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9499

查看

126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扬帆远航

97#
发表于 2014-7-21 13:41:53 | 只看该作者
(历史资料参考《西方音乐通史》,于润洋主编)
扬帆远航 发表于 2014-7-12 18:12

读音乐史和艺术史是非常有乐趣的。


使用道具 TOP

98#
发表于 2014-9-17 16:41:36 | 只看该作者
海顿《弦乐四重奏》

20多张唱片,断断续续终于听了下来。摘录一些信息。

弦乐四重奏主要形式和乐队编制是由海顿确立的:采用奏鸣曲结构,由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合奏。早期的作品可能是为更多的乐器而作,带有室外环境演奏的氛围,有两个小步舞曲乐章,音乐倾向于嬉游曲,似乎为室外的郊游、宴饮或聚会而准备。因此乐器上尽可能作了精简,取消了数字低音,全部声部交由四样弦乐器,便于携带,全部演奏人员也是四名,便于组织。从OP.9开始固定为四个乐章。

朗多米尔借用海涅的语言论述海顿:“我们在这里找到了最恬静的优雅和最质朴的柔美,找到了一种犹如森林中散发出来的芬芳清新以及纯真的天然本性……甚至还有诗意的境界。诗意包含其中,但在这种诗意中,没有因无限而引起的颤栗,缺乏神秘的魅力,没有痛苦的悲哀,没有辛辣的讽刺,也没有‘病态的娇美’,我几乎可以说这是一种具有健康体质的诗意。”
《室内乐十八讲》《音乐圣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99#
发表于 2014-11-22 17:57: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扬帆远航 于 2014-11-22 20:09 编辑

《沉浮》
王    蕾  作曲   
王霁晴  作词    李    娜  演唱

昨夜江南雨,纷纷又绿江南岸。
谁家杏花香满天,谁家玉笛声满院。
坐看富贵似浮云,翻翻卷卷朝长夕短。
闲听世事,潮起潮落如江涛。
看浮云了闲情,问君蜗牛角上何事相争。
荣华富贵也随缘,笑口不开是痴人。

一夜桃花雨,缓缓飘落乌衣巷。
春潮化作秋雨去,晴天落日映白云。
亭台楼阁映灯火,星星点点夜明晨熄。
冷看人情,温温暖暖似火焰。
听涛声饮浊酒,问君火花光中恋何前情。
天地友情常相伴,笑口常开是福人。



使用道具 TOP

100#
发表于 2014-12-27 20:58: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扬帆远航 于 2014-12-27 21:19 编辑

《又是想他又是恨他》
电视剧《康熙大帝》(1994)插曲
蒲松龄 填词
肖  白 作曲
李  娜 演唱

黄昏卸得残妆罢,
窗外西风冷透纱,
听蕉声一阵一阵细雨下,
何处与人闲磕牙,
望穿秋水不见还家,
潸潸泪似麻,
又是想他又是恨他,
手拿绣鞋儿占鬼卦。




戏曲中咬字吐字行腔的技巧
咬字:托,清,稳,嘣,拱,狠,巧
托:咬字要用气息托住,不能只用唇齿的力量;
清:要把每个字都要非常清楚地送到听者的耳朵里;
稳:就是把气息和力量都要用的均匀,不能有跳跃感;
嘣:一般用于喷口字,轻了没有劲头,重了就把字吃了,要恰到好处;
拱:指舌头要用劲,也分上拱音下拱音;
狠:多用于悲愤,愤怒等语气的字眼;
巧:要轻重适当;
虚:字不要太实,实字要有劲不能拙,垫字要假。
吐字:舒,悦,紧,慢,情,重,削
舒:舒缓不紧不慢;
悦:要清晰悦耳;
紧:紧但不能过快,快了使人有焦虑的感觉;
慢:慢不能散,更不能泄;
情:要抒发人物的情感;
重:要压着板槽儿,特别是板的技巧运用;
削:要有力度,使共鸣的三要素都要有明显的体现。
行腔:切,抹,提,送,拽,顶,俏
切:顾名思义就是切着唱,快慢要紧凑;
抹:行腔要柔,给的劲不能太大,要抹着唱;
提:提气不能提字,字也跟着提上来很容易倒;
送:要把腔送出去,不能挤出去;
拽:要增加张力有内涵,不能是空的;
顶:气息和力量一下子就到达一个制高点;
俏:要美,不是魅。
(资料引用自网络)


“只听不唱,只算戏迷,唱而不走,算不得戏痴。也不必痴迷,以来能欣赏得了戏,二来能入情的唱,就到了高境界了。唱戏,不仅要唱出神韵,不磕腔不掉板,更要唱出感情!仿佛自己就是角色本身,而这感情却不能表达过火!要注意一个度,在西区的百转千回间表达出来!为什么不同地域有不同地域的曲调?就是因为不同地域表达感情的方式不同吧。所以,听听不同地方的戏,了解他们的感情表达方式。戏曲里,我们扮演别人,这就隔了第一层,第二层可算是那种种的套路规矩,第三层,连选材都是历史题材。为什么选历史题材?或者说为什么历史题材的能流传不息?还是因为离我们遥远。首先隔着两层了,历史人物又要我们去扮演,就这样入情地唱起来、哼起来、听起来、走起来……角色仿佛游魂似的,开始在你身旁缭绕,到最入神处,你仿佛被“灵魂附体”,又仿佛“灵魂出窍”,精、气、神,都饱满而到位,这情形,仿佛一个远古的仪式,仿佛,你就是巫神,沟通了人神境界。那感觉,不下于大醉一场,不下于抽鸦片烟,不下于做了万物之主……”(引自网友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cbae750100l2no.html

李娜早年学豫剧出身,她的演唱透着戏剧的味道就不足为奇了。耐住性子,慢慢品味、咂摸,乐在其中。

使用道具 TOP

101#
发表于 2014-12-30 15:01: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扬帆远航 于 2014-12-30 15:03 编辑

《雪意》
(电影《金戈铁马》主题歌)
张千一 词曲
李  娜 演唱


从很远很远的地方来,
你是不是已经很累,
穿着素洁的白衣裳,
赴一个无花的约会,
是西风苦相逼,
还是东风频相催,
匆匆来去总无痕,
憔悴了芳心不后悔,
结局也许是一滴水,
结局也许是一粒泪,
谁家少年踏春来,
折下枝头红玫瑰。


军事题材的电影,主题歌却文艺、诗意,真奇葩也!




使用道具 TOP

102#
发表于 2015-1-22 16:38: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扬帆远航 于 2015-1-22 16:39 编辑

《冬天的呼唤》
转眼又是期末,监考时发现试卷上有这么一段话,引起了我的注意:
I wanted a clean break, and I knew I needed toget away from my usual environment and influences so as to think clearly aboutwhere I was headed.
Once I settled into my room on the little islandof Aruba, I began my process of self-change. I really could have been anywhereas long as nobody could reach me by phone and I had the peace and quiet tothink about what I wanted to do. I spent the mornings going for long walks onthe beach, the afternoons sitting under my favorite tree, reading books andlistening to tapes.
Clean break, peace and quiet, long walks, booksand tapes,多么令人向往!冬季的小岛,白雪覆盖岂不完美!可现实中,这是不可企及的奢望。音乐,还是让音乐来帮忙。

《冬天的呼唤》

吕冬梅 作词 张千一  作曲
李  演唱
北方的初雪,飘啊飘在故乡的远山;
天空呀天空,仍有大雁飞过飞过的弧线;
沉寂的深林,带着白雪的恋情;
在山坡在原野,等待呼唤等待呼唤;
飘逸的雪橇,扬呀扬起阵阵白烟;
山野呀山野,仍有秋日的果实果实的甘甜;
摇曳的松枝,洒落洁白的情思;
在幽谷在大地,寻觅呼唤寻觅呼唤。

试听地址:

使用道具 TOP

103#
发表于 2015-2-5 23:38: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扬帆远航 于 2015-2-5 23:39 编辑

海顿《大提琴协奏曲》
海顿被世人尊称为“海顿爸爸”,除了他的音乐造诣,恐怕也在于他的性情:温厚,谦逊,随和。这样的性格和激情往往没有多少关联。他的大提琴协奏曲第一号第三乐章,偏偏热情似火,不由得随音乐欢歌、疾驰。一路夏日阳光,一路沸腾热血!
有限的听乐记忆里,想起德沃夏克的大协:都带给人们希望、乐观,催人奋进。立于不同时空的两座丰碑,差异是必然的。海顿的大协,主奏大提琴似百米跑道上的健儿,他是唯一的焦点,那份潇洒,那份恣意,那份灿烂,那份张扬。伴奏的乐队充其量只有加油助威的份儿。德沃夏克的大协因高度交响化,彰显的是集体主义下的英雄主义。
罗·利·朗在介绍古典主义时这样说:“节制和均衡标志着成熟——古典主义形成。本能与法则达成和解,形式战胜质料,秩序控制混乱。古典主义美化生活,从理想的高度观察生活,给生活以永恒。它放弃自己所有过去和未来的权益,摒弃所有不安的渴望,以便能够生活在无始无终的现在。古典主义的艺术奉造型美的理想为圭臬,视这种理想为绝对价值;古典主义的主要目标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身心康健,举止堂堂正正,风度优雅;人意识到自身的内心和谐,人是一切事物的尺度诗人和音乐家所演化发展的古典主义观念体现自由和秩序的结合,一种卓绝的对立统一,一种自我约束,一种只有真正伟大的风格才能企及的自我征服。他们并不希望在普遍性中消灭个体;他们希望两者结合,不让任何一方屈就于另一方;他们所达到的是普遍化的个体主义的奇迹。”
参考资料:
《西方文明中的音乐》【美】罗·利·朗 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04#
发表于 2015-9-13 22:37:59 | 只看该作者
鲁宾斯坦弹奏肖邦《夜曲》

有人说,“最适合听肖邦夜曲的时间是深秋,萧萧索索的”。就是这样一个夜晚,《夜曲》重又回荡在耳畔。没有夏日的喧闹和烦躁,秋风舒爽,加上夜晚的宁静,最适于一个人,任思绪随音符的起起落落,随处飘散。
大半年的时间,日常的琐事,兴致的飘忽不定,音乐竟给遗忘了,罪过罪过!那么,就从这个秋日的夜晚,重续和音乐的约定。
肖邦的夜曲于我还有一层意义。当初,对古典音乐产生一点兴趣,朋友热情指点,他根据我的听音倾向,推荐的第一首古典作品就是夜曲,开启古典之旅。
手头有两个版本,傅聪和鲁宾斯坦。鲁宾斯坦的更喜欢一些,柔美、清幽,并不冷峻,反而温暖亲切。不疾不徐,音色优美。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05#
发表于 2015-9-16 07:06:05 | 只看该作者
不知鲁宾斯坦一共录过几套肖邦夜曲?除了RCA这套立体声名版,他在EMI也录过一套MONO版,也是全世界第一套肖邦夜曲。

使用道具 TOP

106#
发表于 2015-9-16 07:39:22 | 只看该作者
肖邦夜曲听过,弹得最好的是鲁宾斯坦和波利尼

使用道具 TOP

107#
发表于 2015-9-16 12:54:09 | 只看该作者
波利尼晚年录的肖邦《夜曲》和巴赫《平均律》好象都比较有争议。

使用道具 TOP

108#
发表于 2015-9-16 15:55:44 | 只看该作者
楼上两位能详细说说吗?感谢!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8 02:39, Processed in 0.040282 second(s), 13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