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3825

查看

12

回复
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go

从贝多芬也会有灵感失效的作品说起

1#
发表于 2010-8-14 22:01:28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我们都是普通人,但是通常我们都相信贝多芬和莫扎特不是。他们据说是天才,可以创作优秀的音乐作品出来。

但是天才也不会是每次创作都能得到上帝的保佑。所以我们在听古典音乐的时候一定会面对着一个如何去欣赏好的曲目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基本没有人提出过——虽然大家都只不过是向那几个大师落手。我是菜鸟,所以对于觉得似乎不好的作品,也只能说是“不懂欣赏”以至于有前辈暗笑我这是滑头。这其实是实情,万一那些是好东西而我不懂欣赏呢?以至于有一段时间,给我的感觉,只要是古典乐,基本都只有最好的和我不懂的——没有次好的和不好的。

但是版本比较又不同。大家很热衷说某人弹得如何,而某人弹的又如何。扬此而抑彼。不亦乐乎。但是对于音乐这段如何欣赏,而另一段又如何欣赏,却各个都绝口不提。甚至几乎是视而不见了!这算不算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呢?

面对流行音乐,我们其实都明显更有发言权。好不好听是个很好说清楚的事情。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没那么多废话。但是我们却逐渐离开那个我们熟悉的领域,去一个我们大多数人其实非常没有评论把握的领域做一些入门的事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什么我们乐此不疲呢?

其实流行歌翻唱的事情也常有。但即使据说“烧得最厉害”的“烧友”也没有听说谁做过列出几十个版本的《小城故事》来比较艺术成就的傻事。但是在古典乐领域,这几乎是最普遍的乐趣之一了吧?

这是一个不需要权威指导娱乐的年代。教人如何欣赏,几乎是会被人呵斥的事情。但是这其实是必须的。不然就永远在门外兜圈而已。而且慢慢这种爱好也就随着越来越浅薄而迅速死掉。我看中国诗词之所以可以几千年流传下来而充满生命力,就是因为每一代都有人不满足前代的诗词成就,而进一步创作,或者做深入的研究和欣赏,并且普及。但是自从白话文大行其道,这条研究和创作的线索也就断了,古典诗词欣赏也就岌岌可危了。古典音乐和所有的音乐,我看也是一样的。

所以我觉得对于音乐的类型可以听的更加广泛,而音乐的内容方面,可以更加深入分析一些内容吧。这是我的一点不成熟的想法。如果有得罪各位大佬,敬请原谅!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10-8-15 00:46:30 | 只看该作者
清兵兄的言语道出很多人的心里话

此乃金玉良言那!(仅仅对我或者像我这样的人来说)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10-8-15 01:28:40 | 只看该作者
清兵有针对贝多芬具体的所谓“灵感失效”的作品指向吗?

呵呵,贝多芬的知名曲目中,个人认为最荒唐且失败的作品就是著名的“威灵顿的胜利”。贝多芬很爱英国佬,但这部为英国佬所做的作品却很糟糕。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10-8-15 04:32:25 | 只看该作者
贝多芬最失败的作品也许早已被历史长河所湮没了。

使用道具 TOP

5#
发表于 2010-8-15 07:15: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清兵 于 2010-8-15 07:26 编辑

我发的帖子多半是这样信口开河大而无当的谢谢各位回复。

其实换一个角度来看。事情又不是这样子。市场的研究者应该是看准了消费者的心理做事的。在音乐来源没有普及的那个时候,出版乐谱就是一个利润丰厚的行当。当时不是没有录音放音设备么?大家就是这么买一本新乐谱回家,自弹自唱消遣。我们在奥斯丁的书里面会看到很多类似的场景。当时的音乐欣赏是一个高尚,而且需要长期培训的娱乐活动。中产以上家庭都有钢琴,而且都有收集乐谱的爱好。朋友聚会,当然就要弹钢琴唱唱艺术歌曲。这和现在的音乐当然是两码事。现在我们只要按一下就可以听到各种音乐,做做版本比较就是很深刻的欣赏过程,谁还犯傻自己唱艺术歌曲,弹支小曲娱众呢?就算弹钢琴,估计也是炫耀的多而娱乐得少咯。似乎不宜跟旧时代再做比较。

那个时代,对于一段音乐是否做得好,唱的人、弹的人和听得人,都有音乐素养,都有分析能力和发言权。但是现在来看,我们没有受过这种培训,已经丧失这种发言权了。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也说不出个四五六,只能以不懂来掩饰能力的缺乏。

素养降低了,发行音乐的类型一定要作出调整,这一定是要在通俗和简单的层面上运作的,本来没有太多群众基础,而且理解起来需要费脑筋的作品肯定卖不好。而引导人们进行相对比较浅显的版本比较,是个好办法。行之有效。所以出现无数个版本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因此我提出的通过分析而欣赏好音乐的说法,其实是一个没有意义的命题。音乐的学习环境早已经退化,就不应该对音乐的分析能力有过高的要求。我的复古想法实在行不通。随着音乐越来越简单易听,以后做做版本比较,就已经是很有意义的欣赏过程了。

使用道具 TOP

6#
发表于 2010-8-15 09:34:34 | 只看该作者
曲目的广泛性要好于同一曲目的几十个版本的比较。
要充分理解一个曲目所花的时间往往就要很多,
有时就没有太多时间来PK版本了。

使用道具 TOP

7#
发表于 2010-8-15 09:40:08 | 只看该作者
所以我觉得对于音乐的类型可以听的更加广泛,而音乐的内容方面,可以更加深入分析一些内容吧。
清兵 发表于 2010-8-14 22:01
说得非常好啊。

使用道具 TOP

8#
发表于 2010-8-15 10:06:07 | 只看该作者
曲目的广泛性要好于同一曲目的几十个版本的比较。
要充分理解一个曲目所花的时间往往就要很多,
有时就没有太多时间来PK版本了。
shinelb 发表于 2010-8-15 09:34


谢谢shinel帮我顶这个思路混乱突发奇想的帖子
其实我听音乐的历程和方式,跟大家也没有什么区别。不过我总是希望在音乐里面得到一些附加内容,所以不免总有很多设想和空想。很多都是不切实际的。

使用道具 TOP

9#
发表于 2010-8-15 10:14:09 | 只看该作者
有很多曲目都有100个以上的版本,
其实真正经得起考验、被大家所公认认可的版本,
很可能只有几个版本。版本太多没必要的,是一种浪费。
但是不同曲目多收集我认为非常好。
象您推荐拿索斯的一些偏门一些的曲目就很好。

使用道具 TOP

10#
发表于 2010-8-15 10:31:49 | 只看该作者
清兵兄的题目与内容并不完全一致,但提出了个有意思的话题。

在论坛中其实有好几篇类似这样的讨论贴,包括S版提出的西方古典音乐是否是要学习、舒存提出的对于声音的认识...等等。西方古典音乐的欣赏,作为大多数的国人而言,毋庸置疑是个所谓的“阳春白雪”类的行为。原因其实很简单。那么,作为个体在进行这方面的尝试、欣赏以致到热爱,其实也是个很有意思的过程。

傅聪曾坦言:音乐是感受的,而不是描述的。窃以为这个话挺准确。

想说清楚如何欣赏西方古典音乐, 或者说如何欣赏布鲁克纳第八交响乐的第二乐章,100人有101个方法,就像有这么多人至今还在不断的重复演绎巴赫、贝多芬、莫扎特、马勒....一样。

音乐与与文字、建筑不同的魅力之一就是她的再创作性。张三耳中的美妙的莫扎特第二十七钢琴协奏曲的第二乐章,可能在李四的耳中就是多余的煽情。但音乐也不是虚无缥缈的全然的形而上,她缘自人的思想,体现着人的思维、个性。能否接受西方古典音乐,与能否接受周杰伦的“双截棍”、中国传统的民乐,其实是一样的。

再往下说的话,就可能涉及更多方面的问题,要真的说起来,可能会很罗嗦,但其实也没什么可说的。

多听、多想、多感受以及思辨的多看、多讨论,与大家共勉。

使用道具 TOP

11#
发表于 2010-8-15 11:07:51 | 只看该作者
清兵兄的题目与内容并不完全一致,但提出了个有意思的话题。


mm33 发表于 2010-8-15 10:31
清兵写东西越来越意识流了。

使用道具 TOP

12#
发表于 2010-8-15 13:19:20 | 只看该作者
本来就没有想出来什么,自己都是一堆问题、或许正如33兄所说,不讨论是正好的。讨论不出什么东西的时候,正好开始行动。积累一下感受再说……
而且脑子动的多会掉头发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5-1-9 06:03, Processed in 0.029174 second(s), 15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