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25666

查看

120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甲米

109#
发表于 2013-9-25 18:51:20 | 只看该作者
说实话,我这么说是觉得自己很惭愧:因为《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这部经典之作,我只听过克吕依坦这一个版本,毫无发言权。甲米兄洋洋洒洒,版本据引丰硕,剖析入里,这样一部拗口的歌剧竟然这么投入,我实在是佩服。想当初,甲米兄恣意奔放的堂吉诃德断想那篇帖子,我就把甲米兄视为论坛(国内)思维缜密、同时又具有开放性思维的雄才。学习。

点评

M兄缪奖了,实在不再敢当的。我之进入歌剧得益于M兄等在本坛的歌剧引用导,让我受益不浅,M兄太谦虚了。  发表于 2013-9-25 20:47

使用道具 TOP

110#
发表于 2013-9-26 09:40:00 | 只看该作者

甲米兄好兴致,贴图助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谢谢小S版。我们在看(听)《佩里亚斯和梅丽桑德》这部歌剧时,很容易联想到瓦格纳的《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梅丽桑德和伊索尔德这两个女人的死法反映了德彪西和瓦格纳旨趣相异的美学追求。  发表于 2013-9-27 08:59

使用道具 TOP

111#
发表于 2013-10-1 02:44:01 | 只看该作者
  "卡拉扬有种趋同音乐的倾向,他压抑不同的音乐个性,使它们全部屈从于他的线性美."这确实是不争的事实。 ...
甲米 发表于 2013-9-15 18:12


建议甲版也听下卡爷演绎的维瓦尔第。
我现在特别喜欢卡爷在70年代的录音,真是不同的气象。

使用道具 TOP

112#
发表于 2013-11-14 15:28: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甲米 于 2013-11-14 15:32 编辑

(10)又收了几张新录音
近2个月来,劳心劳力,辛苦不已。为了奖励一下自己,买了几张新录音,和大家分享。

肖斯塔科维奇《24首前奏曲与赋格》
       肖斯塔科维奇的《24首前奏曲与赋格》是20世纪音乐宝库一颗璀灿的明珠,它与巴赫的《平均律》相比,老肖此作不论在形式与内容差别都明显。这部作品保留着巴罗克体裁的形式与赋格的一般规则,但音乐语言与表现力明显具有现代色彩。首先老肖在内容上注入了较多情感性与标题性的东西,似乎每一首作品都或隐或显地影像对应着画面和场景。其次在调性运用上的差别同样明显,他的赋格显然要比巴罗克时代的赋格“复杂”,大为丰富了调性范围,它使得对位与色彩的选择性变得更加丰富.
       所以在演奏上,这部作品需要演奏家有足够清晰、足够精密的“赋格头脑”,需要对作品极广博深奥内涵的深刻理解与清晰认知。据说老肖这部作品是献给为尼科拉耶娃的,由尼科拉耶娃首演。她在音乐的表现形式与演奏的精神气质上“双向出色”,线性之清晰、音粒之透澈、层次与对位之严密,更主要的是演奏精神的强大,那番冷峻与浑圆以及音乐表达的多重多维指向,都使得她的演奏最为贴近老肖的精神本体,确是表现出权威样的大气与浑然天成的成色。尼科拉耶娃的两个版本都是为专家所极力推崇的,其中Regis的版本是在1987年根据Melodiya的版本重制的最能代表她的水平,可惜声音较干。而我自己拥有的Hyperion的版本是1991年的录音室录音,常让我反反复复的聆听,品味不已。可美中不足的是那时的尼奶奶年事太高了,所以速度较慢时而显得有些吃力,加上录音效果回声太大,声音有些模糊,钢琴声音平衡不够,缺少形体感。

       听了尼奶奶的录音几年后,我一直在寻找老肖《24首前奏曲与赋格》的新录音,直到最近发现了Harmonia Mundi的录音。俄罗斯新一代钢琴家Melnikov的演奏各方面都几乎无可挑剔,各个声部清晰透彻。演奏动态巨大,那强有力的和弦震人心魄,弱奏时细微之处更引人入胜。他的技术片段从容不迫,该俏皮的时候俏皮,该冷峻的时候冷峻,浓浓的俄罗斯味道令人回味不已。Melnikov的灿烂的演奏加上Harmonia Mundi 2010年优秀的录音,使得老肖这部杰作富于诗意和表现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这家是正相位录音^_^  发表于 2013-11-14 23:54
我也去搞一套。除此之外ECM也有keith Jarrett也有录音。  发表于 2013-11-14 18:19

使用道具 TOP

113#
发表于 2013-11-15 08:33: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甲米 于 2013-11-15 08:45 编辑

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交响曲、弦乐四重奏、小协、大协、钢琴曲、钢三奏、钢五奏都有了,独独少了他的钢协。据查老肖先后写了2首钢琴协奏曲。《第一号钢琴协奏曲》创作于作者意气风发的年青时代,充满活力和憧憬;《第二号钢琴协奏曲》创作于已经历尽了沧桑的年代,虽然其中仍然具备作曲家标志性的紧张凝重的段落,作品整体却典雅明媚。于是收了下面那张,哈姆林的钢琴演技我所爱也、Hyperion的录音亦我所爱也,我更爱CD的封面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这张老萧钢协属于最佳版本,在我看来是决定版!胜过老萧自己的EMI版,以及爷孙三代的Chandos版!  发表于 2013-12-11 23:26

使用道具 TOP

114#
发表于 2013-11-15 13:29:42 | 只看该作者
阿格里奇在DG有一个肖斯塔科维奇第一钢琴协奏曲: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15#
发表于 2013-11-15 13:33:42 | 只看该作者
旋律版肖斯塔科维奇《24首前奏曲和赋格》,尼古拉耶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16#
发表于 2013-12-11 17:12: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甲米 于 2013-12-11 17:38 编辑

2013年也快要结束了,总结一下今年的收集CD结果。尽管提醒自己减少购买CD,还是控制不住买了不少。具体如下。现在买大公司的CD越来越少了,主要是一些中小唱片公司,常规曲目也专不多,以新作品或者新录音为主。其中自己非常满意的用红色标出了。
Hyperion - CDA67571     Violin Suites (Bloch)                          
Hyperion - CDA67910     Bloch/Bruch: Schelomo, Kol Nidrei & other works
Hyperion - CDA67341/2   Ravel: The complete solo piano music
Hyperion - CDA67461/2   Tippett - The complete music for piano
Hyperion - CDA67425     Shostakovich / Shchedrin - Piano Concertos (Hamelin)
Hyperion - CDA67896     Musorgsky & Prokofiev: Pictures, Sarcasms & Visions
Hyperion - CDA67431/2   Saint-Saens - Chamber Music      (The Nash Ensemble)      
Hyperion - CDA67538     Saint-Saens - Piano Trios              
Hyperion - CDA67100     Saint-Saens: Music for Violin         
Hyperion - CDA67501/2   Rachmaninov: The Piano Concertos  (Hough)     
Hyperion - CDA67063     Schumann - Piano Trios                 
Hyperion - CDA67175     Schumann: Fantasiestike Op 88         
Hyperion - CDA67485     Mendelssohn - The Piano Trios         
Hyperion - CDA67331/2   The Romantic Piano Concerto 27 - Saint-Saens (Hough)
Chandos - CHAN10552     Saint-Saens - Cello Sonatas Nos. 1 & 2
Chandos - CHSA5109      Josef Suk: Orchestral Works           
Chandos - CHSA5084      Jean-Efflam Bavouzet plays Ravel, Debussy & Massenet
Chandos - CHAN10694     Manuel de Falla: Works for Stage and Concert Hall
Chandos - CHAN10763     Haydn: Piano Sonatas Volume 5         
Chandos - CHAN10736     Haydn: Piano Sonatas Volume 4         
Chandos - CHAN10689     Haydn: Piano Sonatas Volume 3         
Chandos - CHAN10668     Haydn: Piano Sonatas Volume 2         
Chandos - CHAN10586     Haydn: Piano Sonatas Volume 1         
Testament - SBT1246     The Fabulous Victoria De Los Angeles
Testament - SBT21449    Klaus Tennstedt conducts Dvorak & Schubert
Testament - SBT1262     Faure Nocturnes Nos. 1-13              
Testament - SBT2168     Puccini: Madama Butterfly  (V. De Los Angeles)        
EMI - 9667232           Debussy: Pelleas et Melisande         
EMI - 7647082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 27 in E minor, Op. 90, etc.
EMI - 5669052           Ravel: Piano Concerto in D major (for the left hand), etc.
EMI - 9559102           Mendelssohn: Symphonies Nos. 3 & 4     
DG - 4353442            Debussy: Pelleas et Melisande   (Abbado)      
DG - 4775939            Pierre Fournier - Aristocrat of the Cello
Sony - 88697214232      Tchaikovsky: Souvenir Russe            
Sony - 88697689582      Dvorak: Symphonies Nos. 8 & 9 'From the New World'
Supraphon - SU40972     Chopin: Nocturnes Nos. 1-19           
Supraphon - SU35832     Chopin: Ballads, Mazurkas, Barcarolle
ECM - 4616602           Leos Janacek: A Recollection     (Schiff)      
ECM - 4371992           Kancheli: Vom Winde beweint, etc.      
Harmonia Mundi - HMC902019/20 Shostakovich: Preludes & Fugues for piano (24), Op. 87 (complete)     (Melnikov)                     
Hungaroton - HSACD32515 Bartok: Violin Sonatas Nos. 1 & 2, Sonata for Solo Violin
RCA - 74321925752      Sir William Walton Collected Works      
Vox - CDX5103          Ivan Moravec Plays Debussy & Chopin
Analekta - AN29944      Unsuk Chin - Violin Concerto & Rocana                                                         
Cybele - KIG004         Pierre Boulez and the Piano                              
Ondine- 11132           Saariaho         Works for Orchestra
        

使用道具 TOP

117#
发表于 2013-12-16 18:51:18 | 只看该作者
德彪西之外的"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
说到《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爱乐者首先想到的是德彪西的歌剧。但很多人或许不知道,法国作家莫里斯·梅德林克(Maurice Maeterlinck)的原作剧本竟然催生了另三部器乐佳作。它们分别是法国作曲家弗雷和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的同名作品《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组曲》以及新维也纳乐派代表人物阿诺德·勋伯格的交响音诗《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在纪念德彪西诞辰150周年之际,笔者关注到这三部同名佳作呈现的截然不同气质,或开阔无垠,或缠绵悱恻,为音乐史上“同名异作”的典范。

《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的剧情并不复杂,讲的是王子葛洛进入山林,把一位生长于斯的美丽姑娘梅丽桑德带进皇宫,可是梅丽桑德却爱上了葛洛的异父兄弟佩利亚斯。在嫉妒与愤怒之下,葛洛杀死了这对情侣,梅丽桑德却在临终时产下了一个女儿。剧情戛然而止,留出许多猜想空间。

德彪西的歌剧并没有强调整个剧情的连贯性,而是将一个个场景剥离了出来,形成一个个唯美的静态画面,这是对歌剧表现方式的一个突破。而同为法国作曲家,弗雷的“组曲”更为短小,以原作中的四个场景形成四个乐章:序曲、纺织姑娘、西西里岛和梅丽桑德之死。其中序曲的史诗色彩和终曲哀歌的浪漫主义元素尤为突出,“纺织姑娘”中对于梅丽桑德在纺车旁劳作的想象也很有趣。客观地说,弗雷的作曲技法与结构相对松散、强调音响流动性与和声丰富色彩的印象主义有着不小的差距,其旋律秉承古典和浪漫风格,充满了诗人气质,与舒曼和舒伯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对而言,勋伯格的音诗更接近马勒与理查·施特劳斯的风格。作品也是四个乐章,按时间顺序描绘了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的命运。 但勋伯格在配器上注重管乐,如独奏单簧管和长笛,乐曲中很多忧郁的主题都由它们带出。而圆号等铜管乐器则成为了激烈场景的烘托。有趣的是勋伯格和弗雷不约而同地采用了一个圆号动机作为王子戈劳特进入山林前的预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总体而言,勋伯格所使用的语汇更加现代,丝毫不介意用模糊、突兀甚至诡异的音效表现原作中有着血腥味的谋杀场景。作曲家回忆起1949年的首演还心有余悸:“当时观众和舆论界都因它爆发出了极大的骚动”。

到了西贝柳斯手中,“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的主题就成为另外一番面貌。当第一声弦乐合奏响起的时候,很容易让人想到他的《芬兰颂》及第二、第三交响曲。因为它们都具备了开阔的音场和深邃的回响。在大提琴浑厚如男低音的深情吟唱中,我们丝毫听不到德彪西及弗雷作品中的精巧雅致,反而会感到这是一个发生在冰天雪地的芬兰故事。九段乐曲都来自剧中场景,具备了超出原作的戏剧感和强弱对比,尤其是其中英国管醇厚柔和的音色勾勒梅丽桑德的内向性格,独树一帜。后来西贝柳斯将全曲改写成钢琴独奏版本,删去了第三段“海岸边”。

PentaTone出品的汉斯·冯克指挥圣路易交响乐团版CD,囊括了弗雷与勋伯格的作品,提供了让我们进行对比的机会。而西贝柳斯的《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组曲》,有芬兰本土指挥家贝尔格伦德率领伯恩茅斯交响乐团的演绎,被收录在2007年EMI的小双张中。  

使用道具 TOP

118#
发表于 2013-12-16 20:15:28 | 只看该作者
四部《梅丽桑德》作品都一一听过。平心而论,接受程度最高的是弗雷的《组曲》,因为旋律和调性仍然是浪漫主义晚期的特征,配器精致。西贝柳斯的《梅丽桑德组曲》甚至于早于德彪西的歌剧就已经听过,也很喜欢,但一听就分辨出这是西贝柳斯的作品。勋伯格的音诗《梅丽桑德》显得怪诞而扑朔迷离,比德彪西的歌剧更远离大众。

点评

勋伯格的"佩利亚斯"是他早期的作品,受晚期浪漫主义影响大,是他最"好听"的曲子之一了。  发表于 2013-12-17 19:46

使用道具 TOP

119#
发表于 2014-1-7 13:06:53 | 只看该作者
(11) 音乐的心理学与物理学基础

   人对声音的知觉包括四个要素:音高、强弱、音色和时值。这些要素是根据人对声音的频率、振幅、波形和时程等物理特征的感受而形成的。不同的知觉各与相关的物理特征相对应。但决定某种知觉的物理特征并不是单一的,它同时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强弱的感觉虽主要来自振幅,但同时也受频率、时程、波形的影响。


    听觉器官接受音波所得的听觉印象是一个整体,不是音波的各个物理特征,由此形成人的音乐经验和行为。人对声音四个要素的感知能力并不平衡,这些能力的发展也互不相依。有些人某种能力发展有所偏长而成为某种类型。如音调型对音高的辨别力强,对旋律与和声感觉敏锐;力度型对强弱及重音敏感;时值型对速度、节奏、时程敏感;音色型对音质、音凋泛音的构成感觉敏锐。

   音乐记忆既包括一般记忆,如知觉的、认识的、情绪的和运动的各种经验;也包括音乐中特有的问题,如单音记忆、旋律记忆、和声记忆、乐汇掌握及理论知识与记忆的关系、几个无联系的单音先后出现的记忆,以及记忆的音域与语言的关系等问题。

  音乐记忆是音乐想象的基础,丰富的音乐想象能力是音乐家的重要心理特征。音乐家想象中的音乐世界,比现实世界里的音乐丰富很多。
 

使用道具 TOP

120#
发表于 2014-1-7 13:12:30 | 只看该作者
   
从物理上说,一个单音主要有三个要素:基频、振幅及频谱。乐音的三个物理学要素,通过人耳的听觉系统,反映到人的听觉神经中枢之后,引起人的主观感觉,分别对应于音乐心理学的三个要素:音调、响度及音色。这三个要素虽然从心理学的角度不易确定,但它们还是分别和三个客观上易于确定的物理量密切相关。这使得声音,特别乐音能够用物理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测量。简略地说,一个单音的音调(音高)是这个单音的频率(准确地说,主要是其中所含的基频)给人的主观感觉。一个单音的响度(音强)是这个单音所相应的空气振动到达人耳处的振幅(准确些说,是该处的能流)给人的主观感觉或评价。一个单音的音色是人脑对单音频谱(即各谐波成份比例或叫相位)的主观感觉和判断。

应当指出,由于人的听觉系统和听觉中枢并非是个严格的线性系统,因此,定量地说来,乐音的这种由物理学要素向音乐心理学要素的转换也并非是个线性过程,这多少造成了事情的复杂性。何况,即便不考虑这种非线性性质,前述的这种“对应”说法也是简单化的。因为:

第一,音调和响度稍有关联。
一个频率较低的纯音,当它的响度增加时给人的感觉是音调略有下降;或说,响度较少时音调略有上升。如一个A2音叉(110HZ)移近人耳时,感觉到的音高大约下降4分之1音。而一个频率较高的纯音(≥1000HZ),当其响度增加时感觉到音调略有增高;反之,响度减少时音调略有下降。这使心理八度音程比数的八度音程要略宽。在钢琴调音时必须考虑这一点。一定响度的纯音,当改变它的频率时给人的感觉同响度也略有变化。

第二,几个纯音叠加之后音调的感觉又以很复杂的方式和音色相关联着。
如C3(130.8HZ),C4(261.6HZ)和C5(523.3HZ)三个纯音共存时,音调通常总是被识别为最低的C3。当C3音弱时,音高就不十分明确。事实上,基频和它的谐频同时存在时,通常总认为基频是这个音的音高。如一次是频率为100、200和300HZ三个纯音同时存在,另一次是只存在200、300赫HZ两个纯音,听起来后者的音色有些变化,但音调却仍被断定为100HZ。这个奇怪的音调被称为“主观的”音调或“失踪的基频”。

第三,几个单音叠加之后总的响度也并不简单地就由总的声能能流所决定。

第四,音色感觉也不完全决定于所发单音的频谱。
人们在证认不同乐器时,频谱以外的许多信息,比如,瞬时的激励特征、声音的衰减特性等也是十分重要的。同一乐器所发乐音的音色很受音量、音调和演奏技巧的影响。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3 10:51, Processed in 0.052527 second(s), 21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