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极品休闲 › 查看主题

1898

查看

4

回复
返回列表

go

把作业搬到了论坛

1#
发表于 2012-12-15 14:08:38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雨中独舞 于 2012-12-15 14:12 编辑


上海外滩隧道照明是真的点亮了吗?

这个星期老师给我们讲了城市照明设计中的“眩光”,并引用了上海外滩隧道照明项目进行分析。因为想要更多的意见,所以就把作业搬到论坛上了,请大家给于城市公共照明方面的建议和意见。(我在学习照明设计的课程)

案例:
7月22日,上海外滩隧道一辆宝马M3在隧道撞墙而后自燃,致三死一伤,宝马成残骸。经调查确认,排除酒驾和毒驾嫌疑,事故原因还在进一步调查。宝马时速达177公里乃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据部分司机反映,“隧道超速很正常”。有网友提出隧道的照明设计是事故发生的潜因。

网友评论如下(原文摘取):

“查了下,早上M3事故的外滩隧道用的嵌入式条形LED灯,那么花哨的设计真是很大的隐患…”

引用最近网上流行的一句话“绳命是入刺地脆弱”……如果说下水道是一座城市的良心,那么隧道又该是谁的良心?

“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式的照明设计,完全违背了照明设计的原理,大城市里到处是眩光”

“这隧道灯光增TM是3D的!还带IMAX功能的!不知不觉就想往墙上开。从来不往那条路开,能饶就饶”
......


我有好几次经过那条隧道,但我没有自己开车经过那条隧道,所以也不知道开车经过时的感觉,毕竟开车与坐车视觉感受是不一样的。

隧道,倒底需要什么样的照明?

上海外滩隧道照明案例分享:

本案例由上海**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上海外滩隧道景观照明

设计单位:上海****灯光设计有限公司

灯具及灯光控制系统集成供应商:上海**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概述

上海外滩隧道北起吴淞路南至中山南二路老太平,在延安东路以北为双层双向6车道,以南则为单层双向4车道。是属于上海外滩综合改造工程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改造后的新外滩,大部分车辆将从地面转入地下,以地下两层隧道(三来三去六车道)加地面四条车道两种方式,来解决外滩交通拥堵问题,并拓展外滩滨江休闲区的活动空间。

外滩隧道由于地处核心地区,隧道上跨下穿地下一系列障碍物,起伏较多。为规避由于这些起伏与弯道引起的交通不适,在隧道的起伏段增加设置隧道景观灯以提高隧道的交通舒适度。

当人们习惯于隧道的黑白灰,走进外滩通道,首先给我们的感觉是清新与时尚,侧壁的蓝色搪瓷钢板自上而下色调逐渐淡化,使人们感觉如徜徉在蓝色的海洋,侧壁上蓝白渐变的LED条形隧道景观灯随机无序的点缀,更为隧道增添了些许浪漫的元素。



为了把必要的视觉信息传递给司机,防止因视觉信息不足而出现交通事故,从而提高驾驶上的安全性和增加舒适感,我们在隧道的起伏段与弯道段侧壁设置了长条形LED景观照明,安装高度在0.5M至3M之间,随机无序的点缀放置,以段连线,通过中央程控系统进行联动控制,在进行装饰性照明的同时又给司机以引导性照明的作用。

司机的看视条件与一般人不同,几乎完全是在动态条件下进行的,比静态条件的观察困难得多。影响司机视看条件除了路面的平均亮度以外,对隧道来说还有作为背景的墙面亮度及物体与背景的亮度对比,对比越大,越能引起司机的视觉注意。因此,对侧壁LED景观灯具适当的增加动态显示内容,通过每小时8套动态程序的无缝衔接,给司机舒适、优雅的引导性照明。在进行动态变化时,要求光色变化柔和缓慢,以蓝白为主,逐渐过渡,规避跳变、突变、快变等剧烈行变化方式给司机带来的不舒适感。

灯具结构设计

上海**照明科技有限公司积极配合设计单位,开发了这款隧道嵌入式LED线条灯,灯体采用铝合金型材和磨砂钢化玻璃相结合的形式,灯具宽度为80mm,高度77mm,长度为1780mm/套,内置单色SMD贴片LED光源,蓝、白双色均布,单色光源排线密度均为108颗/米,峰值功率为31W/套。



@虽然说车祸的原因或许有多个:超速、误判、误操作等等,但是有一点,隧道内照明该如何设计给所有的照明设计师敲了个警钟。隧道照明国家规范相当明确,是有章可循的。交通照明首先要确保安全。美观决不能以牺牲安全度为代价。尊重科学,是我们这个社会必须要做到的基本点。功能照明还是以功能为主的,以人为本,路灯和隧道灯的设计应充分考虑驾驶员的视觉安全,光的塑造是以安全为前提的,在隧道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出现干扰光线,很容易造成错觉。真正的道路照明不需要让灯抢眼,也不强调光线,需要的是合理的通行光线,而不是光彩眩目的背景,过分的点缀将会产生极其严重的光污染。

上海外滩隧道由于嵌入式灯光早有考虑使用了面板遮挡灯珠的巨大眩光,光线还属于柔和,但是这样的一段一段的灯光有时候看起来是感觉道路就在墙上,难免产生幻觉,部分采用可以,但是大面积使用,或许带来的弊要大于利。城市照明设计还是要先考虑安全性和功能性,其次才是景观......如果前两者都达不到,景观照明有何作用!国内的某些道路、桥梁和隧道的照明设计,太重视装饰而忽视了最重要的功能,造成安全隐患。美不美其实是个面子问题,而安全却是要命的里子。所以设计一定要基于生活。

PS:很多工程,很多时候不是设计师的错,这里面有太多甲方的思想干扰,为了拿下这个项目就只好顺从甲方的意愿!但是个人觉得做任何事都该有个基本的原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12-12-15 14:41:51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墙体反射太眩目,很容易视觉疲劳。有些事无需科学,凭常识就能做出判断。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12-12-15 18:11:54 | 只看该作者
又是面子工程!拍脑袋工程!夺命工程!可能还是腐败工程啊!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12-12-15 21:30:53 | 只看该作者
又是面子工程!拍脑袋工程!夺命工程!可能还是腐败工程啊!
rover 发表于 2012-12-15 18:11
rover兄,可不可以给点关于公共照明方面的建议,案例工程就别喷了。

使用道具 TOP

5#
发表于 2012-12-15 22:39:09 | 只看该作者
上海外滩隧道照明是真的点亮了吗?

这个星期老师给我们讲了城市照明设计中的“眩光”,并引用了上海外 ...
雨中独舞 发表于 2012-12-15 14:08

看图怪不得了,道路照明必须高压钠灯,黄光,图中的lled虽然悭电,但会产生波浪的眩目效应,令到头好晕

点评

谢谢,学习了。  发表于 2012-12-16 16:55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16 12:18, Processed in 0.091006 second(s), 18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