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器材讨论 › 查看主题

13570

查看

88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wdf9808
nba

25#
发表于 2014-8-3 19:54: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ba 于 2014-8-3 19:57 编辑

什么是音场?把百度百科的解释简化一下:以交响乐为例,人在特定的位置能较准确地听出乐器的位置,也就是乐器的定位,乐器定位好音场自然就好。

那么,到了现场,什么位置是最佳位置?对于观众而言,前排中间位置是最佳位置。另外一个是指挥家的位置,乐器定位最准,也就是说音场最佳。

那么录音师是以什么听音位置为标准来录音程现音场制作成CD?音响器材和家庭听音室环境下如何才能较好或正确程现音场?这又是另一个延续话题。

使用道具 TOP

26#
发表于 2014-8-5 04:17:32 | 只看该作者
谢以上各位不吝赐教。
再问,除了摆音箱外,还有别的调整的法子吗?

使用道具 TOP

27#
发表于 2014-8-5 07:11:50 | 只看该作者
听过全套goldmund,其他声场都是小儿科。

点评

值得商榷~未必,未必。  发表于 2014-8-5 09:01

使用道具 TOP

28#
发表于 2014-8-5 07:54:14 | 只看该作者
其实不是那么严格,卡玛属于中远场..

点评

同意r版说法,同摆位单拿,盟主和卡玛确如所述  发表于 2014-8-5 09:46

使用道具 TOP

29#
发表于 2014-8-5 09:21:29 | 只看该作者
最接近现场的喇叭当属MBL 101了..

点评

新一代101E的低频已经不错,层次感挺好的,但力度不是威信这种。另外,如果说101E没有低频的话,只有三个原因:1是太新,2是功放不够力,3是大葫芦低音和12寸超低有坏。  发表于 2014-8-5 11:18
MBL 低音难搞  发表于 2014-8-5 11:05
hehe,我就是被101的声场征服的。其实111声场也非常好,性价比很高的喇叭。屏风的声场也不错,但磁力线似的的半圆弧不算特别明显,有点点矩形的味道。  发表于 2014-8-5 09:35

使用道具 TOP

30#
发表于 2014-8-5 11:03:01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音场的问题主要出在低音单元,不好搞,因为很多箱子低音单元本身的素质无法跟上中高音单元,混,乱是常态。  

使用道具 TOP

31#
发表于 2014-8-5 16:41:09 | 只看该作者
音响器材只能还原唱片里面的信息,所以要想辨别音场是否正确,前提就是要知晓唱片曲目本身的音场特性是如何的,这一点通常会有难度的。另外,用电声乐器录制的流行乐曲由于后期处理的方法较多,所以要比用自然乐器录制的古典类曲目更难分辨音场的实际信息。

使用道具 TOP

32#
发表于 2014-8-5 21:06:50 | 只看该作者
wdf9808  发表于 7 小时前
念经兄请传授点调整的办法,好么?

兄弟,这个没法遥控啊?!每个人系统器材都不一样,环境也不一样,如何调整到位这是个系统工程啊,怎么个传授法?

使用道具 TOP

33#
发表于 2014-8-6 01:10:38 | 只看该作者
您先说说这系统工程都包含些什么内容吧,我按部就班来。


   

使用道具 TOP

34#
发表于 2014-8-6 01:12:10 | 只看该作者
wdf9808  发表于 7 小时前
念经兄请传授点调整的办法,好么?
兄弟,这个没法遥控啊?!每个人系统器材都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4-8-5 21:06
您先说说这系统工程都包含些什么内容吧,我按部就班来


使用道具 TOP

35#
发表于 2014-8-6 01:17:09 | 只看该作者
您先说说这系统工程都包含些什么内容吧,我按部就班来
wdf9808 发表于 2014-8-6 01:12

兄弟,明天要出门,如果非要听我的建议你加我微信得了,随时可以聊!我发站内短信给你。

使用道具 TOP

36#
发表于 2014-8-6 03:12: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1kevin 于 2014-8-6 13:16 编辑

看到你的点评,你说摆了无数位置,都不好听,好纠结。有时是这样的,但不要放弃,这也是玩hifi的乐趣之一,这种乐趣有时比升级器材还要有趣,因为升级器材后,你还是要面对摆位的调整,只是更好的器材可能容易一些,因为失真更少。反而,你应该保持轻松的状态,如果你不做到既放松又专注,是听不准的。如果你有压力,总是集中在判断音场对不对上,那是行不通的。

调整的方法很多,每个系统,环境不一样,很难说清楚。我比较幸运,我用的是全电子分音的系统,每个单元都有加或者减2db的调整,低频还可以最多减7db,因为我几乎可以调出任何声音,别人换一条发烧线,我只需要加1db到中音就达到了。如果你的系统不是这样,那调整无非就是摆位,电,线材,隔离与避震。我建议是你先把能装上的东西都装上,发烧线,架,电处啊。然会恢复基本的摆位,例如正三角型的近音场摆位,同时不要用内倾(内倾本身就是打破音场平衡的东西),让音箱保持正正向前。从基本摆位开始,慢慢调整。

调整方法很难说清楚,但是要调到一个什么状态才是好的,才是好音场,这个是我想分享的。调整的方向,是平衡,音箱低音,中音,高音,超高音的平衡。hifi性和音乐性的平衡。这是我们这里的说法,但是这种说法不是很具体。而国外早就有形容这种最佳状态的方法,就是TuneDem办法。我已经写了一篇很长的文章关于tunedem, 你可以搜我的主题,其实就只有这一个贴。但是很长,可能你看了会更模糊。所以我就简单说,Tunedem的核心就是一套系统播放的音乐要越容易跟随或者越容易跟唱就越好。比如你播放王菲,当她唱的时候,你可不可以很容易地跟唱?有多容易跟随旋律。一些鼓点,是帮助你跟随,还是反而分散了你的注意力。越容易跟随旋律或跟唱就越好。这就是一个明确的方向。

这样说,有时即使你听一些很贵的器材的声音,你会发现声音通透无比,背景漆黑,人声如浮现在空中。但是,你试试跟着唱,你会发现不是那么容易,你的声音和系统的声音根本不在一个调上,因为你听到的人声其实key是升高了一点点的,这让耳朵很舒服(短暂地),但根据tunedem办法,就是声音没有在正确的调子(tune)上。因此你的反应很可能是很好听,但是你不会有跟唱的冲动,就是坐着欣赏。这表明这套系统虽然贵,但还没有调整到一个最理想的状态,在声音表现和听者的回应中间有一个gap,一个沟通的gap。听久了就发现说不出那里不对,系统有系统在播,你有你在听,你要努力才能融入或者跟随,导致的结果是累,不完全享受。

tuneDem就是要告诉大家,最理想的状态是音乐很容易跟随,音乐需要对你产生影响,共鸣。例如你会打拍子,跟唱,想跳舞。一旦你达到这个状态,你会发现系统是立即的享受,你希望播放更多的曲目和经常播放这套系统。音乐的信息不需要经过你的大脑思考就可以被你获知,这种与音乐信息的联系让你专注在音乐上,而不是其他东西,你真的在赞美音乐传达的信息。你感到轻松自在,享受而无压力。这是tunedem认为的理想状态。

关于tunedem,有更多的细节,你可以请教一下dr. google。这不是我发明的,网上的介绍非常全面。但是我觉得tunedem真的很重要,而且是很少涉及到底应该怎么听的完美答案。而这个在中国是没有人讨论的。在国外几乎是人人都用的标准。包括linn的设计和调音,你可以在linn的主页找到tunedem的介绍。因此,每当我见到其他人用linn的设备去pk其他牌子,我真的觉得很滑稽,他们不知道tunedem。

好吧,如果你仍然感到迷惑。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房间校正系统。你可以试试Mcintosh的MEN220房间校正系统。自带麦克风,设备放在前级与后级之间,在测量房间9个位置后,可以自动修正频响曲线。保证你三频无缝链接,还可以自定义曲线,所有都在你的掌控中。还可以按遥控器把声场集中到一个皇帝位,还是分散照顾更多听众。是的,某些地方会有一些压缩,但是就这台3万多的设备来说,真的能帮大忙,mcintosh最顶级的系统都标配一台。当然还有其他选择,accuphrase金嗓子也有这样的设备,只是更贵。这些设备都是在模拟信号中做修正,而有一个牌子认为那样会增加噪音,于是他们在数字信号中做房间修正,那就是Linn Exakt。你都可以看看这些设备,有时机器的调整是很准确的。(如有卖广告的意思,请忘记这一段)

我觉得还是向tunedem的方向调整,这解决了我的系统,希望也能解决你的问题。










点评

我从不认识tunedem,但是我大约10年前调整系统、摆位、搭配线材就是用能否打拍子为方向的,这是十分有效的办法,还以为是自己发现的邪门绝招秘技!原来这是有定性在外,看来要研究一下tunedem!  发表于 2014-8-6 22:06
好介绍,多谢!  发表于 2014-8-6 21:04
往中途而废。另外你说的“越容易跟随旋律或跟唱就越好”,可不可以理解为节奏和音色都正确了的状态?  发表于 2014-8-6 14:18
谢谢,同意你说的“调整的方向,是平衡”,但是真的平衡也不容易达到,有时候觉得总体平衡了,但没有鲜活感,死死的声音;当你把中高调自然了,低频没了!更烦的是每每动一点位置,所以就变化很大,不好判断。所以往   发表于 2014-8-6 14:14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5 14:55, Processed in 0.053121 second(s), 21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