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器材讨论 › 查看主题

69520

查看

282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阿明

181#
发表于 2016-8-9 14:05:19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调音,只适合自己的听音爱好和现在的听音环境吧?(包括器材)。就怕换了周边diy的特性会表露无遗

点评

箱子还在吗?  发表于 2017-9-8 11:48
这要看diy的功力和判断力!现实是有80%甚至更多的DIY器材仅在自己家系统靓声,世事无绝对,也有少数高手的diy经得起上门pk的。  发表于 2016-8-13 01:08
请问楼上什么叫DIY特性?新名词?  发表于 2016-8-9 19:58
不会,我用不同的功放来推,音箱的特性还是一样的。  发表于 2016-8-9 14:45

使用道具 TOP

182#
发表于 2016-8-9 17:40:49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很强大!

导向管长度,吸音棉的多少,还需要喇叭单元煲一段时间后,再微调。

使用道具 TOP

183#
发表于 2016-8-10 17:46:31 | 只看该作者
阿明 发表于 2016-8-9 12:47
最后的3%调整----却成了30%!
     分频器装箱后,原计划对吸音棉、导相管进行一下微调,以取得最后的3 ...


    明兄在上一阶段主要做了分频器数值与单元特性匹配,以及更换分频器元件与材质的试验,在外置分频器阶段,基本上每一步的改良都朝正面方向发展。在这过程中,验证了改变各种细节都会改变声音这一事实,并且形成了一定的宝贵经验,可喜可贺。
    但在最后精心打造的高端元件分频器,满还信心地装箱之后,却得到了较大的落差,主要表现为:“声音变得沉闷、单调、薄紧硬,完全没有音乐感染力,声音出不来,不流畅。”另外得到了意外收获:“低音的控制力和下潜有了很大改善。”
    对于声音的失常,在通过一系列排除法后,“找到了原因”:吸音棉、倒相管、Q值。并在调整之后,收到一些效果:“现在声音的宽松度、活生感、音乐氛围都有较好的改善。”
    听了分频器装箱后的录音,我也肯定你的听感,以及你希望改善的声音方向。但也想提示一下,在找到真正原因之前的一些调试,如:对吸音棉、倒相管、Q值方面的调试,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却未必是对关键问题的对症下药。
    建议继续分析原因,并关注:速度感、活生感、微动态方向。

点评

非常感谢江老师在百忙中听了我的录音,并给出宝贵的指导意见,肯定了我的想法,让我调整更有针对性。  发表于 2016-8-11 23:17
音箱调整总是有得有失,而且是一个要素增加了就会造成别的要素减少(其实只是听感上减少,绝对值并不变)。今天通过导相管长度调整减少其反射量,降低了一点点低音量感,声音速度\线条\清晰度和平衡度明显改善  发表于 2016-8-11 23:15

使用道具 TOP

184#
发表于 2016-8-12 03:10:18 | 只看该作者
对比了146&147的录音,阿明的相对平衡些,密度也更好!

点评

146页的录音用的基本上都是jantzen电容,还没用到m-cap金银油电容和m-cap 大空心铜箔电感等NB元件,这几天随着mcap金银电容的煲开,声音变得更加细腻、甜美、流畅、润泽,贵气、水分都极好,听小提琴真是美极了!  发表于 2016-8-12 09:14

使用道具 TOP

185#
发表于 2016-8-12 09:48:11 | 只看该作者
       过去建议过阿明兄在单元和箱体的配合上多投入些精力,这部分包括箱体尺寸结构、容积、气密性、倒相管、吸音棉等,这些调整对声音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分频器原件的挑选(当然并不否认高档原件的作用)。再进一步的话,喇叭的安装位置、面板的形状、倒角所造成的衍射对频响曲线的影响等,都要考虑。
       道听途说来的只言片语,为阿明兄的DIY建言献策,谬误之处还请一哂置之。

点评

谢谢,箱体的形状,包括面板宽度\高度\倾斜度\倒角形状,我是比较重视的,在以前几对箱子的调试过程中,也能比较好地运用导相管长度来调节低音量感和质感。这一次调整确实让我重新认识了吸音棉的极端重要性!  发表于 2016-8-12 09:59

使用道具 TOP

186#
发表于 2016-8-12 09:58:5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楼主玩得开心

使用道具 TOP

187#
发表于 2016-8-15 21:28:43 | 只看该作者


应百线兄要求我也来首满江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晚上回去听听  发表于 2016-8-16 12:43
听过多次stevencc兄的系统,采用T330+AT6.5寸中音+AT13寸低音的DIY落地大箱素质也是极高的,沉稳大气还有高透明度,我的T330+AT7寸中低音的书架箱相对而言就是小玩具了。  发表于 2016-8-16 08:57

使用道具 TOP

188#
发表于 2016-8-16 12:07: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阿明 于 2016-8-18 10:11 编辑

    待我晚上录一首箱体经过吸音棉调整后的最新版满江红,再和stevencc兄做个同场对比。
     我们俩的前端器材基本上相似,都是wadia 音源,ARC前级,后级我的是pass 350.5合并功放,stevencc是KRELL FPB350MC双单声道功放,都是T330加AT单元的DIY音箱,风格虽有一定区别,但仍有一定的可比性。比较好玩



再上8月8日的录音,8日的导相管比16日短了一点点,吸音棉也比16日多一些,所以8日的声音要更加丰满宽松一些,当然速度也要慢一些,听感上更加宽松、舒缓。16的声音低频少一些,声音整体上更快速、更干净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89#
发表于 2016-8-16 12:41:48 | 只看该作者
有比较有交流才有进步!最近也参与过几次DIY和摩机的试听会,总体来说正面结果多些,DIY也并非仅仅是一事无成,只追求过程快乐的自娱自乐,部分已接近甚至超过进口的中级水平!支持DIYER

使用道具 TOP

190#
发表于 2016-8-17 02:44: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百线生 于 2016-8-17 02:51 编辑
stevencc 发表于 2016-8-15 21:28
应百线兄要求我也来首满江红


个人直觉:小陈箱子总体的音乐节奏稍慢和拖沓,特别是大鼓两连音时浑浊不清晰鼓皮震动感和弹性稍逊于阿明的160806-004,人声饱满度稍不够,演唱的感情色彩稍欠,演唱和音乐的雄壮感磅礴感不足,总体的音乐对比起伏和呼应也需要提升!阿明的箱子总体完成度不错,相对平衡和音乐性更好些,如果是在160806-004音乐性和160816-003的细节质感相结合并互相取长补短更完美。
以录音听感直说(下载后放在sony D100播放,森海塞尔HD600监听),若是有听错不要见笑!

点评

多谢意见和建议,会参考一下。  发表于 2016-8-17 10:57

使用道具 TOP

191#
发表于 2016-8-17 11:16: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阿明 于 2016-8-17 12:02 编辑

   谢谢百线版主的意见,我16日的录音是根据小舞台(江老师)的建议做了调整,江老师觉得我8日的录音速度慢了点,低音没跟上中高音的节奏,同时在细节和微动态方面也需要加强,所以我通过导相管和吸音棉调整,提升了速度、增加了细节,但听感上就有点偏紧了,个人也觉得16日的声音没有8日的宽松、好听、耐听。
   二分频箱子调整确实不容易,各频段的关系是个跷跷板,一头按下去了,另一头就起来了!总是有得有失,不象三分频可以中频、低频分开来调整。
   现在箱子的声音偏向于解晰力和速度,另一个考虑是这对书架箱未来将用贵丰大波萝来推,大波萝的声音总体上偏厚暖、偏宽松、偏舒缓,能量分布偏中低段,解晰力和飘满逸灵动性方面不是强项,所以箱子需要快速、清新一点来中和。
   这两天再通过微调吸音棉用量增加一点点宽松度和音乐感,实现8日和16日录音效果的折中,这对箱子就定型了!

使用道具 TOP

192#
发表于 2016-8-17 23:31:43 | 只看该作者
阿明 发表于 2016-8-17 11:16
谢谢百线版主的意见,我16日的录音是根据小舞台(江老师)的建议做了调整,江老师觉得我8日的录音速度慢了点 ...


明兄且慢。
    其实我在167#已经提示:“在找到真正原因之前的一些调试,如:对吸音棉、倒相管、Q值方面的调试,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却未必是对关键问题的对症下药。建议继续分析原因,并关注:速度感、活生感、微动态方向。”
    电话中我也跟你讲过,“虽然用倒相管以及吸音棉来调节低频量感和宽松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速度感,但会带来其他方面的负面影响。”所以目前这不是最佳办法。
    请注意区分量感与速度感的区别,最好是在基本保持163#录音状态的量感平衡基础上,探讨不太改变量感而又能实现改变速度感、活生感与微动态为主的方案。对症下药,针对性地解决主要问题才是正道。


点评

谢谢江老师指点,现在分频都装箱了,也不想再大折腾了,把吸音棉调整好就收工算了。这一路折腾过来确实太累了,身心俱疲!  发表于 2016-8-18 09:20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5-4-24 15:35, Processed in 0.027876 second(s), 23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