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极品休闲 › 查看主题

4828

查看

12

回复
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go

荷尔德林

1#
发表于 2010-1-8 17:48:24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盲歌者

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 Dasha 译

战神在我们眼中升起冷酷与震恐。——索福克勒斯《埃阿斯》


你在哪里,青春的你!总在黎明时分
  将我唤醒的你,你在哪里啊,光明!
    这颗心醒来,而黑夜却永久地
      用神异的魔法将我封禁。

往日我爱在薄明中倾听,往日我爱
  在山冈上将你等待,我从未失望!
    从未让我失望啊,慈悲的你,还有
      你的使者轻风,因为你总是出现,

出现在熟悉的小径,泽被众生,
  光焰四射,你在哪里啊,光明!
    这颗心再次醒来,而无尽的黑夜
      却永久地将我咒封。

昔日,长亭映绿我;鲜花
  照引我,仿佛我的双眼;
    爱的容颜曾在咫尺,
      在我的上空,照引我,

我目睹天空的翅翼绕林
盘旋,那时我正年轻。
    如今我颓然枯坐,光阴
      涓涓流过,如今我的思绪

将光辉岁月的爱与哀伤
  塑造成奇特的欢乐,
    我倾听着远方,即使不会
      有一位和善的救主垂临。

于是我总在正午聆听雷神
  的声音,金铁交鸣,
    屋宇震颤,大地
      轰响,群山回荡。

于是我在黑夜聆听救主,聆听
  他摧毁,聆听,他重生,
    雷神从落日之处向东方
     疾驰,你们因此而共鸣,

你们,我的琴弦!我的歌
  与雷霆共存,恰似源流追随江河,
    无论雷霆欲往何处,我必将起身,
      在迷途上追随可信赖的神。

何去?何从?我处处聆听着你,
  圣灵!走遍回声响彻的大地,
    何处你将止步?是什么,什么
      在云霄之上?哦我将怎样?

白昼!白昼!奔涌在云霄之上的你!让我
  将你恭迎!我的眼里你如花盛开。
    哦青春之光!哦昨日重现的
      福祉!你智慧地流泻,

出自圣杯的黄金泉!你,
  青葱的泥土,和平的摇篮!你,
    先祖的家园!哦,来临吧,
      曾与我相遇的亲爱的你们,

哦,来临吧,你们,让欢乐洋溢你们,
  你们啊,得见光明的人正在祝福你们!
    哦,鉴于我的隐忍,请接受我的
      生命,接受我心中的神明。
在柔媚的湛蓝中


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 Dasha 译

在柔媚的湛蓝中
教堂钟楼盛开金属尖顶。
燕语低迴,蔚蓝萦怀。
旭日冉冉升起,尽染金属尖顶,
风中,风向标在高处瑟瑟作响。
谁在钟底缘阶而下,
谁就拥有宁静的一生,因为
一旦外表被极度隔绝,
适应性便在人之中彰显。
钟声中的窗,恰如向着美的门。
同样,因为门依然遵循着自然,
便具有林中秀木的相似性。
纯真毕竟也是美。
严肃的心灵生自逝去之物的内部。
影像如此单纯、神圣,以至于
我们事实上时常畏惧于将之描绘。
上苍,始终至善至美,
拥有富足、德行与愉悦。
人或可仿效。
当生命充满艰辛,人
或许会仰天倾诉:我就欲如此这般?
诚然。只要良善纯真尚与心灵同在,
人就会不再尤怨地用神性度测自身。
神莫测而不可知?神如苍天彰明较著?
我宁愿相信后者。神本人的尺规。
劬劳功烈,然而诗意地,
人栖居在大地上。
我是否可以这般斗胆放言,
那满缀星辰的夜影,
要比称为神明影像的人
更为明澈洁纯?

大地之上可有尺规?
绝无!同样
造物主的世界不曾阻挡雷霆的步伐。
花是美的,因为花在阳光下绽放。
我们的双眼总会在生命中发现,
更美的事物仍要以花为名。
哦,我对此颇为明暸!
莫非神矢志于身心喋血,
而不再完整存在?
灵魂,我相信,必当葆有纯真,
否则,就会抵达权力之巅,在鹰翼之上,膺受
赞美的歌咏与众鸟的和鸣。
这就是本性,这就是外表。
哦美丽的溪流,波光粼粼,你在波光中清澈流淌,
宛若穿过银河的神的目光。
我如此熟谙你,
泪水夺眶而出。我看见,在我的外表
一个勃然的生命在我四周遍开万物,因为
我不曾不恰当地将之与墓地上的孤鸟相提并论。
只缘我有一颗跳动的心,
微笑依然是我在忧伤着世人。
我是否能成为一颗彗星?
我相信。因为彗星拥有鸟的迅疾轻捷;盛开在烈火中,
宛若向着纯洁的赤子。
伟大岂是人之本性所敢僭妄。
德行之喜悦理应得到嘉许,
得到花园里飘荡在三圆柱间严肃神灵的
嘉许。窈窕淑女必当头饰
爱神木之花,因为她的本性与情感
酷似爱神。而爱神木仅仅
生长在希腊的大地。

当一个人向镜中凝望,
在镜中看见自己如同被临摹的影像;
影像酷似真人。
人的影像生有双目,
明月秉有辉光。
而俄狄浦斯王拥有一目或已逾分。
他的人之苦难,无法描绘,无以言表,
无可置辩。
一旦戏剧表现这样一个人物,苦难油然而生。
当此刻我怀念着你,苦难于我意味着什么?
当溪流将我裹挟至亚细亚般
绵延的某处尽头。
无疑,俄狄浦斯饱受着这苦难。
无疑事实如此。
是否赫拉克勒斯也曾苦难?
毫无疑问。这对相交莫逆的朋友
不也承受着他们的苦难?
赫拉克勒斯同诸神干戈相向,就是苦难。
分享这些被生命嫉妒的不朽,
也是一种苦难。
而当一个人被太阳斑所覆盖,被些许斑点
彻底覆盖,更是一种苦难!这是艳阳的作为:
太阳裁处着万物。
太阳以光芒的魅力玫瑰一般
引领着少年人的道路。
俄狄浦斯承受的苦难,
看上去恰如
一个穷人悲叹
丢失了什么。
哦,拉伊俄斯之子,希腊大地上穷困的异乡人!
生即是死,死亦是一种生。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10-1-9 14:49:08 | 只看该作者
译后记:

  荷尔德林的汉译名句“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就是出自本诗。荷尔德林在汉语语境中成为神圣,“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个诗句想来是其根本魅力——面对冷漠现实而无可奈何地归隐心灵,原因自然颇多。荷尔德林的诗歌汉译,钱春绮是目前最常见的,但篇数寥寥;北大出版社1994年也曾出版过一个叫顾正祥的人的译文集(顾的译文,在Dasha眼中,绿原的徒弟罢,从略)。而目击思想界,则荷尔德林的流传离不开马丁·海德格尔。不想揣度颇有争议的哲学家海德格尔在大陆大行其道的原因,但海氏热中于用哲学思辨阐述荷尔德林的诗思(或者说借荷尔德林来阐明自身),却因此引进了荷尔德林,以至于许多人谈论海氏便自然而然地引用荷尔德林的“诗意”。海氏谈论“诗意栖居”的专文全译,出现在正式出版物上Dasha是在刘小枫主编、魏育青等译的《人类困境中的审美精神》(上海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上看到。Dasha手中是一本红色封面的精装本,里面“……人诗意地栖居……”,译者陈维纲,译自海氏的Vort?ge und Aufs?tze。可惜:一,海氏没有援引荷尔德林全诗;二,抛开将荷诗第一句blühen(动词,开花、花开)轻率误译外,关于“只要良善,纯真尚与人心同在”句,海氏在文章中明确指出“……‘良善’一语究指何物?它只是一无关紧要的字,但荷尔德林却用大写的修饰词‘纯真’来命名它……”,而这样的译文我们能看出“纯真”是“良善”的同位语指称着同一个物么?(而大陆学人引用的某些不知从什么地方译来的这句话,竟成为“只要良善和纯真……”),海氏的论述如何在译文中自圆其说?然而,说实话,在看到戴晖的《荷尔德林文集》前,陈维纲却是我最折服的人。因为他的译文中的“彰明”、“较著”、“劬劳”、“功烈”,我一直畏惧于动笔翻译荷尔德林。Dasha一直坚持,荷尔德林作为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高古诗人”,译诗必须文质彬彬、好尚古文(他的原文也是如此,他的文字也是令如今普通以德语为母语的人费解的),也是这个原因,本诗的翻译建立在陈维纲先生的译笔之上,仅致谢忱。
Dasha 2002年7月29日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10-1-9 14:50:05 | 只看该作者
归  乡
—— 致亲人

荷尔德林 Dasha 译


阿尔卑斯的夜依然晴澈,浮云,
  欣然凝聚,将空谷深锁。
轻嬉的山风,飘忽无定,啸傲着,
  一缕幽光,从冷杉垂落,倏然隐没。
喜极而颤的混沌,渐急渐骤,
  稚幼却强壮,为云崖间情人的争斗
欢呼着,在永世的隔阂中酝酿、翻涌,
  只因为晨光于其中不羁地绽露熹微。
只因为年华无边踵增,那神圣的
  光阴,那岁月,被恣肆地重排、组合。
惟有雷鸟省察着时序,在山间、
  在风里,翱翔着,呼唤着白昼。
此际雷鸟依然警醒,无畏地俯视深渊里的
  荒村,志存高远,凌越巅峰。
早已预感到萌生,古老的泉,疾光电影般
  陨落,溅落中,大地氤氲,
回声四野响彻,冥冥中有作坊
  不舍昼夜,寄送着馈赠。

玉峰在高天闪着静穆的光,
  皑皑的积雪上遍开着玫瑰。
更在光芒之上,高洁至福的
  神,意兴盎然地舞动神奇的光。
这上界的灵,卓然幽处,神色皎然,
  似乎乐于赠予生命,乐于
与我们一道,创造喜悦,时常地,这神灵
  深谙尺度,深谙呼吸,也曾犹疑地、审慎地,
将极乐至福,恩赐给千城万户,慷慨地
  开启大地,遮天的彤云,还有你们,
最可信赖的风,你们,温煦的春日,
  用舒缓的手再次抚平伤痛,
这个造物之主,更新着时间,将
  老去的人类止水般的心振作、激动,
在深渊里,将之开敞,将之澄明,
  仿佛他热中于此,于是一个生命再次开始,
妩媚如花,仿佛,昔日的神灵今朝回归,
  喜悦再一次涨满双翼。

我曾向他倾诉千言万语,因为,无论诗人怎样
冥思吟哦,都与神祇和他息息相关;
我曾向亲爱的故乡,千呼万唤,以免,,
  神灵不期然地骤然将我们袭攫;
也曾为你们,忧虑着的故乡的亲人,
  圣洁的谢忱含笑为你们带回无数流浪的人,
父老乡亲!为你们,当湖水轻摇着我,①
  舟子陶然闲坐,喟叹我的航程。
潮平如镜,喜悦满盈归路,
  如花绽放,城郭在晨光中
形影渐渐分明,缘沿葱郁的阿尔卑斯
  顺流而下,归舟静泊在津渡。
堤岸温暖,山谷多情开敞,
  香径晴翠,掩映着我的衣衾。
园囿相伴而立,蓓蕾晶莹地吐绽芳蕊,
  莺歌婉转,迎迓着倦归的旅人。
一切都似曾相识,甚至擦肩而过的问候
  也充满情谊,每一张笑靥都充满亲缘。

勿庸置疑,这里就是生身之地,你找寻的
  故乡泥土,近在咫尺,已然与你相遇。
行歌的羁旅,赤子般,并未徒然凝立
  在惊涛拍击的城门,而是在为你
探寻着敬爱的名讳,天眷的林道!②
  大地殷切的垭口,
诱引我远行在对远方的期待中,
  那里,钟灵毓秀,那里,灵兽莱茵河
在平原上奔涌出卤莽的道路,
  从云崖间冲出欢腾的山谷,
在那里,莱茵河穿越阳光灿烂的山坡,流向科摩,③
  或者,如昼夜徜徉,在坦荡的湖。④
神圣的垭口!你更诱引着我
归乡;踏上开满鲜花的旧路,
我要去追寻大地和美丽的内卡河谷,
还有青苍神圣的林莽,橡树
欣喜地与白桦和山毛榉相亲而居,
青山深处,正待我魂销神迷。

他们在那里将我迎接,哦故城的声音,母亲之声!
  哦你感动着我,唤起我久违的往事!
而他们依然如故!哦我至爱的人们!阳光与喜悦
  依然焕发你们的容颜,你们的目光依然明澈。
呀,一切依然如昨!成长着成熟着,在此
  活着爱着的一切,依然挚诚不改。
而世间至善之物,横陈在神圣和平
  的彩虹下,被白发老人与垂髫少年珍存。
我迂阔妄语。喜悦满怀。而明天与未来,
  当我们走过看过花树下生机盎然的田野,
我爱着的人们,我将在阳春的佳日里,
  与你们一道倾谈、憧憬。
我曾听闻许多关于我们伟大天父的事迹,
  曾因他而长久地缄默,他在巅峰之上
重振易逝的流光,宰制着崇山峻岭,
他应许我们上天的恩典,呼召
铿锵的歌咏,遣派众多良善的神灵。哦,别在犹豫,
  来吧,永生的你们!岁月之神!你们,

故园之神,来吧!进入所有生命的血脉,
  让普天同庆!分享上苍的恩典!
高贵我们!年轻我们!没有人性良知,
  无时无刻不满盈喜悦,
这样的喜悦,一如此刻,情人久别重逢,
  请将一切相宜地神化,如为他们造设。
当我们赞美饮食,我当呼谁的名?当我们
  日落而息,告诉我,我该如何表达谢忱?
我可否称之为至尊?神不中意不相宜之物,
  领会他,于我们的喜悦而言近乎微茫。
难道我们不得不时刻缄默;因匮乏神圣的名,
  心在狂跳,话语却滞留在口?
时刻奏响的琴声,
  或许会感动将临的上灵。
万事俱备,喜悦背后的忧虑,
  也已经几乎得到纾解。
而这样的忧虑,无论情愿与否,歌者
  必得在心灵中时时承受,别无选择。


译注:
① 指博登湖(Bodensee)。
②④ 林道(Lindau),博登湖畔、阿尔卑斯山北麓的古城。
③ 科摩(Como),阿尔卑斯山南麓意大利古城。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10-1-9 14:50:37 | 只看该作者
荷尔德林(Friedrich Hölderlin1770-1843):

    1770年3月20日生于德国内卡河畔的施瓦本小镇劳芬(Laufen,一译瑙芬)。父亲是当地修道院总管,在他出生后的第3年去世,1774年母亲改嫁。荷尔德林先后在登肯多尔夫、毛尔布隆修道院学校学习。1788年进图宾根神学院,与谢林、黑格尔结为朋友。1793年于神学院毕业,他不愿当牧师,经席勒介绍,去瓦尔特斯豪森当家庭教师。1796年初他到法兰克福银行家贡塔尔德家当教师,与女主人苏赛特·贡塔尔德之间发生恋情。1798年,与贡塔尔德发生争吵,被迫离开法兰克福,住在附近的洪堡。1801年初荷尔德林去瑞士的豪普特维尔,第3次做家庭教师,不久回到尼尔廷根。同年去法国的波尔多,又做家庭教师。1802年回到斯图加特,精神失常。他翻译的索福克勒斯的作品于1804年出版。同年友人辛克莱接他去洪堡的图书馆工作。1806年进图宾根精神病院。后期住在木工齐默尔的家里。诗人施瓦普、乌兰德和凯尔纳于1826年出版了他的诗集。1843年6月7日逝世。
    荷尔德林生前死后长期为世人忽略,直到备受狄尔泰、特拉克、伽达默尔,尤其是海德格尔的推崇,始于20世纪初大放光彩。评论家称其诗的成就超过了席勒等多人,于其比肩者只有索福克勒斯、但丁和弥尔顿。荷尔德林的诗,有古典颂歌体诗(即“哦德体”)、挽歌体诗和自由节奏诗。他的颂歌体诗使用两种格律:阿尔凯奥斯诗律和阿斯克勒庇阿德斯诗律。这两种格律有人比之于音乐的大调与小调。阿尔凯奥斯诗律如《致命运女神》;阿斯克勒庇阿德斯诗律如《海德堡》。荷尔德林颂歌体诗中的德语与古典诗律浑然天成,形式节奏完美、思想感情深刻。荷尔德林1800年后创作的挽歌体诗和自由节奏诗有着令人神往的美,这些瑰丽的无韵诗篇以节奏为特色。挽歌是按照古典格律以双行诗句构成的长诗,音调和谐,格律严谨。如《梅农为狄奥提马而哀叹》、《流浪者》、《归乡》、《斯图加特》、《面包与酒》等以及六音步诗(荷马史诗格律)《爱琴海群岛》。晚期的自由节奏诗表达了诗人对德意志民族和人类历史的关怀和信念,被称为“祖国赞歌”。 “祖国赞歌”包括《和平节日》、《致大地母亲》、《在多瑙河之源》、《漫游》、《莱茵河》、《独一无二的—个》、《帕特默斯》、《怀念》、《伊斯特尔》、《记忆》。

使用道具 TOP

5#
发表于 2010-1-9 14:51:14 | 只看该作者
相关杂谈

    1、先说一个有关诗人荷尔德林的趣事。
当年的荷尔德林是个一文不名的青年作者,心里十分仰慕诗坛的旗手席勒。有一天,在和席勒通信约好后,就来编辑部送稿子。荷尔德林不认识席勒,进门后,见迎面的桌子上坐着一个人,便问:“席勒先生在吗?”那人友善地向后一指,说,那就是。荷尔德林见到了席勒后,非常高兴。在随后的半个多小时里,两个人交谈得很热乎。荷尔德林始终也没有再注意那个他进门时所遇到人的容貌。后来,荷尔德林告辞回家。几天后,他收到了席勒的一封信,里面提到了那个他一进门时看到的人,下面是荷尔德林的感叹:“天啊,我真是该死,你猜猜,那个帮我介绍席勒的人是谁——歌德!”

2、图宾根出的最著名的诗人是荷尔德林。莱卡河和荷尔德林塔一年四季总是图宾根最美的一道风景,许多到图宾根的人都要在荷尔德林塔前的莱卡河桥上留个影,就像人们到北京要在天安门前留个影一样。这里研究德国文学的人都知道淡黄色的荷尔德林塔掩藏一个凄美浪漫的爱情故事;荷尔德林早年在图宾根神学院读书。他毕业后,并没有当牧师,让家人心满意足。他仍然酷爱文学,特别是希腊文学。在他的一生中,对他的决定性影响的是伟大的希腊诗人荷马、赫拉克里特、柏拉图等等大师。他的文学创作是“对一个更美好、更纯洁的世界的向往”。他始终用激情创作,传记作家茨威格写道:“他永远像一个来自天空、来自更高领域的人,他的诗不是用日常的血肉和热量堆积而成,而是用另一种非人间的火焰的热情写成。”他的美好追求似乎也注定了他命运的悲剧。他就像希腊神话中的法厄同,乘着燃烧着的歌唱之车飞向众神。他的周围响起了天堂的音乐:在创作灵感爆发的瞬间,他到达了幸福的顶点。然后,众神无情地把他推向命运的深渊。荷氏于1796年到法兰克福的银行家贡塔尔德家为主人家8岁的儿子当家庭教师,女主人苏塞特的面孔上闪耀着古希腊的单纯。于是,爱情就油然而生。他同银行家为此事发生争吵后,不得不离开法兰克福。从此后与苏塞特仍有书信往来。在荷尔德林的诗中占据特殊地位的是他献给狄奥蒂玛的诗,他用这个名字来讴歌苏塞特。可是不久传来苏塞特英年早逝的噩耗,荷尔德林本来就敏感、脆弱,他的精神世界从此崩溃了,精神失常。1806年进图宾根精神病院接受治疗,从1807年直至他1843年去世,荷氏住在原本的图宾根钟楼,后称:“荷尔德林塔”。他受到一个木工师傅齐默尔及他的家人的照料。住在荷尔德林塔的几十年里,一直精神恍惚,不时写点支离破碎的诗句。当年的同窗好友黑格尔与他断绝了友情,认为他已经不可救药了。荷尔德林尽管生前为情所困,身后仍被列入德国伟人的行列之中。

海德格尔的荷尔德林情结

在19世纪,荷尔德林是一个孤独的诗人。一方面,他特立独行,终至疯狂;另一方面,他的诗作不为公众所知。其实作为诗人,他并不寂寞,因为在行家眼里,他有着崇高的地位,每一个时代都有他的热爱者。小说《许佩里翁》在1797年出版时即受到席勒的激赏。20年后,1814年,克莱门斯·布伦塔诺读到此书时,致信友人也称赞说它是德国“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再过20年,1839年,格奥尔格·赫尔维格撰文说荷尔德林是“最纯真的青春诗人”,“他偿还了德国最大的罪责”;1840年贝蒂娜·冯·阿尼姆说荷尔德林的诗作“体现了语言的神圣本质”。再过20多年,1861年,弗里德里希·尼采在致友人的信中向荷尔德林表示了崇高的敬意,称荷尔德林的诗歌“涌现出的是最纯粹、最柔美的情感”,它“出于自然之手,佳作天成,没有任何斧凿雕刻的痕迹”;“他向德国人民说出了苦涩的真理”;小说《许佩里翁》“用深刻、犀利的语言来反对德国人的野蛮习性”;“他对现实的厌恶是源于对德国的深切的爱”,“荷尔德林是真正的具有高品位的诗人。”  

    到了20世纪,荷尔德林声名鹊起。1905年,狄尔泰出版了他的著作《体验与诗歌》,其中收录了一篇论述荷尔德林的文章,得到了公众的理解,大获成功,形成了一股荷尔德林热。但是这种热情与其说是狄尔泰的佳作揄扬之功,还不如说是时代精神在作祟。因为狄尔泰的这篇文章早就于1867年发表过,尽管文章洞见深刻、文辞优美,但是在当时却无人喝彩。1913年罗伯特·赫林格拉特借着荷尔德林热开始着手编辑出版《荷尔德林全集》(1846年,荷尔德林去世3年后,曾经出版过2卷本的全集),其后赫林格拉特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殒命疆场。1916年泽巴斯和皮格诺特续编,至1923年出版了6卷本的全集。海德格尔爱屋及乌,对赫林格拉特表示了极高的敬意,“荷尔德林与诗的本质”一文就是题献给他的,“论艺术作品的本原”一文中感人至深地提到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荷尔德林的赞美诗与士兵的换洗衣服装在一起”的那位士兵就是他。1943年-1985年拜斯勒又编辑出版了一个8卷本的全集。  

    随着全集的编辑出版,荷尔德林愈来愈热。1916年,瓦尔特·本雅明在致友人的信中说荷尔德林是“黑夜中的光芒”;斯蒂芬·格奥尔格则更是颂辞潮涌。1919年,他在一篇名为“荷尔德林”的短文中,把荷尔德林誉为德国民族的“伟大看护人”,一批即将出现的诗人的“缔造者”和“先驱”,誉他为“恢复语言活力和复苏灵魂的人”,“德国未来的基石”,是“呼唤新的上帝的人”。  

    不过在上述所有的评论者中,没有一个人的评价超得过海德格尔。1、海德格尔认为荷尔德林是诗人之中的诗人,“他受诗之天命的驱遣,直写诗之本质”,是诗之本质的化身;2、他将荷尔德林的诗作提高到哲学的高度,说他的诗与自己的哲学是“相隔很远的两座山峰的彼此接近”;3、他以一个大哲学家的身份,在大学课堂上公开讲授荷尔德林,从此在德国的大学课堂上树立了荷尔德林的丰碑。海德格尔为什么对荷尔德林具有如此高的热情呢?这是因为海德格尔心中的荷尔德林情结。我们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海德格尔与荷尔德林是同乡。他们同是康斯坦茨地区的人。一方面自己家乡出了这样的一个大名人,海德格尔从小就心存景仰;另一方面,荷尔德林对家乡莱茵河和康斯坦茨湖周围风光景色的赞美,海德格尔从小就口诵心维。上高中的时候,荷尔德林诗作就是海德格尔最爱读的书籍之一。尤其是,海德格尔与荷尔德林的青年经历极为相像。他们的家人都是希望他们成为牧师,而他们自己最后都选择了哲学作为心中的最爱——尽管海德格尔最后成了诗人哲学家而荷尔德林则成了哲学家诗人。  

    其次,他们都对古希腊有着深切的眷恋和赞美。荷尔德林希望做古希腊的隐士,海德格尔总是说其后的时代遗忘了存在,要跳过它们回到古希腊思想的丛林中作林中路的寻觅与歌吟。  

    第三,1933-1934年海德格尔做了一段短暂的“哲学王”的美梦之后,心意阑珊。45岁的海德格尔自此不再有1927年《存在与时间》中的那种“人上人”的锐气,更没有1929年初得大名时在《形而上学是什么》中的那种“科学的一切根株都死掉了”的狂妄。1966年,在回答《明镜》周刊记者的问题时,海德格尔还特意提到“……在1934—1935年冬季学期,我第一次讲授荷尔德林。……这是一次和纳粹主义的分手。”其实,这次分手与其说是思想上的,不如说是情感上的。海德格尔阐释荷尔德林不是思想上的奋进,而是出于情感上的发泄。他阐释的不是荷尔德林的那些至情至性的“祖国颂”,而是那些孤独的、带有理想与哀怨气质的、多少有点幽深莫测的诗作——“莱茵河”、“归家——致亲人”。一方面,像在外受过挫折的孩子,情感上总希望回家寻找温暖和安逸;另一方面,他要回到自己作为“哲学家”的“家”中,安身立命。就像陶渊明做不了官要唱一首“归去来兮辞”一样,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诗歌的阐释就是他失意之时“诗意栖居”的心灵安慰。

使用道具 TOP

6#
发表于 2010-1-10 10:20:57 | 只看该作者
shinelb 太厉害了..还有这方面的研究.

使用道具 TOP

7#
发表于 2010-1-10 10:27:01 | 只看该作者
音乐其实是艺术的一种(其实我个人也把器材也看做艺术的),
艺术相通,古典音乐、文学诗歌、建筑艺术和美术等等都是触类旁通的。
这些都可以自学的。

使用道具 TOP

8#
发表于 2010-1-10 19:32: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狗儿念经 于 2010-1-10 20:08 编辑

斯兄是个容易激动的人,估计斯兄听巴哈完全可能品出浪漫主义的元素来,呵呵!

前天就看到斯兄开的这个新帖了,没即时跟进,原因是对于这里来说,荷尔德林太沉重了。不过老兄如果这么喜欢荷尔德林,应该认真研究一下瓦格纳以及后期浪漫主义的音乐。瓦格纳的音乐里有太多太多的元素远超那首女武神的乘骑。

荷尔德林是泛神论者,瓦格纳也是;荷尔德林热爱大自然,瓦格纳的音乐中充满了黑森林的诱惑;荷尔德林属于酒神,瓦格纳音乐是双重的酒神;。。。。。。我还可以列举许多。

在我看来,巴哈搭建了音乐的万有形式和框架(在此不论巴哈音乐的神性,因为那也会太沉重),而正是贝多芬以降的整个十九世纪的大师们为这座庞大的巨型建筑添加了血肉。而瓦格纳是这座建筑上一个不可逾越的关键部分,也许可以说,他既是建构也是解构,自他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诞生后,古典音乐开始逐渐瓦解了。同样的,自荷尔德林开始,浪漫主义或者说整个西方古典文学也开始走向瓦解!

瓦解的意思不是说他们以后的作品不好了,而是从此出发,人才开始意识到我们内心世界非和谐的一面。整个二十世纪就是人性分崩离析的时代,我不认为这样不好,对于有悟性的人来说,这是我们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唯一出路,不是和谐而恰恰是其对立面才真真让我们能够正视深渊的存在,由此在绝望中寻求终极的归宿!

尼采说音乐是一切艺术之王,这话没错!反过来,一切艺术都为音乐提供了想象力和思考的空间,单就音乐欣赏而言,人的内在越丰富,音乐给你的回报也越大!

以上聊聊感言,与兄共勉!

使用道具 TOP

9#
发表于 2010-1-10 19:42: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1-10 20:45 编辑

111111111111111111111

使用道具 TOP

10#
发表于 2010-1-10 19:50:03 | 只看该作者
别误会,看老兄如此喜爱荷尔德林而下的判断,荷尔德林不是抚平而是掀起我们内心狂澜的诗人,由此判断内心深处老兄应该是个性情中人吧?

因为在下就是这样,所以听巴哈常常咀嚼出浪漫主义的元素来。这也无怪,要是听不出来,巴哈也不是音乐之父了!

使用道具 TOP

11#
发表于 2010-1-10 19:56:31 | 只看该作者
没关系的,大家沟通,消除了误会就好。
我一直很佩服兄台的学识。

使用道具 TOP

12#
发表于 2010-1-10 20:09:44 |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7-2 01:53, Processed in 0.029767 second(s), 16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