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哲学史上的故事 [打印本页]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5-4-28 12:41
标题: 哲学史上的故事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5-5-6 08:32 编辑

有喜欢哲学的朋友吗?怎样理解康德的这部分内容?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5-4-30 11:38
意识建构世界图像。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5-4-30 13:09
世界其实没有它本来的样子,世界的样子是我们的意识构建的。
康德的哲学是认识这个世界的,西方哲学两千多年,到了康德是一个重大的转折。
康德的哲学可以解释艺术现象。艺术是反映人类的内部精神世界的。
就不多说了,推荐大家去看《花非花,周国平对话王小慧》,哲学家和艺术家的对话,非常不错的一本书,非常深入浅出。
祝大家五一节快乐。

[attach]110588[/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5-5-4 12:38
康德认为存在着一个此岸世界和彼岸世界,此岸世界就是我们看到的,就是现象。
此岸世界背后存在着一个彼岸世界,彼岸世界是现象的缔造者,彼岸世界是我们无法认识的。
因此我们只能认识现象。
举一个例子,比如电影,屏幕上有图像和画面,其实就是现象和此岸世界,而电影的背后还有演员和摄像机,这就是彼岸世界,也叫物自体。
人只能认识现象是康德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5-5-4 12:51
知道这些有什么用?很有用的!
人的意识构建了这个世界。比如自然规律。康德认为自然规律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人赋予自然的。比如地心说其实是错的,但在它流行的时候,地心说就被认为是对的,是“自然规律”。
当然后来被否定了,日心说才是对的。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5-5-5 07:36
补充一下,其实日心说也不一定就对的。
当初,人们认为地心说是“自然规律”,其实是一种幻觉。
自然规律只是我们人类外加与自然的,是我们为自然立的法,并非自然自身之法。
从这个角度来看,康德是对的。
作者: zcxmac1212    时间: 2015-5-5 09:12
哈哈,终于有人来说这些无用的思想了,好,我们一起来论!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5-5-5 09:21
zcxmac1212 发表于 2015-5-5 09:12
哈哈,终于有人来说这些无用的思想了,好,我们一起来论!


哈哈,终于有人说话了。期待兄台多说点。
对哲学感兴趣来得太晚,最近在看,原著基本上读不懂了,都是看别人的解释。
哲学是非常有用的,可以指导生活,也可以解释艺术。
哲学很难,需要很发达的大脑,哲学需要思考。
作者: zcxmac1212    时间: 2015-5-5 10:15
记得他老人家说过一个重要观点,大概翻译过来是:任何用来论证的工具或方法,最终这个工具或方法本身需要被论证其合法性,而这一点几乎无法完成,这是一个及其重要的哲学驳论——引申出来,等于说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一切认知都是间接的,永远都无法被证明成真理。
作者: zcxmac1212    时间: 2015-5-5 10:16
这几乎对哲学和科学判了死刑!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5-5-5 10:25
zcxmac1212 发表于 2015-5-5 10:15
记得他老人家说过一个重要观点,大概翻译过来是:任何用来论证的工具或方法,最终这个工具或方法本身需要被 ...

大概是这个意思。人只能知道现象,永远无法认识彼岸世界(物自体)。这是康德哲学的一个重要基点。人类生活于现象世界,人类是用感觉认识这个世界的,因此人类用逻辑和归纳等方法来证明物自体,这些所谓方法其实也是属于现象世界的,因此用这些方法总结,推论出来的结果也是属于现象世界的,无法超越现象世界,因此也就无从认识彼岸世界(物自体)。

康德这个解释基本上说服了所有哲学家。
作者: zcxmac1212    时间: 2015-5-5 10:36
本帖最后由 zcxmac1212 于 2015-5-5 15:18 编辑

经过笛卡尔,直到康德,西方人才有少数人认识到,他们所构建的理性世界所研究的,只是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推演,在本体论上面几乎无法找到下手处。从这一点上讲,西方精神走向东方是历史的必然。从后面一系列的哲学思想,包括叔本华进一步认识到这个问题,便发展了难以被客观推演的唯心主义,以至于尼采更是把个人意志推演到了主宰的唯一,客观引发出后面的一系列世界政治、经济的灾难,波及全球,无一幸免。

整个近代200年,西方从怀疑到反叛,进而在各个领域的疯狂扩张,加强推演的进程,又从从反叛到反省,从反省到沉淀,渐渐的找出解决之道。总的来说,这些现象都是一连串的哲学+科学+经济的反复试验所引导出来的整体必然归宿——全球必然走向东方的内省式社会人格,才是人类的归宿。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5-5-5 10:38
zcxmac1212 发表于 2015-5-5 10:16
这几乎对哲学和科学判了死刑!

如果看斯宾诺莎对世界的解释,有时真会令人感到“丧气”的。
其实也是人类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吧。
斯宾诺莎的哲学也非常有意思的。
作者: zcxmac1212    时间: 2015-5-5 10:45
本帖最后由 zcxmac1212 于 2015-5-5 10:58 编辑

康德的功能就是叫醒沉睡的人。不要迷恋理性,理性只是现象解决方案,理性的本质也只是现象,现象与人生的意义永远不能化等号。
作者: zcxmac1212    时间: 2015-5-5 10:53
本帖最后由 zcxmac1212 于 2015-5-5 11:01 编辑

近代的现象学,社会行为学,心理学,符号学,充其量都在研究人与环境的反应模型,认识论上仍在原地踏步,也还是逃不出实用工具的范畴,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了,那是因为苦难更加深重而已,但苦难为什么是越解决越多呢?

康德的驳论就像一个魔咒:你一旦发明一个好用的工具,你就会发现更多魔鬼等着你打败,更多痛苦等着去拯救。到底是谁创造了谁?

社会行为学家经常提到的口头禅:知识是魔鬼。大家怎么看?😄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5-5-5 11:00
zcxmac1212 发表于 2015-5-5 10:36
到了康德,西方人才清醒认识到,他们所构建的理性世界所研究的,只是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推演,在本体论上面几 ...

其实,即使是今天的很多哲学家,他们仍然“信奉”康德和尼采的哲学的。

哲学这门学科,要产生新的思想是非常难的。今天的哲学家,很少人搞哲学的“原创”,他们都是“解释”前人的成果,把哲学结合生活介绍给大家。要再出现一个康德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作者: zcxmac1212    时间: 2015-5-5 11:05
shinelb 发表于 2015-5-5 11:00
其实,即使是今天的很多哲学家,他们仍然“信奉”康德和尼采的哲学的。

哲学这门学科,要产生新的思想 ...

我看康德就类似于道家的老子。叫你不要迷恋哥,哥永远是传说啊!不要沉迷理,理永远无真理。

醒醒吧,各种标榜的、高级的、卑微的人类!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5-5-5 11:12
zcxmac1212 发表于 2015-5-5 11:05
我看康德就类似于道家的老子。叫你不要迷恋哥,哥永远是传说啊!不要沉迷理,理永远无真理。

醒醒吧, ...

兄台后面所说的是有新意,这部分我还没有开始“琢磨”呢,要研究一下。

不过康德实在是名气太大,不仅仅我个人迷恋。就象我们今天很有名的一些哲学家,他谈起哲学来那一套,其实都是来自康德。哈哈。
作者: zcxmac1212    时间: 2015-5-5 11:13
shinelb 发表于 2015-5-5 09:21
哈哈,终于有人说话了。期待兄台多说点。
对哲学感兴趣来得太晚,最近在看,原著基本上读不懂了,都 ...

了解自己的大脑,最终其实是放下这颗头颅,用心而已。哲学的终点就是割下头颅,心心相印。

这个深奥了,这是在下多年的领悟,后面我们慢慢聊。本人正在自杀过程中,呵呵。
作者: zcxmac1212    时间: 2015-5-5 11:18
本帖最后由 zcxmac1212 于 2015-5-5 11:24 编辑
shinelb 发表于 2015-5-5 11:12
兄台后面所说的是有新意,这部分我还没有开始“琢磨”呢,要研究一下。

不过康德实在是名气太大,不仅 ...


这些论断,其实是用的现象动机归因法,从西方人的历史现象找出历史动机,因为一切都是相互关联的,没有偶然现象。因此不一定要读遍所有书,了解一切事,你就能洞悉现象背后的基因和缺陷,以及生长规律。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5-5-5 11:21
zcxmac1212 发表于 2015-5-5 11:13
了解自己的大脑,最终其实是放下这颗头颅,用心而已。哲学的终点就是割下头颅,心心相印。

这个深奥了 ...

对哲学还是很有好感的,哲学需要很发达的大脑,因此也有些担心。

周国平和傅佩荣他们推广哲学的书籍我也经常看,很好的,哲学与生活相结合,也推荐大家去看。
作者: zcxmac1212    时间: 2015-5-5 11:23
一切哲学家都有一个本能,就是深刻的怀疑这个世界是真的吗。因此发展出一系列方法来,企图证明它的合法性。从思想史上,很容易看到他们的传承性、连续性,也可以称之为反叛性,是再清楚不过的此消彼长,相生相克的关系。很好玩的。
作者: zcxmac1212    时间: 2015-5-5 11:28
后来发展出来的存在主义,基本上不属于哲学,算一种断论,一种不问意义的存在解决方案。我只是看到了勇气。这个思想成熟于二战后,是有原因的。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5-5-5 11:30
zcxmac1212 发表于 2015-5-5 11:23
一切哲学家都有一个本能,就是深刻的怀疑这个世界是真的吗。因此发展出一系列方法来,企图证明它的合法性。 ...

确实是很好玩的。

现在晚上我都是一边听古典音乐,一边看哲学和艺术,自己也很喜欢这种生活方式。与巴赫,贝多芬为友,也要与康德,斯宾诺莎为友啊。在哲学和艺术面前,真的要有敬畏之心吧。
作者: zcxmac1212    时间: 2015-5-5 11:32
本帖最后由 zcxmac1212 于 2015-5-5 11:41 编辑

既然历史是荒谬和可笑的,甚至发现一切的改变都基于恐慌,结果也是更深刻的怀疑和恐慌,甚至虚假繁荣。与其这样,还不如甩掉历史,重新划定自我身份,面对未来。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5-5-5 11:33
zcxmac1212 发表于 2015-5-5 11:28
后来发展出来的存在主义,基本上不属于哲学,算一种断论,一种不问意义的存在解决方案。我只是看到了勇气。 ...

哲学到了康德,黑格尔和尼采那里已经登峰造极了。
后面那些人不再走这样的道路了。
作者: zcxmac1212    时间: 2015-5-5 11:40
后现代主义接存在主义衣钵,加深了这样的荒诞和无意义,甚至未来都变得无意义。这也就产生了及时行乐、消费至上的负面价值观,客观上进一步加深了人类的精神苦难。这就带来一个命题,破而不立,当死!至此,西方世界彻底失去发动引擎,底层逐步混乱模糊,才开始走向东方的曙光。
作者: zcxmac1212    时间: 2015-5-5 11:48
70年代后以至很久的未来,克里希那穆提是西方世界长期需要讨论的主义或话题。他是链接西方古典哲学实践起点的人,他用东方人的内观基本方法,来解读上古时期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以及近几百年的西方思想史。用西方人的分析型语言,教导他们认识自我。因为东方思维了解一切人类的内在动机。
作者: zcxmac1212    时间: 2015-5-5 11:55
本帖最后由 zcxmac1212 于 2015-5-5 12:45 编辑
shinelb 发表于 2015-5-5 11:33
哲学到了康德,黑格尔和尼采那里已经登峰造极了。
后面那些人不再走这样的道路了。


一句话说哲学,就是否定。从怀疑一切开始,最终否定一切,甚至否定否定本身,才是最高级的哲学。关键是否定什么,才看得出哲学的究竟见地。

而所谓的辩证法,其实是基于人存世界对环境要素的抉择手段,本质上属于方法论和应用术,而目的则仅仅只是为了逐个排除假象,不作标签取舍,从而建立否定之否定之后的心理模型,这类似于佛家的如梦如幻观察,不思善不思恶,中道的行为思想。
作者: zcxmac1212    时间: 2015-5-5 12:20
本帖最后由 zcxmac1212 于 2015-5-5 12:57 编辑

八卦中说否极泰来,否极之后生出来的“泰”,已经不再是我们二元现象世界的事情了,也非精神客观反映的抽象世界。而这,就是古代圣人所说的道、境界、或德性。这个东西完全可复制,但不可被客观量化而显现,它只在道中的人了解、运行。

整个过程可比喻为寻找系统程序的过程。一开始人类就在开发应用程序,几万年之后,当这些应用程序无以计数时,人们发现bug太多,解决起来困难重重,因此大家都想要回到底层解决终极问题,结果发现底层系统程序了无踪影,于是放下一切应用程序的逻辑,来认知、进入、实践。

补充一句:当个别人回到了系统程序,就能够支持一切应用程序时,那些满身是应用程序的人类是看不懂的,可一旦发生一例,应用程序的人类已经在慢慢察觉自我的局限和隔阂,会逐步趋向回归大系统程序的。许多年后,最终结果未必会消灭一切应用程序,只是逐步祛除bug而已。这样的结果就类似于终极平等的人类社会。虽然这要很多人类时间才能慢慢变化出来,但这是超越个体生命的总趋势,无法逆转。因此,所有对人类自我升级,免除堕落的警醒,都是有益的,虽然看似效率很低。就像你说的康德为代表的德系思想体系,也是几百年后,才看到社会实践的强大痕迹。这些都是人类共同的必修课,无法避免。
作者: zcxmac1212    时间: 2015-5-5 12:26
本帖最后由 zcxmac1212 于 2015-5-5 12:32 编辑

老子说无用而勘大用,无为而无所不为,就是在说这个。他那时候应用程序少,容易排除干扰认识本质,现在就难多了,庞杂的历史负担、科学原理、社会道德、家庭伦理、国家思想、民族问题、族群利害、职业生存、商业精神,样样都不兼容,我们如何不惑?如何明智?如何得救?
作者: zcxmac1212    时间: 2015-5-5 12:33
说多了...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5-5-5 12:38
zcxmac1212 发表于 2015-5-5 12:33
说多了...

跟兄台学到很多,我可以带着这些知识去看书,非常感谢,也很有启发。
作者: zcxmac1212    时间: 2015-5-5 12:59
shinelb 发表于 2015-5-5 12:38
跟兄台学到很多,我可以带着这些知识去看书,非常感谢,也很有启发。

憋了很久,有人聊,不无聊。哈哈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5-5-5 13:04
zcxmac1212 发表于 2015-5-5 12:59
憋了很久,有人聊,不无聊。哈哈



是啊,这就是网络和论坛的好处。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5-5-6 07:35
神学也非常有意思的,首先要知道,神学不是封建迷信,史怀哲就是一个神学家。
你要了解史怀哲,你就有必要知道神学是怎么回事。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5-5-6 08:38
神学其实就是基督教的哲学,基督教要存在,最关键的就是要证明上帝是存在的,神学有很多内容,通过推理证明上帝存在是主要内容,也包括人生幸福这些问题。

谈的这些都是哲学史上的故事,也请大家有鉴别地观看。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5-5-6 09:24
基督教要存在和吸引别人,首要任务就是证明上帝的存在,而且你要用客观,自然的论证和推理方法来证明。如果基督教无法证明上帝存在,别人也就不会相信你了,基督教也就不存在了。因此,基督教需要庞大而又合理的哲学体系来支撑。

于是,哲学史上最伟大的神学家和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登场了。。。。。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5-5-6 10:28
对于西方哲学,在以前有人认为那是资本主义的腐朽没落思想。不过今天已经不是这样了。我们国家其实做得还很不错的。象周国平和傅佩荣都有大量读者,他们谈的其实是西方哲学。

对于西方哲学,我觉得最关键的是我们要放下成见,要去了解。如果不了解,又批判,这其实是不明智的做法。我觉得先要去了解。走进西方哲学史,了解别人的思想。如果你了解了,但是仍然不认同,但西方哲学史仍然有很多闪光的地方。毕竟这是很重要的一部人类思想史。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5-5-6 10:49
我觉得我这个帖子不是要去宣扬西方哲学,也不是去否定西方哲学,而是和大家一起去了解西方哲学。

要放下成见,要去了解。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5-5-6 11:42
托马斯.阿奎那是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属于亚里士多德学派,他的哲学影响后世,意义深远,其中对康德有很大影响。托马斯.阿奎那也被称为神学之父或神学之王。他的神学系统是非常完整的,他写的《神学大全》被认为是神学方面的权威。里面就有论证上帝存在的五种证明。有空我们就来看看这五种证明。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5-5-6 12:19
谈到神学,可能大家都觉得陌生,甚至不可理解。因为我们没有西方那种宗教情感和环境。其实,有很多神学家非常有名的。除了托马斯,象史怀哲也是著名神学家,他也是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还有卡尔巴特,他也是非常著名的神学家,顺便说一下,卡尔巴特对莫扎特的音乐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

托马斯关于上帝存在的五种证明是非常著名的,网络上都有,我就不转载了,有兴趣的朋友自己搜一下。非常有意思的,不过看了之后,你是否相信上帝?那就是你个人的事了。
作者: zcxmac1212    时间: 2015-5-6 19:08
得空一定拜读下这两位大神的著作,了解西方思想史,其实不过是在照镜子而已,很有益处。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5-5-7 07:21
zcxmac1212 发表于 2015-5-6 19:08
得空一定拜读下这两位大神的著作,了解西方思想史,其实不过是在照镜子而已,很有益处。

是的,先不要管它对不对,先要去了解。

托马斯的哲学体系后来等到教皇的承认,教皇发表《永远之父》的文章,宣称托马斯的哲学体系是正统哲学。托马斯今天在西方的名声仍然如日中天。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5-5-7 12:24
有空和大家谈谈为什么喜欢哲学?哲学有什么用?

哲学是解释这个世界的。哲学可以指导生活,帮助和启发我们学习艺术,艺术上有一些难题是可以运用哲学来解决的。音乐上有所谓音乐美学,也叫音乐学,其实就是音乐哲学。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5-5-7 12:28
大家如果有兴趣,接下来和大家谈谈斯宾诺莎和他的哲学体系。

斯宾诺莎是荷兰人,荷兰最高的科学奖就叫斯宾诺莎奖,荷兰最大面额的钞票上面就印着斯宾诺莎的头像,而爱恩斯坦也是斯宾诺莎的崇拜者。所以,这个斯宾诺莎非常有来头。
作者: zcxmac1212    时间: 2015-5-7 20:32
本帖最后由 zcxmac1212 于 2015-5-7 20:37 编辑

哲学+神学+宗教,这个谱系看似很大。其实都在我们的意识深处的同一个程序。一旦表达,总是被环境与词汇甚至个人经验左右(其实是被符号限制),以至于沟通的终极失败。最终的结果只能盲人摸象,很难进入。这是所有学问被推广进人类社会的共同困难处。

艺术这个东西是心的感知与再现,他不需要解释,属于直觉的经验,难以技术翻译,是理性永远无法替代的另一种精神活动,但艺术直觉无法分解学习,却可以广泛进入作者的感知。

凡事叫什么“学”的,都是逻辑推导,属于脑范围的活动,这跟艺术的本质很不同。
作者: zcxmac1212    时间: 2015-5-7 20:41
因此,我也建议,了解一个人的学问,最好是同时了解他的精神世界、重要经历和人格类型,否则抽离的看一个逻辑推导,基本上只能误会作者。比如笛卡尔的一生,被很多人看作唯心注意哲学流派的开创者,就是一个不小的公误。
作者: ypyp    时间: 2015-5-12 23:36
愚见,要说明意识与规律的建构问题,看看波普尔有关 世界1、世界2和世界3 的说法,可能有点启发。比单纯在康德的迷宫里绕,似乎清晰些。——就是玩,别当回事!
作者: ypyp    时间: 2015-5-12 23:40
回头一瞥,
瞧着猪腚,
顶着蓝天,
心里滴雨,
瞬间释然!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5-5-13 08:20
ypyp 发表于 2015-5-12 23:36
愚见,要说明意识与规律的建构问题,看看波普尔有关 世界1、世界2和世界3 的说法,可能有点启发。比单纯在 ...

欢迎兄台加入。
周国平对艺术的解释,就是明显受康德和尼采影响的,感觉还不错。
作者: ypyp    时间: 2015-5-13 13:22
周关注的东西太泛,可能深入思考么?不如直接看原著。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5-5-13 16:44
ypyp 发表于 2015-5-13 13:22
周关注的东西太泛,可能深入思考么?不如直接看原著。

有道理,但原著太难了。
作者: ypyp    时间: 2015-5-13 17:00
shinelb 发表于 2015-5-13 16:44
有道理,但原著太难了。

那就直接面对音乐现象,找感觉罢。

对艺术的感知,未必都要经过哲学思考,想多了,还可能有些呆头呆脑呢。

我相信,莫札特贝多芬马勒们,写交响曲时,没有考虑神马哲学,却不妨碍他们的作品在我们听来有哲思意味。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5-5-14 07:20
ypyp 发表于 2015-5-13 17:00
那就直接面对音乐现象,找感觉罢。

对艺术的感知,未必都要经过哲学思考,想多了,还可能有些呆头呆脑 ...

贝多芬的思想和哲学紧密相连的,贝多芬受启蒙运动和狂飙突进运动影响,启蒙运动的基础是康德和斯宾诺莎等人的哲学和思想,康德对贝多芬的一生都有影响。
作者: ypyp    时间: 2015-5-14 15:34
贝多芬和谁说过这些?谁推断的吧!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5-5-14 15:44
ypyp 发表于 2015-5-14 15:34
贝多芬和谁说过这些?谁推断的吧!

今天无人发帖,就在这里聊一下。
据说贝多芬的记事本就有康德的哲学的,至于有多少就不知道。
作者: ypyp    时间: 2015-5-14 15:46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5-5-14 15:46
贝多芬也受狂飙突进运动影响的,他和歌德是挚友。
贝多芬受进步思想影响是肯定的,如果有这方面的资料,也有兴趣了解一下。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5-5-18 07:27
大家知道马勒的《大地之歌》与哪位哲学家有关吗?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5-5-18 12:27
自己回答。尼采。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5-5-21 12:42
shinelb 发表于 2015-5-7 12:28
大家如果有兴趣,接下来和大家谈谈斯宾诺莎和他的哲学体系。

斯宾诺莎是荷兰人,荷兰最高的科学奖就叫斯 ...

隔了几天。继续来讲斯宾诺莎的故事。

斯宾诺莎谈到人类在茫茫宇宙中的困境。他举了一个人类血液中的寄生虫的例子。这个寄生虫只能看到周围的血粒,它无法了解整个人体结构。再举个例子,比如一个蚂蚁,它是无法知道10公里之外的地方是什么状况的。斯宾诺莎的哲学很令人“丧气”的,但你不得不认为他说得很有道理。

斯宾诺莎有一个著名观点就是认识宇宙要从整体去了解,仅仅了解人类附近是远远不够的,就象上面所举的血液中的寄生虫一样。爱恩斯坦是斯宾诺莎的忠实信徒。

人类在整个宇宙中孤立无助,但人类的伟大却在于人类是有思想和意识的。另一位哲学家帕斯卡尔说过一句名言:人是有思想的芦苇。芦苇很脆弱,风一吹就会折断,比喻人的脆弱,但人是有思想的。

强调人的思想和意识是西方哲学的一大特点。
作者: 寻芳不觉醉    时间: 2015-5-21 20:12
哲学我也常读,没有哲学,就没有生活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5-6-2 07:27
有空继续来讲斯宾诺莎的故事。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5-6-2 12:25
斯宾诺莎头像:

[attach]111914[/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5-6-10 10:37
斯宾诺莎是犹太人,他小时候在犹太教里学习圣经旧约。

在斯宾诺莎24岁的时候,他产生泛神论思想。所谓泛神论,就是否认存在拟人化的上帝,而认为宇宙和大自然本身就是上帝。斯宾诺莎的泛神论思想,也就是否认上帝的存在,一下子成为犹太教的叛逆者。犹太教劝告甚至威胁斯宾诺莎放弃泛神论思想,但遭到斯宾诺莎的拒绝,斯宾诺莎因此被赶出犹太教。斯宾诺莎从此失去了依靠,就靠为别人磨镜片为生。斯宾诺莎坚持自己的哲学,过着清贫的生活。直到晚年,他的名声很大了,海德堡大学邀请他去任教,但委婉地劝他放弃自己的信仰,但斯宾诺莎拒绝了。

斯宾诺莎生平,以泛神论和伦理学著名,是历史上的大哲学家。他的伟大,不仅在于他的哲学,更在于道德,他为了坚持他的哲学和信仰,宁愿放弃一切优越的条件。。。。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5-6-16 12:44
范曾和康德

范曾和康德有什么联系?因为范曾喜欢读康德,这件事我也是在书上看到的,我也觉得有点奇怪。范曾说他曾经每天早上5点起来,读两个小时康德,坚持了两年,读完了康德的三大批判。

有人问范曾,为什么他那样博学?为什么他能对记者的问题都回答得非常详细。范曾说:道理很简单,因为他一直都非常刻苦地看书学习,积累多了,才能回答别人那些问题。
作者: F18    时间: 2015-6-21 10:29
楼主真是兴趣广泛,谈到顶层建设了。
哲学教人思考,最终指导行为。我们谈哲学只能空谈,绝大多数人的行为
受本能控制,讲一套,做的是另一套。楼主浪漫主义思潮汹涌,令我敬佩,敬佩
什么呢?敬佩楼主的纯真。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5-6-23 15:46
王尔德有一句名言,哈哈。。。。。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5-6-25 07:25
来思考一个有趣的问题:“上帝悖论”,看上帝是不是万能的。这个问题就是:

上帝能不能创造一个他举不起的石头。
作者: shower_king    时间: 2015-6-26 13:57
叔本华也比较推崇康德。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5-6-26 14:30
shower_king 发表于 2015-6-26 13:57
叔本华也比较推崇康德。

所有要了解哲学的人都要经过一座桥,这座桥就是康德。所有要了解哲学的人都要翻过一座山,这座山就叫尼采。

叔本华与黑格尔的哲学体系都是从康德发展而来的。叔本华生平和黑格尔是死对头,两人互相攻击,但他们又都是哲学的不二人才。
作者: zcxmac1212    时间: 2015-6-26 20:00
本帖最后由 zcxmac1212 于 2015-6-27 00:14 编辑

这很像战国时期的状况,都是财富,但层次却有差异。反对者只是问题的另一面而已。
作者: zcxmac1212    时间: 2015-6-26 20:03
zcxmac1212 发表于 2015-5-5 12:33
说多了...


有问有答,如何继续?
作者: MJL988    时间: 2015-6-27 02:55
哲学,使人聪明的学问。
哲学故事,予人以启发,深思,以一个通俗易懂的方式打开哲学的大门。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5-6-29 10:10
如果想哲学入门,推荐大家去看豆瓣红人清华美女博士哲不解的书籍。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5-6-29 10:15
shinelb 发表于 2015-6-25 07:25
来思考一个有趣的问题:“上帝悖论”,看上帝是不是万能的。这个问题就是:

上帝能不能创造一个他举不起 ...

有人用“上帝能不能创造一个他举不起的石头。”这句话来证明上帝不是万能的,这句话是一个“悖论”。

大家分析一下这句话,如果上帝能创造这个石头,那他就举不起这个石头,证明上帝不是万能。
如果上帝不能创造这个石头,也就证明他不是万能。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5-6-30 11:15
这个贴其实就是读书笔记吧,最近在看一些哲学入门的书籍,感到有趣的东西就发在这里了。基本上是现炒现卖,大家如果有兴趣就看看,或者聊聊。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5-6-30 11:26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5-6-30 11:27 编辑

笛卡尔对上帝的论证

前面说到托马斯阿奎那对上帝的论证的五路证明。就是说阿奎那用了五种方法来证明上帝的存在,其中最有名的一种论证就是第一推动。因为这个世界是运动的,B推动A,C推动B,一直排列下去,这些推动肯定是有限的,最后一个推动就是第一推动——上帝。其他四种证明我就不一一说明了。我们来谈谈笛卡尔。

笛卡尔认为人类意识中都有一个完美的概念。这个完美的概念来自哪里?不会是来自人自身。因为人类是有很多缺点的,人类是不完美的,不完美是不会产生完美的东西的。那么这个完美的概念来自哪里?对了,就是来自上帝。
作者: MJL988    时间: 2015-7-19 12:55
勇力嘉写的“烧脑”作文
边界
美国反乌托邦小说《The Giver》中描绘了两条“边界”:一条有形——小说中“和谐社区”的边界:圈限人的行为与思考的边界;一条无形——设定在每个人身上的职业、角色甚至情感的边界。由此,乌托邦建立,人们以各自适当的角色在适当的区域活动直到主角Jonas冲破边界,释放人性中的一切善恶。同时,Jonas冲破了另一层边界,以自由之姿向设置者进行反戈。

  从这本小说中,我读出了一种对边界的视角,让我警觉自省,环视四周,果然,稀松的空气中有一条“边界”。我感受到它。

  边界,英文解释“boundary”,词根为“bound”,即为捆绑、束缚、缠绕,犹如绷带缠绕木乃伊一样。绷带之于木乃伊即为永恒的禁锢,使其在绷带所限区域内腐朽。想至此,不禁森然:边界于我看来即为一种圈限、束缚、牢狱。而画地为牢者可以是自己,或是他人或是社会价值观、盲目的文凭主义。
 置身于边界中,我感到自己被占领了,被“他们”占领了。“他们”为何者?“他们”是操控程序的人,“他们”不一定是人。但确有其人。不仅我是如此,环视周围一张张脸,斑斑怯懦,点点怨愁,都是如此。因为在边界之中,因为设定好的角色,我们开始过分关注自己,关注自身存在状态的优劣,也因此对外界,对边界外广阔的世界失去了兴趣,由此丧失了持久的激情和探求的动力,也失去了冲破边界的勇气与羽翼。钱理群教授在这些被剪掉羽翼的秃鸟面前难掩忧愤,称其“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处在不自知的状态中,借萨特之言“我们沉浸其中,不能忍受却又与之相处愉快”。确乎,忍受边界与拒绝忍受都是忍受,这种被圈困的感觉犹如吃了苍蝇一样,不将自己杀死是无法把它取出来的。我能感受到在边界、角色的阴翳下,自己失去了感动的爆发力,失去了对黎明、对新生的热爱,活在一种不闻、不动、无边的不正义中,任凭边界如绷带般慢慢收缩,榨干生命最后一滴血浆。
 正是由于对这种无形边界的不满,生命尝试地冲撞。在鲍鹏山的观点中,庄周几乎成功地冲破了对自己生命的定义,即冲破了边界。当他以“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来拒绝尘嚣时,他跳开了一种边界的圈限,聪慧地远离了火坑。于是他像一棵独立守望心灵之月的树,由生站到了死。他似乎在跟世界比谁更无赖,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从而谁更无逻辑、无心肝。然而这种冲撞的背后却听得见血泪的滴答声。庄子“眼冷心肠热”,对世界到底热肠挂肚。他对边界的冲撞成就他曲高和寡的寥落才情。不仅庄周有如此尝试,艾丽丝·门罗亦在努力。在她的作品中到处是罗素所言的“静静的绝望的真相”——不断地冲撞外力对自己的设定,为自己所圈的边界之牢,却又不断地被挣扎的过去、无望的未来所捕获。在边界中,冲撞越猛,越被束缚,越易脑肝涂地,令人悚栗。
 所以冲破边界无望?

  似乎如此,在这永恒的生命困境中,我开始思考另外的途径。

  《死亡诗社》中的Mr.Keating站上讲桌给了我一个方向。既然生命注定要被边界束缚,唯有扩大边界,站在边界之上,瞭望世界,才能免于那种不自觉的“木乃伊”状态。

  康德曾有一句感伤之言“宁愿绝望,胜于投降”,窃以为,不妨温柔些:“不如眺望,胜于投降,优于绝望”。以Keating为例,一个名校的老师,在所设的边界、角色内,葆有清醒的双目,带领学生站在讲桌上,眺望万千世界中无尽的诗意与思趣,发出惠特曼所言的“野性的狂叫”。跃上讲桌的那一刻,学生在边界上打了个漂亮的“擦地球”,在眺望中看到了扩展的可能。

  纵观“边界”之义,在我看来,人生所需的边界不该成为绷带般的boundary,而该为四面通达的亭子。但无论置身于何地,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都该怀有一份“狂躁”之感,一如前文的庄子、门罗始终保有探求的冲动,始终在跃跃欲试的期待里不停地思考、冲撞。若非如此,无论在什么样的边界之中,你都会像一具被角色占领的木乃伊一般任凭收缩的边界狭窄你的眼光,
书至此,我眼前浮现一幅画面:乾坤中芥子般一小亭,亭中一人面怀激荡,神采飞扬。
作者: MJL988    时间: 2015-7-19 12:56
美!!!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5-7-19 13:34
多谢M兄的参与,虽然我不能完全理解这篇文章,但也有一些感觉吧。
最近在看尼采,他没有写过哲学专著,他的著作类似散文诗。权力意志和超人哲学是尼采主要的思想。尼采是存在主义的先驱,他说上帝死了,强调人的生命价值。
顺便说一下,尼采的《悲剧的诞生》是非常具有美学价值的一本著作,有空谈一下。
作者: 悠闲    时间: 2015-7-23 00:50
shinelb 发表于 2015-5-21 12:42
隔了几天。继续来讲斯宾诺莎的故事。

斯宾诺莎谈到人类在茫茫宇宙中的困境。他举了一个人类血液中的寄 ...

意识是意识,思想是思想。意识众生都有。人是意识到自己在思想,才称为人。  发表于 2015-6-21 20:39



人没有思想并不妨碍为人的本来,意识与思想同样不能规定为人的必然,人与非人用意识在思想来界定是本质上的偏离,这个没有争议。
作者: 悠闲    时间: 2015-7-23 01:46
zcxmac1212 发表于 2015-5-5 11:32
既然历史是荒谬和可笑的,甚至发现一切的改变都基于恐慌,结果也是更深刻的怀疑和恐慌,甚至虚假繁荣。与其 ...

如果没有过去的全部历史,现在的自我就不复存在,周遭的一切全部建立在与过去的延续,无论是荒诞可笑,怀疑还是恐慌,,,没有它们就连当下都是尘埃未来何以面对,就连假设的机会都不会有。
作者: zcxmac1212    时间: 2015-7-26 01:08
本帖最后由 zcxmac1212 于 2015-7-26 01:14 编辑

悠闲兄引用的基本上属于上上个世纪经典力学范畴的科学观。量子微观与宇宙宏观这两个尺度上,解释历史未来、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就有很多侧面,希望你有空多了解下
第一,我们身体感知到的连续相,仅仅只能描述为我们感知到的现象,无法直接引申为真相;
第二,我们思维断定的道理或规律也仅仅在有明确设定条件下实验印证的局部道理,同样无法证真;
第三,历史与未来在人类意识的层面,他们统统是抽象的证明,无法直接证明,
最后,意识的本质是什么?意识与思维推理的关系是什么?意识与思维对现象规律的断定的关系又是什么?

只不过,你有一个观点很赞成,意识是意识,思想是思想,这个东方人都很容易明白。但以笛卡尔为代表的西方烧脑哲人不会有这个概念。我思故我在,其实应该表达为:我知我思,故我在。
作者: 悠闲    时间: 2015-7-26 04:20
如您此贴所诉脱离关系和条件可以生起事物与现象,无论多么华丽的论点,学术,都很苍白。

作者: zcxmac1212    时间: 2015-7-26 12:50
对!无论我思与不思,意识都明确知道,才叫在。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5-8-5 07:15
笛卡尔的“思”不仅仅是“思考”,译作“怀疑”可能更合适。
作者: 悠闲    时间: 2015-8-22 23:09
本帖最后由 悠闲 于 2015-8-22 23:30 编辑

如您此贴所诉脱离关系和条件可以生起事物与现象,无论多么华丽的论点,学术,都很苍白。
点评
zcxmac1212
是的,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无法证明其合理性,只是在某个尺度上看上去合理而已。因此哲学上永远都会遇到驳论,这就是现象界的真相。  发表于 2015-7-26 12:46




登录有点费劲,,见你所复,,不禁错愕!颠覆否定缘起!旷古绝今!在不敢续!
作者: 寻芳不觉醉    时间: 2015-9-9 15:06
“我思故我在”。放到医学解释就是,判断人死亡的依据是脑死亡,而不是心停跳。
作者: zcxmac1212    时间: 2015-11-12 22:18
本帖最后由 zcxmac1212 于 2015-11-12 23:12 编辑

脑死亡是指的大脑推理思维消失,以及全身其他感知器官功能丧失的科学检测现象,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死亡,也可以理解为意识与身体机器的脱离。这很好理解,意识和身体的运作,包括思维推理,他们本身是脱钩的,就像软件和硬件的关系。不合在一起,两者都毫无意义。而软件是什么?就是一堆符号编码,被电流激发后出现的一连串规律现象而已,本质上他们也是不存在的。

这就告诉我们一切都是因缘和合,没有一件事物是胆敢独立存在的,有彼就有此,他们是成对镜像的出现,无法分离,非独立存在,自我与世界也是这样的一对现象。任何一端要素发生变化,双方的关系立马更改,比如生死,意识与细胞结合就是生,脱离就是死,而这只是演戏一样的变化而已。

科学现象也是这样,只要你观察,就会有“观察者现象”,而观察者的意识改变现象的意义,比如牛顿看光现象,和爱因斯坦着迷光的速度,二人面对同一“客观事物”的出发点完全不同,最终导致推理出不一样的世界观,用工具证明了自我认知界限中现象的局部规律,他们之间没有大小真假的区别。这就是前面讲到的,自我与世界二元关系中,自我一方变化了,事件的性质就变化了。
作者: zcxmac1212    时间: 2015-11-12 23:17
本帖最后由 zcxmac1212 于 2015-11-12 23:39 编辑

呵呵,说生死好像是大话题,不切实际。
来个简单的试验:用手掐自己的腿,如果痛了,就停下,问问看,是谁在疼?又是谁察觉到有个正在疼的人?
这个问题就是检验主体与客体、软件与硬件,他们绝不是一回事。如果你敏感的话,应该能明白。

全世界的科学家但现在为止都无法明白意识是什么,他们搞研究的方向几乎都在脑科学和神经科学上去了。这可以了解思维、感觉和情绪是如何运作的,以及机械反应原理,那是脑电波的物理现象范围和生物学以及行为学范畴。

但是意识本质是什么,他们谁也回答不上来——意识不是思维过程,而是意识到正在思维与感觉的那个东西。

别人不知道,可你自己随时都可以明白,只是你愿意与否而已,呵呵。
作者: 恰空    时间: 2015-11-15 12:07
本帖最后由 恰空 于 2015-11-15 12:13 编辑

很遗憾。迄今为止的哲学,都没法用语言讨论第一义。一切所谓的构建,都是自证自明的局部现象对应,无法整体澄清;一切所谓的主义,不外乎都是否定而立的假设孤证。
作者: 恰空    时间: 2015-11-15 12:08
在下的号被盗。换用这个号。
作者: arteck    时间: 2015-11-15 15:25
看得有点迷糊。。。
作者: 恰空    时间: 2015-11-16 00:02
说出你的迷惑
作者: 恰空    时间: 2015-11-17 23:23
本帖最后由 恰空 于 2015-11-17 23:25 编辑

非空非有,似恍似惚,
我心众生,非有二致。
万缘起落,各来自去,
说自来去,实非来去。
生生死死,寻寻觅觅,
乍生乍死,亦非生死。
转身就是,回念即归,
净念相续,不即不离。
作者: 恰空    时间: 2015-11-19 01:04
时时觉照,即是修行。共勉吧。
作者: zzz    时间: 2015-11-19 14:10
用人类的语言阐述真理,本身就是一件错事。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5-11-19 16:02
哲学很难,几位兄台聊得很开心。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k.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