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41407

查看

194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广陵散

109#
发表于 2011-5-18 18:00:36 | 只看该作者
谢牛仔兄补充,这张唱片我还没有。上次牛仔兄在我的帖子里提到后,我从网上下载了音频文件,听下来似乎是 ...
广陵散 发表于 2011-5-18 17:42

应该是钢弦、丝弦都有


使用道具 TOP

110#
发表于 2011-5-18 18:06:59 | 只看该作者
应该是钢弦、丝弦都有
牛仔 发表于 2011-5-18 18:00

谢兄台回复,一般的钢弦丝弦很容易听出来,但是碰到特别好的琴和好的钢弦有时候分辨有些困难(对于我这个业余的来说),记得看香港琴人唐健垣演奏唐琴“纪侯钟”视频,如果不是他说明还真难以确定用的是钢弦。

使用道具 TOP

111#
发表于 2011-5-18 15:18:3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刚学习了一遍。
感觉四川的琴家俞伯荪的碟还没有。

使用道具 TOP

112#
发表于 2011-5-18 15:23:14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刚学习了一遍。
感觉四川的琴家俞伯荪的碟还没有。
zy2017 发表于 2011-5-18 15:18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13#
发表于 2011-5-18 13:55:50 | 只看该作者
二位言重了,如发现新唱片,欢迎补充!
广陵散 发表于 2011-5-17 16:41

祝贺!补一张赵家珍新碟《琴》
广陵散 宋琴/尺八
关山月 宋琴/箫
捣衣 元琴/笛
幽兰 唐琴
良宵引 清琴/箫
潇湘水云 宋琴
欧鹭忘机 宋琴/埙
夜深沉 今琴/中国大鼓
渔樵问答 明琴
梅花三弄 宋琴/箫
流水 宋琴
阳关三叠 宋琴/弓笛
关山月 唐琴(特别呈现)
春风 今琴/手鼓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14#
发表于 2011-5-19 12:01:14 | 只看该作者
更新:7#管平湖先生录音曲目新发现(已更新)

使用道具 TOP

115#
发表于 2011-5-19 12:11:15 | 只看该作者


这封面怎么看怎么不顺眼,古琴也摇滚那感觉,南辕北辙。

使用道具 TOP

116#
发表于 2011-5-19 12:15:26 | 只看该作者
这封面怎么看怎么不顺眼,古琴也摇滚那感觉,南辕北辙。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5-19 12:11

是啊,国内很多“发烧”唱片玩的花样,我看到这样的唱片一般不会去买,这里要做个丝弦全集就暂且放上。

使用道具 TOP

117#
发表于 2011-5-23 13:00: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广陵散 于 2011-5-23 17:03 编辑

几篇谈古琴琴弦的文章:

1  黄树志:从琴弦探讨古琴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发展路 (摘录)

    “......古琴弦自古以来就是用真丝做的,自七十年代琴家吴景略先生与乐器厂合作研制出钢丝缠尼龙弦(以下称钢丝弦)后,除了小部分人还用丝弦弹琴外,钢丝弦已经基本上代替了丝弦。而钢丝弦出现后,古琴在演奏风格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在音量、音质、弹奏技法、表演形式等都产生了与传统丝弦不同的转变。这种由于古琴张上不同材料的弦而产生不同的演奏风格,是古琴历史演进的一个过程。钢丝弦的出现有它历史原因,就让我们从琴弦的变化去探讨古琴的过去,与现在与未来发展的路向。

    宋以前琴弦多是琴家自制,明以后多为商品弦。而造弦的商号既多,品质自然就很参差,明清以来,琴弦最好首推杭州回回堂,其第一代李世英自明代开始生产古琴弦,所造的弦叫“冰弦”,指定为内府贡品。传三百余年,直到清道光年间第九代孙李德孚殁后无嗣,冰弦也断产了,他的徒弟有杭州沈轶先经营的协成字号及绍兴鲁文荣经营的全和字号,继续以回回堂为品牌生产琴弦,但质量已大不如前。其中沈氏的弦较鲁氏为佳。其后又有何广堂乐器店发售的回回堂琴弦,以至清末用老三泰招牌发售的回回堂琴弦,这些不同商号的琴弦,虽然已经没有冰弦的水平,但还是为琴人提供最好品质的琴弦。......

    江苏一带琴人一向在上海就可以买到回回堂的琴弦,抗战期间(一九三九年)上海琴人发现回回堂的琴弦断档了,琴家吴景略和庄剑承到杭州想找人生产,才发觉原来老三泰一早就歇业了,杭州再也没有会造古琴弦的弦工,而上海卖的都是旧存货。缺乏琴弦就成为了古琴界的一个大问题。吴景略和庄剑承于是在苏州找到了弦工方裕庭合作,依据在琴书上能见到传统造弦方法加以研究终于研制成功,恢复了生产古琴弦。以后在钢丝弦出现前的几十年,方裕庭就是全国唯一的古琴弦生产者。解放后,由于蚕丝由国家统一供销,不是随便可以买到,更何况制弦需要3A级真丝,使琴弦的生产与供应又出现了问题。后来查阜西先生的努力奔走,曾经获得国家供应过优质真丝生产古琴弦,有一段时间解决了问题。但由于原丝供应的品质下降,方裕庭又于一九五四年加入了生产合作社,此后任何人或机构需要琴弦都有要向苏州合作社订购,使琴人从此不能直接和制弦人商讨古琴弦的规格与品质问题,使琴弦更加达不到应有的质量。琴弦的品质还是无可避免的退步。自七十年代吴景略先生研制出尼龙钢丝弦以后,琴弦的供应才基本上得到解决,但古琴弦的根本问题并没有解决。

    由于大部分人都改用了钢丝弦,令丝弦由于需求大幅度下降,从此面临一个再度失传的境地。一九八五年扬州第三次全国打谱会后,上海琴家林友仁先生陪我和刘楚华专程到苏州民族乐器厂,提出希望他们能生产更高质量的丝弦,我们得到他们领导人的答复,就是由于需求太少,明年就会停产了。我们听了很紧张,回到香港后就时常到乐器店查问有没有古琴丝弦卖,可能是乐器店总觉得还有销路,就保持向苏州订弦,所以丝弦虽然质量很差,时有时无,可幸一直还没有断产过,喜欢丝弦的琴人不致于受断弦(断绝供应)之苦。

    钢丝弦之所以基本上能取代了丝弦,除了丝弦质量水平的下降与时常面料断产的原因,令很多琴人都不愿再用丝弦外,最经紧是它解决了丝弦一直不能解决的大部分问题:
        一、耐用,一套钢丝弦可以用上很久,不容易断弦,合乎经济原则。
        二、稳定,钢丝弦不容易因为温度,温度的变化而跑音。尤其适合现代舞台演出。
        三、张力较强,容易调到需要的标准音高。
        四、音量较大,扩大了演奏场地范围与听众数目以及和其他乐器合奏的机会。
        五、音色明亮,较容易为一般人接受,利于古琴的普及。
        六、表面光滑,可以减少走弦时的杂音。
        七、造弦的材料基本上是工业产品,无论供应与品质都能维持秘书室,形成生产也相对稳定,使供应不致出现断层。
    钢丝弦的出现是必然的,它尤其是适合现代舞台演奏的表演形式。但钢丝弦未能解决丝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音色方面。钢丝弦的金属声太重,缺乏了古琴应有的韵味。这可分两方面来讲:

    一是钢丝弦会衍生出一种金属噪音,据香港琴家谢俊仁医生研究,这是一个“纵向振动”的原因,他形容这种噪声如下:

    “钢丝的金属噪音因琴而异,很多时出现在二弦,其次一弦和四弦,三弦五弦也会有,六七弦弦则较少出现。这种金属噪音强奏时尤其明显;主要出现于空弦弹奏,滚拂时也可以令听众觉得另有人在旁敲铁,有时按弦也会出现问题,严重者在按弦滑音时,可于本身高音外出现如口哨般刺耳声音。”

    二是钢丝弦金属声太重,余音太长,易放难收;有时音量太大,韵味不够,使古琴浑厚古朴的味道大打折扣。传统上琴人认为弹琴最重要是琴应该有琴的韵味,如果琴声中听出有筝声或者琵琶声,琴韵不会大打折扣。也有琴家为了加重古琴的金石声而用八宝灰漆琴,但是金石声不是金属声。张了钢丝弦的古琴,甚至有时可以听得出有结他声。

    我曾经问过很多从前弹过丝弦的琴家,他们很少会不同意丝弦的音色比钢丝弦好。吴兆基先生生前也认为没有选择之下,才用钢丝弦弹奏,所以他用偏锋的弹法来减轻太重的金属声,但这只是一个折衷的方法,而且这个方法只能在按弦时用,强烈的金属声在弹空弦时就没有办法避免了。空弦若果出现了纵向振动的金属噪声,那就更难控制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用钢丝弦弹《流水》的七十二滚拂时,很多时候会发出像连续敲铁似的声响。对喜欢丝弦的人来讲,这是一个不能接受的缺点。所以有些人宁愿忍受丝弦的大部分缺点,也不能够忍受钢丝弦的声音。还有一点,就是用丝弦弹琴,左手琴面上吟猱往来的手感,是钢丝弦没有办法代替的。......

全文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4ac07b01000a3l.html



使用道具 TOP

118#
发表于 2011-5-23 13:09: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广陵散 于 2011-5-23 15:50 编辑

2  成公亮:漫话五十年来的琴弦 (摘录)

       。。。。。。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古琴钢丝弦的制造至今,已经将近半个世纪,钢弦的使用,曾经一统天下,与传统的丝弦相比较,情况如何?
  钢弦耐用、稳定,特别是表面光滑的优点,改变了弹奏一些缓慢的“声少韵多”的琴曲,如《平沙落雁》、《忆故人》、《良宵引》时的尴尬,为琴人所称道;
  而它那令人生厌的金属声,它那过于冗长的余音等等缺陷也为大多数琴人共识;传统丝弦除去琴弦上不如钢弦平滑,摩擦声大的缺点之外,性能上也不够稳定,较大程度受到温度与湿度的影响,不耐用,使用成本高。
  钢弦被弹奏之后,从出音至消失,呈示的“出音过程状态”与传统丝弦是不一样的。无论散音、按音、泛音,传统丝弦出音开始之“音头”有一种冲击的瞬间,“音头”出现之后很快地变为稍弱的音量;而钢弦的“音头”相对比较“钝”,延续的时值相对较长,因之,钢弦音量虽大,却没有传统丝弦那种饱满的音质和力度,缺乏传统丝弦弹奏的那种“颗粒感”,那种“骨力”,琴音呈现一种“疲沓”的状态。无论对琴弦用力弹奏还是轻弹,它的状况是相同的,这种状态影响到琴曲音乐的表现力是毫无疑问的了。
  古琴的制作制度,材质、尺寸、款式等等虽然有种种不同,但有一个共同遵守的的思路,就是造好的琴是要安装上丝弦的。因此造琴过程之中,琴的制作制度都考虑到这个最后的“配伍”,即使今人造琴,无不细究古代传下来的旧琴的制作工艺,钢弦突如其来的闯入,自然而然地造成某种冲突和不适应。
  重要的是,钢弦所产生的音色,缺乏丝弦那种传统琴乐怀古之思的、极为接近人声的“韵味”,即那种温暖的带有某种人情味的色彩。细微的,不同的音色为“人” 所感受,并为不同的“人”所区别,这是处于人类历史进程和文化熏陶之中的“人”的感受、反应,是人文概念上的认同。
    至于古琴钢丝尼龙弦会不会进一步改进,音色上、韵味上向传统丝弦靠近,以新的面貌(或者说以“新的材质、旧的面貌”)出现并为多数弹琴人接受呢?就像将早期羊肠弦改为金属弦(以钢丝为芯,在外面缠绕上镍等合金金属细丝)的西方小提琴琴弦。这种刚柔相济的、音量对比幅度很大的金属弦,比之羊肠弦小提琴相对单一柔弱的音色,极大地扩展了乐器的表现力。自十九世纪以来,欧洲大量的、辉煌的音乐艺术创作,主要的是以这种金属弦安装的弦乐器为载体的。小提琴琴音的美妙,总是诗人歌颂的对象。这是羊肠弦变革为金属弦的最成功的例子(西方现今还有少数使用羊肠弦的情况,为的是怀旧,为的是追求巴洛克时代柔美的音色和情致、气质,或者是古小提琴不能承受金属弦的张力)。中国古琴会出现与西方小提琴历史相似的情况吗?这就要看今后的发展了,想必这与民族文化概念、工艺发展水平都有关,不过现在不忙定论。
  琴弦在不同时期的材质变革,演奏者和欣赏者审美倾向的变化,在中外乐器的历史上屡见不鲜。我国新疆维吾尔族最主要的弹拨乐器冬不拉,原来使用羊肠弦,现在也改用与古琴一样的钢丝尼龙弦了;西方的竖琴最早用羊肠弦,后来在低音区使用钢弦、中高音区使用羊肠弦,现在高音区改用尼龙丝弦,三种不同性质的琴弦在同一乐器上混合使用,并未出现想当然的不协调。羊肠弦音色柔和而刚性不够,如果早期西方人也像中国人那样养蚕织丝绸,说不定他们也会用有柔有刚的丝弦做竖琴弦。


    一两年之前,又有人试制以人造纤维为原料的古琴弦。
  人造纤维(即某个尼龙品种)的质地比钢弦软,比传统丝弦硬,取材比传统丝弦容易得多,成本也相对低廉,制作方法比丝弦容易纳入规范,产品质量的成功把握远比丝弦大,也就是说,它的工业生产程度比以手工业生产方式为主的丝弦高。目前已经出现的人造纤维琴弦,音色介于丝弦和钢弦之间,钢弦那令人生厌的金属声没有了,这是人造纤维琴弦很大的优势;琴弦表面与钢弦平滑程度相仿,钢弦最重要的优点也被保留下来了;同时,过于冗长的余音在人造纤维琴弦上亦有明显的改进。人造纤维琴弦的前景看好,它有可能取代钢弦,并成为传统丝弦的一种廉价的替代品。不过,人造纤维琴弦的音质或许可能优于钢弦,胜过质量低下的丝弦,却难以和优质的传统丝弦相比。我觉得,人造纤维终究无法取代传统丝弦,但我们毕竟又多出了一条路。
  传统丝弦的制作工艺过程复杂,受原材料、制作技艺水平高下的影响极大,整体工序时间较长,并在生产时间方面受到季节的影响,最后的成本远远高于前面两种琴弦,成品的价格自然会数倍于前者了。
  目前,钢弦仍在不断地生产,供应绝大部分古琴的琴弦需求,且供不应求。钢弦也一直在力求音色上的改进,但几乎没有明显的突破,就上海音乐学院生产的钢弦而言,快四十年了,总体质量并未高于初创时期。

     。。。。。。

全文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e87daa0100f9lo.html

使用道具 TOP

119#
发表于 2011-5-24 22:00: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广陵散 于 2011-5-24 22:05 编辑

更新:40# 喻绍泽和44#杨新伦录音曲目新增

使用道具 TOP

120#
发表于 2011-5-30 08:54: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广陵散 于 2011-5-30 09:03 编辑

据古琴网站乐友资料,以上吕宏望先生的《琴骚》系用丝弦演奏,特补充如下

吕宏望 琴骚
发行:金凯盛唱片
出版:中国唱片广州公司
发行时间:2006/07/06

曲目
01-碧涧流泉
02-怀古
03-鸥鹭忘机
04-漁樵问答
05-双鹤听泉
06-玉树临风
07-乌夜啼



按:根据资料,此碟 “录制模拟“古法”而成 ......古琴乐师均是盘膝而坐,琴置于膝上,有足够的空间让琴底的“龙池凤沼”两个气洞有适当的音频反射,而近年所见的古琴录音都是把琴放在桌子上录制,这种方法显然是不接近事实的......用的是一把宋代的古琴并换上了罕见的“太古丝弦”,最大限度追求古琴真实的原音,体现古木共鸣的典雅低频。" 似乎是走完全的复古路线,只是发烧而现代的封面与此气质完全不符,到底如何还请听者鉴别。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9 08:17, Processed in 0.031057 second(s), 13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