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音提琴!
本帖最后由 metamorphosen 于 2011-1-15 05:24 编辑
在168看到BURT老师贴了张苏联低音提琴大师AZARKHIN的LP,
想到说不定还有其他朋友也对低音提琴感兴趣,所以这里开一个贴,喜欢或想了解低音提琴的朋友可以畅所欲言。
下面先借用一下一位朋友为WIKI写的低音提琴介绍以及我自己配的图片:
低音提琴是西洋弦乐器中的一种,也是现代交响乐队中弦乐组中发音最低的乐器。
低音提琴与弦乐组中其他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有明显的区别:
- 低音提琴的外形更多地来源于维奥尔琴,与其他三种提琴的外形不同。比如琴肩部分,低音提琴呈斜型,其他的三种提琴成圆形;
- 低音提琴的弓子可以用维奥尔琴弓的演进型(现在叫做德国弓,需要反手持弓,类似中国胡琴),也可以使用类似大提琴的弓子(现在叫法国弓)。其他三种提琴只能使用后一种弓子。
(上面为德国弓,下面为法国弓)
3. 低音提琴是交响乐队中唯一的一种首席演奏员不坐在指挥面前的弦乐器。
4. 低音提琴是唯一在低把位只用3个指头按弦的交响弦乐器,其把位距离过大导致无法均匀使用四个手指。
5. 低音提琴是唯一在爵士乐中占据标准地位的交响弦乐器。
定弦
低音提琴定弦方法复杂。目前通用的是四弦四度定弦:从高到低 G, D, A, E。这样的定弦中,低音提琴能演奏的最低音为Kontra E。为了求得最低音与大提琴的八度关系,欧美的交响乐队都力争至少将低音提琴的最低音扩展至Kontra C。
具体而言,有两种方法可以做到:
- 流行于德奥等地的方法为增加第五弦。第五弦早期为C弦,这样第五弦与第四弦构成大三度,在指法上颇有不便,但C弦发音较易,张力上的要求在早期技术水准上容易达到。随着技术发展,现在德奥等地使用的第五弦一般为B弦,与第四弦构成纯四度,指法便利。弦的张力问题通过制琴技术发展也已解决。
- 流行于其他國家的方法是,为第四弦增加变调器,使在常规上发空弦E音的第四弦,经过变调后发C音。
- 除此以外,早期的低音提琴尚有3弦五度定弦法(一度流行与意大利等地的独奏低音提琴家)、3弦4度定弦法等等,今已淘汰。今日有少数低音提琴家主张4弦5度定弦(ADGC)。由于这种定弦要求演奏者的手足够大,且对传统的低音提琴指法、把位体系有彻底改动,因此尚未流行开。
音域低音提琴的最低音为其最粗一根弦的(在有变调器的情况下,全部展开其变调装置后的)空弦音。因此,应该是Subkontra H(德奥五弦琴),或者是Kontra C(英美乐队琴),或者是Kontra E(普通四弦乐队琴)。其最高音的音域难于估量,因为在独奏作品中,适当使用泛音可以大幅扩展低音提琴的高音音域。在乐队中,其最高音一般为小字组g(主要见于古典至浪漫派交响作品),但也可用至小字一组的g1(多见于现代风格交响作品)。
记谱低音提琴在交响乐队中移高8度记谱。也就是说,谱面上写的某一音,低音提琴演奏出来的实际效果要较之低8度。 因此,乐队低音提琴是个不需改变调号的移调乐器。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低音提琴在乐队中大量地与大提琴演奏相差八度的同样段落。低音提琴与大提琴一样,使用低音谱号、次中音谱号与高音谱号。乐队中很少使用高音谱号(例外见肖斯塔科维奇《第14交响曲》等)。
独奏琴独奏低音提琴使用不同于乐队低音提琴的定弦。使其音色更为突出而明亮在原本的定弦上,每个弦向上调一个全音(大二度)。从高到低分别为 A-E-B-F#。独奏低音提琴是个需要改变谱号的移调乐器。记谱往往是相对作曲家所谱写的原调低一个全音(大二度)的调式。例如原本为E大调,实际记谱则为D大调。以便演奏者演奏时,按照原本定弦的指法正常演奏。
中文别称 交响乐队中的功用低音提琴负责的是交响乐队最低音的声部(但不是最低音的乐器。低音巴松管和大号的音域可以比低音提琴的最低音弦,不管是E弦还是C弦更低,甚至一个有意往低音吹的次中音长号也能超出常用音域而做到这一点),主要是因为低音提琴齐奏的低音是整个乐队里最好的低音,浑厚而有弹性,比相同音域的木管或铜管乐器都要显得润泽有活力一些。另一个原因是低音提琴的演奏技术是灵活的(和近似音域的乐器比),让优秀的乐队低音提琴演奏很快的段落,并不是特别吃亏,但让低音巴松管吹奏很快的段落,就比较吃亏了。
在交响乐里,低音提琴最常见的演奏方式是和大提琴演奏同一段乐谱。当他和大提琴演奏同样的乐谱的时候,实际上二者是在隔八度演奏。这样的低音,是效果非常好的。如果没有低音提琴,光大提琴,则声音不够深沉有力;如果没有大提琴,光低音提琴,则声音不够清晰灵活,二者结合是最好的。这种方式的演奏,在低音区,是低音提琴的声音主导的,在中高音区,则是大提琴声音为主导。有不太常见的例子,是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先后演奏同一段旋律,造成特殊的对比效果,例如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第一乐章。
19世纪后,大提琴逐渐从纯低音乐器中解脱出来,在交响乐中经常脱离低音提琴而演奏旋律。这时,低音就全留给低音提琴了,但为了让其低音线条清楚,往往在其上面附加管乐,来重复低音提琴的音符,这样,低音提琴虽然是弦乐中的一员,却经常有机会和长号、大号、巴松管等乐器演奏同一段旋律。
低音提琴在现代交响乐队裏是相對比较不起眼,却十分重要的角色。
独奏技术由于琴体过大,弦过粗,音域过低,发音浑浊,低音提琴独奏技术原本很不发达,很难演奏富有辉煌表现力的抒情或炫技段落。因此,古典至浪漫时期,绝大部分优秀的作曲家都没有为低音提琴贡献过协奏曲、奏鸣曲。这一现象至19世纪有所改观,因为意大利的独奏家德拉戈内蒂(Dragonetti)大大扩展了这个乐器的独奏性能,令贝多芬感到惊讶,于是在其交响曲中开始使用极为困难而复杂的低音提琴段落。[1]
日后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演奏技术推动意大利产生一位划时代的低音提琴独奏家:波蒂西尼(Bottesini),他完全成功地将帕格尼尼式的提琴推广到低音提琴上来。从此人们可以说,小提琴或大提琴能做到的,低音提琴(一般)也能做到。[2]
20世纪低音提琴独奏技术突飞猛进,产生了库塞维茨基这样的大师,并有了一批优秀的协奏曲、奏鸣曲等文献。(如格利埃尔Gliere《低音提琴四首小品》或保羅·興德米特《低音提琴奏鸣曲》)。除此以外,出現一批独奏低音提琴大师,如美国的盖瑞·卡尔(Gary Karr)、德国的沃尔夫冈·居特勒(Wolfgang Guettler)、奥地利的史特莱歇(L. Streicher)等。进入21世纪,出現一位华人独奏家张达寻。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