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器材讨论 › 查看主题

11768

查看

48

回复
12345下一页
返回列表

1#
发表于 2012-4-27 09:10: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wayned 于 2012-4-27 09:12 编辑

ECC32兄是否尝试过用电子手段来修正一下曲线。说实话我第一次在胆艺轩看到你的好帖后,就对你视听空间的正面羡慕不已。

使用道具 TOP

历时一年的新房间声学处理和系统调整

2#
发表于 2012-4-26 18:51:35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ECC32 于 2012-4-26 18:54 编辑

  话说去年初买了套房子,有一个可以用作听音室的地下室。其几何尺寸为:8m(宽)*8.8m(长)*2.9m(高),一面是窗,在8.8米的长度方向差不多一半的天花板上下垂了一个高度600mm的承重梁。从房间的尺寸比例看,接近正方形,如直接利用,会有许多问题。那个600mm的梁,也很难处理。
转念一想,初衷是想将这个地下室作为AV、HIFI用房间,而两者要求又有很大的差异,何不将其一分为二,遂计划着将地下室分隔成了3.8m(宽)*8m(长)-----用于AV、4.8m(宽)*8m(长)--------用于HIFI的两个房间。
AV系统在下也就是玩玩票,没费什么心思。而HIFI,周折就多了些。从开始做方案、装修、到分步调整,前后差不多花了一年。
刚完成房间调整的时候,曾在一些论坛上发过帖子。已经看过的老大也就不必耽误工夫了,头一次在本坛发帖子,还请大家多指点。如有谬误,请立即出手指正。
图1.房间的原始状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12-4-26 19:21:09 | 只看该作者
要是没分割多好啊,侧墙做成CD、LP柜就能将宽度调整过来了,上大系统靠谱许多!
等着看ECC兄展开。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12-4-26 19:25: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ECC32 于 2012-4-26 21:28 编辑

HiFi房间的声学处理
房间的声学处理属建筑声学范畴,网上、发烧友中对这个问题争论很多、流派也不少。
从建筑声学和高保真的理论上讲,管见一间理想听音室有以下要求:
1.足够的响度(声压级)。通常要求有85dB的平均声压级,考虑到大动态的不失真重放,可设计为90~95dB
2.均匀的声场分布。
3.合适的混响时间。
4.足够的频率响应和有效频率范围。
5.信噪比应满足要求。
而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美学问题,这当然更是一件见仁见智的事儿。管见:家庭听音室是家的一部分,首先要像个家。所以在色调、灯光各方面都要稍注意点。在下不能接受一些东挂一块毯子、西挂一块木板样子,所以,在方案阶段确定的是----看上去就像一个一般的起居室,没曾想正是这个念想给后面的施工和调整带来了无尽的麻烦。
具体的处理原则:
以消除声学缺陷为首要目的,保证声学指标为次要目的;房间的声音频响曲线不平衡度应控制在6~10db合理的直达声和反射声比例;房间的隔声处理是值得重视的;选择环保、经济适用的声学处理用材料,并厉行节约;在聆听的“皇帝位”获得平衡的声音、良好的音场与结像。
参数是:RT60=0.45~55S,简要的装修措施如下
   前墙处理采用了:上部采用双层玻璃的平开窗,并加了厚重的窗帘;下部为隔振胶垫+木龙骨+龙骨间填充50mm聚酯吸音棉+木质墙板。
   民居的声泄露主要是通过门窗产生的,外部噪声的进入影响重播的底噪和细节,而室内噪声的外泄也是一种声污染,所以隔声是听音室常用的技术措施。在下的这个房间的窗户是直接对户外开的,所以,采用了一种声称采用“德国技术”制造的双层玻璃的平开窗,虽然造价不低,但实际用下来非常实用。前墙的下部设计意图以反射为主,故饰面材料未采用穿孔板而使用了木质墙板。这种结构对中、高频基本无吸收作用,主要靠它与背后的空腔构成的“薄板共振吸声体”对低频做一定的吸声。
   两侧墙采取了在墙面加隔振胶垫+木龙骨+龙骨间填充50mm聚酯吸音棉;上部为木质穿孔吸音板+无纺布墙纸,下部为留有4mm间隙的木质墙板的结构。
    上部的木质穿孔吸音板+透气的无纺布墙纸构造的设计意图是对全频段做广谱吸声,而下部留有4mm间隙的木质墙板与其背后填有吸音棉的空腔构成“狭缝吸声体”,重点吸收低频。
  顶部:木龙骨+聚酯吸音棉+石膏板的结构。其重点仍然是针对小房间里最难处理的低频的吸收。地下室顶部的下水管用吸声泡沫做了包裹。
    后墙:整个墙面采用了开式书架,目的主要是扩散。
   地面:HIFI房间位于地下室,防水、防潮是必须注意的问题。除了地面和1m高的墙面做了防水外,地面不得已只好铺设了瓷砖。作为硬地面的一种补偿,在音箱与听音位之间铺了面积较大的地毯。
    HIFI听音室有两个通向室内其它空间的门,限于预算,采用了一般的实木门,仅仅在门与门框的密封上稍稍下了一点功夫。此外,在门的安装上与墙面平齐,避免内凹可能产生的声聚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5#
发表于 2012-4-26 19:31:33 | 只看该作者

      此外,还做了电源专线的改造和独立地线的铺设。从用户配电箱处拉音响电源专线:采用6路英国“DELTA”漏电开关(20A40A4组)、倍耐力10mm2的电线、全新HUBER墙插。对HiFi系统,分别设立240A(后级)、320A(音源、前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6#
发表于 2012-4-26 19:32:0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狗儿念经 的帖子
刘汉盛以前写过一个代理的试音室说用柜子隔没用的;低频还是穿的透的驻波还是会累积的

   

使用道具 TOP

7#
发表于 2012-4-26 19:34:40 | 只看该作者
真隔了?
有点可惜啊...
大箱子大空间玩得多hi啊

使用道具 TOP

8#
发表于 2012-4-26 19:37:36 | 只看该作者

事前,按照HIFI房间的容积和听音类型,设定RT60=0.45~0.55s,在施工的过程中进行了三次测试:
1)
木龙骨施工和聚酯吸声棉铺设之后、穿孔板铺设前;
2)
全部施工完毕、家具进入前;
3)
器材、家具进入后。

以上三个步骤的测试目的各不相同,第1次的目的在于检验吸声材料的数量是否合适,比如在下房间第一次测试时RT60=0.55s,考虑加穿孔板后吸声量可能还将进一步增加,故去除了一定量的聚酯吸声棉后再进行的穿孔板铺设。第2次的目的是验证该状态下的RT60,为下一步微调做依据。结果比预定值稍长、为0.60s。而第3次是为了检验房间-器材系统最终状态下的RT60,实测为0.46~0.48S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9#
发表于 2012-4-26 19:38:0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guhelim 的帖子
可以在厚实木背后塞大量吸引材料,这样可以削减能量,不易形成驻波
波长和穿透性成正比,低频波长较长,一般的木头基本不靠谱儿,得用高密度材料,比如水泥+砖头


   

使用道具 TOP

10#
发表于 2012-4-26 19:45:19 | 只看该作者
听课学习

使用道具 TOP

11#
发表于 2012-4-26 19:56:34 | 只看该作者
房间频响曲线测试、系统试听和调整
声学处理的特点之一就是即使是职业高手也未必就能一矢中的,装修处理完后的调整过程往往是艰苦、漫长的,在下的这个过程进行了差不多3个月的时间,是按照测试、多题材软件试听、调整这样的循环多次进行的。为客观起见,测试用的器材都使用的是有一定声誉的成品器材。
关于房间声学处理和频响曲线,有许多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那是个可有可无的玩意儿,系统可以靠器材、线材、垫材达到好声。也有人认为,必须一定要调整出平直的房间频响曲线。
管见以为:房间的声学处理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房间在整个大系统中参与声音的谐振,提供不同的反射模式和声音,而音响器材是以发出直达声为主,两者混合后形成了最终的重播声音。房间-系统的频响曲线是和放大器、音箱频响曲线同样重要和意义的东西。曲线好的未必好听,而曲线不好的一定不好听!
这次房间声学处理的运气远远不济,开始时的房间频响曲线如下图:
这个状态的声音也是非常难听的:中频突出、声音尖利刺耳,分析认为可能是630800Hz这个频段的峰值造成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2#
发表于 2012-4-26 20:05:54 | 只看该作者
   针对630800Hz的峰值,设计、制作了9个专门的吸声体,布置在天花板上,改造后,声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曲线如下图。由图可见,630800Hz过分突出的问题得到一定的改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16 21:16, Processed in 0.039493 second(s), 17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