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2570

查看

16

回复
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go

圣马太殉难

1#
发表于 2016-3-28 09:26:49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复活节在看柏林爱乐,西蒙拉特指挥的圣马太殉难。很感动。巴赫仅以这部作品就足以鼎立音乐历史。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16-3-28 10:58:55 | 只看该作者
Jwang 发表于 2016-3-28 09:26
复活节在看柏林爱乐,西蒙拉特指挥的圣马太殉难。很感动。巴赫仅以这部作品就足以鼎立音乐历史。

看的柏林爱乐现场吗?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16-3-28 12:50:20 | 只看该作者
唱片首选赫尔维格和卡尔里希特,
赫尔维格有一套模拟录音和一套数码录音。因此,黑胶也首选赫尔维格。赫尔维格的版本,人声合唱非常优美,HM的黑胶音质好。
历史录音首选富特文格勒。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16-3-28 13:01: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5#
发表于 2016-3-28 20:44:17 | 只看该作者
说到历史录音,又是巴赫的籍地莱比锡托马斯教堂录音,那必定不能忘了拉敏(Gunther Ramin1941年的战时录音。
君特·拉敏(Gunther Ramin),德国指挥家,管风琴家,生于卡尔斯鲁厄,12岁时成为Gustav Schreck(巴赫后第10任托马斯教堂乐正)的学生,学习作曲,他的管风琴老师Karl Straube(巴赫后第11任托马斯教堂乐正)对他大为赞赏,安排年仅15岁的拉敏离开学校,到自己身边担任助手,同时也让他在自己旅行时负责教堂乐队和巴赫协会的排练,1916年一战时拉敏被征召入伍,所幸战争很快结束,最终拉敏以优异的成绩从音乐学院毕业。1918,20岁的拉敏被Straube选为托马斯教堂的管风琴师,直到二战全面爆发前,他在这个职位上工作了22年。同时他还外出举行管风琴独奏会,足迹踏遍欧洲和苏联,甚至也到达了北美。
拉敏比较正式的指挥经历始于1923,那时他担任了莱比锡教师合唱协会的指挥,这也是他第一次有机会在音乐会上指挥大型乐队演出,这无疑大大激发了拉敏对指挥的热情。1933-1938,拉敏先后指挥格万特豪斯合唱团演出了巴赫的两部受难曲和《B小调弥撒》,威尔第的《安魂曲》等,这些声乐作品为他赢得了极高的声誉,1935年起拉敏开始担任柏林爱乐合唱团的指挥,获得了不少与柏林爱乐乐团合作的机会。
19401,拉敏被莱比锡议会选为新的托马斯教堂乐正(巴赫后第12),以接替77岁高龄的Straube.Straube。拉敏参照巴赫当年的传统,按照一年中的节日顺序安排挑选对应的康塔塔并加之以精心排练。由于当时条件所限,拉敏几乎没有机会同时指挥乐队和合唱团,于是每周日在托马斯教堂的演出,是拉敏在录音前的唯一一次正式排练机会。尽管如此,他所留下的录音还是具有自然而丰富的感染力。作曲家Weismann1956年写道:"拉敏天生拥有永远保持活力的特质,那种激烈,不受束缚,以及那种即兴发挥的激情"。拉敏的这种性格体现在他的管风琴大键琴演奏以及指挥上,所以他对巴赫的阐释能超越了时代至今仍然作为典范而存在,同样这种性格也决定了了二战中拉明敢于公开拒绝纳粹的指令。
二战后,具有世界声誉的拉敏接到了许多具有份量的邀请,但他却在为重建托马斯教堂合唱团而奔走努力。在10年间,拉敏不仅恢复了合唱团战前的声誉,更使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Peter Schreier在回忆1950年的那场《B小调弥撒》时,形容他在拉敏身上看到了光环。1956,正当拉敏的指挥生涯达到巅峰时,突发脑溢血,几天后一代宗师即逝世,时年仅58岁。
君特·拉敏作为巴赫在莱比锡圣托马斯教堂的第十二任继任者,他对于巴赫作品的诠释、推广与教学上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独特的音乐品味与风格成为二十世纪中期的典范。他执掌莱比锡圣托马斯教堂始于动荡的二战初期1940年,在战后物质条件极其艰苦后环境逐步好转的1956年却突然去世了,并没有能够留下很多的录音。他的一系列重要录音散落于不同的唱片公司的历史录音之中,很难一次性找齐。
根据Bach-cantatas网站的统计,拉敏一共有三次《马太受难乐》的录音,1941年、1952年和50年代中期共三次。41年和50年代中期的录音是指挥莱比锡圣托马斯教堂合唱团与莱比锡布商大厦交响乐团的正统配置,但可惜均为残本。41年是因为受录音技术的限制,很多段落都被删简了(有传闻是删减了和犹太民族有关的段落,但实际上仍然是因为技术原因,包括合唱:“他是以色列的王”等等段落都有所保留,在乐团和合唱团清洗犹太人应该是那个时候的历史了)。50年代中期他希望录制成全本,但突然的去世给世界留下了太大的遗憾。唯一完整的1952317日他指挥德国青年学会童声合唱团、黑森广播合唱团与黑森广播交响乐团的录音,为法兰克福广播公司所录制并收藏,直到2005年才由ARCHIPEL第一次发行CD(之前并没有通过LP或者任何介质发行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连福特1954年复活节那个录音都是残本(删减了其中16段)。  发表于 2016-3-28 22:15

使用道具 TOP

6#
发表于 2016-3-28 21:40:35 | 只看该作者
感谢m兄上面的资料。我一直以为archipel出的也是41年的录音呢。

历史录音里面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Bruno Kittel指挥的1942年录音。当然还有门盖尔伯格。

使用道具 TOP

7#
发表于 2016-3-28 22:09:00 | 只看该作者
更喜欢赫尔维格的模拟版

使用道具 TOP

8#
发表于 2016-3-28 23:26:32 | 只看该作者
仿古录音里最正宗的是Gustav Leonhart 1989年在DHM的数字录音,La Petite Bande 的正主儿Kuijken心甘情愿的地退居副手指挥。这个录音基本没有新本真主义各种愈演愈烈的世俗化戏剧倾向,听上去象一部真正的宗教圣乐。献给信仰的谦卑艺术,而不是刺激某些人类庸俗情感的夸张渲染。并非说加德纳、赫尔维格这些晚辈们演绎的不够精彩,而是说他们那种风格与宗教音乐的正朔已相去甚远。

从这方面而言,现代管弦版本中没想到居然是Solti比大多数人做得更地道。甚至比大多数所谓当代仿古演奏更遵循传统宗教音乐原则。而且演录俱佳。

使用道具 TOP

9#
发表于 2016-3-28 23:26:32 | 只看该作者
仿古录音里最正宗的是Gustav Leonhart 1989年在DHM的数字录音,La Petite Bande 的正主儿Kuijken心甘情愿的地退居副手指挥。这个录音基本没有新本真主义各种愈演愈烈的世俗化戏剧倾向,听上去象一部真正的宗教圣乐。献给信仰的谦卑艺术,而不是刺激某些人类庸俗情感的夸张渲染。并非说加德纳、赫尔维格这些晚辈们演绎的不够精彩,而是说他们那种风格与宗教音乐的正朔已相去甚远。

从这方面而言,现代管弦版本中没想到居然是Solti比大多数人做得更地道。甚至比大多数所谓当代仿古演奏更遵循传统宗教音乐原则。而且演录俱佳。

点评

索尔蒂有《马太》的录音?闻所未闻啊!  发表于 2016-3-28 23:44

使用道具 TOP

10#
发表于 2016-3-29 11:14:15 | 只看该作者
对艺术的诠释,成功的一般有两大类,一类是完全遵循作品原意的,在音乐上,就是看不到指挥家的,只看到作曲家的。
另一大类,就是只看到演绎者的。可以说表现了指挥家较多的个人理解,有些甚至是凌驾作品之上的。这一类音乐作品,带有现代艺术的特点,往往也能自圆其说的。

使用道具 TOP

11#
发表于 2016-3-29 11:21: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wang 于 2016-3-29 11:27 编辑

我是通过网上看的。他们的演出也是去年的。

到目前为止,听了Richter,富老和Klemperer的。Klemperer 的演唱歌剧演员阵容强大。富老的感到太慢了。Richter的纯正可信。

今天又在Apple Music上听了下Solti的,感到其乐队过于大了点,少了点贴心的一种对话的感觉。我认为这圣马太受难曲是一种对话,上帝和人类的一种对话。两个合唱队,两支乐队,独唱对独奏,合唱对合奏,等。

还有卡拉扬52年和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演出,其中有Kathleen Ferrier,我个人最喜欢她的演唱。

谢谢M兄和Jogo的推荐,几时也去找来听一下。

使用道具 TOP

12#
发表于 2016-3-29 11:34:34 | 只看该作者
点评
metamophore
索尔蒂有《马太》的录音?闻所未闻啊!  发表于 昨天 23:44

不是吧,大哥您?
DECCA/LONDON 421 177-2,CSO及合唱团,1987年3月录于管弦大厅。独唱者卡纳娃、安妮.苏菲.冯.奥特尔、安东尼.拉尔费.强生、汤姆.克劳斯。这套录音另有“咏叹与众赞歌”的精选单行本DECCA/LONDON 425 691-2。

此外,索尔第搞的“B小调弥撒”也同样很地道,这大爷对传统宗教的虔诚与研究真挺厉害的。所以也难怪他的马八为毛那么格外出彩儿,总是事出有因的。同理,Robert Shaw亚特兰大的马八也一定错不鸟。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5-1-23 11:48, Processed in 0.034900 second(s), 20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