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器材交易 (仅提供交易平台,不承担任何责任) 音箱 › 查看主题

6165

查看

29

回复
123下一页
返回列表

go

如何欣赏音乐 —— 昆明老杨的分享;P2家庭音乐厅新理念/五一活动啦!~

1#
发表于 2014-1-22 11:03:29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deheng 于 2014-4-29 11:00 编辑

走 进 音 乐 的 圣 殿(一)
---如何欣赏音乐

                               如何欣赏音乐是一个非常老的话题了,多少年来有许多的专家学者对此著有专论。可到底该怎样欣赏音乐,还是有大把的人不明白,特别是一些年轻的朋友。这几年来,随着音响热,有很多的人通过音响接触到音乐,但往往大都限于音响的发烧碟,即使聆听音乐唱片也往往注重音效而非音乐本身。对音乐还是缺乏了解。当然音响与音乐是无法割裂的,离开音乐的音响那是无源之水长不了。充其量你花一年的时间就可以把所有音乐CD中的超低频声音和大炮轰鸣的声音都听个够,就像有人专听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快板中的那一声低频或者是蔡琴老歌第一首的第五声低频,那以后你又听什么呢?总不能直接上机场去听飞机起飞的轰鸣声吧。到头来你还得来欣赏音乐,除非你不再玩弄音响。玩音响的兴趣也许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变化,但欣赏音乐的这种爱好却不会因为年龄的增加地位的提高收入的增加而改变。欣赏音乐的爱好可以说是终身的。也许你现在还不是太懂,没有关系,只要你愿意听,会被音乐感动,那你就一定能够跨入音乐那神圣的殿堂。

    首先我们说欣赏音乐是一个非常非常简单的事,那就是:只要你喜欢!经常都听到很多人说听不懂音乐。可我也经常反问他们:你到底要听懂什么?音乐这东西,你只要觉得好听能够感动你就行,何必要费大力气去搞懂呢?那太功利性了。搞不搞得懂那是学音乐的人的事。真是这样的,一盘美味佳肴可口好吃但我们不是厨师真不一定去了解它是怎么烹制出来的,用什么样的食材用什么样的调料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好吃即可。一首曲子,你只要觉得好听,能让你感动就行了,不一定非去琢磨这曲子描写的是什么故事,什么曲式、调性、主题暂时都可以搁一边,要了解那也是以后的事。首先最重要的是你必须要觉得好听,能被这音乐感动。否则再是什么世界名曲对你也白搭。你想一开始就什么都搞懂那不太可能。因为那些曲式、调性、和弦、主题等东西是对音乐进一步了解的事。如果你能被音乐感动那就什么都好办。因为你在被感动时,也许会有冲动的想法,你会去思考为什么这音乐让我感动万分。这到底是因为什么?也就这样,你就有了进一步了解音乐的渴望。

    在刚开始欣赏音乐时,会发觉音乐所具有的那种音响感染力是很大的,它几乎能让所有听到它的人都为之震惊感动甚至为它顶礼膜拜。这个时侯的音乐是十分神秘的。它具有巨大的魅力让人着迷痴狂。不管是旋律还是歌词或者是和声节奏到伴奏乐器都让人激动万分,一段小小的solo都会让我们欣喜若狂。我们甚至还可以从喜欢不同音乐类型的人群中看到流行歌曲和浪漫情调音乐的差别。由此可见,非常明显的是音乐在这个时侯对感官的引诱力实在太大了,特别是对那些还没有真正接触音乐或较少接触音乐的人更是如此。他们会一下子就被音乐那或委婉的旋律或鲜明的节奏或悦耳的和弦甚至缠绵的歌词所吸引所痴狂。也正因为如此,才会有很多人在这个时侯往往把音乐当作一种寄托,当作理想,当作礼物,当作远离现实的逃避,甚至当作是自己的幻想世界感情宣泄的天地。正因为如此,前几年才会有人经常参加电台电视台的点歌节目,把自己喜欢的某只歌作为自己的一种心意当作礼物送给别人。因为他们觉得这音乐( 词与歌) 使自己感动,就好象是自己的心境的表露,为此我献给对方,他(她)就一定会理解我的心境。当然这无可非议,送什么礼物给别人那是自个的事,自己喜欢就好。全世界的哲学家和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雄辩理论都会拜倒在“我喜欢”这句话下。不过世间一切事物和心境都是在向前发展向前变化的,人不可能永远停留在这么低级阶段。我们常常在喜欢流行歌曲的人群中看到这有一点:那就是三十岁四十岁以上的人肯定很少。这是明确的。为什么呢?仅就阅历而言,那些“为了爱梦一生”、“白天不懂黑的夜”“痴心的我等多久”“我为爱痴狂”这些歌曲真是有些比较虚。没有人会永远生活在这样的歌曲里,自己受不了别人也受不了。年青时可以,人要向前发展,欣赏音乐也要向前发展。所以,我们说,音乐欣赏不能也不会永远停留在这个阶段。 ( 未完,待续 )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14-1-27 09:07:01 | 只看该作者
继续,长假静心欣赏音乐,望对大家有所助益!

祝马年快乐,马到功成!!




走  进  音  乐  的  圣  殿(二)                 
---如何欣赏音乐

从哲学的观点上看,音乐欣赏同样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螺旋式上升的认知过程,即从感性(被音乐感动)到理性认识(探究音乐知识)又回到感性认识(更深层次的欣赏)这样三个阶段。这是欣赏音乐的必经之路。
一个学习乐器的人也许不一定就是一个很好的音乐欣赏者,因为他关注的是技巧和表达。在音乐欣赏的范畴中,表达与理解不是一回子事。音乐有自己的语言,就象舞蹈中的一招一式都有自身特别的表达含义,绘画中的笔触色调线条也是这样的。在音乐里,和弦节奏调性音色也有其特殊的表达含义。在刚一开始的初级阶段欣赏音乐是从感官上打动你,让你激动让你欣喜。这是一种无意识的审美活动。可如果就此而已,你还是没办法去真正聆听音乐。如果你不愿意只做一个被动的音乐欣赏者那你就需要向前再跨一步去继续认识音乐了解音乐。
音乐具有巨大的感染力是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比拟的。这种强大的感染力不仅是对刚接触音乐的年轻人,对一个饱经风霜、历尽人间艰辛的老人同样也是如此。欣赏音乐的阶段不同所带来的思想情感感受也就不尽相同。在感性认识的阶段,你对音乐的理解还只限于感官感受。如果你在欣赏音乐中不是主动积极的,那么你也许就没法真正去领会音乐的真谛。比如《蓝色多瑙河》这首脍炙人口的名曲,在感性认识阶段,我们会觉得它十分动听,可仅仅是好听而已。其实我们仅仅只是被那起伏跌宕的旋律和三拍子的圆舞曲轮回的节奏以及这首名曲的故事声誉以及也许其他因素所吸引。我们并不知晓三拍子的圆舞曲形式为什么会吸引人,当然也就不知道这首曲子由几首什么样的小圆舞曲组成的了;我们也许并不知晓斯特劳斯圆舞曲与其他的圆舞曲有什么实质性上的不同,但首先我们会被吸引会被感动。如果你面对一曲好听的音乐而无动于衷,那才是最悲哀的。要想跨入音乐神圣的殿堂在欣赏音乐时你就必须是一个积极的聆听者,绝不能只满足于简单的感官感受和无意识的欣赏。只有这样你才会去深入了解这首作品的深刻内涵,从创作背景到音乐流派以至于音乐曲式主题思想艺术造诣等等。这样,你对这首曲子的感悟才会比别人更深。在感性认识的第一阶段,我们通常还会借用一些作曲家对曲目的标题或后人标注的文字说明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比如《献给爱丽丝》这首贝多芬所作的钢琴小品,聆听中结合音乐加上标题文字的联想,我们就能很好理解这首温馨明快的抒情小品是如何表达爱情的;又再如墨西哥作曲家罗萨斯的《乘风破浪圆舞曲》,由标题中我们领略到音乐所描写的那浪花飞溅, 海鸥飞翔、在波峰浪尖中航行的自由愉快的心情;克莱斯勒的小提琴曲《中国花鼓》,一听曲名就知道是由中国的五声音调来表现出热烈又欢快的喜庆情调。在浩瀚的音乐长河中有大量这样的标题性音乐,这些标题就象是一把把开门的钥匙,只要你愿意,借助这些钥匙你就能走进这音乐圣殿,你会发现这殿堂中满是人类文明的精华,它就象一笔巨大的财富足够你受用一辈子。

音乐欣赏在最初阶段,主要靠生理感官对音响的直接感触。动听的旋律,悦耳的和声,有规律的节奏,起伏的响度等等,这些都让人感受到欣愉。一个音乐爱好者特别是音响爱好者大都有这样的感受:追求音效。一开始用音响器材来重播音乐,是聆听比较音响器材,对不同的重播声音效果比如混响多少音色冷暖瞬态大小快慢高低延伸声场宽阔定位准确等等这些关于音响的概念涉及较多。至于什么是音乐内容如主题曲式调性复调赋格对位统统不知道,什么塔兰泰拉,什么奏鸣曲式回旋曲,统统不了解。其实不完全是一部份音响爱好者不知道,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些乐理概念。其实也没什么关系。音乐欣赏并不要求人人都是音乐家。每一个聆听音乐的人都会经历这么一个初级阶段,不管一开始他听流行歌曲或是听通俗音乐。这些年来,我们也常常看到这么一个现象:有一些年青人,主要是中学生,如果他在孩提时没有受到较好的音乐文化熏陶,他将很快就迷上如迈克尔. 杰克逊流行音乐或重金属摇滚之类的音乐且甚至会很快变成一个执迷疯狂的追随者。为什么呢?因为他一下子接触音乐就被那种疯狂的节奏和刺激的声响所吸引迷惑,至于内容是什么,那是无关的事。他们不需要了解也不会了解那些震耳欲聋的摇滚究竟是感官上的刺激还是一种思想上的宣泄。跟一些有理智的摇滚乐爱好者相比,他们还只能算是小儿科。这些年电视台或广播电台也会播出一些垃圾音乐节目,尽管不多却恶俗。但这些节目却有着一大群追随者。我们不能说在中国的电视广播节目里上演的都是健康向上的节目,很多时侯电台电视台也要考虑赞助商的利益和广告的收视率。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一个被动的,毫无鉴别能力的人就很容易把糟粕当精华。

为此我们说,欣赏音乐时,你必须有一个主动积极的态度。首先你要有自身的体验。这种音乐的体验是最重要的,这说明你心中的感情会被音乐所打动你的热血会为音乐而沸腾,这说明你不是一个麻木不仁的人而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这是欣赏音乐的基础或关键。欣赏音乐不能完全靠读什么指南大全,因为按图索骥的音乐欣赏指南仅仅只是协助你加深这个肤浅的体验而已。你想仅凭一两本小册子或几篇类似我这样粗陋浅显的文章就学会欣赏音乐那是妄想。因为音乐指南曲目介绍只能告诉你一些冷冰冰的内容,如果你连一点点音乐的内心体验都没有,那些介绍指南再读也是白搭。因为没有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教你如何在心中涌出激情或产生欣愉悲哀或忧愁的情感。唯独你自己对音乐有基本的感悟!因为这是人的本性所在。恩雅那近乎晦涩的音乐让大多数人听起来宛如天赖之音,可有人听出的梦呓和静穆;马勒那些宗教仪式般的盛典乐章让有的聆听者痛哭流涕而有些人则茫然不解。这没关系,你的素质和阅历驱使你这样。
可如果你面对所有的音乐都无动于衷,那才是真正的悲哀。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14-1-27 10:07:2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14-1-27 18:15:42 | 只看该作者
听音乐能使人放松,长期听好的音乐对人也是一种修养,个人认为,没必要对音乐了解得太深,毕竟我们都是业余的,并非创作人,也没必要去了解音乐的背景。

使用道具 TOP

5#
发表于 2014-1-27 19:35:34 | 只看该作者
传世的音乐,是有灵魂的,和有生命力,是一个民族用音乐形式对世界的认识表现

使用道具 TOP

6#
发表于 2014-1-30 00:52:06 | 只看该作者
音乐是用来聆听的,不是用来思考的;音乐是用来感动的,不是用来伺候耳朵的;音乐从来不会随便就跟你上床,一夜情对音乐来说太过奢侈了

使用道具 TOP

7#
发表于 2014-2-3 19:18:14 | 只看该作者
新年里除了走亲访友,听听音乐,心情舒畅!

使用道具 TOP

8#
发表于 2014-2-3 19:22:25 | 只看该作者
朋友杨奎峰老师的文章,发人深思。

使用道具 TOP

9#
发表于 2014-2-7 08:59:0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sunkissed神奇 的帖子


兄弟没错,正是杨兄的“毒到”感悟,稍后继续第三部分!

在此也谢谢大家的分享,祝新的一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马到功成!!
   

使用道具 TOP

10#
发表于 2014-2-10 12:35:19 | 只看该作者
走  进  音  乐  的  圣  殿(三)      
---如何欣赏音乐

音乐绝不是调味品。绝不是格调的装饰物!
音乐一旦被用来佐餐就太悲惨了。尽管有人一定要拿音乐来调节气氛充填空间,但音乐绝不是调味品。现在很多人却把音乐当作格调的调味品,似乎音乐是一个高档神奇的装饰品。商店开张、大宴宾客、红白喜事、画画品茗 . . . . . ,在这些人眼里,音乐就象餐厅的胡椒和味精这里可以多一点那里要少一点。也许,当音乐那神奇的声音响起时,它确实可以改变周遭的一切。音乐可以让你顿时肃穆万分,也可以让你欣喜若狂,也可以一下子就让你忧郁万种。
音乐这种巨大的感染力是非常神秘和迷惑的。但你千万别把音乐拿来当装饰品!你以为这里放一首通俗歌曲,那里来一段萨克斯,就象用那些廉价的塑料装饰品来装饰你的居室或客厅吗?不!这跟音乐一点关系都没有。
音乐是需要被聆听的!在欣赏音乐的初级阶段即感性阶段,你需要的是对音乐魅力的内心体验。不管是优美的旋律,还是迷人的音色或缠绵的歌词诱惑的节奏。总之,需要是你能被音乐感动。只要你能被音乐感动就什么都好办。
在聆听音乐时内心情感体验以及对探求音乐的欲望将驱使你走入音乐圣殿的第二道大门:理性认识阶段。
如果不经过这个阶段,你仍是一个被动无为的音乐聆听者,尽管你也许会选择音乐,也可能随时都在听音乐,可你仍然是被动的,因为除了你被音乐感动之外什么也没有了。优美也罢、欢乐也罢、悲伤也罢、仅仅只是听感上你情绪的波动而已。你当然可以随时随地的听音乐,连骑自行车上班或者进餐上洗手间都可以聆听音乐,不管你把它当时尚还是摆酷。也许此时的音乐仅仅只是给你造成一个屏障,用音乐里那些旋律节奏来隔绝城市的喧嚣和人世的纠葛抑或是自己的无知无奈。
我们说,音乐绝不是调味品。音乐尽管是非常神奇的,但它决不是调味品。音乐是需要被人聆听的。你真要拿它来做别的用途,如烘托气氛、调节情绪、甚至于拿它来开胃,那它就绝对不是音乐了。没人会认真地聆听餐厅里播放的歌曲,更没有人会被某机场候机厅的背景音乐激动。只有当你认真地聆听音乐的时候,音乐才是音乐。因为一件响器如果能引起你内心体验其中必定有某种内涵,这种内涵就是音乐内容本身。
进入到音乐欣赏的理性认识阶段,说明我们欣赏音乐从被动到主动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圣殿的第二道大门中,我们将逐步去认识巴赫、莫扎特,体会贝多芬、拉赫玛尼诺夫。总之,整个人类文明历史中所有著名的音乐家都将一个个从我们前面走过,让我们认识了解。在这个阶段我们将逐步去了解音乐构成的要素:旋律、节奏、音色、和声;知道什么是巴洛克音乐,谁是浪漫主义后期的音乐代表;奏鸣曲和奏鸣曲式怎么不同,什么是协奏曲什么是交响乐。如果不全面地理解音乐,你就不能更好地欣赏音乐。比如你不知道什么是音色,你就根本无法去理解音乐。(当然你就根本无法去做一个发烧友)因为音色就犹如绘画中那绚丽的颜色,从而决定了丰富的音乐含意。又比如主题,在柴科夫斯基第六《悲怆》交响曲中那个感人至深的主题其感染力实在让人欲哭无泪。杨明望先生对这个主题有一段让我觉得是非常精彩的描述:“这个困倦的心灵,带着不可磨灭的创伤,在无法抚慰的恸哭和悲哀绝望的热潮中,终于投入永恒死亡的怀抱。”如果没有对音乐的深入理解,你能读懂这段文字描述的这个音乐主题的深刻含义?
在理性认识的这个阶段,不一定每个人都有机会或条件去认真系统的学习音乐理论和音乐史。但我们仍可以通过其他一些书籍来获取有关音乐的知识。用《名曲赏析》这类的书来对比聆听是简单的方法之一。乐曲分析、曲式结构介绍、主题对比提示等等方法对一个准备跨入音乐圣殿的聆听者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这样一来,你就知道了协奏曲与交响曲在结构上的差别;你也就知道变奏曲与回旋曲的不同;甚至你也许就开始迷上了瓦格纳或是勃拉姆斯;帕瓦洛蒂那高昂激扬的嗓音与阿姆斯特郎的沙哑声可能你也都会喜欢。比尔克的单簧管和邦菲利奥的口琴也会在你的收藏之中。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你对音乐有了一个基本了解的基础上的。也或许就在这个时候,你也开始发生变化了:你的谈吐、你的见解、你的阅历和涵养等等都在音乐巨大的感染中潜移默化。也就在这个时候,“芝麻开花”,音乐这座巨大的宝藏真正对你敞开了大门。
所有的音乐都有其自身的内涵,你对音乐的了解就是对这些音乐内涵的认识过程。尽管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孤立地停留在一个阶段去单纯地探究音乐知识而置音乐内涵于不顾。借助一些音乐欣赏名曲分析等一些辅助工具,认真聆听一首音乐作品或许是必要的。所以我们常常说,音乐欣赏是阅读式的。
音乐欣赏在这个阶段首先要了解音乐史,要知道音乐不同时期的不同的表现形式;你还要了解作曲家的基本内容如贝多芬和马勒等等作曲家在音乐创作上的不同风格和思想;另外你还需要知道一些音乐的基本知识,比如曲式。其实曲式就是乐曲的形式。在曲式中最需要了解的首先是奏鸣曲式。一般说来,在古典音乐的曲式中,以奏鸣曲式为最主要的曲式,其三个部分(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有较严格的结构。奏鸣曲式基本上代表了大部分古典乐曲的基本形式,交响曲、奏鸣曲、协奏曲、室内乐的第一乐章等大都采用的是这种形式。曲式当然不仅仅只是奏鸣曲式,曲式还有很多种。如变奏曲,用一个主题进行各种演变:A -A1-A2-A3…..;对变奏曲的了解可以聆听柴科夫斯基的《洛可可主题变奏曲》,在这首曲子里一个主题变化为七个变奏;又如回旋曲,它的基本含义就是由一个主题多次重复:A —B —A —C —A —D —A ——……等,其中A 代表主题,而B . C . D……等则代表变化,每一次变化之后又回到主题。对这个曲式的了解还可以聆听莫扎特的《A 小调钢琴回旋曲》,大家熟悉的门德尔松著名的《婚礼进行曲》也是一首回旋曲。诸如此类的作品很多,就不一一举例。
音乐欣赏还应该了解主题。音乐中的主题是至关重要。在一首乐曲中,一个聆听者必然牢牢记住这首乐曲中的音乐主题形象,它的变化对比发展等构成了音乐的全部内涵。所以我们在聆听音乐时一定要学会记住主题。在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中那个孱弱敏感的青年艺术家主题音乐形象,从乐曲的第一乐章一直贯穿到第五乐章,且每个乐章都有其不同的变化。从一开始温柔纯真到最后的怪诞疯狂。仔细聆听这个乐曲对理解主题比较有帮助。如果你在聆听音乐时连主题形象都听不出来,你就没办法去很好地理解音乐。当然,音乐的主题不象视觉上的形象那样鲜明清晰,电影中的主要人物一出场,你就知道了电影的全部过程中一定是以他为主,就像小时候分辨电影人物是好人还是坏人一样。小说也一样,《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与林黛玉是一个对比的主题,两个主题形象的关系对比发展贯穿整个小说。尽管也有其他的人物,如金陵十二钗和贾府众多人口,但主题形象却依然是贾宝玉与林黛玉。音乐里主题形象其实也是如此,只是音乐里的主题形象不会象电影小说里那样鲜明。它需要你凝神屏息的聆听。在一首音乐作品中,音乐形象也有许多,但不管再多它们全都是围绕乐曲的主题形象的。在贝多芬《命运交响曲》中有很多其它的音乐形象:悲哀、叹息、撕杀、凶残、深沉的思考与坚强的信念、光明与黑暗、胜利与失败,甚至还有忧郁与彷徨,但这些都是由对比的主题形象而产生的,在这首史诗般的交响曲中,它的全部内容就是由凶残暴戾的命运与孱弱温柔的人性这两个主题形象的对比发展。
在认真聆听音乐时一定要紧紧抓住音乐主题,就象雨果唱片公司的易有伍先生说的要提高你耳朵的聚焦能力,这样你才能在一遍音乐的轰鸣声中找到那个时刻变化的主题形象从而领略音乐的无穷魅力。

在欣赏音乐的这个审美过程中,除了曲式,还有诸多的因素。如节奏音色演奏指挥风格等。仅就节奏而言,音乐的最初的起源就与节奏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节奏产生的韵律美使原始部落至今仍在信奉。不同组合的强弱快慢节奏以及多次重复能使节奏产生出非常巨大的内涵和韵味,让人疯狂或痴迷,没有人会拒绝节奏。
在音乐中节奏的表现形式是节拍。
节拍通常用小节线和节拍符号来表示。如3 / 4 ,就表明这是三拍子,每一拍为四分音符,每一小节内有三拍;第一拍为重音,后两拍为弱音。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圆舞曲的节奏型节拍。改变重音的位置会引起一些崭新的变化。施特劳斯的圆舞曲就是这样的变化。把两个以上不同的节拍组在一起又将形成新的复节奏。就这样,无穷无尽的节奏就形成了我们音乐的组成要素之一。
仅就节奏而言,一个欣赏者需要用耳朵去感受它而不是靠分析。说起节奏还不得不提及诸如《哥利高里圣咏》之类的自由节拍的音乐体裁。在许多宗教早期音乐以及东方音乐中经常都有一些无节拍要求的音乐,其实这种自由节奏的音乐对节奏的要求更为精确。只是这种精确已无法用节拍记号来标注它。它需要的是演奏者或演唱者对它更深层次的了解和把握。又在如风格:同样是贝多芬的第三《英雄》交响曲,克莱伯、富特文格勒、切利比达克、卡拉扬指挥都会是不同的风格,对他们不同风格的演绎的了解也必须是先对这首交响曲的了解和把握。
音乐的魅力当然不仅仅只是在主题、旋律、节奏、色彩、曲式结构、调性等方面。欣赏音乐时甚至连作曲家的个性、创作观念、演奏家指挥家的不同风格、录音师的录音技术及爱好,在加上聆听者的素质、阅历、情感、性格等等这些诸多因素都加在一起才完成一个整体的审美过程。单独去分析其中的一个部分其实都是对音乐的肢解。结合历史背景了解作曲家的创作个性,认真聆听主题的发展变化与对比,让你全身心都得到音乐及音响的感染,让你的思想情感以及情绪都在音乐的体验中得到欣愉的享受。这才是欣赏音乐。
在音乐欣赏的第二个阶段中你需要了解的东西确实太多了,这很可能会吓到一些爱好者:我的妈,欣赏音乐这么难!其实也没有什么。因为所有你需要了解的一切一切都在建立在你对音乐有着极大的兴趣的基础上的。没有这种兴趣一切都无法谈及。在这种兴趣下你会积极主动的去探究音乐的那些丰富的宝藏,对这些知识的了解将促使你对音乐发生更大的兴趣。前提是你对音乐首先要有一种需要的欲望,也就是你首先要真正热爱音乐!这是无须伪装的!也就因为这个前提,你才能进入到这个阶段去认真的学习这些关于音乐的知识。

           

使用道具 TOP

11#
发表于 2014-2-14 09:18:3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德国 的帖子

谢谢支持,双节快乐,多多欣赏音乐!
   

使用道具 TOP

12#
发表于 2014-2-14 11:45:39 | 只看该作者
介绍的很不错啊!长知识啦!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11-20 07:13, Processed in 0.024886 second(s), 17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