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网上搜了一些评论
1741年,俄国驻德累斯顿宫廷的公使冯.凯瑟林伯爵访问莱比锡时,巴赫献上了一首古钢琴变奏曲。原来,伯爵患有失眠症,便委托巴赫写一套变奏曲,以便他的琴师哥德堡每晚在他难以入眠时演奏。巴赫的这首变奏曲并非伯爵所要求的安眠曲,而是为了使伯爵安静一些,带有一种“镇定而愉快的性格”。伯爵对此曲百听不厌,称之为“我的变奏曲”,还送给巴赫一只黄金高脚杯和100法国金币表示感谢,这是巴赫单个作品获得的最高报酬.
全曲共由一个咏叹调主题开始,经过30次变奏,最后重新出现。这部作品变奏的基点不是主题的旋律,而是它的低音线条。这部作品的主题深沉凝重,充满了富于理性的思考,这是垂暮之年的巴赫对自己的一生进行的一次回顾和反思。30个变奏包括各种体裁,有舞曲、赋格、前奏曲等等,具有不同的情感色彩。有趣的是,经过音乐学家的考证,变奏中的一些旋律取材于德国17世纪的民间音乐,经过巴赫的处理,德意志民族的情感得到了一次提炼和升华。
【演奏家简介】
古尔德,加拿大钢琴家,在多伦多皇家音乐学院师从格雷罗学琴,14岁与多伦多交响乐团协作演奏贝多芬《第四钢琴协奏曲》而开始演奏生涯,1955年首次到美国演奏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而一举成名.古尔德的演奏曲目从巴赫到爵士乐无所不包,他录制了勋伯格全部钢琴作品,但最出色的表现还在对巴赫的演绎上. 古尔德在处理快速乐段和声部的力度层次方面有非凡的才能,只有他才能出色地表现出巴赫的赋格的层次与魅力,而他在处理慢速时,音粒似是一个一个跳跃出来, 快速又是音粒飞溅,有眼花缭乱之感.古尔德是一个拒绝观众、专注于在录音中寻找表现的钢琴家,他兴奋时会边弹边哼,我们在唱片中经常听到他的这种\"杂音\",但这丝毫也不损害他演奏的光辉.
【简评】
古尔德的名字总是和巴赫联系在一起.古典乐友对他也是爱憎分明,喜欢他的人完全听不进其它人演奏的巴赫,当然他的贝多芬奏鸣曲是另外一回事.排斥他的人则对他的风格不能忍受.
提到古尔德就不能不提到他的哥德堡变奏曲.古尔德一生一共有三个哥德堡变奏曲的录音.1955年的录音是他签约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后推出的第一张唱片,也是他的成名作.是古典音乐史上最畅销的唱片之一.之后在1959年古尔德在萨尔斯堡音乐节上的录音也被出版发行.而本次要给大家分享的是他在1981年,临终前的录音.它与1955年的版本相比,速度慢了很多,总共用了51分钟,而第一版的只有38分钟.虽然当年49岁的古尔德已经少了年轻时的朝气,轻盈, 但其更像一个沉思稳健的智者.虽然大多数乐迷都倾向于1955的版本,我还是对他的第三次录音情有独钟.原因很简单,哥德堡变奏曲是巴赫暮年的作品,同样垂暮之年的古尔德在经历了26年对巴赫作品的不断理解和再造之后的演绎也许能更完美的去诠释巴赫创作的初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