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780
542
版主
一直强调首先要弄清唱针落点的切线方向,才继续探讨支点臂唱针在唱片范围内移动的轨迹。 可J版偏要把论据往弧线上套。
要知道即使是以支点为圆心画一条超越唱盘中点的弧线(也就是J版所强调的超距),也未必会知道该超距弧线上所有的抽样点其切线方向能否保持一致,自然也不会在抗侧滑装置上作出相应的调整。 再重复一遍:唱针落在旋转的唱片上,只会受到唯一的一个外力----坑纹带动唱针往切线方向的牵引力。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使用道具 TOP
教授级烧友
你坑纹图都引用出来了,为什么就不好好想想唱片的旋转方向呢?! 很多针尖部分是正圆形的,你的论据还成立 ... 阿杰 发表于 2013-10-27 06:15
至于你对于动态抗侧滑力的错误理解,就请你自己做实验论证了。 阿杰 发表于 2013-10-27 07:35
要知道即使是以支点为圆心画一条超越唱盘中点的弧线(也就是J版所强调的超距),也未必会知道该超距弧线上所有的抽样点其切线方向能否保持一致,自然也不会在抗侧滑装置上作出相应的调整。
再重复一遍:唱针落在旋转的唱片上,只会受到唯一的一个外力----坑纹带动唱针往切线方向的牵引力。
拿出所有的唱臂,施加正常的偏压并把针压调零,然后将电子针压计竖起来,分别测出唱头从外圈到内圈的回转力 ... 阿杰 发表于 2013-10-27 07:59
欠缺动手能力你就认了吧。 阿杰 发表于 2013-10-27 08:55
J版,蒋鹏以前确实在hifi68做过唱头补偿角的实验。有机会找找给你看看。 gzfs 发表于 2013-10-27 08:56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11-24 22:39, Processed in 0.028697 second(s), 15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