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363

查看

8

回复
返回列表

go

俄罗斯的烈火战车

1#
发表于 2013-9-8 10:06:24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13-9-8 10:08:51 | 只看该作者
大家觉得穆大叔的指挥艺术怎样?大家有什么他的优秀唱片推荐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13-9-8 10:47:22 | 只看该作者
首先想到这个

点评

指挥家也受不鸟啦  发表于 2013-9-8 20:15
哈哈哈哈。。。。。。。  发表于 2013-9-8 12:59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13-9-10 10:32:42 | 只看该作者
首先想到这个
blueelf 发表于 2013-9-8 10:47

哈哈。兄台恶搞啊。


使用道具 TOP

5#
发表于 2013-9-10 10:38:38 | 只看该作者
对穆拉文斯基,我也是只知道他擅长指挥柴可夫斯基和肖斯塔科维奇,以前对他的传奇并不太了解,下面转载一些网上资料吧,仅供参考:

穆拉文斯基(1903—1988)

穆拉文斯基的音乐指挥生涯始于马林斯基歌剧院,马琳斯基歌剧院后来被重新命名为国家歌剧舞剧学院大剧院。一九三一年夏天音乐学院毕业后,他首次亮相就与列宁格勒爱乐交响乐团合作。一九三四年之后,他常到乐团担任客座指挥。一九三七和一九三八年音乐季的开幕式上他被委以指挥的重任;该音乐季的晚些时候,时值斯大林肃反运动的高峰,他首演了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五交响曲。此次音乐会意义非同凡响,对观众来说,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五交响曲是在描述他们的生活,他们的经历和他们内心的恐惧。由于当时肖斯塔科维奇受到报纸头版的指责,演出他的曲目似乎是在要求穆拉文斯基为其平反并使其得以新生,成功与否,就看穆拉文斯基如何指挥了。演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观众群情激昂。曲目进行到广板的时候,男人和女人们都放声哭了。曲近结束,观众们再也坐不住,他们站起来,跟随着穆拉文斯基的指挥棒在头顶挥动的节拍,用暴风骤雨般的掌声和乐队一起完成了曲目最后的音符。

我们应该感谢他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的巡回演出和录音,直到那时,穆拉文斯基才被西方所了解(虽然他只有一次造访过英国和美国)。他对乐团巡回演出时的要求十分简单:“在外演出应该比在家好。”他的许多录音大都是巡回演出的实况录音;在布达佩斯演出了巴托克,在柏林演出了勃拉姆斯和贝多芬,在维也纳演出了莫扎特和布鲁克纳。然而,一九五六年出访时演奏的柴可夫斯基交响曲是他被公认最好的诠释。 彼得 赫沃兹(PETER HEYWORTH)在观察家报上如是说:“他的解读带有超常的力量和激情… 一种在西方的诠释里找不到的令人叹服的宏大。”维也纳日报报道说:“列宁格勒爱乐乐团是最高级别的乐团… 耶夫捷尼 穆拉文斯基是这个乐团的伟大的指挥和导师。”正是在这种气氛下,德意志留声机(DEUTSCHE GRAMOPHON)唱片公司为穆拉文斯基录制了柴可夫斯基的交响曲。穆拉文斯基是无法比拟的,其他的录音相比之下显得缺少悲凉感,力量感,情绪的把握尺度和令人折服的才能。

使用道具 TOP

6#
发表于 2013-9-10 10:47:14 | 只看该作者
穆拉文斯基指挥的老柴(图片来自网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7#
发表于 2013-9-10 10:55:34 | 只看该作者
穆拉文斯基的最高成就在于对柴科夫斯基和肖斯塔科维奇这两位作曲家的探刻理解与精美诠释,而他在60年代,穆拉文斯基指挥列宁格勒交响乐团在伦敦和维也纳录制的 柴可夫斯基第4、5、6交响曲(DG双张,cd编号419 745-2 )旁人几乎无法超越(个人认为穆氏这个版本对柴可夫斯基最后三首交响乐的诠释可以说是完美的,在这张录音里体现了彼得堡爱乐热情奔放的演奏风格,乐队的音色理念和德奥系乐团完全不同,给人一种完全不同于一般的音响效果,令人拍案叫绝;在这张唱片里,我们可以听到最柔美的弱和最富有力量的强),这套唱片是古典音乐录音历史上的经典之作,至今仍是后世之楷模。

综观其一生,穆拉文斯基最大的功绩就是造就了一支世界一流的乐团:前列宁格勒爱乐乐团(现圣彼得堡爱乐乐团)。

穆拉文斯基的指挥风格与弗里兹·莱纳(FRITZ REINER)或乔治·塞尔(GEORGE SZELL)有些近似,不矫柔造作,注重细节并且指挥的动作很小。因为力度表现的灵活性和声音的平衡,他的指挥与众不同。有时候很直接并且严厉,说服力极强。

穆拉文斯基热爱大自然和上帝,生活俭朴,喜欢把自己的私人时间用在山乡田野之间。他的这种特性在他的高贵的音乐中处处可见;此外,众多的指挥名家,如阿巴多,塞尔吉乌·切利比达奇,马克维奇,马泽尔 ,穆蒂,朱里尼都承认他们向穆拉文斯基学习了很多。他是他那个时代的传奇也是整个时代的传奇。

使用道具 TOP

8#
发表于 2013-9-11 08:46: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9#
发表于 2013-9-11 08:54:27 | 只看该作者
柴可夫斯基第4—6交响曲(DG唱片公司)赏析(转贴)

1960年9-11月间,出访西欧的穆拉文斯基在伦敦的温布里镇为DG公司录制了老柴的后三部交响曲,唱片史的老柴一章却因此翻开了辉煌一页。
这套双CD唱片收录俄罗斯指挥大师穆拉文斯基指挥列宁格勒爱乐乐团演奏的柴可夫斯基第4、5、6交响曲——这个版本本公认是正宗原汁原味的俄罗斯演绎,令无数人趋之若骛。
CD时代,三首作品做成两张套正价片成为DG的镇山之宝,它的封面绿色一片,淡淡的穆氏侧面肖像浮雕般泛出庄严和沉静。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套唱片创下了穆氏录音的音效之最,甚至连他80年代在ERATO的那些唱片都无法匹敌,而且,60年代的列宁格勒爱乐无疑正处于颠峰期。冷战武器恰恰依赖于对手的技术获得完美再现,其中寓意颇为深远。
如果把这套唱片一口气听下来,你也许会同意,它毋宁说是一部宏大的连成一体的巨型交响曲,激烈、严酷的凌驾于乐队之上的铜管呈现,乐队的外形不是上扬而是水平的铺展,音调的宽阔柔厚几近人声,速度、强弱、节奏的变化惊人的自如而迅猛。
那种风格高度统一的演奏,很自然地使人想到,老柴以呈现内心世界矛盾为要旨的后三部交响曲,乃是一个同质不同形的心灵投影的三重叠加,第四里狂暴的命运击打顺利地被转移,第五里的命运消解相对阴郁无望,自我排解的味道浓了,第六则是夸张到极点的第三次书写,惊天动地的挣扎成了这次书写的主导印记,整个三部曲构成一个神经质的理想主义者的幻灭之路,但其惊人的雄强和紧迫,让幻灭如此靠近崇高,让沉痛如此靠近绚烂,又让告别如此靠近再生,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
有趣的是,当我不再沉迷于第四的末乐章癫狂的推进,不再为第六首乐章后半段的呼天抢地而震颤的现在,我无法忘怀的反而是这套录音的柔软部分,比如第四次乐章的双簧管吟唱,第五次乐章的圆号书怀,而第五的圆舞曲乐章弦乐起奏和第六首乐章第二主题亮相的片刻弱奏,那种声音宛若消散渗透于空气中缓缓飘进心田,决非常见的静静传递,这时的穆拉文斯基,才是真正难以企及的。DG的录音师卡尔-亨茨·施耐德捕捉了穆氏军团最细微的温情表达,此后,这样高质量的技术支持再没有在穆氏身边重现。
1955年穆拉文斯基出访维也纳,在DG也录有一套老柴后三,其中的柴四出自助理桑德林之手,比之于绿色柴四,桑德林的演绎温和而留有余地,而穆氏60版的柴四强调的则是音乐的锋芒和张力,音乐形象更接近一个笑傲万里冰封的冬之神;穆氏55年的柴五、六,与60版比较结构上没有特别显著的区别,音效不及之故,音乐呈现的完满程度略打折扣。
这个1995年发行的大禾花套装至少表明,穆氏对一部作品一旦形成自己看法,那么他的诠释就基本上被固定了下来,他追求的乃是同一方向的一种精益求精。  
总而言之,这个录音是柴可夫斯基交响曲的一种典范,相信再过百年也不会改变。
时至今日,历史上只有五张唱片曾经同时登上日本究极100、日本名曲300、企鹅三星带花与留声机百大这四份权威榜单,这张就是其中之一;同时这套唱片还曾获得1988年爱迪生唱片大奖、1990年Penguin Rosette Award。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11-16 07:49, Processed in 0.027013 second(s), 20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