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器材讨论 › 查看主题

16308

查看

121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牛仔

73#
发表于 2013-2-15 18:20:09 | 只看该作者
[color=rgba(26, 26, 26, 0.296875)]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 分钟前
我都说了,牛兄本身就是仪器,行走中的仪器,那可是长了两条腿的仪器,牛掰着呢!哈哈!




[color=rgba(26, 26, 26, 0.296875)]感情好,到是节约银票了。

使用道具 TOP

74#
发表于 2013-2-15 18:26:50 | 只看该作者
多练功,把安装与调整搞清楚,就不会闹笑话了

点评

哈哈!牛角尖  发表于 2013-2-15 18:38

使用道具 TOP

75#
发表于 2013-2-15 18:56:21 | 只看该作者
娱乐贴看完,原来牛仔教授的反问题目问意是:
只靠辅助仪器能调整好LP吗?

点评

这是个伪命题噢^_^  发表于 2013-2-15 19:25

使用道具 TOP

76#
发表于 2013-2-15 20:17:51 | 只看该作者
杀牛焉用鸡刀?

使用道具 TOP

77#
发表于 2013-2-15 21:19:29 | 只看该作者
十分感谢无知与自信的人落入这张网
结果已出,娱乐帖也就结束了。
如果想玩请继续,本人就不奉陪了。但请遵守极品严规。
再过两个多小时就是人日了,在此祝:正处在愤怒痛苦与开怀大笑或暗自偸笑的人们。。。
人日愉快

点评

牛大师疯了!  发表于 2013-2-15 22:02

使用道具 TOP

78#
发表于 2013-2-15 21:48:41 | 只看该作者
祝你重生!

使用道具 TOP

79#
发表于 2013-2-16 16:00:38 | 只看该作者
[color=rgba(26, 26, 26, 0.296875)]
rock 发表于 4 分钟前
想起一句话,哪个行业的大师最多--音响是也.

[color=rgba(26, 26, 26, 0.296875)][color=rgba(26, 26, 26, 0.296875)]同时还有脸皮厚不知耻者

点评

皮厚可是成为大师的必要条件啊....  发表于 2013-2-16 16:21

使用道具 TOP

80#
发表于 2013-2-16 16:23:3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牛仔 的帖子

有点意思!
牛大师不是说“本人就不奉陪了”吗?
中山兄这么轻轻一逗,你就跳出来了,有失矜持啊.......
顺便问一下,你刚才在隔壁说我是“中山马甲”,这“中山马甲”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点评

估计可能指中山张吧。不知对不  发表于 2013-2-16 16:26

使用道具 TOP

81#
发表于 2013-2-16 16:26:29 | 只看该作者
看来第一天上班大家都比较闲,都上来耍嘴皮子了...呵呵...

使用道具 TOP

82#
发表于 2013-2-28 10:55:07 | 只看该作者
说音响声音,可谓五花八门,各说个的,没有任何标准。现转一篇01年《新音响技术》第五期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范氏试音大法”与“范氏音响二十要”(转)
我和你一样,也是音响评论员,我现在教你一个方法,让你在10秒钟内就能比较出器材间的优劣。”当记者结束对范登毫先生的采访时,这位来自荷兰的前辈大师并没有如同过去所有受访者一样有礼貌地含笑道别。要知道范老这次是头一回到上海,一下飞机就直奔徐家汇美罗音响广场接受采访,晚上还要给上海发烧友“布道”,第二天一早就飞广州,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连观光时间都没有留下,难得范老还有兴致要亲自为记者传授“武林秘笈”,实在令人喜出望外。
音响评论是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的事,”范老一边挑选唱片一边对记者说。“但用我这个方法,你只需10秒,不,5秒,甚至2秒,就能判断出器材、线材、唱片录音的好坏,再也不用连续几个小时的聆听过程。
说道这里,要暂且打住,先来介绍一下当时现场的环境和器材。这是香港别超音响公司上海分销商超韵公司的试音室,开声的器材价格不菲,CD机是Mark Levinson № 39,放大器是同厂的№ 383合并机,音箱也是与Mark Levinson有着深刻血缘关系的Revel F30三分频落地箱。线材不必说都是V.D.H高级产品,信号线是“The Second”,喇叭线是“The Third”,清一色纯线性结构碳素纤维制品。

首先播放的是那张发烧友几乎人手一张的蔡琴新录音,看来虽然才来中国没几天,老爷子对国内发烧友的口味已经有所了解。10秒钟之后,范老问记者,这张唱片声音怎么样?记者答曰:“这是张发烧片,声音当然好啦。”哪知范老摇了摇头,说了句令在场所有人大感意外的话:“错,这是个非常糟糕的录音。”一边说着,范老一边站到左声道音箱前,用身体挡住音箱,过了一会儿,又问记者有什么感觉。还用说吗?记者用手示意声像几乎全部移到了右边音箱。范老又走向右边音箱:“现在呢?”记者几乎有些不耐烦了,老爷子把我们看成什么了,这点基本常识都不知道吗?声像当然又全到左面去了。
现在再来听另一张唱片,这是我在荷兰亲自参与录音的。”(注:VDH品牌的CD唱片,片号CD: VDH99CR07,Lenneke Ruiten演唱的舒曼艺术歌曲)在录音播放过程中,范老再度分别站到两边音箱之前,可这一次,结果更令记者惊讶,除了高音略有衰减,歌手的声像竟然仍稳稳地定在左右音箱之间。看到记者的表情,范老更加兴致勃勃:“让我们再进一步。”说着,竟将左边的音箱顺时针转动了90°。奇怪,声像定位依然不受影响。范老示意记者在房间内随意走动,无论在什么位置,人声定位基本都在一个位置,真神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荷兰巫术?
这不是巫术,完全是不同录音方式的结果。”范老这时又显现出中学教师循循善诱的本色,给记者耐心讲解起来。对于两张唱片的不同,范老是这样解释的,蔡琴的唱片采用业内流行的多话筒多声轨录音,歌手与乐器各自使用不同的话筒,每个声轨相当于一个单声道录音,然后用混音台合成为“立体声”,再用数码混响之类技术制造出人为的空间感。这种录音,范老认为有两大缺陷,一是有很强的“单声道效应”,因为左右声道信号本质上完全不相干(没有时间、相位上的联系),听者只有在两个音箱之间的“皇帝位”才能有明确的音场定位感,一旦偏离“皇帝位”或是像刚才那样一侧声音受到阻隔,声像立即严重扭曲;二是高频刺耳,人声齿音明显,这是由于数码混响对所有频率采取一致的延时(现场是高频衰减速度快于低频),造成高频能量过度堆积所致。按照范老眼光,这种速食面式的“发烧”录音大量充斥坊间是在是发烧友的悲哀。与所有狂热的发烧友一样,范老推崇的是一种最简单,但又最费时费力,成本因而也较高的录音方式——寻找声学特性出色的录音场地,采用最少的话筒,精心找出最佳摆位,一段录音一次直接数字收录完成,免除一切多余的后期处理。VDH自1999年3月起推出的5张唱片,无一例外都是用上述方式制作的。
那么这一切又与器材音质评鉴有什么关联呢?范老说,不仅是录音过程,在重放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无论是器材还是线材,如果品质不够高,都会引入更多的“单声道效应”,因此,按照这一思路,音响评论员可在一个助手的帮助下用范老示范的方式进行音质比较,在播放一张发烧级现场录音时,声像偏移越少,甚至不发生偏移的器材品质当然也就越高。随着经验的累积,评论员最终甚至不用助手也能敏锐地捕捉这种“单声道效应”,就像范老本人一样。这种评鉴方式,仅需几秒钟。
关于录音和器材引入的“单声道效应”,VDH官方主页上有范老亲自撰写的一篇非常精彩的文章加以说明,如果您英文底子好,推荐您直接去看原文,我这里只简单介绍一下文中的主要观点。
范老认为,音乐信号品质可用一下8个要素予以描述:
1. 细节(detail)
2. 动态(dynamic)
3. 失真(distortion)
4. 音色平衡(balance in timbre)
5. 音场深度(depth)
6. 空间感:宽度和高度(spatial impression: width and height)
7. 清晰度(definition)
8. 解析力(resolution)
以上8个要素,构成了音乐的“结构”(structure),结构越完整,重播越接近现场音乐。而其中任何一项或多项要素的缺失,都会造成音质的下降,虽然音乐中的基本信息如旋律、分句等还是完整的,但音乐中的情感信息以及各种细节(包括现场空间特性和录音器材特性)都会受到影响。
音乐录音和重放链条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无论使用多高级和多昂贵的器材,都会引入额外的无用信号,不管你称之为“失真”也好,“干扰”也罢,范老认为都是一种类似于单声信号的“共模”成分,这些信号的存在,减弱、掩盖了原本就非常微妙的上述音乐8要素,使音乐在录音重放过程中变得离现场越来越远。这种以“单声道成分”为主导的在音乐重播时,如果挡住一侧音箱,这一侧信号中的“单声道成分”大部分被屏蔽,而另一侧声道中的“单声道成分”占据了主导地位,于是造成声像大幅度偏离。而一个好的录音在一套好的器材中重放时,由于每个声道信号中都包含一部分另一声道的信息(范老称之为“相干的信息”),无法被同时遮挡,所以音场不会受到影响。
对于这种没有“皇帝位”的声音,范老解释说,设想你在一个酒吧中听一架钢琴,无论你坐在那个座位,都可以清楚无误地指出钢琴的位置,那么在重放时,为什么一定要拘泥于一个“皇帝位”呢?这个观点,对发烧友来说无疑是颇有启发性的。
那么,如何保持音乐“结构”不受损失以保证最大限度的临场感受呢?范老提出了20个要点,姑且称之为“范氏音响二十要”吧。
1. 从清洁电源开始。电源要尽可能干净,最好自己来发电。
2. 使用尽可能粗的电源线,并附带HF阻尼环以防止开关及其它噪声窜入器材。
3. 线路电平器材(讯源、前级)与功率电平器材(功放)分别供电,保持隔离。
4. 每个月清洁一次器材的电气接触点,如信号插、喇叭插、电源插甚至保险丝,尤其是直流保险丝。
5. 所有器材采用一点接地。
6. 系统中使用的器材越少越好。
7. 选用仅有单一主时钟的数码器材,免除数字界面引发的时基抖动,可大幅提升空间还原和泛音的纯度。
8. 避免使用一再复制的拷贝,因为即便是数字复制也会有误码累积。
9. 不要在线材和接插件上省钱,线材的屏蔽措施越完善越好,最重要的部分最好使用三重屏蔽的导线。
10. 电源线和信号线不要走平行,否则会很容易感应噪声。
11. 器材设计中避免在一级放大后再加一级衰减的方式,而每一次再放大都会降低音质。
12. 注意在器材中使用的元器件的品质,特别是在信号通路中,避免使用电解电容,尽可能使用薄膜电容,耐压越高的品种越好。
13. 减少录音时使用的话筒数量,大多数情况下两只足矣。96路的混音台只具备视觉上的冲击力,而复杂的电源和接地系统难以保证正常工作。
14. 注意,焊接点的特性会随温度和化学环境而产生变化,特别是电子管设备也会从定期的内部整理中得到好处。
15. 注意保养线材,反复拉伸和扭曲线材会降低传输品质。
16. 许多数码器材都是HF发射源,虽然大多数数码器材都有良好的屏蔽,但以下措施仍有益无害:数码器材单独供电,将所有信号出入端和电源线都加上HF阻尼环。模拟和数码器材摆放距离至少相隔2到3米,不用的数码器材应立即断电。
17. 数码传输要注意传输线的特性阻抗,防止线材内的高频驻波引发时基抖动,对于同轴界面使用75Ω电缆,AES/EBU界面使用110Ω电缆。
18. 无内部结晶的线材(如VDH的线性结构炭纤线和超合金线)能最大限度的减低“单声道效应”,是最理想的连接线材。
19. 尽可能多地使用模拟器材,因为模拟器材中信号处理过程较为简单。
20. 训练自己分辨“单声道效应”的能力,以便更好的将它们从音乐中清除出去!
从以上的“范氏试音大法”和“范氏音响二十要”可以看出,范登豪先生心目中,现场演奏才是音乐的最高境界,任何音响的重播都要以现场作为参考标准,在录音和重放过程中,如何排除外界干扰,捕捉并保留现场微妙的空间音场信息,则应该是每个录音工程师、音响设计师和发烧友所致力追求的。范老将这一理念,化为操作性极强的简单试音法,深入浅出,实为大师手笔。范老当天晚上在美罗开讲,不少发烧友因现场座位不够而错过,殊为可惜,因作此文,供更多发烧友实践。

使用道具 TOP

83#
发表于 2013-2-28 21:47:53 | 只看该作者
VDH 的录音理论,看看就算, 当真就有点扯了..唯一的好处是哪天高音烧掉一只, 还可以继续听...

点评

同感,烧掉半只高音时也可以接受.....  发表于 2013-2-28 22:17

使用道具 TOP

84#
发表于 2013-2-28 22:26:52 | 只看该作者
这种录音理论,实在不能接受。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8 23:37, Processed in 0.051057 second(s), 23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