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邀星 于 2015-12-23 10:43 编辑
声音的主观和相对性令人难以忽视,今年1月份在柏林爱乐大厅听了3场BYCHKOV和BPO的肖11,前两场都是在池座1,2排的位置,第三天移师池座8排中间的位置, 虽然少了些质感和细节,但是更加完整的声部轮廓和更平衡的乐队音响构成 ,加上感官刺激的相对弱化,令人更易忘记声音转而代入音乐。如此隔天对比留下的强烈印象让我9月再去柏林爱乐大厅时,选择了池座8排前后的区域。。。结果问题来了。。。几场下来,略淡的质感 偏少的细节和弱化的能量,另耳朵大有没吃饱的感觉...为什么会这样的,原因可能还是去前在琉森的KKL十几天听惯了后对比导致,这次11月再到柏林爱乐大厅,索性再次选择了前排的位置
但却依然找不回去年5月时初听的惊艳了,
估计那还是因为对比吧,本人平时漂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是常去的厅,国家大的声效饱受诟病,很多人人云亦云地乱喷,其实每个厅都有其个性,国大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对比了很多厅后慢慢觉得国大音乐厅池座前排有其特色,相对于国外大多数的音乐厅,国大的乐台是高度相对是最低的,相似的KKL,乐台高度高得多得多,前排是相对悲剧的,国大的低乐台设计为前排提供了一定的可听性,近距离带来的强烈质感、入微的细节和极高的透明度所提供的感官刺激,令我愿意放弃更平衡,混响充分,声音更饱满的区域。不过国大糟糕的混响不仅使得厅的音色昏暗,在池座8-11排位置过度膨胀低音亦会令人不悦。
而柏林爱乐大厅的乐台不仅高,而且和前排的距离要比国大远出一米有余,加上乐队背后的早期反射声稍显欠缺,导致前排的质感 能量和感官刺激程度略弱于国大。
为啥去年5月在柏林爱乐初听会如此惊艳呢,感觉应该是之前的一天被慕尼黑GASTIG糟糕的声效被听晕了
今年11月这次是西蒙拉特指挥柏林爱乐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拉特爵士挥出如此轻浮的贝九也是大大影响心情,大老远飞过去,只有失望
当然总体柏林爱乐大厅的音效在我心中依然算得上优秀,柏林人还是非常幸福的,慕尼黑就比较悲剧了,著名的嘉斯泰格音乐厅内部很是唬人,本人听过几次,那是声效不是一般的差,也引来众多大师吐槽连连,西蒙拉特说其垃圾,伯恩斯坦说烧掉他吧,最近与BRSO在嘉斯泰格音乐厅合作的钢琴家齐默尔曼也提出:站在今天的角度看,20年前对音效的一些认识是混沌和错误的。杨松斯更是最坚定的Gastig厌恶者,不仅捐了很多钱,而且一直在为建设新音乐厅奔走呼吁。
柏林爱乐听完,随后便转往荷兰3个小城里的3座音乐厅,位于格罗宁根的小厅第一天排练时,乐队位于池座观众席,观众席椅子撤走, 声音觉得又干又燥,下午移到更小的排练厅,大概是我听过最刺激的声效了,那么小的厅塞进一个交响乐团,铜管已经变成武器了。
正式演出时回到舞台,总体声效非常不错,这种中小规模的音乐厅我还是比较喜欢,即使在中后排依然有可闻的质感细节,兼足够支撑乐队的低音能量。
另几座音乐厅 规模大小声音类似 不再复述。
荷兰著名的皇厅 大家传得神乎其神,本人听过一次,无奈位置太差 无法听出个所以然来,第二天索性放弃不听了,真的那么神?估计还是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神秘感使其神话,上个月和荷兰皇家管弦乐团中提琴首席聊天时,首席强力自黑自家的音乐厅,觉得确实温暖饱满,但是细节解析太差了,大家相互听不见,举了一大堆例子自黑。。。。我差点没当场笑死。。。。首席最爱三得利音乐厅的音效,此厅为国际大热声学设计师日本人丰田泰久的设计,恰巧杨松斯也是丰田泰久的超级粉丝 ,甚至专门写文大赞丰田泰久的声学设计理念
当然本人自认为听觉记忆不靠谱,太易受其它因素影响,在此描述的也是一个月前的听感了,所以以上文字都是瞎扯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
还请各位谅解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