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2796

查看

16

回复
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go

【音乐的故事】《培尔金特》的故事

1#
发表于 2014-9-12 15:20:51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7-5-2 10:56 编辑

【音乐的故事】普列文的亲戚:

普列文指挥古典音乐是半路出家的。

早期普列文主要从事电影配乐和爵士乐。普列文的电影配乐非常牛,他曾经连续4年获得奥斯卡奖。后来普列文勇于挑战自我,在1960年左右开始指挥古典音乐,但是,刚开始普列文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肯定。

有一次普列文开音乐会,指挥古典音乐。有一位好奇的观众问普列文:那个搞电影配乐的普列文是你的亲戚吗?普列文当时愕然。。。。。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14-9-12 16:01:25 | 只看该作者
艺术家主要看天赋。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14-9-13 00:06: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odyheat 于 2014-9-13 00:26 编辑

他那几次奥斯卡主要是最佳器乐改编,当年歌舞片鼎盛时期学院奖音乐类专门设有这么一项。也是因为当时少年得志年轻气盛,有点儿成绩就目中无人起来了。普列文后来与米高梅音乐部门上上下下闹得水火不容的,甚至遭到行业某种程度的抵制,在好莱坞实在混不下去了。本来他一度考虑往独奏钢琴家发展,但一番尝试后感觉无论爵士还是古典方向,他成功的机会似乎都不太大。

因为普列文一直特别崇拜和羡慕伯恩斯坦即擅长作曲,又能在指挥台上雄霸一方,于是又转而潜心成为一名指挥家。恰好英伦大咖巴比罗利当时在美国带团,他成为了普列文后来入主LSO的贵人。就连后来在英国电视台开办的那一系列著名的古典普及音乐会,我们都不难发现他对伯恩斯坦的刻意模仿。普列文的成功又严重激励了后来的John Williams,在拿奥斯卡拿到手软时,这位赫赫有名的电影配乐大师将大量精力放到指挥Boston Pop 上,成绩也挺可观。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17-5-2 10:53:57 | 只看该作者
《培尔金特》的故事:

继续来讲音乐的故事。
我也算见识过不少发烧友,最发烧的一个,可能是下面这位。

这个故事我记不得是在哪里看来的了。有一位作家,他也是一位音乐爱好者。在文革的时候,这位作家也不能幸免,遭遇牢狱之灾。在他后来得到平反的时候,他出狱的第一天,有人问他:你出狱第一天,第一件事是做什么啊?

这位作家(也是发烧友)就说:回家听《培尔金特》。

使用道具 TOP

5#
发表于 2017-5-2 11:01:36 | 只看该作者
他听的是不是这个版本,那就不知道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6#
发表于 2017-5-2 22:33:57 | 只看该作者
雪枫音乐会介绍过该组曲,非常好听!尤其是森林日出的那一段,画面感人。

使用道具 TOP

7#
发表于 2017-5-2 23:11:00 | 只看该作者
当年歌舞片鼎盛时期学院奖音乐类专门设有这么一项









使用道具 TOP

8#
发表于 2017-5-3 21:10:46 | 只看该作者
《培尔·金特》也算是中学生级的古典入门曲目,有故事,有旋律,有配器,当然,演录得好的版本,就更受人待见了。
记得。中学时代,央广的节目介绍,就曾经把这个曲子介绍得很详细。可惜,今天的音乐听众是没有这么好的耳福和幸运,有这么好的音乐启蒙教育了。

点评

是啊,中央台15套也让非常失望,本该是个比电台好太多的平台,可惜了!  发表于 2017-6-29 11:17

使用道具 TOP

9#
发表于 2017-5-8 14:34:33 | 只看该作者
普列文一直特别崇拜和羡慕伯恩斯坦即擅长作曲,又能在指挥台上雄霸一方








使用道具 TOP

10#
发表于 2017-5-8 15:29:09 | 只看该作者
乔布斯的美学

昨晚看电视,看到乔布斯的纪录片,也简单谈谈感想吧,就发在这里吧。

乔布斯很有哲学家和美学家头脑的(我记得好像是柏拉图说过,领导者要具备哲学家头脑。)。谈到苹果产品,他认为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这里的“艺术”不单单是指音乐、美术,可以理解为人文方面的因素。苹果产品取得成功,不仅仅是技术的原因,而美学因素的植入才是他成功的关键。美学因素的植入,使他们的产品更符合人性,满足人类情感、心理的需求,才具有更强的竞争力。这些都可以从美学和哲学中找到依据的。美学家和哲学家很早就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但人类同时也会造成人文因素的缺失。

乔布斯他自己信仰佛教。

使用道具 TOP

11#
发表于 2017-5-10 21:54:44 | 只看该作者
今天的音乐听众是没有这么好的耳福和幸运








使用道具 TOP

12#
发表于 2017-6-29 11:31:59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的乐学院也完全是走象牙塔的路线,国外音乐学完很大部分的是业余爱好者,其实这一大批的业余爱好者才是古典乐最大,最忠诚的消费群。培养职业乐家的同时也为他们培育好了市场,学院的市场也有了,国民的素质提高了,不知道院校的管理者不没想到这个?只有有一个良性的市场才能真正地提高一国的艺术素养,这不同于基础设施建设,以政府意志投钱就能完成的。建一流的音乐厅容易,没有市场就不可能有二流以上的乐团。中国的烧友就只能在家烧器材了。

点评

所以我觉得田艺苗、刘雪枫等人当下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展爱乐启蒙教育非常有社会价值。  发表于 2017-6-29 22:32
赞!  发表于 2017-6-29 21:00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 13:56, Processed in 0.055735 second(s), 20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