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器材讨论 › 查看主题

2379

查看

10

回复
返回列表

go

单元参数清单

1#
发表于 2011-9-18 20:14:40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SEAS、Scan、AT中音和部分高音的参数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11-9-19 21:25:11 | 只看该作者
看了,单元还是没完全交代清楚,如AT单元尾号(1306或0617)等导磁板高度、线圈长度、电参数及Q值都是不同的。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11-9-19 23:12:02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清单,是陆续看一些喇叭后登记的结果,方便比较看看多款中音、中低音的参数差异。要具体还是看各自的PDF吧。
AT喇叭的参数全出自它家网站,少哪也是它的事情。那就是一个高级作坊,指标提供一直low-end,2khz标识1khz的错误多年不变,轴向测试欠奉。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11-9-19 23:24:21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表格中AT参数是没参考价值,最初想比较的是加速系数、mms、冲程的差别。
同样尺寸的单元,mms或差异很大,即使加速系数接近,声音也各异其趣。我一直不看好低加速系数的单元在中频段高端的表现,比如传统6.5寸PP盆中低音,播放1.5K~4K不会有出彩的效果。谐波失真的参数,各厂家更视而不见。

使用道具 TOP

5#
发表于 2011-9-20 00:09:04 | 只看该作者
pp盆有pp盆的特点,它属于软盆,中高频相应确实没有硬盆好,但硬盆高出中频6、7个DB的盆裂震荡是最不好解决的,给分频器设计带来麻烦,有的甚至要单独设计陷波器才能压低这个盆裂频率带,在这种情况下,我宁愿使用软盆,它能吸收大部分盆裂震荡,简化分频设计。

使用道具 TOP

6#
发表于 2011-9-20 02:20: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hgl1989 于 2011-9-20 02:22 编辑
这个表格中AT参数是没参考价值,最初想比较的是加速系数、mms、冲程的差别。
同样尺寸的单元,mms或差异很 ...
AudioTechnology 发表于 2011-9-19 23:24

AT网站参数虽不齐全,订制产品为多,但怎会没有参考价值呢?留意到你用AudioTechnology的ID来分析AT,而且评价不高,甚至怀疑参数注水,尊重你的专注分析,精神是很可嘉的,以前听你与167对话时记得你公开过你曾是老资格的电声厂员工,理论和经验都很丰富,小弟我不才,但我不知道你有否使用过或测试过AT喇叭,如果光靠一些有限资料和分析评价AT和参数的优劣,可能有失公允的,因为不只是它的定价,它的单元使用者和应用产品,评价都比较高,我想这部份人也不是缺乏主见的一族,相信你不是业内人士,有意识地赞美一些其实很一般的品牌.....

使用道具 TOP

7#
发表于 2011-9-20 02:53:55 | 只看该作者
爬起来看下载,看到这样的回复,还真......你想得过了。
我说的表格里AT参数没有参考价值,是指我没有很好地录入,也没有仔细看,需要的话还是看厂家给的PDF。没有贬低AT喇叭意思,这么贵的喇叭去贬低它那不是找事吗......虽然是不觉得任何产品值得膜拜。好像20年前是在电声厂里呆过,多久前的事情,我都快忘了你居然知道,谢了。

使用道具 TOP

8#
发表于 2011-9-20 02:58:45 | 只看该作者
pp盆有pp盆的特点,它属于软盆,中高频相应确实没有硬盆好,但硬盆高出中频6、7个DB的盆裂震荡是最不好解决 ...
ygw70 发表于 2011-9-20 00:09

振膜材料方面,说不太好,看实践效果和实际听感,技术上是追求优秀的内阻尼,传统的硬纸盆貌似公认OK,复合材料难说,资料不多,厂家是可以试验的,小白鼠可以有,传统PP盆我感觉它的音色就像温吞开水一样的味道平庸。高频段的分割失真,有了好单元一马平川的宽阔响应,频点合理分配,很容易处理,无视。我还是看好用4寸中音单元播放500~3.5Khz,这个尺寸拥有超坚实的驱动结构,1秒钟内要振动来回几千下,不好玩。苍蝇的翅膀扇动多快,1秒也才100多下,让6寸8寸重量级振膜笨爷们单元情何以堪。理想的频段衔接,理想的参数、失真它都可以有,前提是有理想单元...... ScanSpeak有多款4寸高端中音,看来还剩这家公司有点领悟能力,但是过于追求承受功率,可以理解这点因为“大声公”是市场刚性需要,以至于结构和指标就做得远远不够,灵敏度低,这样的技术和产品还是太次,严重和时代脱节...... 十几年前这样的需求算要求,拿到现在算哀求,再过三四十年,一代人在彼此的忽悠中已地老天荒。话说得远了......

使用道具 TOP

9#
发表于 2011-9-21 12:32:29 | 只看该作者
4寸单盆全频与4寸中音目标一样,因为市场需要“全频”,就冠以“全频”这个词,是一种不错的心理安慰。都最大限度拓阔频响,但终究几百hz以下的输出不足,4、5k以上指向性变差,5、6k以上失真加大。若做成3寸5寸或7寸8寸,单盆,结构、磁路、材料等都改良,换来的也就是参数更好,重心或高或低偏移,仍然兼顾不了两头。

使用道具 TOP

10#
发表于 2011-9-21 12:50:36 | 只看该作者
有人实验过,2khz以上人耳对相位的判断是混乱的,也就是说2khz以上相位一般不要太过敏感,号角的箱子更是把相位打乱了,不一定影响效果,就算很追究也没法,无论分频全频,哪怕仪器测出来相位OK,中高频到双耳后声相位都一定程度混乱的。那么说分到2khz以上是一个大致思路,就好办了,花点心思2分频3分频都好实现,分频有优势。
小全频适合近距离聆听,电脑桌、床头,声音可以唯美的。大全频或者更“唯美”,玩这个单声道更有优势,没了多分频多单元的的声波干涉,声音变干净。两个标准,唯真或唯美,或者两个标准重合、权衡。个人对全频的一点理解。

使用道具 TOP

11#
发表于 2011-9-21 09:49:57 | 只看该作者
振膜材料方面,说不太好,看实践效果和实际听感,技术上是追求优秀的内阻尼,传统的硬纸盆貌似公认OK,复 ...
AudioTechnology 发表于 2011-9-20 02:58


Hi, what do you think for today made 4" Full Range performances as a Mid Range stand alone?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7-1 06:04, Processed in 0.036307 second(s), 17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