
那木偶舞台前等待,甚或
紧紧盯住它,
以至一个天使最终要来平衡我的目光,
使填塞的皮肤一惊变成生命。
天使与木偶:终于有一场真正的戏。

这样,由于我们的出现,我们分离的东西
就可以聚集在一起了。并且只有到那时,整个
转变的循环才能从我们
自己生命的季节中升起。在高处,在我们头上
天使们在演戏。如果没有别人,临死的人
也一定会觉察到我们在这里完成的一切
是多么不真实、多么充满虚伪,这里没有什么
是可以有自我的。啊童年的时光,
在每个形影背后出现的岂止是过去,
在我们面前淌出的也非未来。
我们感到我们的身体日渐长大,有时候
对变为成人等得不耐烦,一半是由于
那些除了他们的成长之外什么也没剩下的人。
然而我们自己在演戏,着魔于
永久的事物;而我们会站在介于世界
和玩具之间的无限而幸福的空间,
在一个从一开始就是
为一次纯粹的活动而建立的点上。

谁能将一个小孩原本地展示出来?谁把他
放入他的星座并将那根测距棒
交到他手中?谁在变硬的灰色面包中
制造他的死亡——或把它留在
他那方形的口中,苹果核一般
凸出?……杀人者是容易
理解的。但是这点:即一个可以包容
死亡,整个死亡,甚至在生命
开始之前,可将它温柔地
搂在怀中,而又可以不拒绝生活下去,
这是多么难以言说呀。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6 12:45, Processed in 0.042652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