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个艳阳天,又休息在家。终于捉起了慵懒停缀数月的键盘,写下些许文字。要写的是数周之前一个细雨霏霏的秋雨天,在行人稀少的街上徜徉时的心绪随想。 路面由于下雨泛着鱼鳞般的光泽,秋意渐浓,街上的行人渐少,都打着雨伞,有行色匆匆赶路的,也有不疾不徐溜达的,就像我那样看似漫无目的地蛇行。而我,脑际里闪回到几十年之前那儿时记忆中的下雨天。 曾记得儿时小伙伴、大人们穿在脚上最多的都是布鞋,有百货商店柜台上买的买的(但往往穿着不透气,容易生出脚臭),大多数是母亲们或奶奶、外婆一针一线纳的鞋底,然后自裁的布面鞋帮用针线缝上的纯手工制作的布鞋,外形不似鞋厂机制的光鲜,但极具纯朴和自然的面貌,关键是穿在教脚头上,舒适透气而跟脚,脚丫子可以在宽大的鞋肚兜里自由活动,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应该是最幸福的,能有机会穿到这种如今已经很稀罕的手工布鞋。在欧洲,曾经有朋友问起过哪里能买到这种“功夫鞋”,原来在欧洲人眼中,功夫大师就是穿着这种鞋子行云流水般地舞动着那些眼花缭乱的拳术套路的。 那时,很少有同学会穿着一双皮鞋去上学,一直到了读高中,班级上才逐渐见到穿皮鞋上学的,当然,女生要多一些,男生往往是穿球鞋的多一些(那时劳动鞋也曾经一度跻身到“球鞋”的队伍中过)。那时的皮鞋一般都要十几块钱一双,几乎是大人将近半个月的工资了。所以,经济一般的家庭是很少会给子女一上学就买皮鞋的,那时,皮鞋也就成了身份和家境的象征了。 所以,一到下雨天,布鞋的鞋底会透水浸湿,皮鞋嘛,凭它金贵的身份,能在下雨天在雨水中盘吗?所以,下雨天(除非事先没有准备的突如其来的暴雨),人们上路穿的都会是清一色的雨鞋(那时称“套鞋”)。套鞋是橡胶制作的,而且新的套鞋光泽鲜亮,有点象崭新的亮皮的皮鞋或皮靴,象警察叔叔雨天在大街上执勤时就套着齐膝高的雨靴,很是神气。如今,有些靴子爱好者也会穿橡胶制作的高靴,但那往往已经制作得很精细,完全不同于儿时那种雨靴了。儿时的雨鞋(有高帮的和低帮的分别)一般都是纯黑色,男式的鞋头粗大旷达,脚趾头活动余地大;女式的外形上也几乎和男式的无二致,只是尺寸上有些分别。一双“套鞋”也往往价格不菲,但“套鞋”能有效地延长布鞋、皮鞋的穿着寿命,而且本身也耐磨耐用,因为鞋头、鞋跟、鞋底都有加厚的橡胶加固;即便穿着久了或橡胶老化了、开裂了,也能用橡胶的薄片(一般都是轮胎里的内胎在损坏后裁剪而成)来粘补起来,所以经常可以见到一双修不过不知多少次的“套鞋”照样在大街上“呱唧呱唧”地行走着。由此,也催生了一个专门的行当―――“修套鞋”的师傅,那些“修套鞋”师傅走街串巷,和“磨剪刀”师傅、修“阳伞”师傅一样,他们都会象唱山歌一样地把行业工作唱成顺口溜,在小巷子里很是好听呢! 二、三十年前的“套鞋”还清一色地是黑色,但到了80年代以后,渐渐出现了彩色的套鞋,有小姑娘穿的粉红色、豆绿色、天蓝色,有男孩子穿的灰色、镶边的黑色、深蓝色,也出现了带花样的雨鞋,那种有卡通图案的一看就被小孩们喜欢。而这时,布鞋已经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但下雨天,还是雨鞋、雨靴悉数登场,独领风骚。90年代以后,不知哪年哪月,雨鞋、套鞋渐渐离开了我们的日常生活,那些制造“套鞋”的工厂关停并转、销声匿迹了,弄堂和大街上“修套鞋”师傅也不知踪迹了。而这时,人们已经不会在意一双皮鞋或一双运动鞋的价格了,随便哪一个人都会备有三、四双皮鞋,经常穿在脚上的鞋子已经没有布鞋的踪迹,取而代之的是代表着“流行”的“运动鞋”以及后来的休闲鞋、登山鞋。最早进入大众家庭的“运动鞋”是“火炬”牌,后来出现了“倍福来”、“狼”等如今几乎消失了的牌子,那时这都是名牌鞋了,都要几十元一双;至于“耐克”、“阿迪达斯”进入人们眼帘那已经是近20年的事了。 随着皮鞋、“球鞋”、运动鞋、休闲鞋的登堂入室,随着布鞋的消失,套鞋也就失去了它需要扮演的角色。如今,不管是大雨滂沱的路面上还是细雨蒙蒙的小巷,行走的人们已经见不到套鞋的身影了。 岁月过去了数十年,尽管天光和雨丝如旧,但时代变化了,世界变化了。 ………… 雨天随想,雨鞋随想。 摘自《魂牵梦萦行天下》博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