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极品休闲 › 查看主题

3961

查看

29

回复
123下一页
返回列表

1#
发表于 2012-9-1 15:23:19 | 只看该作者
邓肯、皮娜等,说起这个真的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只是这里的朋友貌似没怎么兴趣,不过我还是非常愿意与大 ...
雨中独舞 发表于 2012-8-31 12:50
很有兴趣的啊,再谈谈叶赛宁。大学时我有一本《邓肯自传》,
毕业时送给同班的女生了。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12-9-1 13:58:1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雨中独舞 的帖子

谁说没有兴趣,美的东西总是能感动人,曾经被电影"卡门"里的舞蹈感动,只是这个电影只在西班牙电影周放演过一次,以后再也没有看到。
   

使用道具 TOP

舞蹈是我的生命状态 林怀民和他的云门舞作

3#
发表于 2012-8-29 23:29:43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雨中独舞 于 2012-8-29 23:36 编辑





黄帝时,大容作云门,大卷…《吕氏春秋》

根据古籍,“云门”是中国最古老的舞蹈,相传存在于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舞容舞步均已失传,只留下这个美丽的舞名。

1973年春天,林怀民以“云门”作为舞团的名称。这是台湾第一个职业舞团,也是所有华语社会的第一个当代舞团。自始至终,林怀民强调“云门”不是他一个人的,也不是由舞者们组成的,而是由社会的雨露培养出来的。“我原来只是一个写小说的孤单年轻人,‘云门’是我与社会联络的通道。‘云门’让我了解了社会和人生,了解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林怀民说。

云门舞者多为舞蹈科系毕业生,他们的训练包括现代舞、芭蕾、京剧动作、太极导引,静坐与内家拳。30多年来,其呈现的160多出舞作,来自古典文学、民间故事、台湾历史、社会现象的衍化发挥,并尝试融入前卫的观念,使舞码更加丰富精良。从《白蛇传》的目眩神迷、《红楼梦》的斑斓绚丽,到《九歌》的无语凝噎、《薪传》的沉默雄辩……每一次创作,都是一次思考,不是思考如何演绎身体,而是思考如何解放身体。“舞蹈是生命的精髓,不堪负重。”林怀民说。于是,到了后来的《行草》、《狂草》、《竹梦》等,他一直在有意识地做减法,摒弃了早期中国戏曲的舞蹈语汇,借鉴了中国书法、水墨画,乃至太极导引、拳术,并使之在呼吸、气韵和精神层面融入舞蹈。《水月》的配乐是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但你不会听出一丝洋气;《流浪者之歌》的音乐是格鲁吉亚(台湾译成“乔治亚”)民歌,林怀民最初选中时甚至不清楚歌词内容,但悠长深沉的旋律跟略带玛莎·葛兰姆影子的动作相得益彰,而童年时晒谷场的回忆跟印度之行所见又天衣无缝地糅合在一起,仿佛有为的劳动与无为的精神追求之间可以随兴转换。这是一个颇具佛教精神的作品,但不是一个佛教舞蹈,而是林怀民对菩提伽耶以及佛陀的个人化诠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12-8-29 23:31: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中独舞 于 2012-8-29 23:35 编辑



白蛇传

《白蛇传》取材自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舞蹈的长度只有短短的24分钟。与传统戏剧相比,整个故事更为浓缩,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也更激烈。整个剧作由雕塑家杨英风设计道具布景,作曲家赖德和谱曲“众妙”,1975年在新加坡首演。林怀民突破传统的创作,结合京剧动作、西方的马莎葛兰姆技巧,赋予许仙、白蛇、青蛇、法海突出的人物性格。以现代舞蹈方式,对这段千年传统故事进行了大胆的改编:重点突出表现青蛇与许仙之间产生的暧昧之情,表现了白蛇、青蛇与许仙三人复杂的情感纠葛。板鼓琴瑟是音乐的底色,一幅竹帘是唯一布景,写意的道具和简净的灯光极富古典神韵。但是林怀民运用这些熟悉的元素,却表现了一段白蛇与许仙肉体交欢,小青在帘外痛苦嫉妒的现代情感。让全剧更具心理深度与复杂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5#
发表于 2012-8-29 23:33: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中独舞 于 2012-8-30 00:34 编辑






水月


《水月》,林怀民从佛家偈语“镜花水月毕竟总成空”得到灵感编舞,动作发展来自太极导引,一切都缓缓而来,缓缓而去。在巴赫低沉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里,云门舞集的演员们身着素衣,沉静而细腻流淌的动作像慢慢晕染开来的水墨,在明净清冷的舞台上舒展出一幅长卷画作。演员在上下场门的表现尤如出笔和收笔,动作讲究,一丝不苟,更毋庸说舞到正台时凝神在身体空间里的忘我状态。众演员群起而往,动态各异,看似各自为舞,整体动势却保持和谐一致,双人舞和单人舞的出现更使作品的布局疏密有致,让观众时时能感到节奏均衡的演出渗透着细微绵密的变化,作品最后部分,潺潺的活水流动在舞台上,同后幕和天幕上的闪亮镜片交相辉映,光影一片。水声交织隐现在乐曲的音符里,至阴至柔的气韵弥散在观众席间,镜花水月,恍若隔世。

柏林国际舞蹈杂志称赞:“东方的太极与巴赫的经典,等待两百年,只为了在《水月》中相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6#
发表于 2012-8-29 23:34:55 | 只看该作者


花语


《花语》2010年是俄国大文豪契可夫150周年冥诞,林怀民接受莫斯科契可夫国际剧场艺术节之邀,从契可夫《樱桃园》出发编舞。《花语》是《水月》的前传,音乐取材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快板乐章。除了《樱桃园》,《红楼梦》里秦可卿托梦王熙凤:“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也给林怀民创作灵感。《花语》不说故事,没有角色,上半场,舞者与满台飞舞的粉色花瓣,欢跃出青春的颂歌;下半场,风声萧萧,卷起落花、残发,是对无常人生的喟叹。

俄罗斯日报指出:“林怀民抓到契可夫文体中以弦外之音取胜的特色,用光影,隐喻,将原作引伸为生命的光华与破败,生与死的哲理探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7#
发表于 2012-8-29 23:41:53 | 只看该作者
林怀民说,如果创作是两点一线那么清晰,途中的风景就全错过了。“行草三部曲”便是如此。从王羲之、怀素、苏东坡的书法里,林怀民找到了舞蹈的灵感。凝神聚气、曲线流动、虚实相映,书法与舞蹈气韵相通。舞台上,舞者有行书的精密细致,也有草书的狂野奔放。



行草

《行草》为《行草三部曲》之首篇。它的开篇透过舞者以身形临摹动画呈现的王羲之“永”字破题,身体的扭转呼应毛笔婉转的线条;发自丹田的吆喝与跺脚声象征着书法的抑扬顿挫,一场肢体与文字的对话由此展开。空白的影窗上,随舞者的身体律动,出现“策”、“勒”、“啄”、“磔”、“撇”、“捺”,随后展开变奏,引出群舞。《行草》的布景只有一张张悬挂的宣纸和寥寥数笔墨痕,舞者的服装简单到只有黑白两色,以及似是而非的武术动作和书法线条,极尽简洁和凝练。它以现代科技召唤古老的字魂:历代书家手迹透过幻灯投射在舞台后方。《行草》的幕后班底强大,灯光设计张赞桃以宣纸为动机,让望似蝉翼的方形灯光漂浮在舞台地板上;而舞美设计师林克华的布景设置也流露着书法直轴与横轴的趣味。

 

行草 贰

《行草》以充沛的力道着重于浓墨,而《行草 贰》以冥想的基调探讨淡墨,引出宋瓷的宁静之美。音乐大师约翰.凯吉冥想式的音乐,与舞者共舞出气韵流转的冥想世界。



狂草

《狂草》是三部曲的最终曲,首演于2005年,舞者以极具爆发力与速度的身体,舞出恣意渲染的狂狷之书,舞到连地心引力都起不了作用。《狂草》的舞台布景是单纯的七幅十米长的宣纸。演出过程中,墨迹在纸上浮现,渲染流转,舞者在纸墨间穿梭舞动,虚实对应。

柏林明镜日报说:“林怀民深究中国动作哲学,将它演绎为美好的艺术语言,云门舞者洞悉如何将身体与心灵完美协调,有如一个杰出的书法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8#
发表于 2012-8-29 23:44:15 | 只看该作者


屋漏痕


《屋漏痕》是以男性极有力度的裸露美来呈现的。屋漏痕是书法术语。比喻用笔如破屋壁间之雨水漏痕,其形凝重自然,故名。可想而知《屋漏痕》是持续探索舞者身体与水墨之间的互动融合。《屋漏痕》虽以墨的美学为跳板,但并不是一个演绎书法的舞蹈,而是透过“屋漏痕”这个典故和它所呈现的意象来丰富一个舞蹈,给舞蹈一个新境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9#
发表于 2012-8-29 23:46:32 | 只看该作者
一直以来,喜爱云门的群体,我把云门的突起比作喜马拉雅的造山运动,影响深远而回荡不已。
台湾的人文,蕴造了云门和诚品这样的文化品牌。

使用道具 TOP

10#
发表于 2012-8-29 23:50: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中独舞 于 2012-8-29 23:52 编辑





竹梦


《竹梦》一共分为七景:晨雾、春风、夏喧、秋径、雨雾、午夜、冬雪,舞蹈的呈现从独舞、双人舞、三重奏,或是云门在过去舞作中众多舞者齐聚一堂的团体表现。舞者在舞台上仿佛化身另一种生物,举手投足皆是不同,但一片望去,却是有如芭蕾舞群般配合得天衣无缝。爱沙尼亚籍的作曲家谱写音乐,旋律却是中国笛吹奏名家黄圣凯的笛声中缓换流泻,辅以灯光、舞台、服装,一个在竹间如梦似幻的仙境缓缓出现在眼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1#
发表于 2012-8-29 23:58:23 | 只看该作者



流浪者之歌


根据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曼‧赫塞同名著作,刻画求道者虔诚渴慕流浪生涯的《流浪者之歌》,为云门90年代转型的关键作品。1994年自印度菩提加耶旅归的林怀民,怀著前所未有喜悦平静之心,驱使舞者静坐修心,探索内在沉缓幽静的世界。自此以后,云门之舞走向全新境界。

透过《流浪者之歌》,林怀民展现舞蹈的另一种可能,舞成为领悟身心一体,净化冥思的旅程。洒满舞台的三吨半黄金米穀,为此次流浪之旅的重要媒介,兼具时间与圣河双重面貌,随舞者跋涉、净身,祷告,挥洒千变万化的丰姿。最后舞者投身倾泄而下的米雨,刹那间,身心臻至物我两忘的狂喜境界。











如是我闻。不旅行的人绝无快乐,罗希塔!活在人的社会,最善良的好人也会变成罪人……
那么,流浪去吧!
流浪者的双足宛如鲜花,他的灵魂成长,修得正果;浪迹天涯的疲惫洗去他的罪恶。
那么,流浪去吧!
他的福份跟他一起作息,跟他一起站立,睡眠,如影随身和他一起移动。
那么,还是流浪去吧!

                 — 大神梵天晓諭一个名叫罗希塔的青年,摘自婆罗门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2#
发表于 2012-8-30 00:01:13 | 只看该作者


九歌


林怀民十载构思,屈原的《九歌》从此不再是访古寻幽之旅,跨文化的素材取用,是云门九O年代蜕变的先声。林怀民称其是他自己“39岁至46岁这段中年岁月的告白”。《九歌》分为迎神、东君、司命等八个章节,表现了我们的祖先在远古时敬天地、祭鬼神、万民祷告的生活场景。舞剧同时用迥异的舞风刻画出女巫、东君、云中君、湘夫人、山鬼的形象,再配以精妙的道具和灯光,让观众沉浸在充满灵异空间魅力的神话传说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整场舞剧运用了来自台湾、西藏、日本、印度、爪哇的钵乐、梵唱、雅乐、笛乐、甘美朗乐乃至口白等多种音乐形式,但没有离开屈原九歌的元神。

如果,要一语道尽隐含在屈原的《九歌》美丽缤纷曼妙歌舞后的真正意涵,那必然是硕大无朋的挫折。神诋从未降临,生命充满遗憾,所以生民不得不祭祀不断。于是,林怀民的《九歌》,成为一首祷歌,一场颂挽的慰灵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11-27 23:30, Processed in 0.026851 second(s), 17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