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60028

查看

428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metamophore

121#
发表于 2011-11-7 16:01:4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倒是火车一进入罗马近郊见到两旁那标志性的华盖松,耳畔立即响起了莱斯毕基的《罗马之松》。
    ...
metamophore 发表于 2011-11-7 13:33

《喷泉》呢?有什么《节目》?


使用道具 TOP

122#
发表于 2011-11-7 17:51: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metamophore 于 2011-11-7 17:53 编辑

回复 shinelb 的帖子


    许愿泉匆匆路过,游人太过如织,没有《罗马喷泉》的乐兴,倒是天使堡印象深刻,普契尼《托斯卡》的发生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23#
发表于 2011-11-14 13:51:49 | 只看该作者
当大师遇到大师------凯瑟琳·费里尔唱片辑


20世纪歌唱家中,女低音稀少,鲜为人知,而出类拔萃的女低音更是凤毛麟角。像捷克的舒曼-海因克(E.SchumannHeink,18611936)、美国的霍默(L.Homer,18711947)、英国的巴特(C.Butt,18721936)、德国的阿特-奥伯(M.ArndtOber,18851971)、荷兰的卢格尔(S.Luger,18891971)、英国的布伦斯基(M.Brunskill,19001980)、德国的克洛泽(M.Klose,19021968)等,只有文字记载,没见CD,不知其声,难以评说。凯瑟琳·费里尔(Kathleen Ferrier)是最走近我们的一位真正的女低音,是20世纪声乐史上的奇葩,可惜英年早逝,舞台生涯只有十年时间。

费里尔在世的时间前后只有短短的41年,而在上世纪战后的乐坛上,从真正被重视到成名,也只有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但是她所留下来的歌声,以及她对音乐的执着,却是至今都还叫人念念不忘!

事实上,这位难得的女低音,甚至可以说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女声乐家,不但歌声动人,音乐表现朴实而有着超乎寻常的内涵与深度。

除了歌声之外,费里尔传奇性的生平,和她对表演艺术的孜孜以求,也是叫人听了之后从心里感到产生共鸣的。

1912422,费里尔生于英国西北部的兰开夏郡。父亲是个音乐教师、圣乐歌手,经常向费莉尔灌输音乐知识,母亲就迫使她学钢琴。因家境不佳,她14岁就辍学到邮政局当电话接线员。不过,她仍然坚持学钢琴。她的钢琴弹得不错,曾在当地的音乐节中获得不少奬项,还为当地著名女高音安妮·查德威克(Annie Chadwick)伴奏。17 岁考取钢琴检试,成为一名职业钢琴教师。她23岁结婚后就搬到卡莱尔市,以教授钢琴为生。她也偶尔唱唱歌,本来是为了打发时间。在丈夫的鼓励下,她毅然参加了1937年卡莱尔市音乐比赛,获得钢琴与歌唱两项大奬,她那漂亮的嗓音立即引起人们的兴趣。于是,她决心从事声乐,从职业钢琴家一跃成为职业歌唱家。她首次职业性演唱是在阿斯帕特利亚的哈奥斯特音乐节上表演。1940年,为了提高歌唱水平,费里尔正式开始学声乐,随当地歌唱教师哈钦森(J.E.Hutchinson)学唱,循序渐进地学了不少曲目,如普塞尔的歌曲、巴赫的《B小调弥撒》、《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等唱段、亨德尔的神剧、意大利的咏叹调以及埃尔加的神剧《杰隆修斯之梦》等。因为参加了几项比赛,并且得了大奖,所以终于让指挥家萨金特和巴比罗利发现了她的才华。两年后,英国著名指挥家萨尔金(M.Sargent)提议费里尔到伦敦碰碰运气,于是,她就以独唱家的身份出现在伦敦乐坛,首次表演是在一次午餐音乐会上,用英文演唱勃拉姆斯、舒伯特和沃尔夫的艺术歌曲。同时,她继续学唱,导师是格林德伯恩歌剧院男中音亨德森(R.Henderson)1943517在西敏寺大教堂,她参加演出了亨德尔的神剧《弥赛亚》,在座的作曲家布里顿听后大加赞赏。其后她在英国各地演出,曲目包括埃尔加的神剧《王国》、《杰隆修斯之梦》、门德尔松的神剧《伊利亚》、巴赫的《B小调弥撒》、勃拉姆斯的《女低音狂想曲》、《4首严肃的歌》等,极受欢迎,声名日隆,很快,费莉尔成为英国最优秀的音乐会歌唱家。1946年,布里顿的歌剧《鲁克莱修受辱记》(The Rape of Lucretia)初演于格林德伯恩音乐节,费里尔饰唱鲁克莱修一角,这部歌剧是作曲家专为她而写的。嗣后她赴爱丁堡、阿姆斯特丹等地演唱,同时扩大曲目,开始学唱德奥艺术歌曲,对马勒的艺术歌曲尤为喜爱。翌年,她应邀在1947年爱丁堡音乐节上联同维也纳爱乐乐团和瓦尔特演出马勒的《大地之歌》。那一次传奇性的演出,使得指挥家克廉佩勒也极力邀请费里尔合作马勒的另一部作品《亡儿悼歌》。此外,她还在欧美演唱马勒的《亡儿悼歌》、《吕克特歌曲集》等,并将一些英国民歌介绍给世界其他地区的音乐会听众。

《亡儿悼歌》是一部包含了五首诗歌的连篇歌曲,乐曲里充分表露了马勒内心的痛苦,对人生希冀所产生的疑虑,以及迫切寻求精神归宿的心情。然而,马勒在生命结束之前所创作的《大地之歌》里,对于人生却又有另一番新的体悟。

马勒在无意间读到由贝特格(HansBethge, 1876-1946)所翻译的唐诗集《中国笛子》(Die chinesische Floete),受到中国思想里人和自然万物融为一体的影响,领悟到大地是万物之母的启示。大自然每一年都会更新它的容貌,而人只能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它的美,然后就逝去了。尽管如此,大地仍然年年持续地欢庆它的重生。所以,人的生、老、病、死其实是大自然循环里的一部份,实在不必太执着于个人的生命存亡而自寻苦恼。这样的领悟,对于当时的马勒是相当大的安慰,因为那时马勒不但失去心爱的大女儿,同时也知道自己罹患严重的心脏疾病,即将不久于人世了。在充满无助与无奈的时候,他终于找到了重新面对生离死别的人生观,这也可以说是马勒创作《大地之歌》时的主要动机。《大地之歌》总共有六首曲子,但是它的主题是在最后一首的“告别”(Der Abschied),单单这首乐曲就有大约三十分钟的长度,其中包括了孟浩然和王维的两首五言古诗,而在最后,马勒自己又加了一段结尾:每逢春天,大地开满了花朵,到处又充满了绿意。无论何地苍天永远碧蓝。(Die liebe Erde allueberall blueht auf imLenze und gruent aufs neu! Allueberall und ewig blauen licht die Fernen!) 值得一提的是乐曲终了的七次Ewig”,在中文里是永远的意思然后乐曲在寂静声中结束。

所有关于马勒《大地之歌》的录音当中,最值得推荐的版本是由费里尔演唱,瓦尔特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在1952年的录音。生前,瓦尔特和马勒是非常亲密的朋友,瓦尔特深得马勒信任,认为可以指挥、诠释他的作品的音乐家。除此之外,马勒曾经以《大地之歌》当作写给瓦尔特最“私人”的一封信。而在众多的演唱家中,费里尔又是瓦尔特最钦佩的声乐家之一。

1947年的爱丁堡音乐节中,瓦尔特和费里尔联合演出的《大地之歌》,在演出接近尾声的时候,费里尔因为情绪失控流泪到哽咽而无法唱出最后一句歌词“Ewig”。主要的原因是费里尔当时已经知道自己得了癌症,站在舞台上演唱,就像是在演唱自己的《告别曲》一样,恐怕自己也是最后一次看到百花峥嵘的大地了!

正当她的歌唱事业处于鼎盛时期,因病被迫中断1951年的巡回演出。瓦尔特、巴比罗利等曾鼓励她多唱歌剧,可是,她重病在身,力不从心。指挥大师卡拉扬曾听她唱的“羔羊经”(巴赫《B小调弥撒》第24)而被感动得流泪,曾特邀她参与1952年拜鲁伊特音乐节演出瓦格纳《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饰唱布兰甘妮一角),但她由于病重而谢绝了。1952年,她的病情加重,往往必须上午接受治疗,晚上才能登台演唱。1953年,在著名指挥家巴比罗利的邀请下,她热情地参加了在皇家歌剧院上演新制作的格鲁克《奥菲欧与尤丽狄茜》(英文版),饰唱奥菲欧一角(她首次饰唱此角色是1947年在格林德伯恩),情动于衷,令人流泪。演出的时候,她的双退已经不听使唤了,但是她仍然强忍着疼痛一直撑到终场。不幸的是,她只演了2场,演出结束之后,她被救护车送往医院,然而从此之后就永远告别了舞台,乳腺癌夺去了她的生命,同年108谢世,终年41岁,过早地结束了她那太短暂的歌唱事业,这是乐坛的悲剧。

在去世前,她被授予3级英帝国勋章和皇家爱乐协会金牌,以表彰她在音乐艺术上的卓越贡献。1955年,她的姐姐威尼弗列德·费莉尔(Winifred Ferrier)为她写了回忆录《凯瑟琳·费莉尔的一生》(The Life ofKathleen Ferrier)2003年,英国出版了法菲尔德(C.Fifield)编的《凯瑟琳·费莉尔的书信与日记》(Letters andDiaries of Kathleen Ferrier)

费里尔天生丽质,嗓音浑厚质感饱满,她那种个性化的、特有的、自然的音色,带有一种内在的魅力,一听就能让人听辨出来这就是费里尔。费里尔的演唱,朴素、端庄、高雅、自然,用声不带过多的润饰也不华丽,却纯净自然,胸声运用尤为出色。用情极为深切,声声有情,字字有泪。她唱舒伯特,诗中有歌,歌中有诗,洋溢着诗情画意,音乐表现及声音控制堪称一流;她唱亨德尔,不用胸声,少用Vibrato,走句灵便,形态高贵;她唱巴赫,虔诚、纯静、优美、充实,那种爱心之声极为动人;她唱马勒,可感受到她用声的悲剧色彩,这是她用生命与马勒对话,长歌当哭,妙音绝唱,摧人泪下。
我们聆听费里尔/瓦尔特的《大地之歌》时能从中领悟到一种对人生大撤大悟之后的解脱,然而,费里尔对艺术追求坚持不懈的精神,使她与病痛一直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秒钟。这种执着不禁让我们要问,人生几何,而世间音乐到底是何物,为什么直叫人生死相许.....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24#
发表于 2011-11-14 18:34:29 | 只看该作者
费里尔逝世于立体声录音使用于唱片的前夜,所以,她的所有录音无一不都是单声道的。对于后代的乐迷不能不说是不小的遗憾,也竟然是唱片公司永远的痛。所以,在1960年,Decca公司制作部门采用立体声转制技术将1952年10月8日录制发行过的原先的唱片编号为LXT 5382的巴赫、亨德尔咏叹调专辑(即楼上倒数第三张唱片)重新混音,以编号SXL 2234发行了立体声唱片版本,所以,对于不明就里的乐迷可能会以为这是费里尔生前录制的未发行的立体声录音。实际上,拿真正的以迪卡录音树技术录制的立体声录音来比较,这张录音明显带着音场不宽、人声突前、乐队定位不清的特征;但熟悉迪卡单声道录音的朋友一定会有这样的体会:像迪卡录制的前述的1952年的马勒《大地之歌》、克莱伯的《费加罗的婚礼》等这些录制于立体声技术前夜的单声道录音,已经是单声道录音中的翘楚,有着非常宽的音场和层次清晰的高中频,音质非常干净、明亮,稍不注意竟然会有听立体声录音的错觉。因为这些单声道录音,竟也是威尔金森大师操刀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25#
发表于 2011-11-14 18:46:31 | 只看该作者
费里尔的其他一些单声录音唱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313

126#
发表于 2011-11-14 19:49:00 | 只看该作者
这一枚大地之歌,版次稍后一些,编号LXT5576。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27#
发表于 2011-11-14 20:05: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1-11-14 20:06 编辑
这一枚大地之歌,版次稍后一些,编号LXT5576。
313 发表于 2011-11-14 19:49

M兄神勇无敌啊,313兄锦上添花。
唱片封面非常漂亮,费里尔非常高贵、美丽!



使用道具 TOP

313

128#
发表于 2011-11-14 20:17:19 | 只看该作者
南风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29#
发表于 2011-11-15 07:09:59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总是红颜多薄命呢?为费里尔惋惜。

使用道具 TOP

130#
发表于 2011-11-15 07:46:3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许愿泉匆匆路过,游人太过如织,没有《罗马喷泉》的乐兴,倒是天使堡印象深刻,普契尼《托斯 ...
metamophore 发表于 2011-11-7 17:51


原来托斯卡就是在这儿发生的啊,呵呵,以前不知道。

使用道具 TOP

131#
发表于 2011-11-30 15:22:43 | 只看该作者
不过瘾,请大佬继续,先谢谢哈。

使用道具 TOP

132#
发表于 2011-12-4 20:52:38 | 只看该作者
《1956年DG公司莫扎特限量纪念专辑》
1956年德国唱片公司(DG)为纪念莫扎特诞辰两百周年,出版了一套莫扎特作品纪念录音专辑《Im Zeichen eins Grossen Genius》。半个世纪后,DG公司又重新推出了这个限量版的纪念录音套碟。
这套黑胶分为三个部分,每一部分为折页装的双张唱片,以缎面为封面,240g重的片基。
第一辑(绿色)唱片编号为554,555(在DG编号中很独特的系列)。收录了莫扎特的第19号钢协,第29,41交响曲和歌剧《魔笛》序曲、《经文歌,K.V.165》。乐队指挥是著名匈牙利指挥家弗里乔伊(Ferenc Fricsay)。弗里乔伊是战后德国音乐革新者中的代表人物之一,1933年当他只有19岁时,便获得了塞格德爱乐乐团的指挥之职,二战结束时,他已经成为了匈牙利国家歌剧院爱乐乐团的首席指挥。1948年弗里乔伊被任命为西柏林国家歌剧院和柏林RIAS交响乐团(美占领区广播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并且和DG公司签订了专属录音合同。这位指挥大师去世时才48岁,他留下的录音已经成为DG公司最珍贵的艺术遗产。钢琴独奏是哈斯基尔,尽管这个套装中第19钢协并不是首版发行,但弥足珍贵。
第二辑(蓝色)唱片编号为556,557。收录了莫扎特的一系列室内乐作品,包括《D大调回旋曲》、《A大调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K.V.526》(Wolfgang Schneiderhan小提琴,Carl Seemann钢琴),《B大调弦乐四重奏,K.V.458》(巴黎Loewenguth 四重奏团》,《A大调钢琴奏鸣曲,K.V.331》、《d小调幻想曲,K.V.397》(Carl Seemann钢琴独奏)以及一部很罕见的莫扎特作品《降E大调钢琴与双簧管、单簧管、圆号、大管五重奏,K.V.452》(一帮从来未了解的独奏家演奏)。尽管都很短小,但无一代表了莫扎特创作的琳琅满目的室内乐作品的一斑。
第三辑(红色)唱片编号558,559,名曰《莫扎特歌剧之夜,W.A.Mozart·Opern-Abend》。收录了歌剧《伊多美纽》、《后宫诱逃》、《费加罗的婚礼》、《女人心》、《堂·乔万尼》、《扎伊德》、《魔笛》中的序曲、咏叹调以及一些音乐会咏叹调和宗教音乐,满满当当两张唱片,众星交辉般地汇集了50年代的著名莫扎特演唱家和指挥家,像Imgard Seefried,Ernst Haefliger,Maria Stader,Rita Streich,Josef Greindl,Walter Ludwig,Dietrich Fischer-Dieskau,Kim Borg和Ferenc Fricsay,Fritz Lehmann,Ferdinand Leitner,Eugen Jochum,Leopold Ludwig,Artur Rother。
Philips公司1991年为纪念莫扎特逝世200周年,曾出版了“莫扎特全集”,是用180张CD才容纳下的:如果说,要从莫扎特浩繁的音乐“全集”中遴选出最入耳且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来,真是件难事,因为莫扎特的太多作品是美不胜收。恰好,这个纪念套碟为我们开出了一份具有权威性的“作品精萃”。重温这套50多年前的纪念限量版,无疑我们正面对着当年战后莫扎特音乐辉煌的再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12-23 05:10, Processed in 0.030864 second(s), 13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