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极品休闲 › 查看主题

2123

查看

7

回复
返回列表

go

叶嘉莹先生说诗录:中国传统诗歌的音乐性

1#
发表于 2013-8-7 22:26:59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3-8-7 23:27 编辑

标题是我自己加的,叶嘉莹先生好像没有单轮诗歌音乐性,但是她对中国诗歌音乐性的解释散见于各个篇章中。

中国文字的优美之处,除了本身从象形文字演化至表意字,使得每个字不仅形体优雅,而且汉字本身具有表意性。汉字另外一个重大特色是每个字单一的形体,而且单一的声音。这个特点导致汉语必须组织和配合起来,才能够形成声调的变化与顿挫的节奏。这与英语完全不同。

为什么诗经里大多数都是四言
叶嘉莹先生说,这是由于在诵读的时候,需要四个字才可以成为一节,形成了二、二节奏,也就是说至少四个字组合起来才能有一个节奏变化。这二、二节奏是中国语言文学特点自然形成的最简单的节奏。但是毕竟四言诗太简单,变化太少,当诗歌不需要音乐伴奏时,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之美就显得很重要,所以,汉朝的五言诗,是中国诗歌发展史非常大的突破。


五言诗和七言诗
因为,从五言诗开始,诗歌与散文就分途划境。四言诗是二二节奏,而五言诗则形成了二三节奏,七言诗则形成四三节奏。

四声与平仄
四声是中国汉字的重大特征,也就是说汉字本身就有调,然后加上格律诗在声调上注重平仄搭配,通过声调的交替变化自然形成声音之美,也是音乐之美。中国人注意到汉语的声调,并将其用于诗歌,是从南北朝的齐梁时代开始的。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13-8-7 23:05:52 | 只看该作者
五 吟颂

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特征就是易于咏颂,就是使诗歌的声律在声音口吻之间,与自己的感发合而为一。一般说来,中国古典诗歌的格律既然是一定的,吟诵的调子也是大同小异。 有的人会觉得中国传统诗歌的吟诵过于单调,好像缺少个别的变化,听起来这首七言和那首七言差不多,这首五律和那首五律也差不多,殊不知,这就是中国诗的特点。中国诗的创作,就是在这种熟悉的音调中,与外界事物相接触,自然引发出一种感发的生命。

这个吟诵传统与外国诗不同的,西方诗歌虽然也有声律韵字,但是每个人的每部作品,都可以有不同的安排,朗诵时也有不同的读法,所以,西方诗歌写作偏重安排,中国古诗写作偏重感发的重要原因。但是,虽然中国诗声律有固定的形式,但不是千人一面。伟大的诗人从这些相似的传统中,创造出不同的风格与情意。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13-8-7 23:21: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3-8-7 23:29 编辑

六 音律

中国古诗人对于古典诗歌的音律非常熟悉,写作起来是脱口而出,自然合乎声律, 并不需要很多造作安排,当然长诗则另作别论。英文诗也讲究音律轻重的交换与押韵,但是他们的要求没有那么高,有较多的安排余地,英语单词的发音也是可以有多个音,而我们对平平仄仄其对诗歌内容有重大影响。


七  诗意与音节
中国传统诗歌中诗意与音节可以紧密相连的,伟大的诗人都是这方面专家,对文字 的使用都有直觉。。李后主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形象与“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音节结合得很好。后主词,“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这一波三折的音节与离人一步一行的旅况,和连接天涯的千里万里的芳草的生长,融为一体。这就是诗意与音节之间的契合度极高。

相比来说,西方诗歌的韵律和我们不大一样,它更重视内容与形式两方面的安排的思考与技巧。相比来说,西方诗歌的音乐性远逊于我们。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13-8-7 23:40:55 | 只看该作者
这也有喜欢叶先生的啊 有幸听过她的讲座

使用道具 TOP

5#
发表于 2013-8-8 00:13:40 | 只看该作者
的确任何一种语言都有一定的音乐性,但音乐的因素在汉语中却得到了最大的发挥,最明显的地方是alma在一楼所提到的:字调。其他语言也都有语调,但是“字调”(每个字的音调)在它们那里几乎是不存在的。而汉语的每个字都有固定的调,这正是它的最大特点之一。任何语言里都有的语调(一般主要表现在句尾)主要是表示说话的语气的(陈述还是疑问、肯定还是否定、祈使还是命令等),并不是表示基本的词义(字意)的。而汉语的字调具有表示基本语义的功能。这一下子就等于增加了一套表意系统,不仅可以大大减少音节的数量(汉语的总的音节数目是世界上最少的,只有300多个),还给汉字提供了更大的表达空间……

点评

是的,雨版与叶先生的观点相同。不过叶先生书的阅读时日以远,我还要去查查。  发表于 2013-8-8 02:15

使用道具 TOP

6#
发表于 2013-8-8 02:12:23 | 只看该作者
这也有喜欢叶先生的啊 有幸听过她的讲座
inbubu 发表于 2013-8-7 23:40


我也与君一样,是叶先生的粉丝。不过,我也只能在百家讲坛聆听一部分,也收藏了几本叶先生的著作。


使用道具 TOP

7#
发表于 2013-8-8 06:25: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odyheat 于 2013-8-8 06:30 编辑
的确任何一种语言都有一定的音乐性,但音乐的因素在汉语中却得到了最大的发挥,最明显的地方是alma在一楼所 ...
雨中独舞 发表于 2013-8-8 00:13

这问题之前俺和音乐和语言学者朋友在饭局中也曾聊过。其中,造成来自两个行业人士争论的一则困惑是——既然汉语本身的音乐性这么突出,而汉族的音乐却为何相对弱势(远不如异族能歌善舞)?

俺当时尝试给出一番解释,貌似能部分解答这个困惑。恰恰因为汉语中这个相对固定的独特“字调”,大大减少了语言中所需的音节数量,最终导致汉族人在节奏感上反而了缺乏了来自语言的最天然的养成条件。久而久之,汉族人对于相对更加复杂丰富的节奏难以掌控(因为不那么需要),但与此同时对旋律的敏感并没丧失,于是呈现一种线性格外突出的诉求形态(这种线性突出的美学形态诉求是否继而被延伸到了美术,俺不敢断言但存疑)。汉人音乐之所以相对不发达,根本在于节奏与旋律这两项音乐最基本的构成要素,由于语言的特性在汉人的养成中造成一种非均衡性。事实上,俺个人认为节奏似乎要比旋律在音乐构成中显得更重要,人类音乐起源于最早的一堆简单原始的呼嚎,大多虽然没什么旋律性,但节奏感已经率先具备了。

所以说,上天大体还是公平的。不能啥便宜都叫您占了。

使用道具 TOP

8#
发表于 2013-8-20 20:55:35 | 只看该作者
听叶先生的讲座实在一种享受,享受她的‘跑野马’ 享受她的诗词诵读 更佩服是她对苦难人生的态度,记得来我学校讲座时,副校长先上台跟大家说不要咳嗽,不要喧闹,先生年纪大了,身体不好,杨振宁来也无这等待遇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11-28 00:40, Processed in 0.025274 second(s), 19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