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极品休闲 › 查看主题

1843

查看

11

回复
返回列表

1#
发表于 2013-11-23 11:30:07 | 只看该作者
“有了网络就没有了遥远”。哈哈,有了淘宝就不要上街了。互联网对我们的生活,对我们的城市的影响才刚刚开始。二十年以后,大家还会继续聚集在大城市里吗?

使用道具 TOP

二十年之后,你居住的城市会怎么样?

2#
发表于 2013-11-22 17:05:22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请大家从某个方面展望一下你居住的城市会变成怎么样?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13-11-22 17:06:07 | 只看该作者
转:
二十年后,上海或成老年城

   十年前,我在上海浦东陆家嘴上班。那时常常工作到晚上八点,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八点后的公交不拥挤了。

    晚上下班,我坐在公交车上,一天劳累后,静静坐着,多少带来一丝惬意,闭上眼睛,周围似乎只属于了我。后座传来两位女生的对话,巴士行进着,她俩的对话也越来越热烈,听得出来两位不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听得出来两位是大学同学,听得出来一位先来了上海并有了工作,但到上海的时间不算太长,另一位则是刚到上海还在找工作,那时的八百伴地区远没今天那么繁忙,但已经让两位新来上海的女生激动不已,其中的一位居然蹦出来一句:“我死也要死在上海。”

   我吃惊地睁开眼睛,回头看了一眼这两位女生。女生们显然注意到了自己的激动。车内暂且安静了下来,不一会,又是女生们的激动,这个世界本来就属年轻人。

我相信那年来上海的两位女生多半有机会幸运,因为这十年上海会有激动人心的经历。

我幸运,十年前就来到上海,那时买房的压力远没有今天这样让人喘不过气来;我幸运,我经历了世界上最大城市最快变化的年代。只是我不再年轻了。

今天来上海的年轻人还会有十年前来上海的年轻人一样幸运?是否还有决心死在上海的激动?

城市和城镇的区别可以列出许多种,以我来看其实只是人多人少的区别。现在上海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十多年为负数,上海未来三年内的(2015年)老年人比率将高达30%,到那时上海彻底老了,这个老不是指上海的历史,而是指上海的年轻人少了。

谁能改变这种趋势?即使今天上海户口全面开放,即使今天上海生育全面放开,即使今天上海对外来人的态度完全改变,会有多少外地青年才俊来上海?上海变老的速度能改变?

我再举一个例子。今天上海市有十几条地铁,有内、中、外环,外围有许多高速交通,而去维护这些公共设施,成本会是几何?我们都不明白这块服务的收支缺口有多大,而这才只是上海正常运营的一小部分。十年后,当我们这代人慢慢地不开车了,慢慢地不用公共交通了,慢慢地步入老年人行列了,且我们又呆在上海,上海又会是何种情景?这样的缺口会增加到多大?谁来填补这块缺口?

“一辆黑色的小奥斯汀汽车远远驶来,在柏油路上发出轻轻的咝咝声。马路两边是整齐的梧桐树,树根那部分去年冬天涂上去的白石灰粉已开始脱落,枝头上宽大的绿油油的叶子,迎风轻微摆动着。马路上行人很少,静幽幽的,没有声息。天空晴朗,下午的阳光把法国梧桐的阴影印在柏油路上,仿佛是一张整齐的图案画。小奥斯汀穿过了横马路,降低了速度,在梧桐的阴影上开过来。”

上面的文字是作家周而复在七十年发表的小说《上海的早晨》的开篇。

今天我们看不到“车从远远驶来”,我们也听不到“在柏油路上发出轻轻的咝咝声”的场景,我们更瞧不见“绿油油的叶子”,因为道路上挤满了车;我们从哪找得到“马路上行人很少,静幽幽的没有声息”这种景象?昨天“早上”上海的“轻轻的咝咝声”、“绿油油”、“静幽幽”已经成为了今天上海人的梦景,而拥挤才是现实,让人担忧的是,这一拥挤不可延续,更让人担忧的是拥挤过后不会再回到“咝咝”、“绿油油”和“静幽幽”的“早晨”。

   十年前年轻人愿意将自己的未来寄托于上海这块土地,因为上海会有着激动人心的故事,另一个原因是十年前上海相对靠谱的生存成本。今天的年轻人仍然可以离开自己的家乡,他们的目标并没有变,去生存成本不太离谱的地方找寻可以激动他们的故事。

对于年轻人,上海满足不了了,也许城镇化能满足他们。

有了网络就没有了遥远,没有了遥远就没有了他乡,没有了他乡就不存在客死。激动的故事,那“咝咝”、“油油”、“幽幽”的滋味不在梦里,而是在网里,是在生存成本比较靠谱的地方。

对于年轻人,上海满足不了,也许城镇化才可比作我十年前追梦的上海。

如果真是这样,上海就真惨了,因为上海未来的主要特征是一座老年城。

城市是有生命的。历史上有多少曾经名声赫赫的城市今天死气沉沉,甚至只有考古的价值,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一定有这样一条:外来的青年不愿“入伙”。

庄士敦(Reginald FlemingJohnston)无法忘怀自己在中国的三十多年经历,他结晶心血写了一本书,书名叫做《紫禁城的黄昏》(Twilight inthe Forbidden City),晚年的庄用所得稿费买了一个小岛,在岛上挂起伪满洲国国旗,每逢年节,庄还穿起清朝服装,与其说是怀念他的“皇上”,到不如说是这位终身未娶的中国末代皇帝的英国老师以此稍解晚年孤独而已。

如果上海市的规划者和管理者在未来的几年内拿不出吸引年轻人来上海的办法,今天看似生机勃勃的大都市变成一座老年城至多只需要一代人的时光。那时退了休的管理者们能做的至多成为一群中国的庄士敦,写上几部《上海的夕阳》。

未来二十年,是城市与城镇抢未来的二十年,谁抢到年轻人谁就赢,可能的结果是要么城镇化让人失望,要么大都市成为老年城。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13-11-22 20:45:33 | 只看该作者
根本不用20年  再过几年大城市因雾霾问题会变成空城

点评

不是没可能,而是完全可能!  发表于 2013-11-22 23:58

使用道具 TOP

5#
发表于 2013-11-22 21:55:24 | 只看该作者

我有时胡乱想,以后很久远的某个年代,后人已不在现在的城市生活了,到我们现在的城市遗址参观,发出的疑问会不会这样感叹:当时的人们就是生活在这样的地方,住在这些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高大建筑群里,真神奇!
不是讲笑,我经常想到这件事,特别是在宽大的路上被堵着,被遮日的高楼挡住望天的眼睛时,就会冒出来。


使用道具 TOP

6#
发表于 2013-11-22 22:18: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PETR 于 2013-11-22 22:51 编辑

老龄化是现代化的标志,怎么会怕老龄化呢?农耕时代人的平均寿命四、五十岁,自然没有老龄化,那又怎么样呢?

使用道具 TOP

7#
发表于 2013-11-22 23:01:12 | 只看该作者
老龄化是现代化的标志,怎么会怕老龄化呢?农耕时代人的平均寿命四、五十岁,自然没有老龄化,那又怎么样呢 ...
SPETR 发表于 2013-11-22 22:18




也觉得城市老龄化是正常的,没有什么可怕。城市会因为老龄化而有所变化,这是肯定的,但不像“转文”讲的那样悲观。人们的生活是可以调节的,人类就是这样走下来的,无需无穷尽地像当下这样。一种不同的城市生活,也许是人在寻找应该如何生活过程中的进步。


使用道具 TOP

8#
发表于 2013-11-23 00:00: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PETR 于 2013-11-23 00:05 编辑

                  

使用道具 TOP

9#
发表于 2013-11-23 00:06: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PETR 于 2013-11-23 00:12 编辑

                                    

使用道具 TOP

10#
发表于 2013-11-23 00:11: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PETR 于 2013-11-23 00:14 编辑

回复 liao 的帖子

说的好!只要是顺应社会发展的,顺应人类发展意愿的就是正确的。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医学的进步,人类的寿命还在延长,这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过去五十岁已经干不动了,现在七十多岁的人还能干。这没什么,只是自然界的正常现象。
国人可能是工业化时间太短,自然科学知识不足,对很多事物看不明白,发些感叹也可以理解。实际上近些年搞的“城市化”也是主观激进,违反科学规律的愚蠢行为。
   

   

使用道具 TOP

11#
发表于 2013-11-23 06:17:16 | 只看该作者
社会学家也许会害怕老龄化,但和平年代的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由此而来的城市卫星化,是分解老龄化城市负担的必然趋势。社会运营成本的提高,确实到了考量现在及以后每一届政府的智慧和能力的难点。这样的考量,越是大国机制,越是增加成本。

使用道具 TOP

12#
发表于 2013-11-23 14:53:48 | 只看该作者
城市效率将进一步提高,用不着那么些人一天到晚累得跟三孙子似的,老年人多点儿就多点儿吧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12-1 00:55, Processed in 0.023827 second(s), 16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