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7748

查看

126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alma

68#
发表于 2012-4-11 11:18:3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狗儿念经 的帖子
先生此言颇具趣味性,匈牙利人确实在二十世纪将弦乐在音乐艺术表现力方面作出一定贡献,留声机的发明使我们通过唱片录音得以佐证,其反映在音乐作曲和管弦乐团之声,为此我们以作曲家巴托克和指挥家赛尔为例;众所周知,巴托克和肖斯塔科维奇的弦乐四重奏作品为二十世纪室内乐作品的瑰宝,同时又具有作曲家深刻的内心世界表露和人性思考与焦虑不安,前者完成6部弦乐四重奏,后者暂且不论,,巴托克这些弦乐四重奏作品普遍使用不协和音作为音乐和思想的表现工具,从而拓展了弦乐的演奏技术,我想用“撞击法”来形容,,比如指法上有滑音、拨弦、强颤音,弓法上的琴马上的运弓,指板上运弓等,当然这些皆为音乐作品体现而为之。接下来是乔治 赛尔统率下的克利夫兰交响乐团(1946-1970),今天我们无论聆听其演奏的贝多芬抑或马勒作品的唱片,强劲的弦乐、富有控制而精致的管乐,造就了“密不透风而平衡的乐队音响”,由此乐团能按赛尔要求演奏出精确的速度与节奏、清晰而弹性的力度对比、强烈的戏剧张力、富有表现力的自由速度,这一切都基于该乐团坚实的弦乐支撑。

   

使用道具 TOP

67#
发表于 2012-4-10 18:43:57 | 只看该作者
捷克、匈牙利与德奥系统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他们擅长德奥也是有传统的。
bodyheat 发表于 2012-4-9 15:27

奥匈帝国治下的传统吧,其实这个意义上捷克也差不多。德奥作品的演绎,尤其弦乐领域,匈牙利似乎有某种先天优势。


使用道具 TOP

66#
发表于 2012-4-9 21:13:42 | 只看该作者
毎场演出总少不了捧场的人
甲米 发表于 2012-4-9 20:36


我在豆瓣上浏览了下,发现我那些听古乐的朋友们,基本上都对本场音乐会有较好的评价。

其实,一场音乐会有不同评价很正常,有次我把一场古乐音乐会评成年度最佳演出之一,遭到某专业人士喷,因为他带着法国来的音乐学教授听了上半场就开溜了。他们嫌指挥太具有表演性。O(∩_∩)O~   


使用道具 TOP

65#
发表于 2012-4-9 20:36:39 | 只看该作者
毎场演出总少不了捧场的人

使用道具 TOP

64#
发表于 2012-4-9 20:21:03 | 只看该作者
那晚的演出我在场,穆小姐拉贝小协技术一流,就是不投入,特别是第二乐章。回家我拿出格鲁米欧的CD重放 ...
甲米 发表于 2012-4-8 23:47


甲米兄,我找到一篇穆洛娃和巴塞尔的乐评,大家随便看看:

穆洛娃的大气与巴塞尔乐团的精致
http://www.douban.com/note/208871090/

使用道具 TOP

63#
发表于 2012-4-9 15:27:28 | 只看该作者
我已经连续几天在拉通听海顿的交响曲全集了(多拉第/匈牙利爱乐),可以比较明晰的是,仅仅在低音声部这一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2-4-9 00:01


捷克、匈牙利与德奥系统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他们擅长德奥也是有传统的。


使用道具 TOP

62#
发表于 2012-4-9 14:50: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2-4-9 14:51 编辑
回复
人们普遍认为海顿的交响曲具有娱乐性质,我想转载音乐评论家之语,使诸位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中,关注 ...
670707 发表于 2012-4-9 10:07


欢迎先生回来,菜鸟再学习一下。
关于音乐评论那个帖子,虽然有时大家的语言会激烈一点,但很快就会烟消云散。这里气氛还是比较好的。有念经院士和各位版主主持大局,不会有大问题。


使用道具 TOP

61#
发表于 2012-4-9 10:21:23 | 只看该作者
海顿交响曲也不用听很多,可以挑着买,比如富特的88就非常好
baiteng 发表于 2012-4-9 10:15

还有老卡的104

使用道具 TOP

60#
发表于 2012-4-9 10:15:27 | 只看该作者
海顿交响曲也不用听很多,可以挑着买,比如富特的88就非常好

使用道具 TOP

59#
发表于 2012-4-9 10:07:1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alma 的帖子
人们普遍认为海顿的交响曲具有娱乐性质,我想转载音乐评论家之语,使诸位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中,关注一些作曲家音乐表现手法,饶有兴味:
1.第95交响曲中最后乐章,以优雅的舞曲开始,却很快地展开一段跟莫扎特《朱庇特》交响曲最末乐章相似的赋格段落。
2.第98交响曲中,甜蜜的慢板,据说是海顿在1791年12月获悉莫扎特死讯后所写的,开始的主题隐约透露出“昔日的甜蜜时光到哪里去了”的痕迹,这是《费加罗的婚礼》中极为动人的咏叹调。
3第101交响曲,以一种夸大渐强的预兆和弦开始,像是贝多芬约十年后在第一交响曲与《艾格蒙特》序曲中所使用的显著效果。
4.第103交响曲中崭新的手法有:隆隆的鼓声,慢板导奏的长度与沉着,过渡到活泼的快板,。。。有如拨云见天日般的效果。
我想借此贴,引申一下音乐评论的话题。虽然“无功而返”。。。


   

使用道具 TOP

58#
发表于 2012-4-9 09:51:02 | 只看该作者
那晚的演出我在场,穆小姐拉贝小协技术一流,就是不投入,特别是第二乐章。回家我拿出格鲁米欧的CD重放 ...
甲米 发表于 2012-4-8 23:47


自从穆大姐开始玩古乐不揉弦以后,她原来的韵味就丧失殆尽了。我对她的美好印象也只能停留在90年代那些录音里。


使用道具 TOP

57#
发表于 2012-4-9 09:42:38 | 只看该作者

与其花上千万欧弄一个阿内尔卡,来给不痛不痒的申花其他烂前锋们浪费一次又一次机会。还不如花个上百万欧,请来马舒尔常年指导上交。上海的城市档次提升何止一点点。

记得春节前的一次音乐会后,远视眼兄就和我提起有建议上交去请马舒尔,不知上交能否认真考虑。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7-1 11:24, Processed in 0.061979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