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5123

查看

89

回复
返回列表

go

美丽的历史录音里面我们可以听到多少真实?

1#
发表于 2010-7-15 18:36:19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我对于单声道录音没有偏见,个人看法单声道录音不过是单声道而已,不一定就是“历史”的录音。历史录音是那种经过太多现代加工的录音。在45年以后的录音我觉得,有许多,都已经有相当好的可听性,声音是有真实感的。不在我的讨论范围之内。

但是40年代之前的录音,我经常很怀疑其真实性,尤其是那些美丽到容易让人产生“误会”的杰作。蒂博和科尔托录制的弗兰克奏鸣曲大家都听过,背景干净,音乐甜美,尤其是蒂博的小提琴我觉得非常非常美。但是,认真说一句,我也觉得很假,好像现代录音师“画”出来的旋律线条一样。这样的情况其实很多,在我收集的门德尔贝格、富尔特文格勒、瓦尔特等人早期录音里面,我发现一个共同的规律,在弦乐部分可以听到一条非常优美旋律线悠扬起伏,令人倾倒。在节奏上面,有很明显的低音加强带来的节奏感。但是这条旋律线,以及这些低音,我却觉得似曾相识。因为这些早期录音,似乎都是差不多的有这么一条“柔美”的旋律线,这么“低沉”的低音,这么明确的节奏,我个人觉得,非常缺乏有个性的存在。因此我只能认为其中有诈!交响乐在众多历史录音当中,当是最难做好的,其他的一两件乐器,要做大家不太像交响乐那样听的出来,以现在的技术,实在小菜一碟。至于是否恢复到“大师原貌”,已经无据可依,估计只能靠录音师想当然耳。实际上,也已经有很多文章讨论过类似问题。我们在历史录音里面领会的,有多少是大师遗韵呢?我是很怀疑的。所以我已经不会买太早期的录音作品了。这个问题大家有什么意见呢?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10-7-15 20:45:42 | 只看该作者
清兵兄体的问题非常尖锐,也非常有讨论的空间。

《爱乐》2002年第三期,刘雪枫、欧阳江河、李澄等众多乐评家曾讨论过历史录音的问题。众说纷纷,印象中似乎也没讨论出个什么结论,最后总结为:听历史录音是一种感觉。

清兵兄,您在文章提及的蒂博和科尔托合作弗朗克奏鸣曲,当年我也是听到EMI的REFERENCE系列CD,深受其“害”,苦苦找寻其LP版,前后找到过EMI的历史录音系列、法国EMI的REFERENCE系列、COLH系列、德国EMI历史录音系列等等,每次收到新的,都要与原有的进行一下对比,呵呵,闲的,呵呵。买了这么多,感觉COLH版中的声音最为自然,但底噪也是最为明显的。不仅仅是这个弗朗克,很多单声道历史录音都有这样的现象。

唱片,本身就是由制作人、出版商以及音乐家等等把关后的“沙丁鱼罐头”,其间不可避免的要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但为何新不如旧呢?最典型的就是施纳贝尔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集,EMI出版的CD真的让人失望,EMI在REFENCE系列出版的LP也不如COLH。

按道理说,越是早期的唱片,其工艺越不如后期的,但声音为什么有这么明显的差别呢?

不自量力的做一个判断吧:当年做的这批单声道历史录音时,当年现场听过蒂博和科尔托现场的人依然在世,早期好的78转依然有很多人在听,音乐制作人可能更愿意还原原来的声音,以满足顾客的挑剔。而随着不同时代审美观的变化,音乐人的标准也在变化着,再加上原来的声音已基本被遗忘,只能靠着母带、钢丝带、蜡筒上的信号。按照新出版需要再制作吧。

回到清兵兄的另一个问题上,单声道历史录音有多少真正老大师们的遗韵?说实在的,能从单声道历史录音中全面了解老一代大师的神韵的话,我以为基本上是不太可能了。当时的录音与现在的重播是无法同日而语的。但,呵呵,总得有个“但是”,呵呵,虽不能全面展现,但通过单声道历史录音,我们依然可以充分感受到老一代大师们独到的见解。同样的用施纳贝尔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说,就是用EMI的REFERENCE系列CD,依然能感受到施纳贝尔在断句、节奏以及力度等与他人的不同。虽然无法感受到施纳贝尔指下琴键的每个细节,但并不妨碍我们对他的音乐理解和诠释的认识。

再往下说的话,可能涉及到音乐对每个爱乐者的本质意义了。不敢再乱说了,呵呵。

以上浅见,仅仅说的是单声道历史录音,个人理解为33转前的老录音。

仅供清兵兄及各位批判。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10-7-15 21:06:27 | 只看该作者
施纳贝尔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集,Pearl的转录非常好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10-7-15 21:26:28 | 只看该作者
3# scfan




非常同意。当听过珍珠版的后,EMI的施纳贝尔就被束之高阁了。

使用道具 TOP

5#
发表于 2010-7-15 21:37:27 | 只看该作者
说句可能会得罪人的话,我听过的EIM老参考的CD, 和同录音的黑胶版相比,差得老远,喜欢历史录音,还得听LP

使用道具 TOP

6#
发表于 2010-7-15 22:00:18 | 只看该作者
说句可能会得罪人的话,我听过的EIM老参考的CD, 和同录音的黑胶版相比,差得老远,喜欢历史录音,还得听LP
zlot 发表于 2010-7-15 21:37




非常同意!呵呵!

使用道具 TOP

7#
发表于 2010-7-15 22:17:11 | 只看该作者
清兵兄体的问题非常尖锐,也非常有讨论的空间。

《爱乐》2002年第三期,刘雪枫、欧阳江河、李澄等众多乐评家曾讨论过历史录音的问题。众说纷纷,印象中似乎也没讨论出个什么结论,最后总结为:听历史录音是一种感 ...
mm33 发表于 2010-7-15 20:45


恰好您提到的那期《爱乐》我也有,赶紧找出来看了一遍,确实发现对录音是否能保持真实这个问题语焉不详。估计还是有部分利益问题作祟,不能乱说话吧

当然说历史演绎不能听出特征,那还是言过其实,但是听到几个大师演绎居然都有类似的地方,当然也够郁闷的——我那时候买了不少拿索斯的历史系列,转录的录音师确实都是一个人,大概可以视为录音师他老人家的“再创作”了吧。所以感觉听到的东西确实不多.。后来陆续也买了一些其他小公司出版的历史录音,尤其是交响乐,结果类似的情况我觉得还是比较多。早几年比较迷这个。蒂博那个倒是买的EMI。

使用道具 TOP

8#
发表于 2010-7-15 22:26:32 | 只看该作者
恰好您提到的那期《爱乐》我也有,赶紧找出来看了一遍,确实发现对录音是否能保持真实这个问题语焉不详。估计还是有部分利益问题作祟,不能乱说话吧

当然说历史演绎不能听出特征,那还是言过其实,但 ...
清兵 发表于 2010-7-15 22:17


清兵兄,说句您可能不爱听的话:那索斯的CD糟蹋了您的好设备。呵呵。

可能这话有些绝对了,但听过两张后,实在不能接受他们的CD。另外,考虑到单声道历史录音的资料基本都比较集中在EMI、RCA、DGG等公司,当年在买CD时,也基本上从这几家公司选择。后来才选择了大T、珍珠、比都非、music & art等公司的东西。

使用道具 TOP

9#
发表于 2010-7-15 22:39:16 | 只看该作者
mm33教授,您就别提那套夸张的设备了这里高手云集,当时初来咋到,不知深浅,后悔不该穷摆显。

如果不提这个问题,还真不知道买历史录音里面还有这么多学问。之前见音乐网站网友说拿索斯的历史录音“获得广泛好评”“十分成功”,我当时是信以为真,不过买了回来一听才觉得名不副实。

使用道具 TOP

10#
发表于 2010-7-15 22:39:35 | 只看该作者
清兵兄,说句您可能不爱听的话:那索斯的CD糟蹋了您的好设备。呵呵。

mm33 发表于 2010-7-15 22:26


这个要请教一下,那索斯的历史录音系列的转制很差吗?为什么?

使用道具 TOP

11#
发表于 2010-7-15 22:43:03 | 只看该作者
mm33教授,您就别提那套夸张的设备了这里高手云集,当时初来咋到,不知深浅,后悔不该穷摆显。

如果不提这个问题,还真不知道买历史录音里面还有这么多学问。之前见音乐网站网友说拿索斯的历史录音“获得广泛好 ...
清兵 发表于 2010-7-15 22:39


清兵兄,您怎么忽悠起我来呢?呵呵

我也就是根据自己的一点点感受与您交流,但反思还是懂得太少,稍微再往深了,也就麻爪了,呵呵。

您那套设备真的让我羡慕不已啊!这是真心话!我一直劝一个认识的玩4尺老兄换成您那样的器材呢。

使用道具 TOP

12#
发表于 2010-7-15 22:55:24 | 只看该作者
清兵兄,您怎么忽悠起我来呢?呵呵

我也就是根据自己的一点点感受与您交流,但反思还是懂得太少,稍微再往深了,也就麻爪了,呵呵。

您那套设备真的让我羡慕不已啊!这是真心话!我一直劝一个认识的玩4尺老 ...
mm33 发表于 2010-7-15 22:43


教授您太过奖了,器材也许还过得去,但是环境实在过不去 ,而且开起来件件都像火炉子一样的,害得我成天担心烧坏。还不如单纯追求好看买套B&O回来更衬托环境,估计还能省点。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 18:19, Processed in 0.044358 second(s), 15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