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8151

查看

110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alma

13#
发表于 2011-8-8 00:28:10 | 只看该作者
音乐篇:

绝大多数去的乐迷肯定是被巴伦所吸引,而不是因为名不见经传的西东合集管弦乐团。我在去之前已经有资深乐迷说,这个乐团只值60元,也就是这个乐团根本不值得掏钱买票。话虽然刻薄点,倒也是引起我的好奇心。巴伦可以被认为现存的最伟大的指挥之一,大家追着巴伦确实值得。

第六交响曲演得非常一般。巴伦显然像他的前辈切利一样,希望能够把旋律拉的绵长延展,挖掘更丰富的细节和情感,特别表现在第一和第二乐章。巴伦希望音乐的婉转能变得更柔和更富泪光的闪耀,但是这批主要由三部分年轻人构成的乐团显然火气太大,缺少引而不发的控制。另外不知道是乐团的原因还是场地的原因还是两者共同的原因,乐团的低音部不给力,乐团整体的声音发散,完全达不到巴伦对第六交响曲的设想,没有美妙的低声部,则音乐的张力也就消失了一半。原本设想中的美妙的绸缎之处让人听起来像填塞了粗糙的麻布,最后两个乐章木管基本可以被无视,虽然乐团安排了四支长笛四支双簧管。

下半场第七交响曲演得还不错,原因是巴伦降低了音乐的要求,只需要简单的速度变化和强度变化,这些年轻人只要能将渐强发挥好就可以了,所以他们很来劲,演出结束后观众也很来劲。给予巴伦和乐团轰动的掌声。

使用道具 TOP

14#
发表于 2011-8-8 00:34:21 | 只看该作者
音效篇

改造后的上海文化广场我第一次去,听完演出后我觉得这个厅的声音像单声道。恰巧我正在听富特的录音,感觉文化广场的声音也就如此而已,当然这不能让人满意。我偶觉得这个厅更像是一个剧场,它比上海大剧院还要宽,还要高,还要大,还要新。估计演出啥歌剧应该可以,但现在演管弦乐问题还是很大。我对2天后的波戈莱里奇的演出,非常担心它的音效。

使用道具 TOP

15#
发表于 2011-8-8 09:27:58 | 只看该作者
围脖上有乐迷称之为东拼西凑,伤不起啊

使用道具 TOP

16#
发表于 2011-8-8 09:47:57 | 只看该作者
的确是东拼西凑,幸好有巴伦,否则就散架了

使用道具 TOP

17#
发表于 2011-8-8 10:38:37 | 只看该作者
与其这样任人瞎搞,不如考虑以上交为骨架,邀请一位大牌指挥,带一些弦乐、管乐的演奏家充当乐团首席,每年相对稳定的阵容,和相对有延续的曲目。

使用道具 TOP

18#
发表于 2011-8-9 03:30: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桂猪 于 2011-8-9 03:36 编辑

完整地听了这场音乐会的录音,乐团的状态让指挥的设计变得苍白。高潮处都泛着寒光。乐团就像在临摹一样,显得无动于衷。

使用道具 TOP

19#
发表于 2011-8-8 22:36:03 | 只看该作者
我在前一天,也就是8月6日看了迪图瓦指挥英国皇家爱乐的演出,感觉很好,我和女儿坐在18排36、38座,不算很好的位置,但也不错(200元票价,除了VIP,最高是300元),音响效果非常不错,尤其是下半场的老柴第五,真的非常棒,无论哪个乐器声部的音色、平衡度都很好,铜管的厚度非常棒,又有很强的穿透力,这是在任何顶级的音响设备中都无法感受的,乐曲结束,全场掌声雷动,女儿最后连手都拍不动了。楼主说这个剧场象单声道音响,看来主要还是乐队的问题。另外对东艺的音响非常失望,上次看傅聪,坐在5排中间都感觉他那架YAMAHA音色非常一般,连女儿都说声音不好。另外,看过几场大剧院的演出,音响效果也很一般,这也是我几个朋友的共识,论音效,目前上海还是音乐厅NO.1!

使用道具 TOP

20#
发表于 2011-8-9 15:02:1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scfan 的帖子

其实大伙儿应该都知道了,巴伦耍大牌,拒绝乐迷的签字合影,径直钻进了轿车里,某乐迷情急之下脱口喊了句:巴伦博伊姆,杜普雷!
   

使用道具 TOP

21#
发表于 2011-8-9 15:39:17 | 只看该作者
微博上看到了,卤豆腐唐号召大家在巴伦现任老婆来上海演唱的时候再次高喊du Pre......

老巴伦伤不起啊

使用道具 TOP

22#
发表于 2011-8-9 16:04:20 | 只看该作者
东艺的1、8、5录音也放出来了,录音者仍是alma的师弟,录音位置是D区。
http://www.douban.com/note/165876351/

使用道具 TOP

23#
发表于 2011-8-9 16:25: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u12125 于 2011-8-9 16:29 编辑

这是本人在耳坛写的一些东西,不高兴再重新写,就复制粘贴过来了

今天的巴伦下半场的贝五真的完美到家了,我只能用热泪盈眶来形容我当时的心境,其他的不想多说,但是我总算能够体会到,为什么切利那么厌恶录音,为什么慕尼黑的很多乐迷都认为,录音,远远不能表达切利在现场所表现出来的东西,今天听了我的偶像,也是切利的嫡传弟子巴伦的一个强项曲目,终于有所感悟。

巴伦也是追求极大动态,圆润美丽的音色和优美的线条,但是和卡拉扬的那种“力量”完全不同,很多指挥,包括卡拉扬,其厚重的声响都是平面的,而且只有厚重,没有文章,追求的纯粹是感官上的刺激。而巴伦切利等人演奏的声响,是全方位立体型压迫性的,最重要的是,里面还有很多细节很多文章,加上现场的那种连续性,张力性可以让人喘不过气来。

本次的贝五的效果,是录音完全无法表达出来的,不久,DECCA就会出巴伦和西东的贝交全集,我估计,录音最多只能发挥出现场一成的效果。

有些人,尤其在录音室时代,录音比现场要好,因为他们的录音是不计时间成本为代价,一小节一小节的精雕细琢,出来的东西不好才怪。但有些人,现场要远远胜过录音,比如巴伦,他 根本不会去为录音而录音(最多只录两遍),纯粹把录音看作他艺术生涯的一个时间节点而已,这也是巴伦录音出奇的多,但获奖较少的原因。当然,从现在录音发展的趋势(也就是更注重现场录音,录音室录音逐渐消亡)来看,巴伦在今后,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经典录音。

我觉得巴伦虽然主要师从于切利,但他同时也结合了其他后富特时代众大师的一些特点,比如巴比罗利的知性,克伦佩勒的和声。最重要的是,我发现巴伦现在已经把结构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相当完美。

PS:据说,昨天散场以后,有人高喊du-pre,结果巴伦一下子匆匆的走进车里。这种人实在令人无语,搞得大师以后不敢来上海,受到伤害的还是我们广大乐迷。

使用道具 TOP

24#
发表于 2011-8-9 16:34:09 | 只看该作者
我在前一天,也就是8月6日看了迪图瓦指挥英国皇家爱乐的演出,感觉很好,我和女儿坐在18排36、38座,不算很 ...
蓝色的心跳 发表于 2011-8-8 22:36


文化广场那种根本没有低频,弦乐听上去就像咸菜皮一样干瘪单薄的声音,您竟然觉得音效很好?I 服了 U. 迪图瓦的那场柴五,尤其是三四乐章,铜管就像满腔怒火没处发泄般的吹,吹得我其他什么声部都听不清,这个叫处理的好?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 19:37, Processed in 0.031735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