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3282

查看

14

回复
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go

史君良:小提琴的藝術

1#
发表于 2010-9-14 04:27:44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9-14 05:33 编辑

帕格尼尼(1782-1842)
               
            談及小提琴藝術不能不提帕格尼尼,這位"小提琴之王"一生業績斐然,備受敬仰。他所獨創的伸指、左手撥弦、人工泛音、拋弓、3音和弦、10度顫音及雙音技巧等,不僅大大加強了小提琴的表現力,而且為現代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奠定了基礎,影響巨大。他的《二十四首小提琴隨想曲》至今仍是小提琴技巧的範本,也是演奏、錄音的熱門曲目之一。可惜我們享受不到帕格尼尼的演奏錄音(愛迪生生得太晚了),我們只能欣賞到帕格尼尼的作品。DVD錄有馬科夫(A.Markov)演奏的《第二十四隨想曲》、吉特利斯(I.Gitlis)演奏的《鐘》(《第二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里契(R.Ricci)演奏的《神佑國王變奏曲》等片段,揮酒自如,各有絕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10-9-14 04:28: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9-14 05:36 编辑

西蓋蒂(1892-1973)
               
                西蓋蒂(J.Szigeti)是布達佩斯音樂學院胡鮑伊((J.Hubay)的得意門生,也曾學於約阿希姆(J.Joachim),
            但他卻被認為是非學院派的小提琴大師。西蓋蒂從不墨守成規,也不拘泥於所謂的某種學派的傳統,而是集眾家之所長,集名師之大成,與自己的氣質融為一體,形成自己的獨特演奏風格。他不僅擅於演奏古典作品,還熱心扶植現代音樂,如巴托克的《第一小提琴狂想曲》、布魯赫的《異國之夜》、普羅科菲耶夫的《旋律》、《D大調小提琴奏鳴曲》、馬丁(F.Martin)的《小提琴協奏曲》、哈蒂(H.Harty)的《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及卡塞拉(A.Casella)的《A小調小提琴協奏曲》等都是獻給他,並由他作首演的,對推動現代小提琴作品的創作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西蓋蒂著有《喜愛琴弦》(With
            Strings Attached 1947年)、《小提琴家的筆記》(A Violinist's Notebook
            1964年)、《貝多芬的小提琴作品》(Beethovens Violinwerke 1965年)、《西蓋蒂論小提琴》(Szigeti
            On The Violin 1969年)。
                 
            從德爾德拉(F.Drtla)的《回憶》(1944年好萊塢)聽來,西蓋蒂的左手揉弦過實、偏僈,也不太穩,右手運弓功夫就了得,那溫情的音色和陰鬱的色彩,更多依賴於他的運弓效果。"小蜜蜂"(舒伯特曲)雖然速度不算快,顫音打指也較慢,但是,奇妙的是在持續快速的樂句中他還用揉弦,音樂形象化了,形態生動,而富動力感,聽來生趣盎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10-9-14 04:30: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9-14 08:13 编辑

埃爾曼(1891-1967)
               
               
            猶太小提琴家人才輩出,雄霸國際樂壇,埃爾曼(M.Elman)是第一個在世界上獲得最高聲譽的猶太小提琴家。埃爾曼是著名的匈牙利小提琴教授奧爾(L.Auer)的得意門生之一。埃爾曼材矮小,手臂較短,竟能拉出如此宏亮的聲音,素有"埃爾曼之音"之稱。最特別的是他的揉弦主要靠肌腱控制,幅度小,按弦手指壓力不同,使音色具有層次感。運弓較靠近琴碼,發聲豐潤寬厚,穩健有力。他這獨特的揉弦與運弓結合是小提琴技法中的絕招,舉世無雙。在埃爾曼60多年的演奏生涯中,錄製有約200張唱片(78
            rpm),其中的大型樂曲,至今仍然是美輪美奐之上品。他拉的小品也使他蜚聲國際,有"小品演奏大師"之雅號。他拉的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片段(Track
            9)是1932年歷史性著名的演奏,難得一睇。最精彩的是在德沃夏克《幽默曲》中裝飾雙音的演繹,為樂曲增添了不少特殊的光彩、魅力、趣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10-9-14 04:31:22 | 只看该作者
海菲茨(1901-1987)
               
            海菲茨,又是一位猶太小提琴大師,一位小提琴曠世奇才,"20世紀的帕格尼尼"。海菲茨的錄音,一聽就知,他那獨一無二的"海菲茨音色"超群絕倫,無人可及。海菲茨的錄音,不論是大型樂曲還是小品都是唱片史中的珍品,為後世楷模。印象中,海菲茨拉過帕格尼尼,但不見有帕巴格尼尼作品錄音。今次在DVD中見到他拉的帕格巴尼尼《第二十四首隨想曲》片段(1952年)是一大發現,膽略之大,速度之快,技巧之絕,氣質之昂,睇來令人眼花撩亂,五體投地。那首小品(維尼亞夫斯基《D大調波蘭舞曲》)拉得精緻得很,沙龍式的抒情音調與粗獷的性格結合巧妙。取自1945年美國影片《樂府春秋》(Carnegie
            Hall)的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協曲》(片段)是他著名的歷史性鏡頭。
               
               

使用道具 TOP

5#
发表于 2010-9-14 04:32:07 | 只看该作者
米爾斯坦(1903-1992)
               
            米爾斯坦(N.Milstein)的名聲不及海菲茨那麼顯赫,其光芒被這位師兄掩蓋了,其業績與貢獻被世人低估了。實際上,米爾斯坦是20世紀小提琴家中罕見的大師,與津巴利斯特(E.Zimbalist)、埃爾曼、西蓋蒂、海菲茨等並駕齊驅。米爾斯坦曾先後學於3位不同風格的老師,即斯托利亞爾斯基(P.Stoliarski)、奧爾及伊薩依(E.Ysaÿe),如果按照某種狹隘的理論強制把人劃分為學派的話,那麼就很難將米爾斯坦劃分為哪一"學派"。其實,他拉什麼都可以,單純是米爾斯坦人與琴的最大特點。睇睇他自作自演的《帕格尼尼亞納》及巴赫《C大調小提琴奏鳴曲》、勃拉姆斯《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等錄像片段,就會感悟到他的演奏方法更為科學、更為實用、更為統一。

               
               

使用道具 TOP

6#
发表于 2010-9-14 04:32: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9-14 08:15 编辑

弗朗切斯卡蒂(1902-1991)
               
            朗切斯卡蒂(Z.Francescatti)是繼蒂博(J.Thibaud)之後法國又一位世界級的小提琴家。雙親均為小提琴家,父親就學於帕格尼尼唯一弟子西沃里(C.Sivori)門下,而父親又是他的唯一的老師,因之,
            弗朗切斯卡蒂便成為帕格尼尼的正宗傳人。也正因此特殊的傳代關係,他演奏的帕格尼尼作品具有獨步一時的權威性。
            未得原作本碟中他演奏的巴齊尼(A.Bazzini)《精靈群舞》(1961年波爾多)很有風趣,音效奇特,形態生動,時起時伏,忽東忽西,音樂形象化了。他的擊跳弓(Spiccato)用得很Fit,頓音、滑音、雙音、雙泛音及左手撥弦等技巧也很帥。最奇妙的是,他在四條弦(E、A、D、G)上奏出的四個相同的音而取得不相同的音色,這是他的"絕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7#
发表于 2010-9-14 04:34: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9-14 08:31 编辑



神童
               
            在著名小提琴家中有不少是神童,令人費解的是這些小提琴神童一般都英年早逝,如20世紀中的霍克斯坦(D.Hochstein)、帕博斯(S.Parbos)、沃爾夫斯塔豪(J.Wolfstahl)、哈西德(J.Hassid)、內弗(G.Neveu)、雷納迪(O.Renardy)、西特科維特斯基(J.Sitkovetsky)、拉賓(M.Rabin)等。
            黎契(R.Ricci)是帕格尼尼專 家,1990年我曾在港聽過他拉的帕格尼尼《24首隨想曲》,
            當年他己71歲了,琴技不遜當年(音色粗糙了些),也真了不起。黎契有神童之稱,碟中是他十四歲時演奏維厄唐《A小調小提琴協奏曲》片段的錄像。
            拉賓(M.Rabin)也是神童,
            少時琴技震撼全球,被視為海菲茨的接班人。很可惜的是,正當他的事業鼎盛之際,他竟染上吸毒的惡習,1972年在家吸毒身亡,年僅36歲,成為國際樂壇上的曇花一現式的人物。DVD中是他13歲時演奏克萊斯勒《中國花鼓》的錄像,他的音樂感受完全是出自本能狀態的表現的,他的式有海菲茨式的華麗技巧,又有奧依斯特拉赫式的寬宏甜美。

              
            一個神童哈西德(J.Hassid)被克萊斯勒稱為:200年才出現一個的小提琴奇才。可惜他僅活了27歲,他的早逝(精神分裂症)是20世紀樂壇的一大損失,令人痛惜。哈西德只遺留下2張78
            rpm
            唱片(8首小曲),這是小提琴史上的一份無價之寶。影片中有他17歲時演奏阿赫龍《希伯萊旋律》的歷史性珍貴鏡頭,他的琴聲與音樂猶如不化妝的少女,絲毫沒有矯揉造作,那麼自然、漂亮、純樸、青春、甜美。他那不露痕跡的換把也是一絕。

               碟中尚有神童戈爾德斯坦(B.Goldstein)1937年演奏的實況錄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8#
发表于 2010-9-14 04:35:04 | 只看该作者
第二部分"超絕的小提琴"
               
               
               伊薩伊(1838-1931)

               
               
            伊薩伊(E.Ysaÿe)處於19世紀和20世紀之交,他與克萊斯勒繼承、發展了19世紀小提琴演奏藝術,又為20世紀小提琴演奏藝術開闢了嶄新的天地,這是他一大貢獻之一。伊薩伊不是神童,他的音樂道路比較艱苦,從咖啡館琴師到樂隊首席,從小鎮獨奏會到大都市演出,最後才攀上世界第1流大師的寶座,時已32歲,大器晚成。他另一貢獻是寫有30首小提琴作品,碟中法國小提琴新秀科契亞(L.Korcia)演奏的是他的《第二小提琴奏鳴曲》(迷戀)。從他演奏的門德爾松《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片段(1912年比利時)看來,不拘泥於樂譜,魄力大,個性強,揉弦時用時不用,持弓古怪,只用3個手指和拇指,小指根本不用,右臂顫抖,或許年高所致(54歲),這不算是他最好的演奏。

               
               
               埃內斯庫(1881-1955)
               
               
            埃內斯庫(G.Enescu)是集小提琴家、鋼琴家、指揮家、作曲家及音樂教育家於一身的奇特人物,多才多藝,德高望重。他在小提琴演奏上的創新性貢獻是將傳統的小提琴技術與羅馬尼亞民間器樂演奏風格巧妙地融為一體。他的主要作品均與祖國(羅馬尼亞)相關,如DVD中他自作自演的《第三小提琴奏鳴曲》(羅馬尼亞),自然樸素,真切動人,有"小提琴音樂詩人"的風範。

使用道具 TOP

9#
发表于 2010-9-14 04:35:39 | 只看该作者
克萊斯勒(1875-1962)
               
               
            克萊斯勒不僅是20世紀偉大的小提琴家,又是一位富有創造力的作曲家,他那超群絕倫的琴藝,完全征服了整個世界;他創作、改編的小提琴小品,歷來是音樂會的熱門目,至今常演不衰。
                克萊斯勒拉自家的小品(本碟Track
            25是他自作自演的《愛的歡樂》),自抒情思,精雕細刻,宛如歌唱,扣人心弦。為了"讓小提琴說話",克萊斯勒的揉弦、表情滑音(Portamento)及運弓都與眾不同,有所創新。如他的揉弦不僅是為了潤色音色,而是作為一種表情手法來加強演奏的歌唱情調,甚至連一些快速的樂句也使用揉弦;他的表情滑音,兩音之間的音高變換潛移自然,不顯痕跡,造成一種柔和的歌唱性樂句;他的運弓,幅度不大,偏靠指板,重力感較重,音色較深沉。此外,他大量的雙音(3度、4度)的運用,手法獨特,清麗激越。他這些小提琴演奏的特點就形成了"克萊斯勒風格",一聽,這就是克萊斯勒!

使用道具 TOP

10#
发表于 2010-9-14 04:36:11 | 只看该作者
內弗(1919-1949)
               
               
            在20世紀小提琴大師中,似乎都是男子的天下,女子拉琴的確有生理上(如身矮、手小)的不利條件,不過這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如內弗(G.Neveu)就是世界小提琴史上最偉大的女小提琴家之一,最令世人痛惜的是她1949年10月28日死於美國空難,年僅30歲,這是人類的大悲劇。女子拉琴,或豪放,或文靜,各有氣質,各有風度,內弗屬於前者。她也是罕見的神童,從小就像大人那樣拉琴,能量之強、音量之壯、聲勢之猛、氣魄之大,猶如"火山爆發",不僅沒有哪位女性小提琴家可與她媲美,就連一般的男性小提琴家也不及。就演奏風格而論,她不屬哪一所謂的"學派",不忌各門派之嫌而集百家之長,這是她演奏可貴之處。內弗遺留下的錄音極少,那款《內弗專集》CD(EMI
            CDH 763493
            2)是我的珍藏。DVD中她演奏肖松《音詩》的錄像(1947年布拉格)太珍貴了,那非凡的靈氣與精緻的音樂是同類錄音中最佳品質的。
               

使用道具 TOP

11#
发表于 2010-9-14 04:36:43 | 只看该作者
蒂博(1880-1953)
              
               
               
            談及20世紀法國小提琴藝術,人們必提及伊薩伊、克萊斯勒、梅紐因、格呂米歐等,其實,他們都不是法國人,蒂博(J.Thibaud)則是繼索雷特(E.Sauret)之後法國土生土長的小提琴大師,他的演奏以具有法國小提琴藝術的典雅、精緻、嫵媚、溫馨著稱,在國際樂壇上影響深遠。此外,他與鋼琴家科爾托(A.Cortot)、大提琴家卡薩爾斯(P.Casals)組成的鋼琴三奏馳譽世界30多年之久。蒂博是內弗的老師,內弗1949年空難身亡,他極度悲痛。但誰能想到4年之後他也因1953年9月1日法國飛機失事遇難。
               
            蒂博留下許多名唱片,乃是後世楷模。他留下的演奏錄像有格拉納多斯《第四西班牙舞曲》(1937年巴黎)、阿爾貝尼斯/克萊斯勒《馬拉格尼亞舞曲》(1940年巴黎)。
              
              

使用道具 TOP

12#
发表于 2010-9-14 04:37:12 | 只看该作者
斯特恩(1920-2001)
                  
            斯特恩(I.Stern)是帶着小提琴走遍全世界的小提琴大師,在他60多年的音樂生涯中,熱愛生活,精力充沛,熱心於社會音樂工作,特別是在發掘、栽培、扶植、提拔猶太裔及亞洲裔的音樂天才方面(如帕爾曼、朱克曼、明茲、馬友友、林昭亮等),成績顯赫,功德無量,被視為可愛的樂壇教父。我曾聽過他來港的多次演出,除了技巧精湛之外,他是用小提琴來表現音樂的,面部表情和身體動作完全投入音樂中去,這是他演奏最可貴之處。就演奏風格而言,有人將斯特恩列為俄羅斯小提琴學派,其實並非全然,睇睇他拉的勃拉姆斯《G大調小提琴奏鳴曲》(Track
            31)就會感受到他的演奏並不囿於哪一學派,而是採擷了前人之精粹,充實了他的演奏風格,他那著名的"斯特恩式揉弦"不屬於任何學派。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5-1-8 14:28, Processed in 0.024213 second(s), 15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