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8950

查看

56

回复
12345下一页
返回列表

go

那些我们不理解的乐章,我们还要听多久?

1#
发表于 2010-7-12 11:42:58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之前,shinelb版有个“何谓“懂”音乐”的帖子。这个帖子我认真看过,也想了一段时间,觉得观点实在不错。说得很在理。但是帖子里面谈到的“懂”音乐的过程和方式,我却觉得有点面善。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心。昨天突然有所得,所以另外发个帖子,希望得到大家的指点。

昨天我听马九,坛子有帖子谈到这个作品,有的说第二三乐章听不懂。其实我也听不懂,不过我通常在听二三乐章时候就去做其他事情,到第四乐章再回来。我也觉得第一四乐章比较动听也好懂。听完了,我就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第二三乐章我听了起码有四五年,都还是听不懂呢?最简单的说法是承认自己的音乐素养低。但是我觉得这个问题没有那么简单。

实际上说”不懂“是为尊者讳,我想说的其实就是这两个乐章——我觉得——不好听!听了这么多年,还是没有觉得好听。没有感觉,也没有体验到有什么美的。我没有专门学习过古典音乐,一星半点的知识,都是从书上看来的,或者是网上看到的。我看着我将来的古典之路,估计也是这样走下去,要有专门的学习古典音乐的构成方式的机会,那几乎是不可能的(我想到大多数人都跟我一样没有这个机会,只能靠日积月累了)。那我是不是讲永远被挡在这些“高深”的音乐之外呢?我想也许是的。也许我该接受这个事实,承认有很多古典音乐我不觉得好听,而且一直都听不懂。将来……那是将来的事情。

我从小受古典文学教育比较多。从小诗词背过很多,古文也看了不少。所以到现在,对于其中蕴含的美,我觉得很大一部分我都可以欣赏的出来,所谓“心有戚戚”。但是我的大多数后辈们,让他们读古典文学?那简直是天方夜谭咯。我很遗憾,他们不能体会到那些美。但我想,会不会有很多古典音乐大师也在遗憾着,因为我们不能体会到他们的美?

我们已经不在吧“古典音乐”当成“流行音乐”的时代。当年歌剧和交响乐的首演是怎样的盛况?当时柳永的词,是如何传唱?我们已经不在那个可以从社会各个方面学习古典音乐和古典诗词的年代,那种美也就离我们渐渐远去。那种人人从小就在学习古典美的环境,已经在我们身边消失去。我们体会他们的美,也就越来越困难。体会不到,是正常的。好在,我们还有很多其他,属于我们时代的美可以给我们感动,这些美,相对起来,是比较容易被我们理解和体会的。

我承认仍然很喜欢买古典音乐的唱片,但是那些美,确实不是每一种都和我有缘分,也许我一生都不能理解他们——就像京剧一样——但这又何妨?柴可夫斯基不是也不理解勃拉姆斯么?

挥一挥手,作别那些也许我永远不能体会的音乐之美……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10-7-12 12:08:14 | 只看该作者
清兵兄:我好好想一想再和您交流。谢谢您的好贴!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10-7-12 12:20:33 | 只看该作者
大家也不妨发表一下看法,谢谢各位。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10-7-12 12:31:55 | 只看该作者
我听古典音乐一般遇到三种情况:
1、第一次听就能接受的,象贝小协,贝多芬的一些钢奏等;
2、通过学习能听懂的,这里说的“学习”包括很多内容,后面再详谈,象巴赫的一些作品;
3、通过努力,仍然不能听懂的,其实这种情况对我不多。

使用道具 TOP

5#
发表于 2010-7-12 12:38: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广陵散 于 2010-7-12 12:43 编辑

清兵兄还是非常理智地说出了实话,“我想说的其实就是这两个乐章——我觉得——不好听”,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写的不好。。。”之类。
年轻气盛的时候,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往往采取一种情绪化的反映“写得很糟糕”“简直是垃圾”之类,而随着阅历经验的日益增多,则比较喜欢“我还没有缘分欣赏XX...”的表达,虽然失之圆滑,对他人对作品似乎更为公平。
每个人的水平阅历品位各异,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对作品的理解和喜好,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喜好兴趣也大相径庭,“一人的蜜糖是另一人的毒药”,这句话引申到个人人生的不同阶段同样适用。
但只要不采取极端情绪化的方式,大可将自己内心真实的观点公之与众,在欣赏音乐这样抽象又善于表现内心情感的艺术来说,真实的感受往往比理智的分析重要,即第一感觉往往是对的,或是能够真实表现你内心对作品的认识的,而理智的分析却是建立在不可靠的解说,他人的评论,或某种先入为主的观念上的。

使用道具 TOP

6#
发表于 2010-7-12 12:43:25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帖子的由头之一,是我突然想起一个我从来不能理解的词人——吴文英。我喜欢词,尤其后主,当然其他的大家都叫得出名字那些词人我都挺喜欢——我说喜欢,就是说,我能够被感动,感动有时候是很简单的事儿,我读“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一读就有感慨了。但是读吴文英,就是感觉没法懂。明代以后把他捧得高的人很多,但是都是些“专家”。在如今这个缺乏诗词专家的年代,受欢迎的,还是那些不用专家指引就能让人喜欢的作家。

我觉得古典音乐,作为一种曾经流行过的文化载体,跟诗词欣赏是有相通之处的。马二大家都喜欢,也没有听说需要很多的注解才令人产生感慨,这就是它的生命力所在吧……不需要专家,但是大家都能听出自己的感慨来!

我的想法可能表述的太罗嗦了,呵呵,还是希望有人来讨论。谢谢版主!

使用道具 TOP

7#
发表于 2010-7-12 12:51:45 | 只看该作者
音乐的表达力有很多种,并非只有“好听”的。马勒的伟大,在于提前揭示了现代工业社会人类的很多痛苦,既然有冲突和痛苦,势必有“不好听”的段落和乐章,但同样能给人带来震撼。

使用道具 TOP

8#
发表于 2010-7-12 12:55:59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帖子的由头之一,是我突然想起一个我从来不能理解的词人——吴文英。我喜欢词,尤其后主,当然其他的大家都叫得出名字那些词人我都挺喜欢——我说喜欢,就是说,我能够被感动,感动有时候是很简单的事儿,我读“ ...
清兵 发表于 2010-7-12 12:43

秦观的“雾失楼台月迷津度桃园望断无寻处。。。”的悲凉能够直透到我心里去,而周邦彦的词,我只看到一个个华丽辞藻的堆砌,完全没有评论家所说的美感,而周作为一个有定评的大家,也觉不会因为我的不喜欢而失色,我也只能说目前为止和他没有缘分,将来也许会也许永远不会。
另一个例子,莫扎特是我最早接触的大师之一,一开始就非常喜欢听着貌似简单而优美的旋律,而在后来一段时间听了一些贝多芬博拉姆斯的严肃深沉的作品后,对莫的作品竟然有了轻视,不过近年又重新被他天籁之声征服。。。你说以后会不会有变化,在过去的几个阶段中哪个是对的?

使用道具 TOP

9#
发表于 2010-7-12 13:10:22 | 只看该作者
scfan版主其实就是指一种深层次的审美啦。这个我是知道的。艺术当然包括克服审美困难以后才能感受到的伟大艺术。但是这些困难,对于缺乏感受能力的人,或者缺乏古典音乐审美教育的人来说,就可能是座高山了。我并没有这种教育根基,所以也只是在慢慢摸索。但是因为文化环境已经变化了,而且审美本来就有个人的审美角度问题(比如维特根斯坦就相当不喜欢马勒)所以,我才会说,有些美是我永远无法理解的。

这些深层次的审美维度,是需要专门学习,专门体会,还有长期坚持,还有就是灵气。圆滑一点说,就是缘分啦在过去的时代中,今天的古典音乐和古典诗词都是当时社会上的主流娱乐方式,广泛的宣传和创作,大量作品的优胜劣汰,都让当时的人更容易体会这些创作理念,从而产生审美的感觉。但是现在这个时代,对于我们来说,这个环境已经完全不同,我们学习机会少了,受教育和感染的机会也少了,甚至你不主动去学习,就不会有人教你!这样一来,体会古典音乐美的能力也会下降,通过它们的作品产生感慨的机会,也就减少了。

使用道具 TOP

10#
发表于 2010-7-12 13:16:36 | 只看该作者
有些作品我开始听不懂,但因为是很伟大的作品,所以无论如何,我一定要听懂她。怎样才能听懂呢?我觉得有两个方法。愿与大家多讨论。

1、本来按照汉斯立克的观点,音乐的美只存在于她的结构形式当中,是客观存在的。就算我们不听,音乐的美仍然存在于作品当中。按道理,我们要听懂一部作品,是不必理解这首作品的事件背景的。我们主要从音乐结构当中寻求美,也就是听懂她。具体怎样听呢?我觉得可以把它放在一边不再听她。过几年或许会听懂她。这可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我听古典音乐大概有20年,在刚开始我是一点都听不懂巴赫的,我也认为与音乐之父无缘,就不听了。没想到过了10年,我仿佛突然开窍了,我开始喜欢上巴赫了,而且这种爱的痴迷令我自己也觉得费解,我是个典型的巴赫爱好者。我能听懂巴赫,虽然这过去的10年我没有接触巴赫,但我的听古典音乐的能力加强了,也就是欣赏水平提高了。触类旁通,巴赫自然就喜欢上了。其实对巴赫很多作品,我并没有去进行曲式分析,我就是觉得巴赫的作品很美,与我的内心需求很一致。象《英国组曲》等组曲,我并没有去分析过她,但对我来说已经没有障碍了,我认为是我的听乐水平提高的原因。古典音乐需要时间的沉淀。今天很多巴赫作品我仍然不知道结构,但我就是喜欢听,觉得很享受。

2、我刚开始听勃拉姆斯的交响曲也是有困难的。我买了一些曲式分析的古典音乐指南来看,搞清楚交响曲的结构,那个是主题,她怎样发展,展开部是怎样的?再现部又是怎样的?我是对照书本边看分析边听音乐的。所以我对勃拉姆斯的交响曲的结构和曲式分析大致能搞清楚。这也是最笨的学习方法,但有效。我的体会基本上是这样的。一般我不会抛弃作品的,伟大的作品能流传下来,当然是有原因的。我们听不懂一般是听古典音乐的经验不够,乐感不够好,另一方面就是学习方法不对。要学习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的。最好懂一些谱子,这样曲式分析就很容易。呵呵,说得不对的请大家指正。

使用道具 TOP

11#
发表于 2010-7-12 13:17:01 | 只看该作者
周邦彦……我还是喜欢白石“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使用道具 TOP

12#
发表于 2010-7-12 14:11:49 | 只看该作者
清兵兄写的很好,佩服!
对歌剧类的独唱、对唱是一点感觉都没有,我想是主要是语不通。但是很喜欢合唱部分,因为它有不同声部的层次感吸引。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5-1-8 14:30, Processed in 0.026434 second(s), 15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