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9450

查看

28

回复
123下一页
返回列表

go

第一张人声好碟:杰西·诺曼演唱的《最后四首歌》

1#
发表于 2009-8-25 17:09:23 | 只看该作者 | 正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如果要问,最好听的美声独唱歌曲是什么,如果要问声音最好听的女高音是什么样,我的选择都是下面这个帖子介绍的。请好好听一听杰西·诺曼演唱的《最后四首歌》,可以保证听了没有遗憾,也可以保证让你听懂完美的美声嗓音究竟是怎么回事情!格万特豪斯管弦乐团更是个骄傲:来比锡学派,最正宗的德国传统,音色之美可以媲美世界上任何一个第一流乐团!私下我还对熟悉的朋友说,有的著名女高音的演唱上气不接下气,为此说法,曾经与一位学习美声的发烧MM争论过。时隔多年,我的观点至今不变。】


人声的录音唱片好坏大家都有自己的标准。喜欢原声的朋友,一般不会拒绝美声的录音。在众多的美声录音天碟,要选择几张好碟,我的标准,第一旋律要好听,第二歌词要合适,第三演绎要够班,第四当然是录音要杰出。

斯特劳斯的“最后四首歌”,后人称为“最后的天鹅绝唱”。不仅仅他是作曲家最后的创作,也是他最后的经典。整首乐曲的旋律非常优美、歌曲表达的情绪非常深情,聆听高水平歌手的演唱,的确是人生最美的一次享受。如果要我选择10张带入“荒岛”的碟片,这可是最值得留意的一张人声。这就是今天要说的好碟:一张旋律优美,演唱动人,录音出众,又能测试系统中高频的好碟。

斯特劳斯的“最后四首歌”最著名的有三张名盘。

一张是舒瓦兹科普夫(Schwarzkopf)演唱。这张碟片是EMI的名盘,也是最经常被人提到的名盘。由赛尔指挥柏林广播交响乐团伴奏,编号747276-2。

舒瓦兹科普夫的歌声抒情迷人,可以用成熟女性来形容,不仅是迷倒了EMI的老总,绝大多数中国爱乐人都很喜欢,加上这里的乐曲十分深情,因此这张片显得非常耐听。舒瓦兹科普夫曾经还与卡拉扬合作过这首歌,但不及这张出名。

“最后四首歌”不是那种轻浮的旋律,而且对技巧要求很高,例如他对演唱者气息和音域要求特别严,尤其是每个乐句拍子较长,要求歌唱时要保持发声位置、控制气息,拖到最后中低音,始终都不能让嗓音松懈。这四首歌,难度大的是第一和第四。在第一“春天”,要求嗓音上下起伏连贯流畅;第四“黄昏”要求气息沉稳、深长。

塞尔的协奏非常出色,但在这里,抒情见长的舒瓦兹科普夫并没有表现出更多的优势,我们可以听到有几个音都唱白了,尤其是第四“黄昏”的表现,令我很吃惊。有位老的崇拜者说这是CD转录LP的过失,这种辩解难有说服力。

这首乐曲说是抒情,其实有着某些瓦格纳乐剧的风格,可能更适合那些全面性歌手演唱。我以为舒瓦兹科普夫她最好听最擅长的,还是演唱舒勃特等的德奥艺术歌曲,既抒情优美,又意味深长。

一张是卡萨(Lisa Della Casa)演唱的“最后四首歌”,这是Decca的一张名盘,由伯姆指挥维也纳爱乐伴奏,编号425 959-2,新碟已经列入传奇系列作24比特处理,编号467 118-2。

卡萨的嗓子清丽洒脱,声音清爽抒情,她的演唱风格仿佛一个花季少女,尤其受到老一代爱乐人的赞赏。作为一代名盘,我不能不指出他的不足。节奏明显偏快,这是谁也不可否认的事实,完全失去了曲子的韵味。据说伯姆一反常态地出格,目的是为了照顾卡萨的毫不造作的快节拍特点。

其实注意一下卡萨歌曲顺序排列就明白了。卡萨这张碟片的歌曲,没有按照原来的顺序排列,他把相对技巧难度系数低点的第二“九月”和第三“入睡”这二首排到第一、第二的位置,让人一开始听,有种惊奇感。卡萨最擅长的优势在这里处处显得是弱势,虽然卡萨演唱加快了节奏,但由于气息不沉,通透流利的声音特点还是没能自然发挥,歌声显得急和紧,演绎有待商榷的地方不少。他的这张录音,很有自己的特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是个单声道录音,可也算那个年代最出色的经典录音之一,以至于我们听了最后才注意到他原来是个单声道。

“最后四首歌”还是推荐你听听黑人女高音杰西·诺曼(Jessye Norman)的演唱。Philips推出的这张碟片,被列入金线版。曾获留声机唱片大奖,企鹅评为三星带花等,也是一张名盘,编号Philips 411 052-2 。

诺曼被称作全音域的女歌手,一般认为是女高音,但有人说是次女高音,其实中音和低音,她都可以拿下。她的嗓子确实可上可下,这与她一米九几的个头有很大关系,当然也不惧怕什么瓦格纳的歌剧。音域跨越高中低三界,嗓子界于抒情和戏剧之间,所以说她是跨界并不过分。卡拉扬当年特别邀请她到萨尔茨堡音乐节演出瓦格纳的歌剧,也成为她艺术生涯的一个亮点。在DG为卡拉扬录制的一个瓦格纳音乐现场版(编号423 613-2),主要是歌剧的序曲,诺曼担任了最后一个曲目的独唱。她的演唱技巧充分体现在“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终幕前的这首“爱之死”。在我聆听了诺曼这二张碟片后,不能不对这个女高音刮目相看。诺曼的现场歌声同样令人吃惊,在厚重的德国乐团伴奏下,她演唱仍是完美。纯粹从嗓子来说,诺曼完全可以媲美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著名女高音,包括那些著名的瓦格纳女高音。

这张Philips录制的斯特劳斯“最后四首歌”碟片,录音音效很好,加上马舒尔指挥莱比锡格万特豪斯管弦乐团的优美音色尽收在内。尽管舒瓦兹科普夫在EMI的那张碟片,曾经被认为是最有份量的录音,但与诺曼的这张片对比,演绎与音效都有一定距离。我们也比较过其他的名盘,Philips录制的这张录音明显好于其他的名盘。

诺曼的演绎,特别是她对作品的整体把握,如对语言词汇与情感内涵的精妙把握和演绎,恰如其分。从嗓音来说,注意听她的演唱是如何控制气息,做到声区统一,在保持高音歌唱位置时,又不使低音松垮,融情于心,把情感寄于技巧之中。虽然是个大号歌手,在这里却听不到一丝笨拙的歌声。

Philips这张“最后四首歌”,另一优势是,可以好好试试系统的中高频。

第一是听诺曼的歌声。由于她的音域宽广,呼吸深沉,不但是中低音好,高音也很有质量,做到上下自如、声情并茂。如果你的系统中音不饱满,你会觉得诺曼吐字不清晰,嗓音中金属附着声与人声是分离的,声音听来明显是两条线,不圆润;如果系统调整好了,你可以真正感受到她被人誉为天鹅绒般顺滑光亮的歌声。

第二个值得注意是弦乐的声音,尤其是提琴的演奏。第三首歌中间过门的提琴与乐队的演奏,在所有版本中,琴声都显得十分优美流畅。在有的录音是用小提琴演奏,有的录音用的是中提琴。不论用哪种琴,你一定要听出琴声温厚感,才能结合美好的歌声,悦耳的旋律来享受音乐,这是斯特劳斯带给我们独一无二的温情。莱比锡格万特豪斯管弦乐团用的什么琴,听了你定有结论。

第三是乐队与歌声的美妙关系。有人比喻说,歌声仿佛是在乐队上下起伏的崇山峻岭翻越。二者若即若离,情谊绵绵,犹如多情人在内心倾诉伴侣随着春风清扬而至,又伴着夕阳渐渐远去的无奈。如果乐队各声部与歌声达到这种十分协调的境界,这是系统的最佳状态。诺曼演唱“最后四首歌” 在一般胆机驱动的小系统重播,歌声几近完美无缺。

什么样的歌声有最佳的感情、什么样的歌唱声区表现是最统一的、什么样的气息控制是最沉稳的? 请听一听“荒岛唱片”第一张人声好碟:杰西·诺曼(Jessye Norman)演唱的斯特劳斯《最后四首歌》!

(写于 2003年2月)

http://lts.bbs.net/bbs/01/2381.h ... 3%CB%C4%CA%D7%B8%E8

使用道具 TOP

29#
发表于 2009-9-15 22:41: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color4 于 2009-9-15 22:43 编辑

贴一下歌词,方便理解意境。一遍德文,一遍英文。

1. "Frühling"
("Spring") (Text: Hermann Hesse)
In dämmrigen Grüften
träumte ich lang
von deinen Bäumen und blauen Lüften,
Von deinem Duft und Vogelsang.
Nun liegst du erschlossen
In Gleiß und Zier
von Licht übergossen
wie ein Wunder vor mir.
Du kennst mich wieder,
du lockst mich zart,
es zittert durch all meine Glieder
deine selige Gegenwart!

In shadowy crypts
I dreamt long
of your trees and blue skies,
of your fragrance and birdsong.
Now you appear
in all your finery,
shining brilliantly
like a miracle before me.
You recognize me,
you entice me tenderly.
All my limbs tremble at
your blessed presence!
Composed: July 20, 1948

[edit]2. "September"
(Text: Hermann Hesse)
Der Garten trauert,
kühl sinkt in die Blumen der Regen.
Der Sommer schauert
still seinem Ende entgegen.
Golden tropft Blatt um Blatt
nieder vom hohen Akazienbaum.
Sommer lächelt erstaunt und matt
In den sterbenden Gartentraum.
Lange noch bei den Rosen
bleibt er stehn, sehnt sich nach Ruh.
Langsam tut er
die müdgeword'nen Augen zu.

The garden is in mourning.
Cool rain seeps into the flowers.
Summertime shudders,
quietly awaiting his end.
Golden leaf after leaf falls
from the tall acacia tree.
Summer smiles, astonished and feeble,
at his dying dream of a garden.
For just a while he tarries
beside the roses, yearning for repose.
Slowly he closes
his weary eyes.
Composed: September 20, 1948

[edit]3. "Beim Schlafengehen"
("Going to Sleep") (Text: Hermann Hesse)
Nun der Tag mich müd' gemacht,
soll mein sehnliches Verlangen
freundlich die gestirnte Nacht
wie ein müdes Kind empfangen.
Hände, laßt von allem Tun,
Stirn, vergiß du alles Denken.
Alle meine Sinne nun
wollen sich in Schlummer senken.
Und die Seele, unbewacht,
will in freien Flügen schweben,
um im Zauberkreis der Nacht
tief und tausendfach zu leben.

Now that I am wearied of the day,
I will let the friendly, starry night
greet all my ardent desires
like a sleepy child.
Hands, stop all your work.
Brow, forget all your thinking.
All my senses now
yearn to sink into slumber.
And my unfettered soul
wishes to soar up freely
into night's magic sphere
to live there deeply and thousandfold.
Composed: August 4, 1948

[edit]4. "Im Abendrot"
("Evening") (Text: Joseph von Eichendorff)
Wir sind durch Not und Freude
gegangen Hand in Hand;
vom Wandern ruhen wir
nun überm stillen Land.
Rings sich die Täler neigen,
es dunkelt schon die Luft.
Zwei Lerchen nur noch steigen
nachträumend in den Duft.
Tritt her und laß sie schwirren,
bald ist es Schlafenszeit.
Daß wir uns nicht verirren
in dieser Einsamkeit.
O weiter, stiller Friede!
So tief im Abendrot.
Wie sind wir wandermüde--
Ist dies etwa der Tod?

We have gone through sorrow and joy
hand in hand;
Now we can rest from our wandering
above the quiet land.
Around us, the valleys bow;
the air is growing darker.
Just two skylarks soar upwards
dreamily into the fragrant air.
Come close to me, and let them flutter.
Soon it will be time for sleep.
Let us not lose our way
in this solitude.
O vast, tranquil peace,
so deep at sunset!
How weary we are of wandering---
Is this perhaps death?
Composed: May 6, 1948

使用道具 TOP

28#
发表于 2009-9-15 22:33:36 | 只看该作者
Janowitz 的声音艺术效果是抒情女高音,抒情女高音一般音色清雅优美,行腔连贯、舒展,情感细腻。这使得她成为演唱施特劳斯声乐作品的极佳代言人之一。Janowitz的特点非常适合《最后四首歌》。 她的演唱具有绵长悠扬 ...
shinelb 发表于 2009-8-26 10:29


跟朋友借到了Janowitz这张CD。在EL34蛋机推动下,唱将起来。

使用道具 TOP

27#
发表于 2009-9-10 05:53:19 | 只看该作者
哈哈。

使用道具 TOP

26#
发表于 2009-9-9 22:46:16 | 只看该作者
看你们研究的热火朝天,我也去买了张Norman的CD.
全香港HMV只有一张,还是调货才到。

现在正在JVC的罐头机器上放,背景的弦乐很动听,烘托出Norman的全情演绎。

使用道具 TOP

25#
发表于 2009-9-9 20:23:59 | 只看该作者
舒存 发表于 2009-8-31 11:19
从演绎和录音都好的双重角度来说,杰西诺曼的录音,无疑是最好的《最后四首歌》。至于楼上有朋友说,她的演唱“如同西北高原唱山歌的大力村姑”,至少我可以肯定,这是无稽之谈。说话的朋友,还不知道山歌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也欣赏不了大号嗓音。

scfan 发表于 2009-9-8 22:47
老叔喜欢断章取义的习惯老也改不了
scfan 发表于 2009-9-8 22:47


我读到的完整的话:“在朋友家比较过Norman、Schwarzkopf和Janowitz此录音的CD版本,Norman如同西北高原唱山歌的大力村姑,Schwarzkpf则是五音不全的贵妇,唯独Janowitz音色纯美具有典型的传统德奥音乐气质,拿捏得当,深得我心。”

雅诺维兹的演唱究竟如何?立体声论坛热心的朋友还提供了网上试听链接,尽管音效跟唱片重播不可比,但大致还是能感受到她的特点。虽然没有直截了当说明,其实已经非常明确的阐明了自己的观点。概括而言,《最后四首歌》要spinto的风格,千万不要还是 bel canto 的特点!

也算回答楼上另一位网友的话。

使用道具 TOP

24#
发表于 2009-9-8 22:47:54 | 只看该作者
从演绎和录音都好的双重角度来说,杰西诺曼的录音,无疑是最好的《最后四首歌》。至于楼上有朋友说,她的演唱“如同西北高原唱山歌的大力村姑”,至少我可以肯定,这是无稽之谈。说话的朋友,还不知道山歌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也欣赏不了大号嗓音。
舒存 发表于 2009-8-31 11:19


老叔喜欢断章取义的习惯老也改不了,尊敬您是前辈,小辈不敢和你争。您说什么就是什么

使用道具 TOP

23#
发表于 2009-9-8 22:05:22 | 只看该作者
切尼是本人最喜欢的指挥家之一,老头子说罗曼演唱的最后四首歌是“蒙古戈壁的春天!哪里是黑塞笔下的春天”,老头子确实够毒的。但即使如此,我还是最喜欢罗曼的。最后一首9分多钟,可能是最长的版本了,大概也没几位歌唱家能有这么绵长的气息。

使用道具 TOP

22#
发表于 2009-8-31 12:43:17 | 只看该作者
大号嗓音?呵呵,弗拉格斯塔德的称谓。但弗拉格斯塔德的悼亡儿,让我也听得心疼。

使用道具 TOP

21#
发表于 2009-8-31 11:19:22 | 只看该作者
“自己喜欢的才是最好的”?对这个观点做个不恰当的比喻:孩子游戏,有的喜欢玩具车,成人游戏,有的喜欢赛车。他们都喜欢“车”,都认为自己喜欢的“车”是最好的,这点确实是一致的,但本质却是不同的。个人认为好,不等同于作品要的就是这样的好。以《最后四首歌》演绎来说,绝大多数人都喜欢“轻”“飘”的类型,很多人还无从欣赏“重”的风格,尤其是瓦格纳风格,说好的多,叶公好龙的更多。

我在前面列举了不少例证,舒瓦茨科普夫也好,斯图德也好,她们谈《最后四首歌》,都只能说明弗拉格斯特演唱风格与《最后四首歌》的风格是符合作品追求的,说明这首歌的定位,一定不能是“轻”“柔”类型的抒情。反过来说,这个作品,基本的是需要“重”一点、“沉”一点的演绎。

从演绎和录音都好的双重角度来说,杰西诺曼的录音,无疑是最好的《最后四首歌》。至于楼上有朋友说,她的演唱“如同西北高原唱山歌的大力村姑”,至少我可以肯定,这是无稽之谈。说话的朋友,还不知道山歌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也欣赏不了大号嗓音。

使用道具 TOP

20#
发表于 2009-8-31 02:40:38 | 只看该作者
舒存兄:其实我并没有说雅诺维兹是最好的。
因为我连诺曼都没听过,我是没有资格那样说的。
我认为只有PK过才好说。艺术这个东西有时是没有高低的。
还是那句话:自己喜欢的才是最好的。但这要建立在自己听过比较多的版本之上。
兄台的感觉很好,对雅诺维兹的评论很对。

使用道具 TOP

19#
发表于 2009-8-30 20:56:21 | 只看该作者
哈哈,舒存兄,我和朋友都扯到雅诺维兹了。
兄台请继续。
shinelb 发表于 2009-8-28 04:21



呵,关于《最后四首歌》,我该说的话都说了呀:喜欢“轻松”一点的是绝大多数。

没有听过雅诺维兹演唱《最后四首歌》,究竟唱的如何,不好多说什么。雅诺维兹给我的印象,她的音色很美,演绎作品注意层次,情绪自然感人。她的嗓音不同于一般的是,有点宽厚,又带轻柔,但少点重量。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9 08:57, Processed in 0.049591 second(s), 16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