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3954

查看

12

回复
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1#
发表于 2011-8-8 17:36: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metamophore 于 2011-8-8 19:55 编辑

通过这部作品,勋伯格开创了他的“无调的调性”的十二音体系作曲,作曲技法上的革命(或反叛)实际上与作品要表达的主题实际上呈怪异的反向,以无调的音符来表现一个表现主义的主题,就像印象主义画家或立体派画家以“无调性”的色彩片段(碎片)或六维、七维的线、面剖层来表现一个具象的主题,两者有种类似的可比性(相反,实际上,我倒是认为印象主义音乐和印象主义绘画反而是风马牛不相及)。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11-8-12 15:56:41 | 只看该作者


俺又“欣赏”了一遍,似乎能接受一些了。不得不说一句:这部作品可是对音响系统巨大的考验啊!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11-8-8 10:54:35 | 只看该作者
剧本本身的艺术感就很强。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11-8-9 09:58:30 | 只看该作者
我对这部作品的好奇来源于其让人遐思的名字,月迷皮埃罗,听起来感觉挺幽深的。前段时间看过一段视频,只要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8-8 22:22



没听过,难道听上去像“忐忑”??

PS:哥,你啥时候回来的??

使用道具 TOP

5#
发表于 2011-8-8 18:37:57 | 只看该作者
这个作品n年前听过一两次,好像是勋伯格自己指挥的,我几乎是从头笑到尾。

使用道具 TOP

二十世纪现代音乐的发轫之作之一----《月迷彼埃罗》

6#
发表于 2011-8-7 23:40:25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metamophore 于 2011-8-7 23:41 编辑

     勋伯格1912年完成的《月迷彼埃罗》,是一部令世界震惊的里程碑式的无调性-表现主义名作,充斥着怪诞的、不和谐的音响,紧张、恐惧的气氛,绝望的和充满刺激性的词句。“彼埃罗”原本是意大利喜剧中的丑角,但在勋伯格的这部作品中,则是一个具有精神错乱心理特征的人物。歌词选自比利时超现实主义诗人吉罗(Giraud)的二十一首诗篇,内容表现的是彼埃罗对着月光孤独而痛苦地回忆过去,以及渴望返回家乡的种种情景;勋伯格采用了怪异的半说半唱的“朗诵唱”手法,成功地刻画了一个迷乱的小丑的形象。
    《月迷彼埃罗》总共有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包含七首歌曲,简介如下:
第一部分:
1.《醉月》:描写月亮在夜晚将酒洒向大海,而我们用眼睛来喝这酒。
2.《耧斗菜》:赞美月光的苍白花朵,和在七月之夜盛开的奇丽的白玫瑰。
3.《花花公子》:伴随一道幻想之光,月亮照亮了黑暗中的水晶瓶;脸色蜡黄的彼埃罗伫立在泉水旁思索着,并惊叹着……
4.《一位苍白的洗衣妇》:描写一个苍白的洗衣妇在夜里洗涤苍白的亚麻布,她的银白色手臂也浸在水中。
5.《一首肖邦圆舞曲》:黑色的、忧郁的圆舞曲,就如同涂抹在病人嘴唇上的苍白血滴。
6.《圣母》:这是一幅母亲哀悼儿子的悲伤画面。
7.《病月》:描写病重垂死的夜月,躺在黑色的天床上。
第二部分:
8.《夜》:描绘夜晚降临的恐怖图景。——不祥的、黑色的巨蛾吞噬了太阳的光辉,来自天空的鬼怪占据了人们的心灵。
9.《向彼埃罗祈求》:讲述一个忘记了如何欢笑的人,向皮埃罗祈求重新得到生命的快乐。
10.《盗窃》:叙述彼埃罗在夜里冒险窃取公爵的宝石,那宝石是昔日荣华的血滴的象征。
11.《红色的弥撒》:这是祭坛旁的彼埃罗对神的亵渎。——歌中唱道:“赞颂可恶的圣餐,在耀眼的金色旁,在闪烁的圣烛旁”。
12.《绞架之歌》:一个瘦骨伶仃的长颈妓女,将是就要被绞死的男人的最后情人,也将是杀死这个男人的刽子手。
13.《斩首》:在彼埃罗的想象中,月亮就像一把闪着寒光的土耳其剑,正向他的脖子砍来。
14.《在十字架上》:诗句就是神圣的十字架,诗人在十字架上默默流血至死。
第三部分:
15.《怀乡病》:一声清晰的叹息,带着甜蜜的悲伤飘了过来,它来自意大利的古老哑剧,它流过了彼埃罗心灵的荒漠,它穿过了苍白的月光,它是彼埃罗思恋故乡的叹息。
16.《多么无聊的恶作剧!》:尖叫声划破天空,传到卡桑德尔(注)的光头里,彼埃罗假装真诚和慈爱,在卡桑德尔的头颅上钻了个洞,并用拇指在洞里塞满了土耳其烟草,还把芦苇插在头颅的底部,然后悠然自得地喷云吐雾。
17.《拙劣的模仿》:讲述一个女房东痴迷地爱上了彼埃罗,月亮以恶毒的玩笑泄露了这件事。
18.《月斑》:彼埃罗散步在一个柔和的夜晚,月光明亮的白色斑点照射在他的外套上,他觉得那斑点是被画上的,怎么擦也擦不掉。
19.《小夜曲》:彼埃罗用一个巨大的奇异的弓子,在中提琴上演奏出刺耳的声音,卡桑德尔靠了过来,彼埃罗便扔掉了中提琴,揪住他的衣领,开始在他的秃顶上演奏。
20.《归乡》:一道月光为舵,一朵睡莲作船,彼埃罗乘着季风旅行去南方,到达故乡,到达贝尔加摩,最后他踏上归程,破晓之光冲破了东方的地平线。
21.《哦,古老的芬芳》:古老的芬芳来自过去的时日,令人陶醉无限。——这首歌最后唱道:“我放弃了全部的愤怒,穿过阳光照射的窗口,自由地审视这个珍贵的世界,我的梦幻抵达极乐的远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7#
发表于 2011-8-8 01:02:11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我感兴趣!

使用道具 TOP

8#
发表于 2011-8-8 22:22:26 | 只看该作者
我对这部作品的好奇来源于其让人遐思的名字,月迷皮埃罗,听起来感觉挺幽深的。前段时间看过一段视频,只要其间角色不唱时我都能津津有味地听着,但一旦唱将起来(或“念叨”起来)就有些受不了啦,看来还得再耐心些方可。也许再耐心也不得其门而入,因为此等作品,大概歌词比音乐更加重要多了,听不懂演员们念叨些啥的话,其折扣可想而知?!

不知m兄有何法门进入此剧意境中去?

使用道具 TOP

9#
发表于 2011-8-8 19:54:33 | 只看该作者
是有这么一个录音,已收囊中,正在路上。

使用道具 TOP

10#
发表于 2011-8-9 15:40:53 | 只看该作者
很重要的一点是,不同于勋伯格的其他作品,在《月迷皮埃罗》中,勋伯格开创了一种介于说念与歌唱之间的“稀奇古怪”的风格。我用“稀奇古怪”来评价这部作品的风格,不知是否恰当?这种风格在勋伯格自身也是昙花一现,在其他作曲家的辐射来说,也是绝无仅有。但表现主义折射在音乐上,那个时代的确出现过各种各样带有实验性的写作手法和风格。
领会这部作品的难度的确不小,不借助于歌词,几乎无从从音乐本身来理解作品。但从这种忽高忽低、滑上滑落的半唱半喊来说,对歌词的顺利攫取又有很大的困惑。表现主义的手法,在勋伯格手上,走得远比他的弟子身上走得更远。这里,歌手的能力得到极大的挑战,歌手嗓音的圆润与否、表现情绪的触目惊心程度等都成为这部作品能否吸引人的关键。(记得看过一部立陶宛二战影片《Ghetto》,里面的一首女高音音乐会咏叹调就是无调的十二音作品,但可听性和情感的表达能力我认为要高于其鼻祖勋伯格)

使用道具 TOP

11#
发表于 2011-8-11 16:34: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狗儿念经 于 2011-8-11 16:36 编辑
很重要的一点是,不同于勋伯格的其他作品,在《月迷皮埃罗》中,勋伯格开创了一种介于说念与歌唱之间的“稀 ...
metamophore 发表于 2011-8-9 15:40

m兄的词很准确“稀奇古怪”。

表现主义是一种情感和情绪强度更甚于浪漫主义的风格,大部分表现主义绘画无论从蒙克、席勒、苏丁还是到巴塞里茨以至于抽象表现主义的德库宁、波洛克等我都非常喜欢,原因很简单,我喜欢那种强烈的色彩和粗旷的笔触!(勋伯格本人的画作也是地道的表现主义风格,而且画的非常好!音乐家里另一位是迪斯考)很痛快!

但表现主义之于音乐,至少目前为止还有些“障碍”,因为你得在好听、悦耳跟难听、刺耳之间找到一条路径或平衡,但这对我们人耳这个感官的难度似乎暂时有些大了。

音乐在表现主义这一环节上似乎比绘画更加“隐晦”了一些,绘画来得更直接,而音乐,由于其时间的因素,很多人包括我在内确实没法经受这“时间”中的刺激!




使用道具 TOP

12#
发表于 2011-8-11 16:21:22 | 只看该作者
没听过,难道听上去像“忐忑”??

PS:哥,你啥时候回来的??
robinwood 发表于 2011-8-9 09:58

非也非也,是听的时候你很忐忑!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11-16 17:36, Processed in 0.029728 second(s), 15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