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2122

查看

13

回复
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go

交响乐创作和演绎的室内乐化是当今乐坛的趋势吗?

1#
发表于 2012-9-22 14:11:00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我得请教一下各位老烧,交响乐(管弦乐)创作和演绎的室内乐化是当今乐坛的趋势吗?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12-9-22 15:15:44 | 只看该作者
甲米兄指的创作是当代无疑,演绎也是这意思吗?先确定一下问题的指向才好讨论。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12-9-22 15:23:52 | 只看该作者
是的,如果说该交响乐团演奏某曲如室内乐般精致似乎是莫大的成就了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12-9-22 15:30:30 | 只看该作者
是的,如果说该交响乐团演奏某曲如室内乐般精致似乎是莫大的成就了
甲米 发表于 2012-9-22 15:23

兄似乎还没明白我的疑问:演绎的室内乐化你指的是演绎当代交响曲作品?还是任何时代的作品?如果是当代作品,那这可以从当代音乐的某些心理特征去看问题;如果是泛指,那是另一回事了。


使用道具 TOP

5#
发表于 2012-9-22 15:31:25 | 只看该作者
从创作来说作曲家要考虑演出的成本,浪漫主义时期的浮华被抛弃。从演奏来说,有趋势将一些大编制作品处理成室内乐化

使用道具 TOP

6#
发表于 2012-9-22 15:32:02 | 只看该作者
当然不仅是当代

使用道具 TOP

7#
发表于 2012-9-22 15:33:39 | 只看该作者
还有,如果是当代作品,那创作跟演绎是逻辑相通,一脉相承的,作品本身要求如此的室内乐化织体的介入;如果是泛指,那是当代技术规范性、精确性、精致化的审美取向所致。

使用道具 TOP

8#
发表于 2012-9-22 15:33:51 | 只看该作者
这要对当代音乐比较熟识,而且现场听得比较多才会有体会。
当代音乐的音乐会不多,甲米兄出了个难题。

使用道具 TOP

9#
发表于 2012-9-22 15:38:08 | 只看该作者
当然不仅是当代
甲米 发表于 2012-9-22 15:32

哈哈,我觉得如果指的是当代,这问题本身就很有趣;如果是泛指,那也同样有趣!待我梳理梳理脑子(最近很晕乎),咱不妨就将其分拆为两个议题一并聊聊,看从哪头开始说起?俺隐隐觉得俩议题最终可以合并为一个议题,殊途同归


使用道具 TOP

10#
发表于 2012-9-22 15:39:45 | 只看该作者
以前卡拉扬等将莫扎特的作品的编制扩大,现在则更多将我们习以为常的贝多芬作品以编制减小

使用道具 TOP

11#
发表于 2012-9-22 15:40:5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狗儿念经 的帖子


    好 !等院士开讲。

点评

别介!一起来,讨论是相互启发而已。  发表于 2012-9-22 15:50

使用道具 TOP

12#
发表于 2012-10-31 15:00:06 | 只看该作者


你肯定猜不到哪个英国指挥录的唱片最多——而且不是多一点点,是比现今最忙的指挥还要多三倍。不是比彻姆、鲍尔特、巴比罗利,也不是索尔蒂、科林·戴维斯、西蒙·拉特尔。该项纪录的保持者是一位谦逊老者,他每次提到自己是指挥时都禁不住低垂睫毛,好像在说:“我只是个林肯郡的普通小伙,不知撞了什么大运走到今天。”
内维尔·马里纳爵士(Sir Neville Marriner)年近九旬,已经录制了600多张唱片,涵盖2000部作品,这份伟大的遗产除了卡拉扬之外无人能望其项背(但卡拉扬的900多张唱片有很多重复)。当卡拉扬成为全球媒体播放机,在每个国际大都市都留下足迹之时,马里纳只是伦敦交响乐团第二小提琴声部的乐手,经常难为指挥大师们。他很合群,但绝不安分。“我以前很糟糕,从来不参加委员会,他们老是批评我。”他也清楚自己的坏毛病。
内维尔的经历可以追溯到朦胧的管弦乐团传奇时代,他曾在逍遥音乐节创始人亨利·伍德(Henry Wood,1944年去世)棒下演奏。“我当时是皇家音乐学院的学生,伦敦交响的一半乐手都在打仗。你想象不到当时的音乐有多糟糕。我们一天演两次《弥赛亚》,早上在阿尔伯特音乐厅,下午在奇尔本或其他地方。”
后来他被征召入伍,在诺曼底登陆之前参加摩托艇部队突袭法国,结果肾脏受伤。他在医院里的病友中有一位数学家瑟斯顿·达特(Thurston Dart),非常渴望成为音乐学家。达特成了战后早期音乐复兴的拥护者,唤醒了音乐家们对巴赫之前世界的兴趣,也玩了断代演奏的把戏。马里纳和一个战斗机飞行员彼得·吉布斯(Peter Gibbs)成立了一支弦乐三重奏,让达特演奏羽管键琴。他们的第二次音乐会后,澳大利亚唱片品牌L’oiseau Lyre的一位女继承人路易丝·戴尔(Louise Dyer)邀请他们录制唱片。马里纳咯咯笑着说:“我和彼得会坐上他的虎蛾战斗机,一次我们还用面粉袋轰炸了伦敦交响乐团。”50年代是伦敦乐团的混乱期,伦敦交响的指挥约瑟夫·克里普斯(Joseph Krips)因为殴打乐团经理而被炒鱿鱼,而卡拉扬从伦敦爱乐出走,因为吉布斯挺身而出痛斥他的傲慢。
马里纳这时厌倦了弦乐单调的声音,急于实践达特的理论,于是纠集了一群自由职业乐手朋友,成立了圣马丁室内乐团。他们录制的莫扎特、海顿和维瓦尔第唱片音色柔美,大受好评。远至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邀请如雪片般飞来。圣马丁室内乐团成了劳斯莱斯和罗兰爱思之后最驰名的英国品牌。
马里纳在Philips和Decca录制了从前古典一直到古典时期的作品,确立了一种清新而有主见的学者风格,并能让大众接受。这令下一代的纯粹主义者大为愤怒,因为他们为保证原汁原味坚持使用早期乐器和原始调性。马里纳的键盘手克里斯托弗·霍格伍德(Christopher Hogwood)出走后创建了一支对手乐团—古乐学会乐团。马里纳没有陷入派系斗争,他转向了浪漫主义和早期现代派音乐,并将乐团从45人扩展到70人。在此期间他放下小提琴,拿起了指挥棒。
交响乐团都渴望得到他的指点。明尼阿波利斯和斯图加特任命他为音乐总监,维也纳爱乐告诉他乐手们都忘记如何演奏莫扎特交响曲了:您能来教他们吗?据马里纳那曾经在Vogue杂志当过助理的直率的太太莫莉说,圣马丁室内乐团的经营没有津贴补助。她和内维尔像对待家人一样对待乐手。当奥地利人因为乐团里一个捷克难民小提琴手的证件问题而把他赶下火车,马里纳拒绝指挥,直到小提琴手回到乐团。
尽管矫健如运动员,马里纳已很少指挥乐团,他请来更有吸引力的人物,比如钢琴家佩拉西亚和小提琴家约书亚·贝尔。马里纳有时在冬天指挥,因为在他德文郡的花园里没有太多园艺可为。
他被封爵,拿过女王颁布的文化输出奖,但他真正的成就尚未被充分认识。这比录过一满墙唱片和电影《莫扎特传》的原声大碟重要多了,尽管这些为古典乐吸引了无数新听众。他指挥的莫扎特作品对后世诠释者具有参考价值,而且他从不害怕冒险,曾竭力捍卫阿尔弗莱德·施尼特凯为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所作的骇人听闻的后现代华彩段落。
唱片遗产会永久流传,但正是活生生的室内乐团改变了音乐生态,复兴室内乐团使之成为大乐团的可行性替代,并迫使各处的乐团改善弦乐的音色。马里纳不是伦敦唯一的兴奋剂,昆丁·巴拉迪(Quintin Ballardie)创建了英国室内乐团,哈利·布莱什(Harry Blech)创建了伦敦莫扎特室内乐团。圣马丁室内乐团依然是品牌带头人,质量管理的裁判。马里纳本人不会下这些断语,因为他与自大绝缘。如果问他这辈子最激动的时刻,他可能会说是女儿的婚礼,或是在托斯卡尼尼棒下演奏。马里纳是音乐丛林中的罕见标本,一位没有敌人的大师。他继承了一种传统,对之进行了改善和创新,并将之以永恒的形式保存了下来。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9 04:04, Processed in 0.045810 second(s), 19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