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器材讨论 › 查看主题

16739

查看

121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wayned

49#
发表于 2012-4-6 09:37:3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ECC32 的帖子
最好看5db一格的

   

使用道具 TOP

50#
发表于 2012-4-6 09:42:39 | 只看该作者
都醒醒吧!!

使用道具 TOP

51#
发表于 2012-4-6 12:10:2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西湖肥妹88 的帖子
西湖兄,驻波处理是家用听音室的难点,在房间尺寸确定的情况下,驻波很难消除、只能打散、减小。许多人在前墙的两个墙角布置了2个1/4圆弧的声学构件,目的就是想打散它。但是我个人在视觉上不接受这个构件。从目前的听感上看,驻波现象不严重。可能是我在下部的木墙裙采用了“狭缝吸声”的缘故?


   

点评

高!!!!!!!!  发表于 2012-4-6 12:28

使用道具 TOP

52#
发表于 2012-4-6 12:13:1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gzfs 的帖子
谢富盛兄的介绍,让在下开了眼界,请问您贴出的曲线上1~2KHz频段稍稍凹陷是有意为之?还是器材、房间的特性使然?


   

点评

有意的,还有高频的衰减特性也是特意这样处理的。  发表于 2012-4-6 13:27

使用道具 TOP

53#
发表于 2012-4-6 12:16:1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牛仔 的帖子
牛仔兄何意?众人皆醉我独醒?


   

使用道具 TOP

54#
发表于 2012-4-6 12:45:4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牛仔兄何意?众人皆醉我独醒?
ECC32 发表于 2012-4-6 12:16

商业就是商业,专业就是专业

使用道具 TOP

55#
发表于 2012-4-6 12:46:03 | 只看该作者
非常非常好的帖,感性的听感与理性的数据相结合,发烧才能从定性走向定量,请WAYNED先生能给出一些具体的方法,让每个烧友能实践一下。比方说音箱的摆位变了,声音好了,在数据上有何变化,等等。当然首先得普及一下测量方法。金耳朵加上测量仪器如虎添翼,音箱大厂均有消音室和测试仪器。
谢谢!

使用道具 TOP

56#
发表于 2012-4-6 13:09:43 | 只看该作者
商业就是商业,专业就是专业
牛仔 发表于 2012-4-6 12:45

明白了,受教。

使用道具 TOP

57#
发表于 2012-4-6 13:35:35 | 只看该作者
首先对ECC32大侠能参与讨论感到非常高兴,一直在胆艺轩潜水,对大侠的技术和水平已经佩服很久,特别对您器材的工整线路非常垂涎,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在这方面向ECC32兄虚心讨教。

使用道具 TOP

58#
发表于 2012-4-6 14:07:14 | 只看该作者
陆续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特定的原因,造就了自己把玩均衡器,乃至学习房间声学曲线,回想还是非常有体会的。
从前对声学曲线的认知,一直停留在这个是专业领域的范畴,且合理的曲线必定是平坦的直线。而通过最近的理论结合实际的过程之后,修正了自己的看法,得出了自己的观点(对错先放在一边)
第一 在民用发烧友的发烧空间同样需要运用声学理论来调整系统结合空间的声学曲线
第二 声学曲线对合理的频谱、合理的频段能量都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当然系统的质感、密度、宽松度则无法用声学曲线来修正
第三(非常同意ECC32大侠的观点),按照建立声学曲线的途径,依次排列为建声(及先期对空间(最好是还没有装潢的毛胚空间)进行曲线修正,包括合理的吸声和扩散,并融合入房间装潢当中)、电声主动型修正(包括均衡、带均衡调整的前级、房间修正器材等)、附件被动修正(包括线材、器材架、脚钉等一类的道具以及摆位)。这里有一个前提,即系统的关键器材为不变的情况下(包括扬声器、前级、后级、各种音源)
第四 可以将平坦的平直线作为基础曲线,并将前期测试后出现的驻波类问题作为首要修正的事情
第五 建立自己的完美曲线,可以结合自己的听感和实际曲线,在感性和理性之间穿梭(哈哈)

大家有机会去拜读一下168期的日本立体声杂志(中文版),里面有关于均衡器的专辑,可以在里面看到日本权威烧友定义的完美古典音乐曲线,即我前面说的双峰曲线,不一定适合所有的,但是却能给你很大的启发

另外 最近又有新的感受,就算是一条完美的曲线,但是整条曲线过于光滑(强调一点这里指的不是平直,而是顺滑),声音反而没有感染力,合理的相邻频段的差异和起伏,反而造就了感染力的声音。

使用道具 TOP

59#
发表于 2012-4-6 15:18:5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谢富盛兄的介绍,让在下开了眼界,请问您贴出的曲线上1~2KHz频段稍稍凹陷是有意为之?还是器材、房间 ...
ECC32 发表于 2012-4-6 12:13

谢富盛兄耐心指点。
800~3KHz,是大致上是男声的上段和女声的中段,这个位置如果突出的话,人声会很突出,刺耳。在下去年装修房间时,开始时就曾遇到630~1K过分突出,重播一些人声碟非常刺耳,后来在天花板上加了几个针对这个频率吸收构件后,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但却连带1~3K频段响度的下降,看了富盛兄的曲线后,在下的曲线似乎有歪打正着的结果,呵呵。对于16KHz以上的声音做适当的衰减符合远场聆听的声音特点(有些在音乐厅10排之后的感觉),应该是很舒适放松的。而如果不做衰减、甚至略上扬的话,在聆听小提琴时,可能造成略微“钻耳”的感觉(如同近距离聆听小提琴)。
wayned兄,谢您高看,在下那点雕虫小技何足挂齿?我在“极品人生”也潜了一段时间的水,受益匪浅。只是看到DIY的帖子很少,不便造次。今后只要兄台看得起,欢迎就胆机DIY的问题交流。


使用道具 TOP

60#
发表于 2012-4-6 15:47:41 | 只看该作者
陆续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特定的原因,造就了自己把玩均衡器,乃至学习房间声学曲线,回想还是非常有 ...
wayned 发表于 2012-4-6 14:07

想问一下,我们是在创造呢?还是还原?

点评

当然是创造,是在还原的基础上创造,是在数据的基础上创造, 是理性的创造,最终回归感性,因此是"在感性和理性之间穿梭(哈哈)"  发表于 2012-4-6 19:30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 20:40, Processed in 0.090700 second(s), 20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