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器材交易 (仅提供交易平台,不承担任何责任) 功放 › 查看主题

12510

查看

27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丹青

13#
发表于 2011-4-8 09:57:46 | 只看该作者
玩atc主动版了,推倒积木重新搭建

使用道具 TOP

14#
发表于 2011-4-8 09:59:16 | 只看该作者
这么好的东西也卖啊....声音不好吗?
rock 发表于 2011-4-7 16:50



美好总是很短暂呵呵

使用道具 TOP

15#
发表于 2011-4-8 10:01:14 | 只看该作者
前后一起出吗
guhelim 发表于 2011-4-7 22:27



一起出,单出的话先出后级,前级出了没法听了呵呵

使用道具 TOP

16#
发表于 2011-4-8 10:03:02 | 只看该作者
刘先生 人不错
海之蓝 发表于 2011-4-8 09:03



海之蓝兄好,我们在那里相会过

使用道具 TOP

17#
发表于 2011-4-8 21:22:00 | 只看该作者
3米的vovox散线

使用道具 TOP

18#
发表于 2011-4-8 21:24: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9#
发表于 2011-4-8 21:26:34 | 只看该作者
包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0#
发表于 2011-4-8 21:47:27 | 只看该作者
该正视它了
作者:刘汉盛 出处:《音响论坛》 发表时间:2002-04-05 15:40:34
    Electrocompaniet(以下简称EC)这家挪威音响产品公司在台湾已经卖了很多年,而且还一直占有稳定而小众的市场,只不过不像美国、德国、法国产品那么耀眼而已。相对于欧美Hi End产品的亮丽高价,EC显得有如小家碧玉,不仅机型更换保守,而且一直看紧消费者荷包,售价并不算昂贵。或许因为这种保守心态,加上外观变化不多,所以话题也不多。不过,这次送到我手上的Nemo後级可就跟以往完全不同了。怎么说呢?第一,它可算是巨无霸型,单声道机每个净重达41公斤。第二,它的售价不低,要六十万台币。第三、代理商送来搭配的前级4.7竟然只卖八万台币!

    8万配60万没有问题吗?

    以八万来配六十万?合适吗?我们询问代理商的结果,所得到的回答是:原厂认为前级这样就已经够好了。换句话说,原厂认为前级没有必要更贵了。既然如此,后级为什么要卖那麽贵?第—、它是A类平衡式设计。第二、它每声道有600瓦(8欧姆负载)之多,最大输出电流大于150安培。要把那么大的后级做得好,就要那么高的成本。其实,600瓦的功率输出对於一般人而言实在太大了,原厂也不期待很多人买它,因为原厂还有更实用的AW 180(8欧姆 180瓦)单声道机以及AW 250R(8欧姆250瓦,228,000元)立体机。当然,一般人还有更平价的选择,只要买ECI 4(8欧姆120瓦综合扩大机,148,000元)或ECI 3(70瓦8欧姆综合扩大机,75,000元)也够用了。

    70瓦嫌小吗?或许您不知道,EC 1972年创业,1975年推出第一部商业化扩大机,当时所推出的扩大机只有每声道25瓦而已,这部25瓦立体机一直到了1980年才改型。或许您也会怀疑,像这么保守的公司,他们的线路设计会跟得上时代吗?这点您倒不用担心,26年前他们推出的第一倍扩大机用的就是当年最新的低TIM(Transient Inter Modulation)失真线路。

    FTT浮动变压器技术

    到了1985年,他们发展出与众不同的回授线路,扩大机的线路才又翻新了一次。最近的一次则是三年前,他们发现大部份扩大机设计者误以为电源供应只不过是提供直流电压给扩大机放大线路使用而已,因此仅把变压器的次级线圈接地。殊不知这样一来,回送到地端的电流(音乐讯号)就会经过变压器,而变压器对于不同频率的讯号会产生不同的阻抗,如此一来,电源供应部份的阻抗就会随著频率高低而变动。事实上电源供应部份的阻抗在不同的频率之下都要维持相同的阻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EC发明出FTT(Floating Transformer Technology)浮动变压器技术,这项技术就用在目前所有的前级、後级以及CD唱盘的电源供应部份上。

    专为鹦鹉螺而来

    EC4.7前级传承自EC 4、4.5、4R、4.6,更早则可溯自EC 3,可说是平价而优质的前级(美国订价1995美金),而Nemo後级则是特别为驱动B&W鹦鹉螺喇叭而特别设计的。这是缘起於1998年,EC参与伦敦的著名录音室(可能就是Abbey Road那几家吧!)研发驱动鹦鹉螺801录音室版主动喇叭的计画,因而设计出Nemo後级。也就是因为如此,所以才起了个名字Nemo,这个名字就是以前有一部电影[Twent Thousand Leagues Under the Sea](是不是XX海底二万里?)中,驾驶美国鹦鹉螺核子潜艇舰长的名字。

    为什么主动式的鹦鹉螺801需要每声道600瓦的超大功率呢?EC说因为那对喇叭需要很高的电压摆幅与电流输出,所以需要把输出功率设计得那麽高才够用。

    小家碧玉的前级

    EC的外观算不上精致,不过压克力面板以及蓝色的灯号与图形却显出北欧人俭朴的传统气质。机箱没有精工打磨,但可以算得上[粗勇]。在4.7前级的面板上,只有电源开关以及右边四个按键,分别控制音量大小与输入切换,而各组输入名称则显示在左边。如果您用手摸向面板偏左底部,就会触摸到一个旋钮,那是面板灯光的调整。而在4.7的背板上,有一组平衡式输入与一组平衡输出,其他则是RCA输出入端子。此外还有一个增加9dB增益的开关(我觉得在此档上比较好听,这是後话)。要提醒您的是,Nemo后级只有平衡式输入,这也是为何4.7备有平衡输出的原因。

    打开4.7前级顶盖,您会发现所有线路与零件都集中在一块线路板上,板上的零件相当多,整块线路板覆盖一层深色涂布漆以防止氧化。比较令人惊讶的是电源变压器相当小,这么小就够了吗?我想这是许多人的疑问,不过我宁可相信这是设计工程师务实的做法。在这部前级里面,您也看不到巨大的滤波电容,它所采用的是24个小型滤波电容,这种多个小型电容的做法可以提升暂态反应,是大部份欧洲产品惯用的方式。

    41公斤重在那里呢?

    Nemo每声道净重达41公斤,打开顶盖,您就会知道它重在三处,一处是二个密封的变压器,一处是厚厚的机箱,最後一处则是散热片。每一部Nemo里面都矗立著四块散热片,其中每二块散热片以及线路板各成一组,负责一个振幅相同但极性相反的波形,形成平衡式的设计。在滤波电容方面,Nemo每半波采用6个10,000μF容量的Elna电容。比较特别的是Nemo可以当桥接使用,我们都知道所谓桥接就是把立体扩大机里的左右声道转换成只负责一个正半波与一个负半波的放大,使得原来的左右声道放大转变成只放大一个声道,也就是把立体扩大机转化为单声道扩大机。

    桥接之後,输出电压等于加倍,依照欧姆定律或功率输出定律,理论上功率输出会变成四倍,不过实际上却会因为电流的限制而无法达到四倍。桥接虽然可以让输出功率暴增,不过也可能因为电源供应能力不足或其他原因而加大失真。但是,Nemo由於采平衡放大设计,具有杂讯失真排斥能力(共模排斥),所以拿Nemo来桥接时,失真不会如一般扩大机桥接那麽大。不过我有点怀疑Nemo有桥接的必要吗?2400瓦要推什麽喇叭呢?我想这是EC老板兼设计者Per Abrahamsen的最高理想而已吧?因为他是录音室出身,认为如果要「完全」再生音乐最佳的暂态反应,至少要有500瓦的输出才行,这也是Nemo设计成每声道600瓦输出的原因。

    声音特色

    评论EC,对于我而言还是第一次,所以我对这套前后级的声音完全没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初步聆听之後,我发现它的声音特质还蛮中性的,有点像MarkLevinson的那种中性。说得更详细些,虽然后级有600瓦之巨,但是听起来一点也不粗犷。中、高频段与Bryston一样带有甜味,不过并没有Bryston的那种暗调子,但也不会大亮。低频段虽然不像Gryphon那么饱满丰厚,但也不缺扎实。声音清澈透明,但是与Jeff Rowland那种纯净透明的感觉又不一样,它属於温和的清澈透明。您怀疑温和代表声音不够透明吗?不!它不仅有令人舒服的透明感,而且到处都表现出小提琴、钢琴的木头温润味。

    聆听这套前後级时,我把Dali Royal Menuet Ⅱ、Magnepan MG3.3R、Mirage M-1三对喇叭都用上了。从Dali与Magnepan身上,我知道EC的声音细节相当多,因为即使我以比较小的音量去听时,空间感、空间里的堂音、各种层次定位感等都仍然能够清楚展现。此外,它并不因为音量小而模糊了所有该有的乐器质感特质,而且音场仍然能够保持相当宽广,也没有因为音量小而缩小面积。而当我用Mirage M-1来试时,很轻易的就听出在大动态大音量下,Nemo的确是游刃有馀,包括中国大鼓的猛擂也是瞬间上冲,鼓声一点都不会软调,我想这就是Per Abrahamsen所谓「必须要500瓦才能尽显音乐暂态反应」的写照。



    用弦乐四重奏来考验

    了解4.7与Nemo的各种声音特质之後,我循惯例一定要用小提琴、钢琴以及人声、管弦乐来测试它们,这次我们就从舒伯特的弦乐四重奏开始吧!Naxos的CD是我最近有空时喜欢重新挖出来听的,这套二张的舒伯特弦乐四重奏(NA-5026)也历经几套不同音响器材的试炼。有意思的是,每换一套音响器材,我对于这套弦乐四重奏的喜好就更深一层,因为我发现从优秀的弦乐声音表现中,演奏者的诠释能力仿佛一直被提升。这次,用EC来听,我又有这种感觉,它所表现出来的弦乐四重奏音色不仅正确,而且四把琴的泛音融合非常和谐,令人听了浑身舒畅。

    Naxos另外还有一套舒伯特的钢琴三重奏(NA5007)用EC听起来,也是充满音乐的愉悦,让人会有持续听下去的欲望,其实这就是对器材表现最简单最直接的判断:无法产生持续听下去欲望的器材,就好比不新鲜的生鱼片,腥味多过鲜甜味,肉色缺乏光泽,肉质少了密致弹性的口感,令人没有再动筷子的欲望。EC再生的钢琴三重奏整体的声音充满光泽,还带有甜味,而乐器的质感也非常美,小提琴、大提琴与钢琴的平衡性也非常好,散发著和谐之美,这是够水准的器材才能再生出来的声音。

    一吃就知原味

    限於篇幅之故,我无法再引更多软体聆听的例子。不过,我可以肯定的告诉您,EC比许多华而不实的Hi End器材表现得更好,它的优点在於中性而已正确的音质与音色,就好像添加物很少的高级料理,一吃就知道原味。此外,它对高频段的控制力很好,就算在比较硬调的空间来听也不会闹得刺耳。在此我不鼓励您使用600瓦的Nemo,除非预算无限。我宁愿您去买输出功率更小的其他型号,虽然它们可能会牺牲掉最佳的音乐暂态反应表现,但是却能让您得到合理的售价以及一样好的音质音色表现。像这样的器材,其实就是一般音响迷听音乐的最佳工具之一。

使用道具 TOP

21#
发表于 2011-4-11 08:34:5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丹青 的帖子
河南郑州

   

使用道具 TOP

22#
发表于 2011-4-11 15:03:59 | 只看该作者
原来是老王呵呵

使用道具 TOP

23#
发表于 2011-4-16 08:21:59 | 只看该作者
兄台请PM价格

使用道具 TOP

24#
发表于 2011-4-19 10:28:09 | 只看该作者
好东西,不知楼主准备升级何物?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7 02:46, Processed in 0.028339 second(s), 15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