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极品休闲 › 查看主题

36174

查看

173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hgl1989

133#
发表于 2011-9-8 21:53:35 | 只看该作者
一边输入热钱流动性 一边抽紧国民现金流
   中国资金流已经被国际热钱主导
  
   随着央行进一步抽紧银根,中国商业银行的资金流面临枯竭。
  
   与此前多次的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明修栈道”不同,此次调整有着“暗度陈仓”的风格。这次央行提高的不是比例,而是提存款准备金的基数,将原来存款范围扩大到包括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等范围,这就像增税扩大了税基,商业银行体系累计需多上缴存款准备金在9500亿元左右,相当于提高了三次0.5%的存款准备金率。
  
   这次悄悄的调整本有可能回避了媒体和公众的关注。然而,正如一位交易员所说:之前市场预计银行体系内的资金最多只能再承受一次存款准备金的上调,按目前的情况,如果还要上调存款准备金,就意味着整个银行体系的资金面临枯竭。因此,商业银行难以承受,其内部人士将之公诸于众。
  
   这种“暗度陈仓”的行为风格,对于央行系统来说,并非首次。前两次是在购买美国国债上。
  
   2010年2月26日,针对此前中国减持美国国债,日本持有量超过中国,影响美国国债国际信心的报道,美国财政部“拨乱反正”,修正了中国持有美国国债数量,由原来的7554亿美元增加到了8948亿美元,增加1394亿美元。
  
   2011年3月2日,美国财政部再次修正中国持有美国国债数量,由8920亿美元猛增至1.16万亿美元,大增2680亿美元。美国财政部解释为,这是中国外汇管理部门在英国伦敦等地购买,原来计算在英国头上,现在“券归原主”。
  
   显然,在国内公众反对增持美国国债舆论日益强烈之下,外管局两度悄悄增购美国国债,难堪的是,却被美国财政部给曝光了。
  
   这一次呢?由于频繁地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大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了21.5%的天高,商业银行资金流接近枯竭,中小企业信贷已经干涸,中国世界工厂已经再次面临缺水性休克。在这种背景下,在商业银行和民间产经对于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强烈反弹之际,采用扩大存款准备金基数的方法,或许可将反对声浪降到最低。
  
   怎奈这一“暗度陈仓”之计未能如愿,因为商业银行资金逼近枯竭,因为中国产业经济资金面临涸泽,已成为无论如何也遮蔽不了的突出矛盾——即一方面央行有着极过剩的流动性,要为之支付巨额的利息;另一方面,中国民间产经资金链极度枯竭,已经奄奄一息。
  
   然而,这只是当今中国的资金流分布严重畸形的突出表现之一。在世界大国的发展史上,中国如今已表现出了前所未见的多重突出矛盾特征:
  
   ——中国的居民储蓄率高达50%,资金严重剩余,但中国民间借款利率常年高达30-50%,现在很多地区已经超过了100%;在中国制造平均毛利率仅5%-10%的情况下,借款几乎等于自杀,不借款就要渴死。
   ——中国经济的主体——中国制造中小企业非常缺乏流动性,中国民间百姓借款很困难,资金借用成本异常高昂。与此同时,中国央行里有着巨量的流行剩余,高达2.7万亿元的央票和15.4万亿元的存款准备金,一年仅利息就要支付约3400亿元;
   ——中国国民异常缺乏社会保障资金,社保基金至2010年底仅积累余额8566亿人民币,人均仅657元人民币。与此同时,中国却借了2万亿美元给美国政府、机构和企业,平均每个美国人借了中国4.5万元人民币;而从从2000年到2011年7月,美元的购买力对玉米贬值了67.5%、对石油贬值了75.3%、对铜贬值了80.5%、对黄金贬值了81.4%。加权平均贬值了76.15%,换言之,2011年7月的1万美元,对于石油、玉米和铜的一篮子购买力已经贬值了3/4。况且我们出借的钱是货真价实物质商品换来的,美国付息的钱是直接从印钞机印出来的。
   ——中国人借给美国企业数以千亿美元的资金,中国各地再以各种超国民待遇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变相将中国企业的税收转移给外资;跨国公司用中国借出的钱来再收购中国企业股权。
   ——中国自身资本严重剩余,流动性严重泛滥,人民币升值政策却吸引巨量国际热钱前来投机套利,2005年7月汇改前投机中国的热钱,现在的无风险套利收益已经超过40%,更何况它们不会呆在银行里,在投资市场上,以纯熟的市场操作力不断清洗中国刚刚启蒙的金融投资者……
  
   以上种种的弊端,一言以蔽之:中国人资金财富借出收益最小化,乃至是严重的负收益,甚至是血本无归;反之,借入时是资金最紧缺,负担最大化,高利贷往往成为中国企业丧失所有权的绞索;
  
   与此同时,美国人美国企业借入资金成本最小化,美国10年期国债不久前一度低到逼近2%,美国人一直不用还本金(因为中国购买美元债券不断加码),还利息是靠量化宽松直接印钞票;而外商投资在中国则获得种种超国民待遇,国际热钱则利用其成熟市场经验呼风唤雨,在2007年10月股市高峰、2010年楼市高峰成功将大量中国国民储蓄套牢在峰顶,为它们胜利离场接盘。
  
   这种畸形扭曲悲剧的现状是怎么形成的呢?一个源头是外向优先经济;二是金融系统国有官僚化。金融系统国有官僚化使国内金融效率十分低下,内部血梗阻;在外向优先经济中,中国以极其廉价的劳动力、非常便宜的资源价格,生产出物美价廉的商品出口国际市场;换得美元纸币后,央行实行强制结售汇,积累为巨额外汇储备,再买入美国债券;美国人获得中国财富后,转化为社会保障金和国民消费,用中国人的钱从中国购买商品;美国企业则用中国的钱收购控股中国企业。这种恶性循环到最后,中国会将人的青春健康、财富积累、物质资源、自然环境将沦为“一场空”。而美国则获得了最便宜的商品,最便宜的资金,甚至这些资金最后都不用还。
  
   在这一对中国利益严重不利的恶性循环中,有几个关键政策性推动:1,出口退税政策,鼓励中国企业将优质廉价资源优先出口美国;2,强制结售汇政策,外汇储备可借万亿美元给美国人社保,却绝不可借一元人民币给中国社保,绝不可以大量购买储备黄金、石油和粮食;3,人民币不断升值加息,而不是提高国内工资水平和资源价格。其后果不是国人,而是热钱坐享发展主要成果;4,对热钱流入的管制形同虚设,不能针对热钱弱点进行有力打击……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在热钱不断涌入的同时,央行不断发行央票,提存款准备金率,不断将国民储蓄和中国企业流动资金抽到央行堰塞湖中,束之高阁,并支付巨额利息。但是,央票、准备金根本束缚不了热钱,热钱可随意脱离商业银行系统,以VC、PE、高利贷等各种形式占有了中国国内流行性越来越大的份额,央行越是收紧银根,热钱获得的民间借贷利率越高,如果中国企业还不起,就以极低的价格置换股权!
  
   简言之,在商业银行普遍反映流动性枯竭的情况下,热钱已经毫无疑问地实际主导了中国经济的流动性。中国制造的生死存亡如今再次掌握在了热钱的手中。2008年4月,笔者曾经严肃警告连续货币紧缩会导致中国世界工厂休克,当年下半年悲剧就局部上演,好在当时在最坏局面出现前,中国开始救市。
  
   现在则再次面临最关键的时刻,有可能出现最糟糕的情况,即当央行继续抽紧银根之际,国际热钱突然逆转,国内上万亿美元的热钱回流美国,那样情况将比2008年底将更严峻,比1997年更严峻,甚至会酿成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一个大底。
  
   现在,中国已经到了必须扭转国民财富向国外输送,社会财富向官僚输送,制造业积累向金融输送的恶性循环。如果这一趋势不能被有力扭转,中国将在18个月内遭遇严重的经济和金融危机,而各种经济金融坏消息将在3-6个月内就会接踵而至。
  
   不敢面对现实,就必然会遭遇更严峻的未来。

使用道具 TOP

134#
发表于 2011-9-23 13:04:24 | 只看该作者
中国股市何必总是看美国股市脸色
www.eastmoney.com2011年09月23日 09:30沈洪溥京华时报
手机免费访问 eastmoney.cn|字体:大中小|我有话说 查看评论(11)

  在经过两天的激烈讨论后,美联储在9月21日决定,不选择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QE3)政策。取而代之的,是将采取“卖短买长”的“扭转操作”(OT),即卖出短期国债、买入长期国债,以此种方式延长手中所持国债期限,拉高长期债价格的同时降低收益率水平,目的是通过降低长期融资成本来支持经济复苏。
  本来,这种通过公开市场方式来刺激经济的思路应给予充分肯定。因为这至少说明美国经济尚未糟糕到需要吞下量化宽松这种“虎狼药”的程度,勉强可算是积极正面的信息,但欧美股市却用暴跌来回应伯南克及其同事们的决定。紧接着,中国股市依样画瓢,昨天早盘直接低开,一笔抹去前日涨幅(详见B64、B65、B66版)。随后,国内经济金融名嘴们也“hold不住”,纷纷声情并茂地表达对股市下跌的理解、对美国经济的疑虑,以及对中国未来的忧虑。
  笔者以为,中国股市迄今经历了20年的发展,但市场反应却依然幼稚得令人惊讶。这诚然有监管者“父爱主义”过甚,乃至使得市场柔弱不堪,始终未能建构起自生能力的原因;但投资者缺乏独立主体意识,始终不成器的因素也不能忽视。
  就开头的消息而言,美国此次没有释放出QE3,至少就短期而言,存在“三个有利于”——有利于世界经济稳定,有利于中国外储保值,也有利于维持对美国经济自身相对稳定的评估。怎么看来看去,都没有多少负面的因素可供过度解读。更值得玩味的是,在此前量化宽松风雨欲来的时候,有些人满是咒骂讥评的声音;如今美国没有推出QE3,反倒是一片惋惜悲鸣……如此左右矛盾的看法,热衷宣泄感情,却缺乏连贯性的态度,我们的业内人士不该深刻反思吗?
  特别是,每个国家的市场都有自身的特点,即使人为设定一个估值指标,也难以完全参照某个标准来进行估值。以价值投资者最爱的市净率指标论,当前法国CAC40指数大致在0.99左右,英国富时100是1.56倍,美国道指和纳指分别是2.57和2.78倍,日本日经225指数是1.17倍,而我们的沪深300指数是2.08倍,深证成分指数是3.41倍,直观上,难道深圳市场指数就该腰斩,但沪深300指数就绝对低估吗?
  再以动态市盈率论,美国道指在11.7倍,纳指是13.2倍,英法的富时100和CAC40指数分别是9.5和8.2倍,而我们的沪深300指数动态市盈率则是10.59倍,深圳成分指数动态市盈率是15.88倍,这又怎样理解呢?
  事实上,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上市企业千差万别,主流资金的投资偏好也有差异,因此才造成了股票市场的估值有明显差异。从此出发,考虑到我国资本账户封闭的现实国情,自金融危机以来,中国股市每每跟着欧美股市上下折腾,更多是形式接轨、意识崇洋等因素所驱使,或可归入行为艺术范畴,并没有什么深刻的内部逻辑存在。
  中国股市2007年发高烧,突破6000点,当年是雄冠全球;四年之后跌到2400点,今年当是熊冠全球。涨跌本来都正常,但每每要用美国股市下跌作为借口,解释自己上涨压力很大,就属于用力过猛的表演了。从现实出发,笔者以为,中国股市有没有投资价值另当别论,但当前导入“长大成人”意识确是必要的功课。总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小学生,定位为一个欧美市场的小跟班,绝没有出路。要知道,资本市场找不到出路,建设市场经济就缺乏坚实依托,推动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就是空话。
  以人作喻,刚上学时跟着学长亦步亦趋,或可称之为谦虚谨慎,如果大学毕业后还要看他人脸色决定自己该是喜是悲,那可就不是男子汉了。


使用道具 TOP

135#
发表于 2011-9-28 09:50:44 | 只看该作者
叶檀:A股试图引入高风险的ETF做空机制继续坑人www.eastmoney.com2011年09月28日 06:52叶檀每日经济新闻
手机免费访问 eastmoney.cn|字体:大中小|我有话说 查看评论(53)


  不必担心资金流出中国,不必担心中国香港市场人民币汇率大幅下挫,更不必担心A股与H股之间差价扩大。这是震荡市场中的短期现象。
  股市不可靠,债券市场除美国之外不可靠,黄金白银不能避险,全球资金找寻到另一个天堂——ETF。瑞银因为ETF杠杆交易亏损23亿美元,没有让投资者放弃ETF是安全投资的迷梦。
  美国资金放弃了新兴市场刺激经济的幻想,离开新兴市场。
  根据新兴市场投资基金研究公司发布的数据,截至9月21日,全球股票、债券以及货币市场投资基金共流失165亿美元资金。9月第三周,全球股票投资基金净流失44.6亿美元,新兴市场股票基金净流失14亿美元,为连续第八周录得资金净流失,累计净流失180亿美元。债券基金遭遇10.4亿美元资金赎回,这是该类基金自今年2月初以来表现最差的一周;有110亿美元资金从货币市场资金中流出。与此同时,欧洲新兴市场股票基金也连续第20周遭遇资金赎回,虽然“失血”量未突破24亿美元关口,不及2008年的83亿美元。
  欧美投资者原本将新兴市场当作中流砥柱,如意算盘是,巴西等国家加息,债券收益率高,而中国等国家刺激经济汇率上升将引发股市上扬。
  跟随上述美妙的预期,美国资金大量流入新兴市场。截至6月22日的一周,新兴市场债券基金吸引9.98亿美元资金流入,今年前6个月,“金砖四国”没有一个月资金净流出,巴西成为投资圣地,投资者被高达12%的收益率所吸引,有17亿美元资金流入巴西购买债券;其次是墨西哥,高达16亿美元。而在3个月后,截至9月21日的一周,巴西的股票类基金在过去8周内第7次被监测到净流出。
  所有预期都成为空中楼阁,新兴市场没有实行刺激政策,欧债危机风雨飘摇,美元指数上升到78左右的高位,中国大发新股,印度等国加息,美欧资金只有游出新兴市场,回到本土寻求安全岛。
  投资者就那么看好美国市场吗?恐怕未必。EPFR表示,美股目前更具吸引力的估值水平以及市场预计美联储将出台新的刺激政策,使得投资者将资金重新投向了美国股基。在截至8月31日的一周,美国股基吸引了超过60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入,使得过去两周的累积资金净流入突破110亿美元大关。另外,发达市场股基在当周的“吸金量”超过70亿美元。
  回流到股基,并不意味着看好美国股市。EPFR研究部全球主管卡梅隆·勃兰特表示,超过95%的资金流向交易所交易基金,其中一支ETF吸引的资金净流入主要在进行卖空操作,其卖空股数与总股数的比例在8月末的两周里均超过50%,部分资金流入美国不过是在一个熟悉的环境里进行买空或者卖空操作。
  ETF已经成为震荡市场的大泡沫。美国交易所交易基金年内资金流入量达到250亿美元。很多资金做的并不是安全的ETF,而是多种衍生品打包而成的ETF或者杠杆ETF.ETF的盛行,与美债收益率叠创新低一样,说明全球金融市场的恐慌情绪有增无减,市场波动更趋剧烈。
  ETF本为避险,现在已经成为制造波动的工具。货币经纪公司TulettPrebon行政总裁史密斯说,“ETF已成为投机者投注于价格指数升降的廉价投机方式,如今黄金市场的一半都是由ETF驱动的。”某些时候对冲基金和投资银行利用ETF建立的巨大空头头寸,已经达到ETF本身规模的10倍。
  英国央行金融政策委员会于今年6月24日表示,监管机构应密切关注ETF及其他“不透明”金融工具可能带来的威胁,比如ETF进行的抵押品互换或其他类似交易。
  受困于美债危机,受困于欧债危机,投资者如笼中困兽,躁动不止。与金融危机之前相比,以更剧烈的市场波动,以及表面安全实则可怕的ETF等投资,获取杠杆收益。全球资金伸出灵敏的鼻子,四处嗅探,只要中国出现刺激政策,或者进入降息周期,就会闻风而来。目前,资金的来或往,已经不能说明长期金融风向。
  不仅国际市场追捧ETF,A股市场同样如此。基金死气沉沉时,ETF逆市实现连续三周净申购。更可怕的是,有报道称,权威人士透露境内证券交易所拟在不久后,把融券做空机制引入ETF产品,间接实现T+0交易。当投资者判断市场将下跌时,就可以融入ETF并抛售,待市场有一定幅度的下跌后再买入相应的ETF份额并归还,从而实现做空盈利的目的。
  信用不彰的中国证券市场,对于国外的金融产品颇能东施效颦。在2008年之前,一些金融机构充当国外金融机构金融衍生品的二传手,坑了不少人,现在试图引入高风险的ETF做空机制,继续坑人。

使用道具 TOP

136#
发表于 2011-9-30 01:10: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hgl1989 于 2011-9-30 22:57 编辑

国家队是有恃无恐的,他们什么都敢做,他们当初敢把上证3500点当时被认可的点位(减印花税),打到1600多点,这次配合欧债危机等因素,难说不会再试该点位,况且这次是赚钱的。如得到天朝默许,把股市作为流动过剩的储水池,再想办法如推出国际板,把水在2000点以下放掉,既控制了通涨又释放了天朝最怕的金融凤险.....
股指期货只是对参与者保值,对二级市场的中小投资者是付出。

hgl1989 发表于 2011-6-12 12:07 [/quote]

在万恶的股指期货空头主力的淫笑声中,在强大的IPO和新股破发潮配合下,池水正在泄放,一切都在按步就班地进行着.....人在恐慌万分而又多么的无助,前方已临2012 万丈深渊

使用道具 TOP

137#
发表于 2011-9-30 13:59: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hgl1989 于 2011-9-30 17:45 编辑

主控盘手一声令下,收个红盘迎国庆吧,
祖国啊,让你的人民都爱你吧,虽然是多么的不容易。


那只手沒动?还是回天无术,收了个黑盘。
突然想起26届大运中某场所购入的防裸跑浴巾

使用道具 TOP

138#
发表于 2011-9-30 22:53: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hgl1989 于 2011-9-30 23:03 编辑



视频: 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朱里尼

使用道具 TOP

139#
发表于 2011-10-4 02:26: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hgl1989 于 2011-10-5 01:37 编辑

谢百三:救救温州企业家 救救股市和中国经济www.eastmoney.com2011年10月03日 15:40中国经济网
手机免费访问 eastmoney.cn|字体:大中小|我有话说 查看评论(1483)

  ——兼谈央行货币政策之失效、副作用及相关建议

  复旦大学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谢百三教授
  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完全失败,请看中国经济中出现的乱象:
  一、 股市一跌再跌,债市几近崩盘
  在美国、德国、法国、英国股市的“救市”反弹声中,中国股市周四周五继续低迷;翻红的寥寥无几。原来,善良的人们普遍预测中国股市不会跌破2500点,结果9月 5日轻轻一举跌破;9月28日又在人们不知不觉中跌破2400点。有时大盘是在慢跌、阴跌,但实际伤害非常大,如周四,上海涨86家,跌869家;深圳涨100家,跌1353家,90%以上的投资者亏损累累。至今,绝大多数股票还处于大跌之中。
  在如此低迷之下,还不停地发新股,甚至还发大盘股。本周四,四个新股上市,两个跌破发行价。须知新股本来应比老股便宜20-30%的。新股还在如此频繁地发行上市,说明管理层之中,还有人认为股市还不怕,,还能承受融资之压力。
  相当多的好公司一跌再跌,跌跌不休,大盘股更是连创新低,再创新低。更令人惊愕及恐惧的是,债券市场前所未有地向下暴跌,年收益8.1%的怀化债券竟下跌到90元,收益率高达11%以上。人们担心至致。
  而在熊市之中一直是避险港的公司可转债这次也在劫难逃,在中石化可转债在未转成股的情况下,又发一新转债;给人以“可转债公司今后都可以发新转债还旧转债”之感;那么,年收益0.5元、1元、1.5元的债券有何价值,人们已完全不考虑期权价格。(这类可转债公司却对这次大跌无任何反应,集体失语;它们反正还有好多年才会到期。特别是中石化、工商银行
中国银行
三公司的可转债条款最差,对投资者最刻薄、最不利。)有友人买了中行转债,三个月跌到89元,损失严重,真为之痛心。
  而这轮证券市场的急急到来的严冬,其根源就是央行的货币政策,太紧、太紧,实在是太紧。实业家在正常信贷无门的情况下,只好忍痛抛出低位的股票、利率远低于民间市场利率的可转债,以套现资金,维持企业的简单再生产以及工人的工资。
  二、 温州三名企业家自杀,80多名企业家逃跑,令人震撼!
  温州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早、最活跃、最成熟的地方,几十年来勇于创新、探索、改革的温州人、温州企业家一直走在全国人民之前列。
  但近半月来,温州经济却令人非常担心,有友人不断来信称,起码有三名企业家跳楼自杀,80多名弃家弃公司而逃。
  上个月,我去温州一个县级市调研,管工业的副市长请了六位当地较大企业家作陪。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是央行什么时候会放松银根;什么时候国家的货币政策会改变。他们告诉我:“民间利率已高达月息5分,年息60%。”“贩毒也挣不到60%啊!”“那怎么办?”沉默了一会儿,说:“跑啊,只有逃跑了!”——不料,一月不到,企业家自杀、逃跑竟已在温州成风。试想,改革开放三十年了,大多企业家都几个亿了,不到万分危险,万不得已的生死关头,受人尊敬的企业家们会自杀、会逃跑吗?这件事之影响,及其还在蔓延,及其危害,绝不亚于一场严重的天灾!
  中央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高度警觉。立即动手,千方百计地挽救温州企业及温州企业家。(其实,企业主一逃跑,一自杀,成千上万失业者及老百姓债主就陷入绝境之中。)
  温州市政府动用了公安等,制止暴力讨债;正在作很多应急工作,是必要及时的。但这还是扬汤止沸,不是釜底抽薪,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危机。
  有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温州危机,见微而知著,温州的今天,就是全国的明天。如果全国发生温州现象,中国经济硬着陆,重蹈日本1990年至今长时间经济萧条的覆辙之可能性就很大了。日本1.2亿人口,中国13.3亿人口啊!中国决不能成为第二个日本。
  而温州危机的根源也在于央行货币政策太紧。
  三、 建议:
  (1)央行货币政策目标应兼顾反通胀、充分就业及经济发展。
  (2)央行应立即放松银根,下调准备金率
  (3)央行票据到期后,可少发、停发新央行票据。
  (4)容忍一定程度通胀,中国是“金砖四国”中通胀最低者。且GDP高于通胀3个百分点,是世界罕见的。且目前这样紧,通胀未必会下去,却可能形成滞胀。
  (5)要警惕、重视经济急剧冷却,发生08年式的经济大跌之风险;令银行出手拯救有希望的中小企业
  (6)坚决制止暴力向企业讨债。
  (7)在房价与通胀中,中央只能对其中之一重点调控;这两大问题均源自货币M2太多,压下葫芦起了瓢。建议放宽限购规定,对二、三、四、五线城市房子不搞限购。
  (8)目前为了躲限购令、房产税,“假离婚”在各地已悄然成风,完全搞乱了社会风气与秩序。故放弃限购令,放弃对二、三、四、五线城市限购十分急需,十分必要。
  (9)主要目标是消除通胀。通胀涉及13.3亿人,比房价问题更大。
  (10)政治家、经济学家只能在几大目标中,盯住最主要目标:“利弊相权取其利,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当驼背治愈的代价是死亡时,宁可容忍驼背,让“刘罗锅”生存下去。
  (11)房价是个大问题,但与通胀比,只能位居第二;房地产的冷暖还影响到42个产业及几千万人就业。
  (12)当前中国股市及温州的乱象,及民间的高利率、理财产品的高利率及债券、可转债收益率的急升;都说明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失效及出现了严重的副作用!人们在无奈之中,选择了体制内不行走体制外之路;可谓是“逼良为娼”。实际效果也非常不好!应立即反省,纠正之。

使用道具 TOP

140#
发表于 2011-10-12 18:00:31 | 只看该作者
韩志国:温州模式已彻底变异 救温州就是救赌徒www.eastmoney.com2011年10月12日 00:33证券时报网
手机免费访问 eastmoney.cn|字体:|我有话说 查看评论(517)
  经济学家韩志国10月11日在微博表示,救温州就是救赌徒。韩志国称:“权利与义务相对称、收益与风险相适应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赚了是自己的,输了是国家的是混蛋逻辑,用纳税人的钱去拯救以赌为主的温州有巨大道德风险。从2000年开始,温州模式已彻底变异,高房价、高物价都与温州人炒作有关。180%年利率绝非实体经济所为,救温州就是救赌徒。”
  ------------------------
  如何看待温州民间借贷风险
  今年以来,温州等地民间借贷风险不断显现,已有数十位民营企业主“跑路”逃债。全社会需要加强对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但对民间借贷市场,普遍存在认识误区。
  数据显示,消极逃债的企业主多数不务正业。据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对民间借贷的监测显示,在温州的融资中介机构借贷市场中,借贷资金用于企业经营的比例,由上年末的30%下降到20%,信贷资金更多地流向了非实体经济领域。
  在消极逃债的企业主中,有的将巨额资金输在了澳门赌场,有的因炒作房地产或投资矿业导致资金链断裂,这是咎由自取。事实上,浙江中小企业局今年曾透露,早在前几年,很多企业家开始离开实业,把工业企业当成一个融资的平台,从银行获得贷款投资于房地产。因此民间借贷泡沫有破裂的迹象和实体经济关系不大。事实上,今年前8个月,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大幅增长45.6%。
  其实,银行对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并不小。从全国贷款的增量占比看,今年上半年小企业占比创下新高,达35.2%,比去年同期上升5.3个百分点。去年末与金融机构发生过信贷关系的中小企业数量为800万家,占注册登记中小企业总数的70%。如将个体工商户计算在内,这一比例降为18%。据世行的统计,到2009年底,新兴经济体中小企业中,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融资的比例仅占45%至55%,如果加上未注册登记的小、微企业,仅为10%至15%。
  因此,无法获得贷款的企业应反思:是否主营业务突出,能否提供可信的持续经营的信息,以消除银行的安全性的顾虑?不要指望银行与不务正业的企业共舞。
  有企业主称,目前企业实际的贷款利息已达15%-20%,而一个正常企业的回报率在10%左右,所有的利润都不够给银行付利息。这是在偷换概念。因为企业销售净利润率低于银行贷款利率很正常。首先,并不是企业所有的资产都源自贷款,自有资金并不需要付利息。其次,贷款利率按年计算,但企业资金一年内并不只是周转一次。在港上市的三家知名餐饮企业中,味千拉面、小肥羊和稻香控股的销售利润率分别为16%、10%和7%左右。因此,10%的销售利润率是正常的经营利润率。
  不少人将小企业的融资难归咎于金融管制,但是,王岐山副总理7月表示,“要加强金融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实际上,民间借贷年化收益率普遍超过50%,大量居民参与,说明居民缺乏最基本的风险意识和社会常识。什么行业能支撑如此高的利息成本?从江苏“宝马乡”民间借贷泡沫破灭等案例来看,目前不但不应该鼓励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吸收公众存款以支持小企业,反而应加强对民间借贷的管制,以保护居民的财富。(深圳特区报)

使用道具 TOP

141#
发表于 2011-10-20 20:02:00 | 只看该作者
ZT

          沉痛悼念“中国水电”(追悼会提前召开)

         伟大的圈钱阶级革命家 跌停家,久 ...
hgl1989 发表于 2011-10-20 16:24


悲哀啊...

点评

哈哈,R版搞笑的,这样强行炒上去的票,再跌几个停板都开心  发表于 2011-10-20 20:53

使用道具 TOP

142#
发表于 2011-11-18 01:13:09 | 只看该作者
                                           章玉贵:盲目拥抱国际板非明智之举
                                              [url=http://www.eastmoney.com2011]www.eastmoney.com2011[/url]年11月17日 14:25中国经济网
                                                                                                     我有话说 查看评论(143)

  “新任证监会主席刚刚上任,有关国际板随时可能推出的言论再度甚嚣尘上。”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章玉贵今日发表博文强烈反对既得利益者催生国际板!
  章玉贵指出,从开放经济体的资本市场发展的逻辑来看,上海开放国际板应该只是时间问题。不过,真实经济世界最大的特点就是讲究约束条件。至于国际企业热望在上海上市的动机,明眼人都应该看得出。从全球新兴资本市场的未来获益程度来看,已经是超级新兴经济体的中国无疑是一座巨大的金矿。假如A股市场的高市盈率在国际板被复制,则意味着美欧等国企业可以在中国获得高出成熟市场数倍的融资。而看起来似乎不差钱的中国投资者,尤其是那些有着国际偏好的国内投资者羊群般的赶集,或许可以让汇丰控股 、联合利华等本就在中国市场获利丰厚的国际企业再次大赚一把。
  “而某些既得利益者之所以热衷于推出国际板,动机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章玉贵称,在资本市场要素发育、制度环境与监管水准尚未获得突破性进展之前,决不应高估国际板推出对国内有关市场主体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溢出效应。
  文章指出,其实,真正担心国际板“难产”的倒是对中国市场以及投资者口袋越来越期待的国际企业。章玉贵并不认为国际板可以被当作一张“牌”来打,在当今的国际金融与经济棋局中,中国当然不能自我隔离于国际市场之外,但盲目拥抱肯定不是明智之举。


使用道具 TOP

143#
发表于 2011-11-22 22:32:27 | 只看该作者
谢百三:推出国际板将使中国利益蒙受巨大损失
2011年11月22日14:43 来源:和讯股票 作者:肖立翠

  和讯股票消息 复旦大学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谢百三21日接受和讯网独家访谈时,对支持国际板推出的各种理由予以全面驳斥,他强调指出,推出国际板,与提倡投资抑制投机无关,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及监督水平无关,与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无关。
  谢百三断言国际板推出之弊远大于利,警告国际板尽快推出将使中国的国家利益蒙受巨大损失。力劝新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对开国际板应该非常慎重。

  以下为访谈实录全文:
  不能为了国际化虚名,而损失中国的巨大利益
  和讯网:有专家称,开国际板才可实现证券市场国际化,对此您是怎样看待的?
  谢百三:我认为这个提法就是不对的,国际化这几个字是不能随便提的。你说中国经济现在有没有国际化?中国现在对外开放,邓小平讲100年都不能变,现在起码在我们国家有50多万家外资企业,你说算不算国际化?什么叫国际化?中国从来没有承诺过证券市场可以对外开放。证券市场国际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为什么为了图一个国际化名字,而损失中国的巨大利益?证券市场国际化一定是对的吗?我们在2001年加入WTO的时候明确指出,我们开放是证券服务业,比如证券公司,我们允许外资参股49%或者多少,这是可以的,但并不是说外国企业上市,只是说外资可以参加我们证券服务业,比如基金,或者证券公司,让他们参股一部分,他可以赚一点佣金,但是没有说让外国企业上市。如果为了国际化三个字,让汇丰银行上市,圈走500亿人民币,这种损失谁承担的起?为了一个国际化名字就去做一件对国家极为不利的事情,有这种事吗?所以你不能为国际化而国际化,应该为中国经济的强大,中国证券市场的繁荣与健康发展努力。国际化是按部就班,逐步实现。现在胡锦涛、温家宝在国外反复讲人民币兑换会逐渐的放宽,但是从来没有说过人民币可以完全自由兑换。但是人民币说的国际化,也没有说人民币能够完全可以自由兑换,所以他们提这种问题的人本身就是书呆子。
  开国际板与提倡投资抑制投机无关
  和讯网:还有一种观点,中国流动性的泛滥,不讲投资只讲投机,外国企业来华上市才能更好的满足投资需求,引导价值投资,促进证券市场的市场化,您觉得这样是对的吗?
  谢百三:这个说法又是不对的,中国资金流动比较多,这是真的。我知道的数据很详细。M2是活期存款+定期存款+现金,这三个数字加起来在2000年是12万亿人民币。当时M2除以GDP的比例是1.36倍。现在M2是80万亿,是当时的6倍多。GDP是40万亿,M2除以GDP的的比例是2倍,而美国M2除以GDP到现在才60%多,不到100%,我们是200%,所以无论从纵向比还是横向比,我们的资金是比较多的。
  我们资金是比较多的,造成我们相当一部分股价比国外高。什么叫投资?什么叫投机?同样的一种商品,它在不同的市场里,不同的货币供求量它的价格是不同的。比如水电在我们上海是0.7元一度电,但是在俄罗斯0.05元一度。我们这里水电价格很贵,但还是供不应求,不能说我们这里价格是不对的。我们股价比美国高,是因为货币比较多,国家法人股没有全流通,还有30%没有出来,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因为有投机,就让外资进来吗?外资进来就不投机了吗?这不是一个事情。投机、投资都是相对的,中国也好多公司会作假,,美国很多公司也会作假,汇丰银行在迪拜事件中,他的风险敞口非常大,他冒了很大的风险,你怎么知道他到中国就不会投机呢?
  所以决定股价的主要是货币供应量。比如东方航空公司和南方航空公司,A股市盈率前一段时间是11倍、12倍,现在是8倍、9倍,而在美国只有4倍,但是中国的流动资金多,美国的流动资金少,所以股价是特定的货币供应量和特定的股票供应量情况下形成合理的价格,所以你不能说我们是投机,人家是投资,这是不对的。美国的股票如果到中国来也会卖很高的价格,中国的股票到美国去价钱也会下来的,这跟投资、投机没关系的。决定股价的主要是货币供应量。
  中国货币超发是美国人逼着我们干的,他们搞了QE1,QE2,两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第二次矛头指向中国,他说有一些新兴国家,特别是中国,让他货币升值他就是不升,我们就搞量化宽松货币的政策,这就是对着中国来的。他一搞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我们货币只能多印,一年外汇占款4000多亿。这4000多亿美元乘上6,两万多亿人民币就要出去了,货币超发是他们造成的,还要让他们从中国拿钱,这合理吗?这都不是理由。
  开国际板与提高监督水平无关
  和讯网:还有人觉得,开国际板才会实现市场监督及上市公司的监督上与国际接轨,你觉得这个说法是正确的吗?
  谢百三:这里面有一个利大于弊和弊大于利的问题。我举个例子,我们家里兄弟三个正在闹矛盾,要分家,怎么闹还是一家人的问题,100万每人分33万。你弄一个人来,不认识的,他是北大、清华毕业的,但是他的成绩很大,道德品质很好,人他进来参加我们一起分配,可能吗?他进来了,但是你的代价很大,你要付出25万,谁肯这么干?国内尽管监督不力,管理混乱,这都是有的,美国没有吗?美国的安然事件,安达信不都是美国的吗,他们不都出问题了吗。所以你不能因为我们国内监督不力,监管不行,你弄一些外国公司来,这是两码事,两个不同的家庭,两个不同的国家,两个不同的产权。中国股市再怎么乱,监管再怎么不力,也不能因此把大量外资企业弄过来圈钱,产权问题是很清楚的。比如我们这里很多女性,复旦、同济、财大的,她怎么样嫁,嫁来嫁去都是中国人,没关系的。你弄一批俄罗斯、美国女孩来,弄几十万,几百万,你说我们国家敢吗?
  谢百三:她嫁人大量的钱带到美国和俄罗斯去了,所以你不能因为我们监管不力,让我们证券市场开放,让人家圈钱,这是不对的,这些话都是自欺欺人,很可笑的。他们的一个前提,不能抓住主要问题,主要问题是,如果到这里上市,我们大量的人民币,大量的真金白银要被他们高价圈走,而且圈的钱很可能是我们的一倍到两倍,所以不可以因为我们不规范,监管不力就让他们上市。这个不规范和监管不力,和让他们来上市简直是一个很小的事情,我们可以规范些,而让他们来上市,一下子拿走几百亿,比如汇丰银行500亿,等于25座南浦大桥,怎么敢?这个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肯定是利极小,弊极大,所以是不可以的。
  开国际板与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无关
  和讯网:有专家认为,开国际板才可以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
  谢百三:胡说八道,这个说法更加是不对的,首先人民币能不能自由兑换不是取决于证券市场,证券市场的比例毕竟是不大的。人民币能不能自由兑换,取决于我们国内经济是不是允许。一旦人民币自由兑换后,人民币汇率会快速大幅升值,因为其理论最终目标是,一美元换3.94元,这是多年前联合国按购买力平价评估的,很多人是不知道的。所以美国人一直要求我们升值。当然1:3.94是不可能的,因为还有两个问题是没有办法进入世界市场的。第一个,中国大中城市房地产没法进入世界市场的。第二个,中国劳动力没法进入世界市场,所以一美元换人民币1:5是有可能的,1:3.94是不可能的。
  从胡锦涛到温家宝谈话都是明确反对快速大幅升值,可以缓慢的升值。我们现在有几千万家民营企业,大概有三四千万家,90%都是对外出口的,人民币大幅升值的结果,中国出口就完蛋了。农民工起码有几亿,你如果一出口,这几亿农民工起码回农村一亿,那就不得了,影响太大了。农民工也是能上不能下的,到大中城市他肯,回农村他不肯的,这样社会就不稳定了。所以不能像他们讲的,为了人民币自由兑换而去开放国际板,这个事情中央应该是有把握的。
  证券市场开放跟货币自由兑换。国外是不一样的,有的国家货币先开放,证券市场后开放。有的国家证券市场先开放,货币后开放。我们国家现在远远没有到人民币自由开放的时候,谈来谈去,美国和中国就在谈这个问题。从朱镕基开始,1995年开始,人民币大幅贬值,从5.7贬到8.28,从1995年开始到2005年,十年的时间我们顶住8.28不动,经济大发展十年,没有这十年就没有现在中国的经济,所以人民币是不能自由兑换的。我可以肯定五年内自由兑换是不可能的,十年能不能做到自由兑换,不知道。所以不可能为了人民币自由兑换而开放国际板,而且中央没有这个要求。
  国内企业资金非常紧张,为什么不让中国企业上市,让外国企业上市?
  最大的问题是,国际板开了以后,大量外资企业,比如汇丰银行50亿英镑等于500亿人民币,路透社、纽约证券交易所、可口可乐、大众等全部要来上市,那就不是几百亿,是几千亿。但我们国内企业现在资金非常紧张,捉襟见肘。我去过浙江、温州、江苏,很多企业都是高利贷,高利贷很厉害,月息五分,年息60%。一个月之前我去,他们说利息这么高,我说怎么还?他说怎么样也赚不到那么多钱,我说那怎么办?逃跑啊。后来真的开始跑了,现在82家企业逃跑,只回来了15家。你还要让外资来上市,你把温州企业拿去上市不就行了吗?那么多企业,那么困难,很多企业家跳楼自杀,逃跑,一逃跑一家企业里几千工人都失业,那么困难的情况下,为什么不让我们中国企业上市,还要让外国企业上市?而且美国人对我们不客气,他们说我们140多家企业都是不能信用交易的,列入黑名单,美国人从来没有要求我们立即开放,他也觉得不好意思,他从来没说过,也没有通过政府给我们施加压力,我们为什么要拍马屁?
  开国际板,郭树清应该非常慎重
  和讯网:最后一个问题,监管部门称,市场走势与扩容无关,当然与开国际板无关,对此您怎么看待?
  谢百三:谁说的?证监会还是上交所?
  和讯网:证监会,他说市场走势与扩容无关,当然与开国际板无关,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
  谢百三:你是认为无关,老百姓认为有关。上个礼拜连跌两天,跌了100点,你证监会水平高还是老百姓水平高?要开国际板不跌几百点我不相信的,什么没有关系?你认为无关,实际上是有关的。你上一家500亿的股票,人家都吓坏了。而且汇丰控股上市,他成了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601288,股吧)的强大竞争对手,老百姓投资怎么看?你认为无关,这是你证监会的看法,实际上是有关的。
  谢百三:我看过现在的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他说证券市场要国际化,他早就说过这个话,过去讲过的,但是我想这是他没有当主席讲过的。现在他应该非常慎重这件事情,所以我觉得他们时候都是轻飘飘的,肯定有影响的,500亿的上来圈钱,怎么会没有影响。
  和讯网:谢谢。

使用道具 TOP

144#
发表于 2011-11-28 01:19: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hgl1989 于 2011-11-28 16:40 编辑

李志林:不要再人为打压股市了
www.eastmoney.com2011年11月27日 08:51金融投资报
手机免费访问 eastmoney.cn|字体:大中小|我有话说 查看评论(984)

  继上周上交所副总经理徐明发表“国际板随时可以推出”的言论、股市从2536点暴跌120点之后,管理层没有做出任何澄清,本周四上交所总经理和副市长再次发出“国际板要加快推出”的呼吁,股市便再下一城,表明疲弱的市场对国际板十分厌恶。
  尽管谁都知道,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里,推出国际板几无可能,但是,消息可以祸市毁市。我认为,证监会有责任就这个半年来屡次导致股市暴跌的非正规信息作出表态,不要让它再人为地打压市场了。
!
  为何说国际板近期不可能推出?
  第一,国际经济金融环境不容许。眼下,
欧债危机从希腊到意大利,再到法国、葡萄牙,愈演愈烈,短期内看不到解决的希望,存在着重大的不确定性,欧洲经济已陷入衰退。美国债务危机也是困难重重,削减行政开支的计划得不到国会的支持,经济也十分疲软。在这种情况下,欧美国家的企业也面临着重重困境。如若让它们到中国国际板来上市,很可能将欧美债务危机的“大火”烧向中国,让中国的投资者蒙受惨重损失,导致中国金融动荡和社会动荡。
  第二,外汇储备有被掏空的风险。由于3-5年内人民币不可能成为国际储存货币和结算货币,就不可能对外拥有印刷货币权。中国就不可能像美国那样,通过印刷美元来换取外国企业股权。相反,外国企业可以通过虚增净资产和利润,打着“低”市盈率的幌子,用高价发行股票,来换取大量的人民币,然后再从中国的外汇中兑换成美元抽走,使中国30年来以廉价资源、廉价商品、廉价劳动力、廉价出售的股权,辛辛苦苦积累的外汇储备,在扣除了1.1万亿美国国债、6000 亿欧债和4000-5000亿美元的负债之后,再被国际板取走,将所剩9000亿中国的外汇储备不断消耗殆尽,使中国也陷入金融危机。
  第三,目前国内板的生态环境恶劣。
中国股市仅用了20年,市值就居世界第二,股改后的扩容大跃进,更是压得市场透不过气。短短5年,A股流通市值就从不到9000亿,扩大到17.5万亿,上市公司增加了2000多家,近两年股市融资规模均是世界第一,股市保证金只剩1万多亿,基金市值缩水至3万多亿,连续两年跌幅居世界前两位,为中国的国际形象抹黑。在供需关系严重失衡的情况下,连对国内的主板、中小板
创业板
的IPO大扩容和上市公司再融资都已不堪承受,岂有能力再让国际板来中国股市“杀鸡取卵”?
  第四,对国际板企业无从监管。欧美国家对中国,无论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是采取双重标准。近期美国政府下令封杀中国审计机构去美国监管,在会计制度和监管上,与中国的对抗升级。相反,对中国在美上市的150家企业则竭尽打压、刁难、封杀之能事。在这种情况下,若推出国际板,中国的监管机构对上市的外企的违规、造假和操纵股价的行为,将是鞭长莫及,束手无策,无法进行调查、取证、处罚、追索和赔偿,存在着监管真空的重大风险,而遭殃的还是中国广大投资者。
  第五,将冲击“调结构、转方式”的国家经济战略。目前来国际板上市呼声很高的外企,大都属于传统产业、周期性产业、已度过了高成长期的产业、资金链存在重大问题的产业。而中国的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则是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重心放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来。中国投资者宁可接纳一二百家新兴产业的小盘股,也不愿接受、并厌恶让看起来名头很大的外国企业来圈钱。同时,国际板融资规模将数倍、数十倍于中国的
中小企业,在目前货币紧缩、股市资金十分匮乏的情况下,开国际板,就意味着大多数中国企业上不了市,融不到资。
  鉴此,目前推国际板绝不是像有些人说的“三个有利于”、“四个重大意义”,而是有害国家利益,有害经济和金融的稳定,有害股市的稳定和发展,有害广大投资者利益。
  我建议,管理层对国际板这样重大的问题,应进行广泛的听证(连公交车票提价都要听证),然后像股改对价时那样,让1.6亿股票账户进行投票公决。在此之前,地方政府和部门管理者再也不要为一己之私利而随意表态了。
  本周沪市的周平均成交量迅速降到了495亿,连续八天沪市的成交量都小于深市,
中国水电
已经回到了发行价,大盘新股因存在发行失败风险而至今停发。这表明,国际板消息的冲击,已经伤害了市场方方面面的利益,年底前缩量筑底横盘,等待货币政策松动的明确信号,在明年定向宽松政策下寻求定向个股的波段机会,是目前投资者无奈的选择。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11-27 23:51, Processed in 0.032312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