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4319

查看

25

回复
123下一页
返回列表

go

【推荐】发烧友不得不看的一本书:《CD流浪记:欣赏古典拥抱浪漫》

1#
发表于 2010-12-2 17:05:17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12-2 17:09 编辑

【转帖】《CD流浪记:欣赏古典拥抱浪漫》内容简介:搜集古典音乐CD是一种乐趣,寻找CD甘苦夹杂,聆听CD又是一种孤独中的精神歇息。听着CD,怀想音乐家与演奏家的心音,也是一种无上的享受。台湾文化名人吕正惠先生这部品味西洋古典音乐的随笔集,显示了深厚的古典音乐修养,往往寥寥几字,境界全出,深受爱乐者喜欢。

吕正惠,一九四八年生,台湾嘉义人。先后任台湾清华大学与淡江大学中文系教授,专治唐诗与台湾现代文学。台湾文学的论文选集《战后台湾文学经验》北京三联书店即将出版。除了看杂书,主要的嗜好是听西洋古典音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10-12-2 17:08:25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一篇】CD流浪记   我平常总是不断的翻CD目录、评论、杂志什么的,好“创造”出种种的购买欲望。  我现在要讲的事情你可能不相信,不过确实发生过,而且还是我自己做出来的。  如果身上有钱,我一个礼拜总要买上十几二十张的古典音乐CD唱片。这样长期买下来,有时候也会产生一些烦恼。譬如说,某个星期突然有几千块的闲钱,想要好好的过个瘾,却找不到确实很想买的唱片,这比有唱片而没钱还更难过。总觉得老天好折腾人,难得有好机会要快乐一下,怎么连这个也不让我如意。  所以,“未雨绸缪”,我平常总是不断的翻CD目录、评论、杂志什么的,好“创造”出种种的购买欲望。看到目录上许许多多迷人的唱片封面、看到评论上特别有意思的赞美词,我的心就逐渐的“活”起来。盼啊!盼啊!好不容易盼望到礼拜天,我即刻从新竹赶上台北,进行我这一礼拜最有意义、最快乐的活动。  有一阵子我“创造”了一个过于庞大的欲望,我想买卡拉扬指挥的所有唱片。这个欲望有多大,我讲一个数目你就可以了解了。据说卡拉扬一生灌制过唱片的曲目高达八百左右,而且不少是重录的(单是贝多芬的九大交响曲,全套录制的就有四次)。我把DG和EMI(发行卡拉扬唱片的两大公司)历年的目录,不断的翻阅、研究,把卡拉扬的唱片编成一个非常详尽的年表,作了种种的记号,在脑海中设想购买的步骤。这个计划的完整绝对不容怀疑,只是执行上有一个非常大的困难,我一时找不到这么多钱,这需要好多个“万”元啊!那时候我满脑子的卡拉扬:我已经买了他多少片,剩下的哪些要优先买,免得绝版;那些濒临绝版的,要到哪些唱片行找,等等;真是:“吃饭必于是,休息必于是,睡觉必于是。”我的结论是:EMI的部分要先买,这些大部分录得比较早,EMI又有系统的整理过,已经发行好几年了,再迟就要买不到了。  那时候我真是省吃俭用啊!在外面饭都合不得好好吃;每次到系办公室,就问有没有挂号信(寄稿费、评审费的),真是想钱想疯了。  不过,有想望才有实现。有一天我到办公室,秘书小姐满脸诡异的交给我一个小信封,我打开一看,不得了啊!一万四千多块,而且还是汇票,马上可以领。我毫不犹豫地立刻赶回家,看到太太不在,立刻换上短裤、凉鞋(这是炎热的夏天),拿了身份证、印章,背上小背包,立刻拿到邮局领钱,并且立刻搭上火车赶到市里。那时候,大约在早上十一点左右。  我一路赶来赶去,没时间细想,等坐上车子,就开始盘算到市里的采购行程。依我的印象,佳佳、派地、玫瑰三家唱片行EMI的老货最多,于是决定,在北门下车后先走路到中华路的佳佳,再搭计程车至公馆的玫瑰,再走回台大附近的派地。盘算既毕,就开始闭目养神了。  好不容易熬到市里,我以最快速度走到佳佳。一进唱片行,我即不停地在摆放EMI唱片的地方走动、寻找,十几分钟即找了一大叠唱片(平日逛唱片行时已留心过)。然后,我凝聚精神,从头到尾仔细再找一遍,又补上了几张。当我把这些唱片抱到柜台结帐时,我自己都有一点不好意思,怕老板再度问我(已经问过两次了):你上次买的听完了?还好这次老板只是对我笑一笑。这一次在佳佳共买了五千多块,一面把唱片装进背包,一面兴奋地跟老板聊天。印象中他也跟我一样是“沉默寡言”   的人,这大概是我们谈得最多的一次。只记得他问我一句话:你是学音乐的吗?下一站在玫瑰和派地,寻找起来就没那么顺畅了。记得前几次还看到的,怎么这次就没了。我很不甘心,每家的EMI都仔细看过三遍,能找到的都找了,找不到的还是找不到。  不过,还是买了不少,背包已装不下,只好跟派地要了大塑胶袋,手上提着。  这时候才想起还没吃中饭,突然觉得又饿又累,随便在路边摊吃了两碗蚵仔面线,就到常去的一家咖啡厅休息。要是平常,我一定会慢慢地喝咖啡、抽烟,一张一张地“观赏”   刚买的CD。但现在我真是累,咖啡还没喝完,人已差不多睡着了。不过毕竟还在兴奋状态中,不到半小时就醒了。这时候我粗略地“校阅”一下战利晶(实在买多了,无暇细看),再计算我所花的钱,发现已用了一万出头,目前只剩三千多。  这时候我把买到的曲目仔细再看一遍,跟我脑海中设想要买的加以核对,发现有几种实在“太重要”了,应该设法在今天买到。  怎么办呢?我突然想起,朋友告诉我,光华商场附近还有几家唱片行。我精神一振,即刻再搭计程车赶过去。这是我第一次逛光华商场附近的唱片行,总共让我找到四家。其中一家的EMI放得最靠边角,又放得高,旁边又堆有杂物。我不时挪动杂物,有时候蹲下来,有时候脚踏椅子垫高,弄得满手灰尘。不过,收获实在太丰富了,许多在派地、玫瑰找不到的,都让我“捡’’出来了。在这里,我把剩下的三千多块几乎花光。  我非常高兴,伙计也非常高兴,因为他发现我买了不少卖不出去的老货。  走出唱片行,我手上提了一大袋,肩上背了一大包,真是踌躇满志,犹豫着是不是就此回家。我把口袋的剩钱“精算”一遍,还可以再买两张。哪边可以再去找这两张呢?我站在路口仔细的思考,终于想起罗斯福路的一家小唱片行似乎有一张我想要的,西门町的Tower好像也有一张。这两家都卖得贵,平常舍不得买,现在为了“凑齐”,似乎不应该再计较每张多出的五、六十块钱了。不过,这么一来,似乎不能再搭计程车了。  我搭公车到那边,再走到罗斯福路的那一家唱片行,真的让我找到了记忆中的那一张唱片。搭公车到西门町前,为了慎重起见,我检查回程车票是否还在,然后再重算剩钱是否真够再买一张唱片,确定一切都没问题之后,我就“勇敢”的走向最后一个行程。  我终于在T。wer买到最后的、最“需要”   的一张。付钱的时候,我把身上所有的零钱都拿出来凑。我看到收账的小姐一面看着我那一副模样(短裤、凉鞋、手上、肩上各一大包),一面似乎想笑,我却以最“庄严”的态度接过包好的那一张唱片。  走出Tower,我有完成一桩伟业的满足感,只需要考虑如何“到达”北站。我身上剩三十一块,不够搭短程计程车;烟剩下两根,不够买一包洋烟(我习惯较淡的洋烟)。我点着了倒数第二根烟,思考着“未来的前途”,终于下定决心:把剩下的钱拿出二十二块来买一包白长寿,安步当车地走到北站。于是,我以最平稳的速度,不思不想,头上顶着大太阳,一步一步地走向车站,一根烟抽完,立刻点上第二根。一包白长寿让我抽掉大半包后,终于到达北站,而且也终于坐上车,而且也终于睡到居所。  下车的时候,天将暗未暗,望着光复路上的车流,我有一种“不知身在何处”的感觉,我决定打电话给太太,请她骑摩托车来载我。  我突然到市里没跟她报告,晚回来吃饭也没跟她报告,却要求她来载我,这个“外交”工作不好做,不过,她终于还是来了。我不知道我已成了什么模样,只知道她看到我的样子时简直气坏了,一路骂到家。  一进门,我把手上的一大包轻轻放下,再把肩上的一大包轻轻摆下,就躺在客厅的大沙发上,在太太的叨念声中不知不觉睡着了。  这一觉睡得真沉,足足睡了十多个小时,是我几个月来睡得最好的一次。  朋友们,以上所述纯属事实,决无虚构。  如果你觉得无聊透顶,莫名其妙,那也不能怪我,毕竟在现在的时代,像这一类的事情,是“最不影响他人”的一桩。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10-12-2 17:35:10 | 只看该作者
巧了,朋友推荐。这几天刚读完,令人忍俊不禁,莞尔一笑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10-12-2 18:06:20 |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多年前买的,正好上个月重新看了一遍。 老实说,现在再看会觉得写的太随意了些,比较散漫,还没有坛子上念经兄八先生等前辈的帖子有含金量。

使用道具 TOP

5#
发表于 2010-12-2 19:41: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haoren 于 2010-12-2 19:43 编辑

两三年前曾在《读书》杂志上曾读到其人所作关于乡土文学的短文,一看到简介,就想起来了,却不知他也有此方面的文章。

使用道具 TOP

6#
发表于 2010-12-2 20:18: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12-2 20:30 编辑

为什么我推荐这本书,除了2楼那篇文章写得很生动外,就是他谈巴赫我很有共鸣,尤其我用红笔标注那几句话,这几句话是很有深度的,认真地听过巴赫的人估计很有同感(shinelb注):

寻找巴赫   〖他是—个孜孜不倦的技艺追求者,但绝对不是现代意义的“形式主义者”。他的平均律和无伴奏作品,原始“创作”目的都是为了教导人熟练乐器,但现在没有人敢说,这不是“艺术作品”。〗   有些音乐家你喜欢,可以谈个十天八夜;有些音乐家你听得不多,没什么好说的;另有一种作曲家你极常听,可就不知道要说些什么。这种人我只“碰到”过一个,就是巴赫——所谓的“西方近代音乐之父”。  巴赫的部分作品我极常听,譬如:布兰登堡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管弦组曲、无伴奏小提琴或大提琴曲、平均律及其他钢琴曲(应该说大键琴曲,不过目前我还只听钢琴版)。  但就他个人及他那个时代而言,更重要的是管风琴曲和宗教音乐,而这些我都很少听,我所“认识”的巴赫,不但“偏”,而且极不完整,连随便谈一谈都没有资格。  我有一个朋友有一阵子常出入我家,看我常放巴赫,有一次忍不住批评说:这种音乐满单调的。这种话真是“大外行”,该打屁股。  就说布兰登堡协奏曲好了,巴赫原本的乐队编制跟现在比起来实在是小儿科,但有限的乐手他却可以应用得出神入化,巧妙难言,音乐又极好听。要说这种作品“单调”,那世界上就没有好音乐了。  再谈到他那两组无伴奏小提琴曲和大提琴曲,大陆有一本介绍唱片的书是这样写的:小提琴独奏两个多小时,恐怕许多人会觉得沉闷,假如你没有纯粹的、不夹杂其他活动的整块时间可用来认真听音乐的话,我劝你还是别理会这类唱片,哪怕别人把它抬举得多么高……作者是颇有名气的小说家,但我要怀疑他的音乐修养。巴赫的无伴奏,比贝多芬的许许多多的各种奏鸣曲——请恕我用这样的比较方式——都还耐听。  巴洛克时代的器乐曲,听起来好像都差不多,一千首也等于一首。但是,你听过巴赫,再听维瓦第,就会知道维瓦第有多简单,他的《四季》我只从头到尾听过两次。据说斯特拉文斯基很瞧不起维瓦第,认为他一辈子都在不断地重复,这话是有一点道理。又如亨德尔,不论他的合唱曲有多伟大,他的器乐曲,除《皇家烟火乐》和《水上音乐》外,其他的作品(如大协奏曲和管风琴协奏曲)跟巴赫来比,真的只能说是“小巫”。  你只要常听,并多作比较(无意间的,不是有意进行),就会体会到,单就器乐曲而论,巴赫就有多么了不起。老实说,我可以“很容易”地在深夜枯坐两小时,只听无伴奏或平均律,对其他的作曲家就不常能够这样了。  巴赫为什么这么“伟大”,这个问题我曾想过。要说巴赫这个人的(“性格”,从现在的观点来看,实在一点也不“出奇”,他就是一天到晚不停地忙碌,不停地生活。他很务实,不断地换工作,以便有较好的收入,一直到得了莱比锡大教堂管风琴师的位置才停止。要说他一生的大事,除了换工作、丧妻再娶,就再也没有什么好说了。他很少走出他工作的那些区域,不像亨德尔那样“周游列国”;从莱比锡到柏林去看望在那里任职的儿子,在他的生活里已是难得一见的“远行”了。  有一本巴赫传,对巴赫的“描写”真是有趣,值得转述。作者说:巴赫的男性机能很健全、活泼,他遵守路德派的教义:每星期和太太作爱两次。他从来不使安娜·马格蕾娜(巴赫第二个太太)独守空门。实际上,他的娇妻不停地怀孕,结果养了十三个小孩。

使用道具 TOP

7#
发表于 2010-12-2 20:53: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12-2 20:54 编辑

再谈到他那两组无伴奏小提琴曲和大提琴曲,大陆有一本介绍唱片的书是这样写的:小提琴独奏两个多小时,恐怕许多人会觉得沉闷,假如你没有纯粹的、不夹杂其他活动的整块时间可用来认真听音乐的话,我劝你还是别理会这类唱片,哪怕别人把它抬举得多么高……作者是颇有名气的小说家,但我要怀疑他的音乐修养。

上面这段话就是写《唱片经典》那个所谓大陆小说家说的,吕正惠批评他批评得很对。不过我推荐这本书《CD流浪记》只是我个人的看法而已,也不一定就是对的,不过我看这本书还是很有共鸣的。(shinelb注)

使用道具 TOP

8#
发表于 2010-12-2 21:54:49 | 只看该作者
这位台湾仁兄的买碟流水账,让人忍俊不禁,实在该打!不过,也可以看出,他的老婆实在是宽仁,有老婆的默许,这位仁兄才敢如此放肆无忌地疯狂买碟。不过,买这么多CD塑料,枉不值啊!

使用道具 TOP

9#
发表于 2010-12-2 21:59:26 | 只看该作者
买这么多的碟,花宏大的心思,一张一张地听下来,一路地化为自己的心得,也不枉这样的疯狂购碟举动。

使用道具 TOP

10#
发表于 2010-12-2 22:08:33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发烧友或多或少都有这个“毛病”,或许也有类似这样的经历呢。

使用道具 TOP

11#
发表于 2010-12-2 22:17:10 | 只看该作者
我可没有这样的经历:短裤、短衫肩挎手拎的,新台币13000合3000多人民币,实际上花的不多,估计也买多少张碟。有点夸张了。

使用道具 TOP

12#
发表于 2010-12-3 13:13:25 | 只看该作者
看了,文章写得很随意,有些地方对音乐有相近的感觉,时常没事会拿出来翻翻看。一本不错的书。
书中没有提到所用的器材,作者只是音乐发烧友,呵呵。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11-17 13:43, Processed in 0.030010 second(s), 15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