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器材讨论 › 查看主题

19785

查看

130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西湖肥妹88

109#
发表于 2012-10-8 08:49: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670707 于 2012-10-8 09:16 编辑

我想借此举二列斗言几句:
其一:某次与五位烧友聚集听两根不同信号线在同一器材上比较,播放唱片是阿格里奇和麦斯基合作演奏的贝多芬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集之变奏曲部分,其中一个正三和弦音,在某著名品牌信号线中显得特别明亮,“爆冲力”强,琴腔共鸣声加大,而另一根则显得清晰、灵活,音量略弱,评判结果是:名牌当之无愧,应该选它。然乐谱和真实的弹奏却是:中强的力度,它要求演奏者是手力触键或臂重触键,听感上是清澈明亮而具有反弹力,音值短促,情绪愉悦,无需“宣泄”与“沉重”;所以后者才符合原意表达,我想以此说明音乐性和HIFI性的理解问题。
其二:莫扎特G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之慢板中,有一段“第一小提琴呈示主题时,第二小提琴奏出直线型上行音阶”,如过于强调演奏质感和乐器层次性,第二小提琴音量会增强而超过第一小提琴声部,影响我们对音乐的主观判断,因为第一小提琴唱出圣洁的洛可可风格主题时,第二小提琴拉出迟缓的上行音阶象征者人们的视线在音乐伴奏下,从下往上观赏某建筑或某物,即现有“音”后生“视”。我想以此说明音响器材须在合理搭配和正确选择下,按“声底”做出必要的调整。
好了,坛中前辈诸多,后生妄言,敬请批评指正,谢谢了。

点评

67兄,是哪个正三和弦?主、属还是下属?不同的正三和弦在特定的调式中给人带来的听感是不同的。  发表于 2012-10-8 11:24

使用道具 TOP

110#
发表于 2012-10-8 08:55:26 | 只看该作者
我想借此举二列斗言几句:
其一:某次与五位烧友聚集听两根不同信号线在同一器材上比较,播放唱片是阿格里 ...
670707 发表于 2012-10-8 08:49

言之有物,好!

使用道具 TOP

111#
发表于 2012-10-8 09:27:05 | 只看该作者
我想借此举二列斗言几句:
其一:某次与五位烧友聚集听两根不同信号线在同一器材上比较,播放唱片是阿格里 ...
670707 发表于 2012-10-8 08:49


67兄这个分析真是具体到家了,呵呵。很佩服您的水平和精神。我很赞同:校验器材需要“懂”音乐,既不能一味追求刺激爆棚,也不能一味追求什么唱片都顺耳好听。

不过我觉得不必对一两个细节太过较真。谱子上虽然这么写,谁知道麦斯基当时是不是老老实实照谱子拉的?我以为可以宏观一点,以能听出每个音乐家的不同风格为准。

以上个人想法,更属“妄言”,和大家交流。

点评

很多乐器要移位演奏的,还有些乐器是要简化乐谱演奏的,特别是长笛。  发表于 2012-10-8 11:37
学这个有人觉得累死了,有人乐在其中,各取所需,不必强求。  发表于 2012-10-8 10:13
累死拉倒  发表于 2012-10-8 09:32
那么听音乐的话,会累死的。  发表于 2012-10-8 09:31

使用道具 TOP

112#
发表于 2012-10-8 09:42:46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很多人听音乐的时候都会注意到大量这样的细节,但不一定会记住,更不一定会用语言表述出来。我觉得一般的爱好者没必要把什么都看得清清楚楚,确实太累(但我相信很多大师能不用累死就能看清楚,此之谓天才)。但是交流的时候,要把意思说明白,举一两个这样的例子还是很有用的。如果是写乐评(抱歉这个就跟本楼无关了)就更得言之有物了。

使用道具 TOP

113#
发表于 2012-10-8 09:45:4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上诸位的建议和意见,我很喜欢贝多芬的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常听米开朗杰里和朱利尼合作的现场录音版本(DG公司),并将第一乐章中华彩部分视为傲视群雄,把第三乐章里晶莹剔透的上行、下行琶音,雄壮的八度和弦去考验别家版本的理由,昨晚再次聆听时第二乐章中米大师抹出醇厚的和弦所形成的朦胧音色,使我撞头羞愧以前的断言——又白听了一张唱片!

点评

这个版本我也特别喜欢,哈哈!  发表于 2012-10-8 11:22

使用道具 TOP

114#
发表于 2012-10-8 10:12:5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Rozinante 的帖子
回先生,我是古典音乐爱好者,多年前曾经因为购买的唱片在自家系统中无法听到应有的演奏内容而心灰意冷,同样的唱片听见别家的器材的还原能力但被天价吓倒,以为一普通的工薪阶层受财力限制而不能如愿,生有放弃意念;幸遇老师教导和培养,使我重拾信心,一路走来,借用论坛和大家分享我的快乐。

   

使用道具 TOP

115#
发表于 2012-10-8 10:54:2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回先生,我是古典音乐爱好者,多年前曾经因为购买的唱片在自家系统中无法听到应有的演奏内容而心灰意 ...
670707 发表于 2012-10-8 10:12


哈哈,67兄很快乐,可见并没有累死。

回到主题上来:器材的声音有标准没有?绝对的标准恐怕是没有。可是yy过分了、放什么东西都一个味儿,肯定是不对的。记得几年前看某人评价一对很有“音乐味”的音箱,说拿这个音箱听平均律都觉得好听……

其实我知道不少爱乐人都喜欢用专业监听音箱。听起来可能有点累,但反应出来演奏者特点才是真正的音乐味。

点评

“反应出来演奏者特点”是正路,带来一个问题,演奏者的特点如何来把握才准确?  发表于 2012-10-8 11:16

使用道具 TOP

116#
发表于 2012-10-8 11:09:20 | 只看该作者
67兄高见,你说一下哪张唱片(正品类的唱片公司)不好听或是欠艺术的,大家再见识见识(不好听的)无才之类而又敢于在世上亮骚的乐队 指挥 录音师 作者 出版商

使用道具 TOP

117#
发表于 2012-10-8 11:19:44 | 只看该作者
红花还需绿叶扶,低潮是为高潮作铺垫,不可只抽一小段进行兴赏吧.整个乐章听完后再yy才好。才叫真识非装识,中国大学里的教授(专家)最会装B,去砌长城搬砖头当砖家。-_-||

使用道具 TOP

118#
发表于 2012-10-8 11:26:51 | 只看该作者
你喜欢那一段是证明你所懂了此段,其它不精采吗?还是不会听或亚根你就半桶水或装砖家或教授,不好意思了,在冒犯这种只听懂一小段高潮的砖家。

使用道具 TOP

119#
发表于 2012-10-8 11:28:52 | 只看该作者
scfan  发表于 42 秒前
“反应出来演奏者特点”是正路,带来一个问题,演奏者的特点如何来把握才准确?
----------------------------------------

这个我觉得真是挺难判断的,所以我说“没有绝对的标准”。

如果听过一个演奏家的现场,就可以有一个大概标准。但能听到的现场毕竟很少。我觉得也可以从音乐本身的“合理性”来判断:大师的演奏多数是很有内容的。比如器材声音太亮,放霍洛维茨就会刺耳;声音太闷,放吉塞金、米开兰杰里就会发肉。能让每一个大师自圆其说,我觉得可以当作一个标准吧。

使用道具 TOP

120#
发表于 2012-10-8 12:09: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670707 于 2012-10-8 12:10 编辑

回复 Rozinante 的帖子
先生的问题太好了,几日前我也想进来乱说几句,因网络问题未能及时附上,反倒挂到别的论坛里,现组织一下我的浅见:
经典音乐具有多种演奏可能性,我们通过唱片聆听,优秀唱片版本对于乐谱的演奏非一成不变,变则可在音高、节拍、强弱,固者为音符;变因理解和表达所需,不变为忠实原谱;唱片的录制过程皆因设备、场地、录音和后期制作而产生声效和音色之变化;音响器材也因品牌、材料、线路、设计者调声技术而产生各异,然发烧友应有自己的“声音方向”,即不变之理,它是乐器发声之原理、乐器固有的音色、演奏者音色、演奏方式、乐谱中的音符与复调等。专业监听设备是音乐录音和制作的工具,它不是标准,菅野老先生身为录音工程师曾有“唱片演奏家”之观点;发烧经验也告诉我们,音响器材之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冯老师说得对,FM老板在家里常听胆机,麦景图晶体管功放的设计工程师同样如此;音染过重以至于不能分别斯特拉迪瓦里和瓜内利固不可取,好听不等于造假;前者谈及贝多芬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中阿格里奇弹出的弱音时值延长有2个节拍后麦斯基才跟进,这在胆机中分明是有的,可是昂贵的晶体管却将其“揩”掉一个节拍形成一个等待“时间”,实属遗憾。匆忙几句,无论对与否,是我是目前水准的体会,谢谢。

点评

再次证明胆机不等于负面音染,这个观点明显是错误的。  发表于 2012-10-8 13:14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9 00:17, Processed in 0.035339 second(s), 2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