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53469

查看

302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八缸

121#
发表于 2014-3-13 21:15:48 | 只看该作者
Larrocha的确非常不错,不仅仅是西班牙音乐,她的莫扎特钢琴作品也竭尽欢快之能事,让人赏心悦目,即便不快 ...
33转黑胶 发表于 2014-3-13 04:48


兄弟的评论非常之有特色啊!


使用道具 TOP

122#
发表于 2014-3-13 22:51: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八缸 于 2014-3-13 22:52 编辑

最喜欢的黑胶唱片之(9
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克伦佩勒指挥爱乐乐团COLUMBIA SAX 2276 SAX 2276立体声水蓝银标地球版。
第九交响曲原是由伦敦爱乐协会(The Philharmonic Society of London,今皇家爱乐协会于1817年委托贝多芬创作。贝多芬1818年开始创作,在1824年初完成全曲。此时已距其《第八交响曲》的出版已达十二年之久。
《第九交响曲》于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首演,由维也纳皇家宫廷歌剧院管弦乐团及合唱团演奏,迈克尔·乌姆劳夫(Michael Umlauf)指挥,贝多芬亦在台上监督。然而乌姆劳夫亲见贝多芬两年前指挥《费黛里奥》排练的窘况,故要求乐手无视贝多芬的指示;贝多芬仅在乐章开头打拍子,给出速度,中间翻谱而已。女高音与女低音部分由两位新秀韩妮耶特·松塔格(Henriette Sontag)和卡罗琳·昂葛尔(Caroline Unger)担当。由于这是贝多芬十二年来首次向公众亮相,所以音乐厅内坐满了欣赏他的观众。
关于《第九交响曲》首演的花絮有很多。据当时的听众称,乐队并没有完全准备充足;之前仅进行了两次总排练。除此之外,首演大获成功。贝多芬的动作十分富有激情,据小提琴乐手约瑟夫·伯姆(Josef Böhm)描述道:“他好像想演奏所有的乐器,为整个合唱团歌唱。”其力度指示倒受到了乐手的遵从。观众鼓掌时刻有不同説法,一是第二乐章后,二是全曲结束时。但共同的一点是当时气氛十分热烈,掌声雷动,欢呼经久不息;观众起立达五次之多,空中飞舞着手帕、帽子。当时贝多芬已经失聪听不到观众如此疯狂的欢呼声,据称贝多芬的速度比乐队要慢,最后是女低音将他扶转过身来,才看见了这一盛况。当时皇室最高成员也不过要三次站立致礼;站立五次被认为是很不妥当的。甚至连警察都来维持秩序,企图制止观众不断地起立。贝多芬事后感动万分。
历史上贝九的名版如云,富特文格勒、伯姆、卡拉扬、伯恩斯坦、约胡姆、瓦尔特、Erich Kleiber Ansermet Fritz Reiner Stokowski Pierre Monteux 等等,这些大师演绎的贝九各具特色。不过说到首选还得是1951年富特文格勒指挥拜罗伊特节日乐团,合唱团版。这是贝九最好的诠释令后人无法超越。彼时的大师是真正触模到了贝多芬当时的思维状态。此作是贝多芬创作交响音乐的总结性作品,也标帜着贝多芬思想上的最终升华,即:由过去的痛苦、探索与斗争历程最终走向自由、欢乐与博爱,而富特文格勒的演绎正好属于最为深刻与全面的诠释出这一点,解读脉络清晰、层次分明,而且临场感极佳,其演绎、演奏的浑然天成是无可比拟的
克伦佩勒的贝九节奏还是相对稳固的,结构的清晰,音乐的韵律与声音的可靠也是克伦佩勒音乐的风格。配上地球版那标志性又宽又深的音场和无与伦比的乐器质感,以及当欢乐颂唱响之时声乐部的厚实,使得合唱的魄力十足。由此可见克伦佩勒的贝九也是不可多得的历史录音名盘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克路易坦没有一张是便宜的  发表于 2014-5-9 15:15
立体声最昂贵的贝九不是这个,是克鲁伊坦的贝九。  发表于 2014-3-14 18:08
富特1951年拜罗伊特《贝九》与克廉佩勒《贝九》正好是单声道录音与立体声录音中各自最昂贵的一个。  发表于 2014-3-13 23:07

使用道具 TOP

123#
发表于 2014-3-13 23:28:17 | 只看该作者
最喜欢的黑胶唱片之(10)
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全六曲)
史塔克 MERCURYSR3-9016。
巴赫的六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BWV 1007-1012)是无伴奏乐曲中最早闻名于世的典范,在音乐结构、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上都举世无双,自1901年被卡萨尔斯“发现”并介绍给全世界的听众以来,它们便成了无限意义的延伸,更被誉为演奏家技巧与修养的试金石,史塔克、罗斯特罗波维奇、卡萨尔斯、傅尼叶、马友友等无数大师都屡次争相诠释这一纪念碑式作品。史塔克的演奏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穿透力,琴声具有极大的张力和感染力。加上MERCURY HIGH FIDELITYDE的录音,大提琴的质感和整体的音效绝对一流。斯塔克使用的是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制作的Lord Aylesford Stradivarius大提琴。1965年之后,斯塔克使用的是马特奥·戈夫里勒(Matteo Goffriller)于1705年在威尼斯制作的一把大提琴。可惜的是大师已经在去年的4月28日驾鹤西去了,这也可能是最后一位大提琴大师了。除了这套水星的立体声首版外我还另外收藏了一套史塔克MERCURY金标单声道电台测试版。由于是单一件乐器,似乎立体声制作也占不到什么优势。
这套唱片里面还有一张当时这套唱片的报纸介绍,转手给我的美国老先生也是一个十足的爱乐之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兄台不觉得水星这个录音太假了吗?夸张的效果,在大提琴现场都听不到。  发表于 2014-3-14 18:10

使用道具 TOP

124#
发表于 2014-3-14 08:27:20 | 只看该作者
八缸兄的收藏都是顶级名盘啊。

使用道具 TOP

125#
发表于 2014-3-14 10:57:07 | 只看该作者
metamophore  发表于 昨天 21:51
如果不是二战的耽搁,芮佛的音乐事业会有更远大的陈旧,真是命运弄人。这套黑胶直至1980年代仍在不断重发,应该发行量很大,但不知为什么仍然会一直位居高价。

赞同M兄的观点。凭着内弗的音乐天赋和法国人天性浪漫的性格,加上为其伴奏的弟弟助阵(所谓上阵父子兵,打虎还需亲兄弟这个道理),应该在她的演艺事业中大放光彩的!只是天妒英才生命之花只是过了短短的30年就凋谢了。价格贵还是因为她的唱片很少应该收藏价值比较高吧,不过只要能忍受一点噪声,其小提琴的感染力是相当强的。

使用道具 TOP

126#
发表于 2014-3-14 11:35:23 | 只看该作者
metamophore  发表于 昨天 12:08
DG继斜头大花之后采用同样技术发行的这套小双张精品云集,性价比远远高于Philips、EMI、Decca等得小双张。其中有一张伯恩斯坦1986年的林肯中心现场版《艺术家的生涯》我特别喜欢。

DG推出这套双张系列时正是CD价格维持在125元--132元之间。相对于那时我们的收入其价格还是很高的。因此132元买2张CD吸引力是很大的,加上曲目都是一些真正的古典名曲和名盘,为此很多音响杂志都撰文介绍过,我上面的资料就是在音响技术上复印下来的。前20套有个盒子包装。资料上说第一批一共30套60张。以后的双张系列我不是太清楚了。你说的伯恩斯坦那张我在这30套里没找到可能在后续发行的双张里

使用道具 TOP

127#
发表于 2014-3-14 19:45:14 | 只看该作者
我是在97年买进这套小双张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28#
发表于 2014-3-15 11:24: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八缸 于 2014-3-15 12:13 编辑
八缸兄的收藏都是顶级名盘啊。
shinelb 发表于 2014-3-14 08:27

大S版过奖啦 这么些年的爱好下来,黑胶唱片进进出出的总会有一些沉淀下来的。当中也有过疯狂追求数量的阶段,盲目的认为只要数量多就是爱的深 幸得圈内好友的提携重新定义了一个黑胶爱好者、收藏者的概念才不至于误入歧途。

使用道具 TOP

129#
发表于 2014-3-15 12:12:37 | 只看该作者
多谢瘦马、八缸两位老兄详实的网上资料。因为这些天一直在听这套唱片,对其中阿尔贝尼茨的《西班牙组曲》、 ...
metamophore 发表于 2014-3-12 11:40
来了。昨天就收到这套唱片了。今天早上认真听了几张,发觉M兄推荐的那些曲目尤其出彩,都收录在第4张上。音效上这张明显的好过前面3张。尤其第3轨和第10轨,带着强烈情感的轻灵琴声和那种跃动感很容易感染你,仿佛天空也变得更蓝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30#
发表于 2014-3-15 18:59:47 | 只看该作者
33转黑胶 发短消息 发表于 昨天 18:10
兄台不觉得水星这个录音太假了吗?夸张的效果,在大提琴现场都听不到。

这个可能和Mercury的录音方式有关,他的录音方式是中央一支麦克风加左右二支麦克风的摆位发。单声道就用中间声道的声音,立体声由这3个声道的声音混音而成。估计在这个过程中加了一点效果,在当时声效那是了不起的好。用今天眼光看可能乐器的声音不太纯吧。不过录音棚里的声音和现场是二种声音,现场声乐器的质感和动态以及音色都要比唱片里来得好。但是唱片里高低频和定位“做”得较出色

使用道具 TOP

131#
发表于 2014-3-16 12:35:35 | 只看该作者
大S版过奖啦 这么些年的爱好下来,黑胶唱片进进出出的总会有一些沉淀下来的。当中也有过疯狂追求数量的 ...
八缸 发表于 2014-3-15 11:24

感觉收藏黑胶还是应该在精不在多。一般的曲目可以选择CD,现在CD大包子很合算。


使用道具 TOP

132#
发表于 2014-3-16 16:25:38 | 只看该作者
感觉收藏黑胶还是应该在精不在多。一般的曲目可以选择CD,现在CD大包子很合算。
shinelb 发表于 2014-3-16 12:35
完全赞同真正值得收藏的黑胶只有千张左右!当然听就无所谓了。

点评

缸兄,我抬个杠:哪千张黑胶值得收藏?等你慢慢道来!  发表于 2014-3-27 02:44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12-23 10:17, Processed in 0.067816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