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33181

查看

451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burt5177

109#
发表于 2011-8-19 06:05:13 | 只看该作者
贝尔格之婉幽曲。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好东西。  发表于 2011-8-19 08:51

使用道具 TOP

110#
发表于 2011-8-19 16:06: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20世纪这套唱片封面看上去就很舒服,比现在21世纪系列的好不少。  发表于 2011-8-20 11:36

使用道具 TOP

111#
发表于 2011-8-19 16:11: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12#
发表于 2011-8-19 16:12: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13#
发表于 2011-8-19 16:14: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14#
发表于 2011-8-19 16:17: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15#
发表于 2011-8-19 16:18: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好多版本啊!够狠!!!  发表于 2011-8-20 11:26

使用道具 TOP

116#
发表于 2011-8-20 11:34:37 | 只看该作者
献给“情人的”礼物——《抒情组曲》
贝尔格的“抒情组曲”原是6个乐章的一首弦乐四重奏作品。后来贝尔格本人将其中3个乐章改编成乐队作品,也称为“抒情组曲”或“抒情组曲的三个乐章”(Lyric Suites: 3 Pieces), 这是目前经常听到的形式,据说还有带唱的版本。
勋伯格、韦伯恩和贝尔格十二音技法的差异在这部作品里能体现出来——贝尔格从未以完全的纯粹形式接受勋伯格的十二音技法,他是按照自己的作曲需要对十二音技法做了新的探索,丰富和发展了十二音技法。在这部作品中传统的调性和声元素与无调性完美的结合,估计这也是贝尔格的作品比另外两个人更容易接受的原因之一吧。

这套4CD的唱片估计是新维也纳乐派弦乐作品最佳唱片吧,200多页的说明书非常有学术价值。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17#
发表于 2011-8-20 18:00:30 | 只看该作者
一部少儿不宜的歌剧——《璐璐》
脚本是贝尔格根据韦德金德(1864―191的话剧本《地精》(1893年)和《潘多拉的盒子》 (1901年)改编。首次公演是1937年6月2日,在苏黎世市立剧院举行的。根据贝尔格遗孀海伦娜的意愿,禁止任何人补写完成(海伦娜曾希望勋伯格能在首演之前完成,但勋伯格婉言谢绝了,韦伯恩和策姆林斯基也没能接受这一任务),所以上演时是以《璐璐组曲》中的第四曲(变奏曲)、第五曲(柔板)接在第二幕后作为尾声。1979年以前的版本都是以这种混合的方式演出。海伦娜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将第三幕改写成歌剧,并在遗嘱中进一步表明任何人不能触碰《璐璐》的第三幕。奥地利作曲家弗里德里希•采尔哈,自1962年以来就已经秘密地接受了宇宙出版社的委托,且大体完成了这项工作,1979年2月24日,在巴黎剧院由皮埃尔•布莱兹指挥、帕特里斯•西埃罗导演,上演了采尔哈补写的整部歌剧,引起很大反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18#
发表于 2011-8-20 18:18:58 | 只看该作者
思考:1、贝尔格作品中的人文寓意解读。
           2、贝尔格作品中的抒情性。
           3、贝尔格作品中的数字象征。

使用道具 TOP

119#
发表于 2011-8-20 19:31: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urt5177 于 2011-8-20 19:33 编辑

威伯恩(A. Webern,1883-1945),奥地利作曲家,哲学博士,威伯恩也是在1904年——1910年成为勋伯格的私人学生。这六年的学习,对他一生的创作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他的作品以简洁浓缩为特征,最长的为十五分钟,最短的仅十五秒;作品编号共31部,有17首声乐作品和14首器乐作品,全部作品同场演出仅三小时左右。他的创作经历了从晚期浪漫主义风格到无调性、十二音技法的转变,并为整体序列音乐指明了方向。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唯一的、彻底的无调性作曲家。
2、代表作品
(1)器乐作品:《帕萨卡利亚》Op.1(有调性作品),《钢琴变奏曲》Op.27、《弦乐四重奏小品6首》Op.9、《5首管弦乐小品》Op.10、《小提琴与钢琴的3首小曲》Op.11、《交响曲》Op.21、《9件乐器的协奏曲》Op.24、《乐队变奏曲》Op.30、《弦乐四重奏》Op.28等。
(2)声乐作品:无伴奏合唱《轻舟飞逝》Op.2,《第一康塔塔》Op.29.、《第二康塔塔》Op.31等。
3、艺术成就
(1)对十二音音乐做出了重要贡献,与勋伯格、贝尔格同为十二音音乐的代表作曲家,三人被称为“新维也纳乐派”。 威伯恩在十二音音乐中除了对音高加以组织外,还对时值、力度、节奏、织体、音色等要素作了相应安排,如《交响曲》等,这类作品为“整体序列”创作指明了方向。
(2)作品以一种高度浓缩、格言式的音乐语言著称,长度一般只有几分钟,有的只有几小节,如《5首管弦乐小品》中的第四首只有6小节,演奏时间约19秒。这些作品体现了威伯恩独特的风格,促进了新音乐的发展,在音乐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3)与贝尔格试图将20世纪的音乐创作拉回过去的做法不同,威伯恩的创作更具先锋性,他将老师勋伯格的创作原则运用到极致,因此音乐语言也显得更抽象、主观。他的音乐语言特点为:旋律、和声零碎和片段,他的音乐缺少长线条的、流畅的声部进行,多用宽音程的跳进,织体节俭,常用小型室内乐队,很少使用大型乐队,突出乐器音色的频繁变化,曲式结构短小。这种音乐语言在预示序列音乐的同时,还影响了点描派音乐的形成,确立了音色旋律的重要地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20#
发表于 2011-8-20 19:39: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urt5177 于 2011-8-20 19:42 编辑

点描派音乐:点描派音乐是现代主义音乐的一种,由作曲家威伯恩在晚年创造。点描音乐用许多被休止符隔断的短音和音组构成乐曲,象一幅“点描派”图画。这方面的代表作有《钢琴变奏曲》、《小品六首》、《乐队变奏曲》以及许多声乐曲。

威伯恩那缺乏旋律线条的作曲方法则被人称为“点描法”,它与“点彩派”绘画有类似的理念。音乐上的“点描法”突出的特征是将完整的旋律纵向分配到多个乐器或乐器组来演奏,而以短小时值的音符相连接,形成浓缩的曲调线条,其跳动大的音程,表示旋律线的突凸,反之则柔和,以这种短小时值的点构成的组合,构成威伯恩音乐的主题,并由点对点的短音符在不同乐器或单一乐器不同音区的呈现,构成整部音乐。

修拉的名作《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12-22 19:49, Processed in 0.036333 second(s), 19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